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市中心医院 242000
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110例冠心病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这110例病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在疾病稳定与生活质量改善上的差异。结果 护理结束后,两组患者疾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都有所改善,但是观察组患者的病情的稳定性及生活质量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在综合护理干预下能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有利于患者病情的稳定,在临床中应得到广泛应用和具体实施。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冠心病;生活质量;预后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的血管腔阻塞、狭窄及功能性病变,进而导致心肌缺氧或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或器质性病变,是中老年群体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患者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率失常、心衰、心肌梗死以及心绞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导致死亡。冠心病是一个长期治疗的过程,受生活中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在对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效稳定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一、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3-2014年收治的110例冠心病患者,将这110例病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9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53-83岁,平均年龄(67.3±2.5)岁;观察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常规予以药物治疗及护理,关闸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包括疾病认知教育、药物治疗指导、饮食健康指导、心理护理干预、进行康复训练及自我监测指导、出院指导等。
1.2.1疾病认知教育 医护人员应对患者及其家属耐心讲解冠心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了解冠心病的病因和诱因、病机、发展、治疗、预后,帮助患者了解自身引起疾病发展的不良生活习惯,嘱咐患者重新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践行正确的生活方式,只有患者对疾病本身具有一定认知度的情况下患者对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才能更高。
1.2.2药物治疗指导 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用药方面的指导,冠心病患者应严格遵照医嘱用药,不可擅自增减药物和停药,医护人员应客观评价各种药物的治疗作用及不良反应,帮助患者更好的认识药物并提高用药的依从性。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应随身携带药物。
1.2.3饮食健康指导 合理的饮食是冠心病护理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关键。除了对患者进行定期的血脂血压的检查,冠心病患者切忌暴饮暴食,饮食宜清淡,要限制食盐的摄入,饮食以鱼、瘦肉、鸡蛋、蔬菜、水果等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为主,注意平时保持排便通畅,定时排便,不可用力排便,以免诱发心绞痛和心梗。鼓励患者多喝水,多进食芹菜等粗纤维食物,必要时可以时常进行腹部顺时针按摩。生活中更应忌烟忌酗酒,患者是由保持健康的饮食才可以在疾病的治疗中起到正面的作用。
1.2.4心理护理干预 负面的情绪无疑对患者病情不利,医护人员或其家属根据患者应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对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低落的患者应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和鼓励工作,帮助患者掌握自我心理调整的办法。以使患者能够消除负面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拥有对抗疾病的勇气和信心。在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应做到尊重患者的人格,真诚的与患者沟通,使其感到舒适安全。
1.2.5进行康复训练及自我监测指导 康复训练主要涉及有氧训练、呼吸训练、力量训练等。运动要规律化,以轻体力的有氧运动为主,如慢跑、散步、打太极拳、练气功等,运动的强度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达到年龄预期最大心率的70%-80%,运动频率逐渐达到3-5次每周,持久的运动有利于降低血脂水平,最终减轻心脏的负担。
1.2.6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后应注意休息,遵照医嘱用药,定期回医院复诊,建立患者档案手册,最好在患者出院后定期进行电话或短信追踪宣教,询问身体状况,督促患者注意用药和饮食等。
1.3统计分析 运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4结果 分别对两组患者以问卷调查的形式采集并分析记录患者护理后遵医情况,两组患者分别干预后的心率、血脂和收缩压水平以及心绞痛的发生情况,结果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心率、血脂和收缩压水平以及心绞痛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遵医情况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见表1、表2。
1.3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过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遵医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患者护理后的生活状态有了明显的改善,可推测改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其次,根据两组患者分别干预后的心率、血脂和收缩压水平以及心绞痛的发生情况比较,可见观察组病情稳定性明显优于对照组,预后较好。
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病程长,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以及心理状态都可以成为诱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因此,除了必要的用药治疗和一般护理,综合性护理干预从患者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进行干预,旨在使患者提高疾病认知度、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促使患者以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适当的康复运动,从而改善患者的体质,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和接受治疗,最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更好地改善预后,使患者具有更好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总之,针对患者生活状态及心理、认知的综合性干预性护理对患者的病情稳定和疗效及预后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临床中应得到广泛应用和具体实施。
参考文献:
[1]杨洪芹,袁义秋,杨文东.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医嘱依从性及效果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4(2):728-730
[2]陈丽华,罗全,朱光凝,等.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15(3):145-147
[3]刘熔雪,梁婷,江小燕,等.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健康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0,12(2):16-18
[4]李小华.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4,9(3):1159-1160
[5]曾瑛.全程规范化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2011,4(2B):22-23
论文作者:汪欢欢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8
标签:患者论文; 冠心病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对照组论文; 疾病论文; 病情论文; 心绞痛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