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生态社会主义思潮论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潮论文,当代论文,生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生态社会主义是当代社会主义体系中的一种新的政治思潮。它发端于本世纪70年代,是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蓬勃发展的绿色运动中应运而生的,所以也称为绿党社会主义。它以保护全人类的生存环境为宗旨,同时又提出社会主义口号,从而在当今西方政治思想舞台中独树一帜。本文试对其作一简介和评析。
一
生态社会主义的产生有着特定的现实基础、阶级基础和思想文化基础。
首先,当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人和自然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造成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以及其它危机,生态社会主义正是对这些现实存在的危机进行反思后的产物。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充分论证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也提出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只是由于一百多年前的资本主义生产仍不发达,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仍很有限,故而人与自然的矛盾还处于潜伏状态。二战后,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以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了第二个“黄金时代”。人类无论对自然利用的能力,还是利用的规模都急剧地增长了。即使这样,可以设想,如果能对有限的自然资源合理的利用,并在生产过程中采取有力措施防止各种工业污染的产生,那么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仍可能处于较为和谐的状态。但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存在着固有的无计划性,在追求自身利润的最大化,而不是社会效益的最佳化的指导思想下,对全球性的自然资源进行掠夺性的开发,从而造成大量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枯竭,生态平衡严重受损,再加上大量工业“三废”的排放,导致人类共享的空气、水流等遭受污染,因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当人们饱尝自己行为造成的许多后果时(如酸雨、温室效应等),人们不得不对自己的过去进行深刻反思。由此,便萌生了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旨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潮。
其次,生态社会主义还有着较为广泛的阶级基础。50年代,伴随着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各种社会矛盾也随之尖锐,主要是以经理阶层为核心的中间阶层随着经济地位的提高,也要求政治上的权力得以保障。他们也更清晰地看到社会的各种弊病,诸如“冷战”给人们生活带来不安定因素,核军备竞赛使全人类面临着随时毁灭的危险等。于是起初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一部分小资产阶级发起了遍及欧美的“新左派运动”,“新左派运动”对现存社会的批判几乎涉及一切方面,从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到种族、民族、性别歧视。继而在60年代兴起“新社会运动”,这场运动是一场基础十分广泛的群众运动,它包括反战运动、反核运动、和平运动、环保运动、生态运动、工人运动、女权运动、大学生运动、民权运动等。其中生态运动发展最为迅速。在这两种运动中,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主要是大学生、经理、教师、医生怀着对现存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又存在着对生态环境日益遭受严重破坏的危机意识,还带有着为自己在政治上寻求一种利益表达的方式,于是倡导生态社会主义,支持并参与以生态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绿党的活动。
再次,60年代初开始,在西方意识形态领域中上述中间阶层的文化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在重视外在物质生活追求的同时,开始重视内在精神生活的追求;从对单一的物质财富数量的追求转向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从对现代产品的向往转向对大自然的热爱;从崇尚固定性和权威性转向崇尚灵活性和怀疑一切。以保护生态环境,并崇尚和平、公正、和谐、友爱、民主为主旨的生态社会主义便是转变后的价值观的系统化、理论化的表达。
二
生态社会主义的总体目标是把维护全球性的生态平衡和实现社会主义结合起来,即实现他们自己宣称的“保护生态的、自我管理的和自我解放的社会主义,一种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社会主义。”[1]
生态社会主义把生态学、社会责任、基层民主和非暴力奉为自己的基本原则。生态原则,即自然界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人类活动“绝不可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尤其不能“无限制地掠夺自然财富和原料”,“破坏性地介入大自然生态体系的路线”。[2]社会责任原则即建立稳定的社会体系,保证社会平等、社会正义和人的自由发展,不能因社会变革而损害穷人的经济政治利益。基层民主原则,即实现“非上面强迫下面的,而且由社会最底层发展起来的、遍及社会每一个基层的民主”,使“所有人真正参加国家大小事的决策。”[3]非暴力原则,即终止一切战争和现存的暴力现象,用人道的手段实现人道的目的。在这四个基本原则指导下,生态社会主义在经济、政治、社会、国际关系等各方面全面地表达了自己的主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系统的思想体系。
首先,在经济方面,主要有下面几方面主张。(1)在所有制上,主张全面废除现存的财产私有制和国家所有制的公有制,认为私有制会产生异化以及对人类和自然的剥削,而公有制容易造成社会集权、人性异化和掠夺自然,主张建立“共同财产所有制”。(2)在分配上,主张公平分配,缩小贫富差距。(3)在经济体系的构架上,主张把人的发展和生态平衡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倡议建立一种“要配合人类和未来世界的重要要求,也要配合自然的保育和自然资源的谨慎管理”的生态经济体系。(4)反对各种垄断企业和跨国公司,主张建立各种中小型工商企业,创立依照民主原则运营的小国寡民的生产单位,公开声称、支持“所有志在促进地方分权化和小国寡民生产单位的运动。”[4]
