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千年城市规划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201108
摘要:“养老”这一话题,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提到,上海乃至全国的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为老人的生活提供保障必定成为未来社会的重要环节,提供优质的养老社区将成为社会发展的新兴产业,本文将以松江泖港镇产业规划为例,研究综合养老产业的发展及特征,提出通过产业规划,结合建设郊野公园、完善配套设施、整合社区理念,为未来综合养老社区规划提出前瞻性的观点。
关键词:老龄化;郊野公园;松江泖港镇产业规划;养老社区规划
引言
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养老尊老”是现今这个迅速迈向老龄化时代的主要任务,如何为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提供养老保障,是规划老年社区的主旨所在,而单一的养老模式已不能满足老年人所希望的养老要求,今后的综合养老社区更应该充分利用周边的环境,与大自然相结合,即结合郊野公园规划,同时发展旅游、度假、养生等元素融合成为一个新型的养老模式,为养老、旅游产业的发展及解决老龄化问题带来更有效的启迪与效益。
一、养老社区的背景
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是现代社会正在迈向老龄化。且不说全球,由于中国计划生育的影响,中国已经提前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就上海而言,上海户籍人口老龄化程度更高。2010年底,上海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23.4%,80岁以上老人占4.2%[1]。居家养老,是目前老龄化社会的主要养老模式,但是对于独生子女的日益成长,“独子养老”的时代导致了家庭养老服务功能逐渐弱化。然而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以及传统观念的影响,现在的养老机构虽然发展迅速,但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无法满足社会老龄化的发展,更不能满足现今的多样化养老需求。
现代养老模式除了居家养老之外,上海运营的养老模式最多的就是养老院,但养老院模式在老年人的印象中处于基层服务,以护理老人、医疗康复为主,软硬件设施都相对较差;其次老年公寓及老年住宅小区则以独栋公寓或新建小区为主,但多数采取会员制,费用较高,硬件设施较为齐全,相反休闲活动则与城市居住没有太大差别;再有度假式老年公寓,相对来说比较接近国外老年社区的概念,一般建立在风景区,其以旅游配套为主,老年生活配套设施相对较弱。
二、综合养老社区的概念
本文所提倡的综合养老社区概念是什么?笔者认为本文所指的综合养老社区,其有别于现有的养老模式,在于其不但注重基本配套设施,还依托具有对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城市景观及多样性的活动有直接影响的地方,如风景区、郊野公园,形成具备良好的自然景观、郊野植被以及田园风貌一体的农家乐形式的综合旅游度假社区,享受一般公寓及市区内无法相比的安逸生活。综合养老社区的发展,将成为今后养老产业规划的主要发展模式。
三、国内外养老情况
1. 国外养老社区比较照顾老年人的生活品质,不同于中国的居家养老式,国外养老社区除了配备专业的老年服务人员,在社区环境及整体规划上,将养老社区与度假区相结合,使其具备居住休闲、旅游观光的功能,并成功弥补居家养老的不足。将探望老人与休闲度假相结合,促进家庭和谐,保障老人的晚年生活状态。如美国凤凰城、日本港北新城、荷兰弗莱利克斯堡等。
2. 国内养老社区案例
国内新型的养老社区模式如浙江天目山九思湖畔,是生态良好、风景优美的村落,属于农家乐式度假公寓。以天目山景区为环境基础,成为集旅游、养老、养生为一体的独具休闲特色的老年社区。
3. 总结
从以上国内外的养老社区理念来看,现阶段已经开始贯彻老年住宅设计,让其能自由、自顾、自乐。应满足基本的养老设施与硬件配套,这是其一;其二,提出适合老人养老的健康环境以及为老年人配套的软性服务[3]。
从形式上来看,国外以社区为中心,开发周边环境,而国内以风景区为基础,开发养生产业。国内近郊的乡村景观、大型的郊野风光则体现从区位、交通、环境等多方面的优势,将成为今后养老社区总体规划发展的主要方向。以前瞻性的眼光看,今后的养老产业将提升为将自然体验、人文活动、养老养生融合为一体的养老养生休闲产业。
四、浅谈泖港镇产业规划
此次规划的展开尝试了从上海郊区城镇养老产业的发展讨论未来综合养老社区规划的前瞻性研究。
1. 项目概况
