摘要:目的:对粘连性肠梗阻分别予以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以此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对患者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粘连性肠梗阻200例患者,接收时间在2016年3月~2018年3月,行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治疗,标记组别分别是研究组、对照组。对组间的并发症发生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导尿管拔除时间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00%)、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22±0.32 d)、导尿管拔除时间(3.65±1.11 d)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可以获得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且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腹腔镜;开腹;粘连性肠梗阻;并发症
粘连性肠梗阻属于外科急腹症,该病症的特点是:发病迅速且病情危急。腹部异物、炎症等造成腹部刺激而引起多种液体渗出并凝固,进而使得内部组织彼此粘连是引起粘连性肠梗阻的主要原因,若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不及时治疗则会进而引发便血、腹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出现,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本文对粘连性肠梗阻分别予以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以此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对患者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粘连性肠梗阻200例患者,接收时间在2016年3月~2018年3月,行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治疗,标记组别分别是研究组、对照组。
研究组:100例患者有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龄48~68岁,平均(58.88±5.12)岁。
对照组:100例患者有男性61例、女性39例;年龄47~69岁,平均(58.97±5.09)岁。
组间基线资料对比,无差异性,P>0.05。
1.2 治疗方法
研究组:给予患者全麻之后切口作于脐部附近部位,并在原切口的6cm附近做CO2 气腹,将气腹压控制在13mmHg左右;在腹腔中放置腹腔镜进行内部探查,在左右下腹进行分别穿刺,在直视的情况下将套管放置于其中,借助超声刀、剪刀等工具对粘连的腹腔脏器间、前腹壁等部位切断,对腹腔内粘连情况进一步分析后,将肠管扩张交界处的粘连组织进行锐性分离和切断;缝合肠壁浆肌层损坏的部位,若难以分离则中转开腹手术。
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全麻之后,在其正中部位做切口,对粘连部位进行常规分离,采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腹部,并在伤口部位涂抹透明质酸钠,之后将腹腔逐层关闭[1-2]。
1.3观察项目
对组间的并发症发生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导尿管拔除时间进行对比观察。
并发症涉及的具体观察项目有:切口感染、肺部感染。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系统版本为SPSS21.0,并发症发生率为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导尿管拔除时间为计量资料,用T检验, P<0.05则差异性明显。
2.结果
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00%)、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22±0.32 d)、导尿管拔除时间(3.65±1.11 d)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导尿管拔除时间分别为:11.00%、4.55±1.21 d、6.77±1.23 d),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见表1、表2
表1 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数据指标表
组别 切口感染 肺部感染 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 1 1 2.00% 对照组 5 6 11.00% 表2 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导尿管拔除时间结果数据指标表(d)
组别 胃肠功能恢复时间 导尿管拔除时间 研究组 2.22±0.32 3.65±1.11 对照组 4.55±1.21 6.77±1.23 3.讨论
粘连性肠梗阻会对肠管造成扭曲、牵拉、压迫,该病症是指肠与网膜及腹壁、肠与肠之间发生粘连情况,以此使得肠内容物无法顺利在其内部通过;粘连性肠梗阻的诱发原因众多,比如:过饱过饥、寒冷等,会对内脏和腹腔造成刺激性反应,并激活炎症因子和渗出纤维蛋白,最终造成肠梗阻的发生。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是常见的临床应用方式,可以达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解除梗阻的效果,若不能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则会加重患者的粘连症状,并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选择有效的手术方式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开腹手术也可以有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但是,该种术式的创伤性较大,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如:肺部感染、腹壁损伤等[3-4]。
腹腔镜手术属于应用率十分频繁的微创手术,手术操作者会对肠梗阻粘连部位进行仔细探查,因此,对梗阻的性质进行分析,能够大大提高手术操作精准性;腹腔镜手术中的视野十分良好,能够将肠管的受损程度大大降低,并且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出血量;与此同时,腹腔镜手术的创伤性相对较小,不需要将腹腔完全暴露,大大降低了感染发生率,也将组织的缝线反应有效减少,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肠道或腹壁下粘连情况的发生[5-6]。
结合数据: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00%)、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22±0.32 d)、导尿管拔除时间(3.65±1.11 d)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由此可见,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可以获得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且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吴天山.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对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内镜杂志,2017,23(12):55-59.
[2]李鸷.腹腔镜探查肠粘连松解术治疗老年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性与安全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4):3492-3494.
[3] 王军.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远期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131-132.
[4]卢新泉,刁德昌,熊文俊等.腹腔镜技术在顽固性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7,33(2):253-256.
[5]张明.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应用于粘连性肠梗阻治疗的疗效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6,3(26):5155-5155.
[6]张启杰.腹腔镜与开腹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差异研究[J].当代医学,2018,24(2):119-121.
论文作者:司汝康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8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7
标签:肠梗阻论文; 并发症论文; 发生率论文; 患者论文; 腹腔镜论文; 导尿管论文; 时间论文; 《药物与人》2018年9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