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柔比星联合紫杉醇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效果分析论文_崔建华1,彭勇2,张石峰2

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人民医院 410600

摘要:目的 分析吡柔比星联合紫杉醇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90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紫杉醇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吡柔比星联合紫杉醇治疗。连续治疗6个疗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毒副反应的差异。结果 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实验组患者CER、DC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毒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吡柔比星联合紫杉醇治疗三阴性乳腺癌可提高临床疗效,更好的控制病情进展,同时未增加毒副反应严重程度,具有更大的临床优势。

关键词:吡柔比星;紫杉醇;三阴性乳腺癌;治疗效果

乳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三阴性乳腺癌是其中的特殊类型,患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上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HER2)免疫组化标记均为阴性,目前应用较成熟的内分泌疗法、针对HER2基因的分子靶向疗法对三阴性乳腺癌无效,其预后最差[1]。本研究分析了吡柔比星联合紫杉醇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90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为对象,均经穿刺活检组织病理诊断为三阴性乳腺癌,乳腺至少有一个可测量病灶,均为初次治疗,Karnofsky评分≥70分,预计生存时间≥12个月。研究对象剔除合并其他部位恶性肿瘤、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骨髓功能异常、已发生远处转移、已接受局部放疗、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者。

将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45例,年龄32岁~57岁,平均年龄(45.35±10.45)岁;体重48kg~70kg,平均体重(58.65±11.24)kg;临床分期包括Ⅱa期8例、Ⅱb期10例、Ⅲa期12例、Ⅲb期9例、Ⅲc期6例。

实验组患者45例,年龄30岁~58岁,平均年龄(45.62±10.35)岁;体重49kg~68kg,平均体重(58.32±11.45)kg;临床分期包括Ⅱa期7例、Ⅱb期12例、Ⅲa期11例、Ⅲb期10例、Ⅲc期5例。

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其在年龄、体重、临床分期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良好。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紫杉醇(PTX 厂家:杨子江药业)治疗,PTX剂量为135~175mg/m2,d1~2,在心电监护下缓慢静脉滴注,3h内完成,21d为1个疗程[2]。

实验组患者接受吡柔比星(THP,厂家:深圳万乐)联合PTX治疗。PTX用法用量同对照组。THP剂量为60mg/m2,d1,21d为1个疗程[3]。

连续治疗6个疗程,化疗期间予以地塞米松、西米替丁、昂丹司琼、苯海拉明等辅助用药减轻毒副反应。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毒副反应的差异。

1.3评价指标

1.3.1临床疗效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实体瘤RECIST评价标准,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临床有效率(CER)=CR+PR,临床控制率(DCR)=CR+PR+SD。

1.3.2毒副反应

按照WHO化疗药物毒副反应分级标准将毒副反应分为0~Ⅳ级,其中Ⅲ级以上认为发生严重毒副反应。

1.4数据处理

将本研究中所涉及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对比分析采用卡方检验,以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实验组患者CER、DC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3.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类型,处于围绝经期的女性发病率较高,但也有约1%的患者为男性。乳腺癌具有高度特异质,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R、PR、HER-2这3种标志物,可将乳腺癌分为3个亚型。导管型是激素受体表达肿瘤,预后最好。HER-2型预后略差,但针对HER-2的曲妥珠单抗可起到满意的治疗效果。三阴型缺少激素受体和HER-2基因表达,预后最差。目前临床对于三阴型乳腺癌多采用手术、化疗等方法治疗[4]。

紫杉醇是红豆杉属植物的复杂次生代谢产物,通过促微管聚合、稳定已聚合微管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在临床已有较长的应用历史。肿瘤细胞与紫杉醇接触后可积累大量微管,干扰肿瘤细胞分裂,使肿瘤细胞的分裂停止在有丝分裂期。紫杉醇在卵巢癌、乳腺癌等妇科肿瘤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5]。

吡柔比星是一种新型半合成的蒽环类抗肿瘤药物,其化学结构与阿霉素(ADM)相似,抗瘤的活性与ADM相仿,而其毒副作用较ADM轻微。吡柔比星可迅速进入肿瘤细胞内部,分布于细胞核,抑制DNA聚合酶,阻碍核酸的合成,从而导致肿瘤细胞死亡。在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中,在确保疗效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选择毒副反应较小的化疗方案[6]。

本研究中采用吡柔比星联合紫杉醇治疗者CER、DCR分别为26.67%、66.67%;均明显高于单用紫杉醇的15.56%、48.89%。这一结果提示,采用吡柔比星联合紫杉醇治疗三阴性乳腺癌可提高临床疗效,更好的控制病情进展。化疗期间所有患者均出现毒副反应,两组严重毒副反应发生率相仿,这一结果提示,采用吡柔比星联合紫杉醇治疗三阴性乳腺癌未增加毒副反应严重程度,具有更大的临床优势。

参考文献:

[1]黄青云,叶京明,徐玲,等.蒽环类联合紫杉类方案治疗三阴型乳腺癌前瞻性研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3,33(3):198~201.

[2]桂安萍,凌飞海,郑书楷.紫杉醇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影响[J].中国癌症杂志,2013,23(9):737~743.

[3]金川,张永晖,马磊,等.高危乳腺癌术后以毗柔比星为主密集化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558~559.

[4]任洪波,包中会,杨吉帆,等.高危乳腺癌术后以毗柔比星为主密集化疗临床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2011,38(3):151~154.

[5]李春艳,张晟,刘艳,等.三阴型乳腺癌159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2,27(6):624~626.

[6]陈玉娟,王晓东,汪静.三阴乳腺癌的特征及治疗现状[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2,19(9):1024~1027.

论文作者:崔建华1,彭勇2,张石峰2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7

标签:;  ;  ;  ;  ;  ;  ;  ;  

吡柔比星联合紫杉醇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效果分析论文_崔建华1,彭勇2,张石峰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