泖港镇位于松江区南部的中心镇,是“三净”(土净、水净、气净)一体的希望之洲。其产业规划定位以发展休闲农业形成多个项目,其中“银发项目”以范家生态林为环境基础,建成一所集娱乐、健身、休闲、疗养于一体的独具乡村特色的老年公寓。
范家生态林作为水源涵养林将明确定位为郊野公园,其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中定义为“其他绿地”是“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4]。而泖港生态林则是充分利用大面积林地,结合泖港镇农业旅游规划,实现生态新镇理念,规划中高档的养老养生休闲产业,成为上海大都市的服务功能配套。
2. 规划设计
涵养林规划分东西两块,东块以静为主,西块以动为主。通过对两个地块的客观条件制约分析,把功能性的设施合理布局,形成集镇联动,围绕生态新镇发展。
规划区域总面积为580公顷,根据规划原则,确定沿黄浦江200涵养林保持不变,沿江涵养林面积为102公顷,占总面积18%;互动区(动)面积258公顷,占总面积44%;静养区(静)面积220公顷,占总面积38%。整个区域以水为媒介、以路为界、以绿为脉,将水系作为重点规划,利用水系保护林地,同时挖掘水的延伸性能,将养老社区与郊野公园在形态上融为一体。体现林中有水,水中有林的独特化自然景观,做差别化设计。尊重原有河道水系走向,发展新的景观水系。
3. 养老社区配套方案
静养区建设高档养老小区、养老公寓、老年度假别墅、集中护理、综合配套等区块,进行区片化设计与管理,结合了现社会即有养老模式,综合养老院、养老院、普通老年公寓、专业老年住宅小区、度假式老年公寓的优点,相互弥补各类模式所带来的缺点。形成集生态优越、功能完善、活动丰富、护理全面的优质综合养老社区。
养老社区各区块建筑指标(表三):
上面指标表来看,泖港养老社区的规划将是上海首个大规模集中养老规划,开发量较大,设计采用“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规划水系的四通八达,将养老区划分成不同模式的区块,形成块状式区域,满足不同阶层的养老需求。
五、综合养老社区的未来规划特征
1. 由点状养老方式分布转变为社区化片状分布
独立的老年公寓或养老院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养生需求,靠床铺养老的日子已经不是现代社会老年群体的希望。综合养老社区的规划布局更能满足老年人从生理、心理出发所需求的愿望。新型的片状分布,结合乡村入住体验,便捷的旅游度假目的地,使得综合养老社区更能顺应时代的发展。
2. 由单一的居住、医疗功能转变为综合性配套服务
综合养老社区应具备完善的配套功能服务,改变按床位入住模式,以一室、套房、复式等多种住房条件;同时提供专人护理,完备安保,治疗门诊等老年服务设施,满足日常体检、紧急救护、养生spa、优越护理等需求。同时组织社会养老服务机构,丰富老人们的生活,形成一流的综合中高档养老社区运营标准。结合政府提供基础服务的同时,降低运营成本。
六、结束语
养老产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已经纳入城市规划议程。《“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指出养老短板:城乡、区域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不均衡问题突出[5]。
综合养老社区是符合现代最佳居住模式——“社区生活”的模式,结合以人为本的人居环境,使得养老产业今后将会更加的规模化与多元化的发展。在提高养老水平的同时,自然的力量也显现出不可磨灭的作用,挖掘人们向往自然、爱好自然的心理,将综合养老社区发展成为集养老、医疗、旅游、休闲、娱乐、健身、学习、购物于一体的完备的 “银发工程”,承载今后社会老龄化问题将不是一个难点。
尊重老人、尊重自然是现代社会需要也是必须遵循的义务,而设计师的职责不光在于设计,也应在基于人本理念、自然理念、发展理念的可持续作用下,解决社会问题,满足在喧嚣都市里生活却向往安静的群体需求。
参考文献:
[1]周海旺.上海人口老龄化趋势与完善养老服务模式研究[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1(4)
[2]黄鹂.老年公寓功能设计及扩展性研究[D].湖南大学,2009.05
[3]陈首春.国际旅游地产、养生养老地产开发经验研讨会[R].昆明,2011.09
[4]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S]
[5] 《“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 国发〔2017〕13号
论文作者:倪文琼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0
标签:社区论文; 模式论文; 产业论文; 郊野论文; 上海论文; 老年论文; 养老院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