其次,在政治方面。(1)强调基层民主原则,主张政权机构应由基层民主选举产生,政治上的权力应始终放在基层,坚持每一个人的自决权和自由发展,上一级政权不得干预。(2)主张意识形态多元化和权力资源的分散化,反对秘密政治,推崇新闻自由。
经三,在国际关系方面。反对越级大国争夺,反对核试验,鼓励各国裁军;强调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平等的伙伴关系,反对对不发达国家的剥削,更反对对第三世界国家的生态殖民主义政策,尊重第三世界的独立自主,帮助他们走上自我发展的道路;反对现代民族国家,建立符合生态保护要求的社区等。
三
生态社会主义的思想内容比较庞杂。笔者认为,从总体上看,生态社会主义是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社会现实的一种理论反映,包含有一些积极的科学的因素,也产生了一些积极的影响,这些也是值得借鉴的地方。
首先,生态社会主义所要解决的问题大都切中时弊,十分现实。例如,生态环境问题,人类和平问题,人口问题,科技负效应问题,南北经济差距扩大问题等,都确定是人类面临的实际问题。这也是生态社会主义在短时期内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这种思潮的广泛传播,支持者的日渐增多,使主要以这种思想为指导的欧洲许多国家的绿党在政治舞台上的地位也日渐提高。这迫使许多执政党也不得不正视这种挑战,并逐步在自己的施政纲领中吸纳生态社会主义的观点,以符合选民的愿望。这也客观上促使各国政府更加重视生态问题,南北问题,和平问题,从而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共同发展。比如,德国社会民主党在1983年大选失败后,就立即着手修改党纲,新党纲中强烈要求生态保护,反对经济无限制增长;认真对待科技的负作用;反对核武器,维护世界和平;消除南北经济差距;为人类未来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等,都无不显示生态社会主义对其的影响。[5]
其二,生态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基本上采取批判的态度,尽管批判的角度和深度与马克思主义不同,但它毕竟从不同侧面看到了现代垄断资本主义的某些弊端,部分地反映了人民的要求和原望。比如,它批判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关心生态保护和人类的长远利益,从而使“人类的生活的基础”受到了彻底污染和破坏,失业愈来愈多,社会和精神的贫困愈来愈厉害;[6]它批判资本主义的垄断性,认为各种垄断企业和跨国公司都是对内对外剥削掠夺的工具,是挥霍资源和践踏生命的元凶;资本主义分配体系不仅是不道德的,而且更是一种罪恶,它认可了富人对穷人的剥削,富国对穷国的占有;它还主张应该废除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也揭露了资本主义政治上排斥异己,实行新闻垄断的实质,即“鼓励谄媚与服从,严厉地禁止自由的政治活动和使用民主自由,因而威吓了任何形式的对破坏环境的抵抗,威胁了对失业和政治压迫的抵抗。”[7]另外,生态社会主义还批判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政治上的强权政治行为,深刻地指出:“工业化国家的财富,还有个人的财富,都是以剥削第三世界为基础的。”等等。所有这些,都为人们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提供了线索和证明。
其三,生态社会主义主张的基层民主原则实现政治民主和个人解放,虽含有一些空想社会主义成份,但也不失为一种对如何实现马克思提出的人类全面解放和全面发展的有益探索。它指出政治权力应在基层,基层民主应对上层政权起指导作用,反映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下层人民力求摆脱垄断资本的控制,而寻求在政治上拥有当家作主权力的要求。
当然,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观点是不成熟的,在许多根本问题上甚至是错误的,并带有很多空想成份和无政府主义思想。
其一,生态社会主义批判的直接对象是工业制度,认为无论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的工业制度都无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对现存的两种制度都不加分析不加区别地一概否定。我们认为,工业制度并不必然造成生态危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出现危害人类的生态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因为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而社会主义国家虽也存在一些公害,但不是制度本身造成的,而源于计划管理中的缺陷和一些人为的因素。
其二,它主张建立一种小国寡民的经济单位,理论上彻底否定大型垄断企业的作用,妄图将符合现代经济发展规律的大工业拖回到生产的自给自足状态,这无疑是一种历史倒退。
其三,它把生态问题看得高于一切,或用“生态危机”论去取代“经济危机”论,这样便自觉不自觉地用人和自然的矛盾去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客观上转移了人们的斗争视线。
其四,它把分配不公等资本主义罪恶归咎于工作分配不合理和税收制度不健全的表面层次上,而不是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去寻找真正的根源。
其五,它提出一整套未来社会的设想,如用“生物区”代替民族国家,用小国寡民的生产单位取代现代大工业等,都无疑带有很大的空想性。
其六,生态社会主义还带有严重的无政府主义色彩,比如主张绝对自由,主张国家不存在任何机密等。
综合所述,可见,生态社会主义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有其深刻的现实基础、阶级基础和思想文化基础;它在社会各个方面都有独具特色的自己的主张;这些主张中有积极因素,也有错误、不科学的一面。综合把握它的发展脉络和思想实质,有利于正确认识这种在当代世界中不可忽视的政治思潮的全貌,吸纳其积极主张,剔除其消极影响。
注释:
[1]《绿色政治——全球的希望》第73页;
[2]《西德绿党党纲:绿色乌托邦》(台湾)前进出版社,1988年版第5页;
[3]《绿色政治》第83页,(香港)周兆祥,香港明镜出版社1988年版;
[4]《西德绿党党纲:绿色乌托邦》第67页,(台湾)林正杰译,前进出版社1989年版;
[5]《为何“红”亦须“绿”》,(意大利)L·卡斯特里纳,载于《马克思主义在当代》1987年第6期;
[6][7]《西德绿党党纲:绿色乌托邦》第13页,第63页,(台)林正杰译,前进出版社1989年版。
标签:政治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论文;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思潮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