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有变形势下加强货币政策预期引导和管理的思考论文

稳中有变形势下加强货币政策预期引导和管理的思考论文

稳中有变形势下加强货币政策预期引导和管理的思考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山东 济南 250021)

摘 要: 加强货币政策预期引导和管理是完善我国货币调控体系的内在要求,也是当前稳中有变经济形势下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迫切要求。近些年,人民银行围绕政策承诺、市场沟通、前瞻性指引等,初步构建了预期管理框架体系并发挥了良好作用,但央行分支机构在预期管理方面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下一步应建立人民银行多层次预期管理机制,通过明确目标机制、加强市场沟通、做好舆情监测、注重分类施策、加强政策协同等措施,充分发挥分支机构在货币政策预期管理中的有效补充作用。

关键词: 预期管理;货币政策;分支机构

一、引言

在经济学领域,预期是指微观主体在面临投资、消费、储蓄等决策时,根据自身掌握的信息对未来经济变动状况进行预测。预期管理是指有效引导、协调和稳定预期,以求效果最大、副作用最小。信息对于预期形成和调整起着重要作用,预期管理过程本质上可以视为信息管理的过程;货币政策预期管理就是中央银行对货币政策信息管理的过程,其内涵是通过信息沟通、政策承诺等一揽子工具组合的实施和应用,向市场准确传达货币政策意图,影响微观主体对未来货币政策的预期,从而实现对通胀预期、利率走势预期和经济信心的有效管理(闫先东等,2018)。预期管理的内容可划分为在事前进行前瞻性指引、在事后进行解释和其他重要信息的发布三大板块(郭豫媚,2018)。货币政策预期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地方政府和社会公众,社会公众既包括金融和非金融企业,也包括社会居民等普通公众。地方政府和社会公众的辨识能力是影响货币政策预期的重要因素。

长期以来,预期管理理论一直是经济理论的核心命题。20 世纪80年代,发达经济体成功实现货币政策转型,引发了理论界对预期管理的正式探讨。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各国央行广泛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和前瞻性指引等非常规货币政策,预期管理再次成为关注焦点。依据货币政策理念与实践的演变,预期管理可划分为传统预期管理和现代预期管理两个阶段(马文涛,2014)。传统预期管理理论认为,预期管理本质上属于工程问题,中央银行的任务就是通过操纵政策工具对公众直接进行预期引导,从而达到政策目标。而现代预期管理理论将预期管理视为策略问题,中央银行的任务就是利用各种工具和渠道,通过向公众提供信息对公众预期进行塑造与引导。因此,传统预期管理理论与现代预期管理理论的主要差别在于调控理念和调控规则的不同,传统预期管理与传统货币政策调控理念一致,突出对公众预期的直接引导;现代预期管理侧重于对公众预期的塑造,缓解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增强其理性成分。

强调政策透明和规则性是现代预期管理理论的主要特征,与此相适应,政策性承诺与中央银行沟通工具在预期管理中得到广泛运用,并成为这一理论逐步成型的标志。2008年以来更是引入了具有政策承诺与中央银行沟通双重属性的前瞻性指引策略,前瞻性指引在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增加以及常规货币政策作用机制受到阻碍时效果更为明显。政策承诺的出现源于传统利率工具的失效,最早出现在20 世纪90年代末期的日本(Krugman,1998),后续研究开始注重政策承诺机制的构造。政策承诺的优势在于更有助于引导公众对货币政策的预期,有助于中央银行制定和解释政策。中央银行沟通有助于增强公众对政策的理解,提高政策可信度、有效性和调控绩效。通常认为,沟通的有效性源于中央银行相对公众的信息优势,能降低中央银行与公众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公众预期的精确度。前瞻性指引指中央银行就未来的短期利率预测或承诺等货币政策内容向公众所做的沟通,它是常规沟通的深化,旨在通过向市场传达或公告未来货币政策的内容来改变公众的反应函数或信念,以提高央行承诺可信度。

综上可知,预期是市场主体决策的基本要素,也是经济理论和宏观调控重点关注的核心变量。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央行都将完善预期管理放在重要位置,以使货币政策的意图更好地传递到金融市场,防止对政策的扭曲认识和误解带来新的金融不稳定因素。加强对公众预期的引导和管理,不仅是短期货币政策操作策略的问题,更是货币政策调控体系的丰富和优化。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期,体制层面、政策层面和经济运行层面的变化,特别是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使市场预期的异质性进一步凸显,从而给经济平稳运行和宏观调控带来新的挑战,在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方面也对央行提出更高要求。因此,预期管理逐步成为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中央政治局会议也对此做出部署安排。

根据企业所得税的优惠形式不同,可以分为直接优惠和间接优惠。其中优惠税率、税收抵免以及免税期属于直接优惠,注重事后奖励;而加计扣除、加速折旧以及投资抵免则属于间接优惠,注重对创新行为的鼓励。

不同燕麦品种对NaCl胁迫的响应及其耐盐阈值………… 李焕春,栗艳芳,王 博,莎 娜,刘俊青,杜 超,景宇鹏,任冬生(13)

为了有效引导和管理预期,近些年人民银行不断积累经验,加强制度探索和顶层设计,在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调控框架的同时,逐步建立了货币政策预期管理体系,在完善货币政策调控职能、改进传导机制、稳定市场信心、熨平经济波动、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同区域的宏观调控也具有多元化、差异性特征,央行分支机构在不同区域的预期管理中应具有更大的作为空间。因此,如何健全和完善包括分支机构在内的多层次预期管理体系,充分发挥中央银行分支机构在预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是当前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

二、货币政策预期管理的国际实践

全球央行中,美联储、英格兰银行及欧央行是预期管理的引领者,特别是美联储在预期管理方面进行了诸多实践探索,通过对政策工具的清晰界定、对政策调整时机所应具备条件的明确解释以及定期举行议息会议并公布会议纪要等,有效引导市场预期。

上述研究表明已经实现了钢筋计和应变计在PHC管桩生产过程中的埋设工艺,而在PHC管桩桩身表面刻槽预埋传感光纤的埋设工艺虽然具有较高的成活率,但该方法因破坏桩身表面及桩身与传感光纤的变形传递而受到质疑,因此,对光纤传感技术在PHC管桩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进行系统性研究有待进行.

(一)美联储的预期管理实践

尽管西方早在20 世纪80年代就开始探讨预期管理理论,但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美联储并不是十分重视预期管理,也没有将预期管理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特别是在以讲话“晦涩”著称的格林斯潘时期,美联储缺乏与市场主动沟通的意愿。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上台后注重以简单、透明和公开原则与市场保持沟通,但是预期管理仍然不是美联储的核心工具。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联储发现一系列非常规货币政策并没有发挥显著效力,开始深入研究反思积极货币政策失效的原因,发现了收入、就业、长期利率等重要指标长期预期在私人部门支出决策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了预期管理在货币政策中的重要性。从此,美联储开始转变调控理念,将加强市场预期管理、引导微观主体对未来经济预期与货币政策目标趋于一致作为政策发挥效力的基础,于是预期管理正式进入决策函数。

(二)美联储预期管理的核心要素

美联储使用预期管理的具体措施包括:通过议息会议纪要、新闻发布会和美联储官员讲话等方式,向市场传达经济预期、利率预期等重要政策信号,以影响公众预期和市场行为,达到预定货币政策目标。美联储常用的预期管理指标包括:

欧央行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对货币政策透明性十分重视,从目标透明管理、信息透明管理、决策及预测透明管理等方面,在提高货币政策透明性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以引导公众的合理预期。同时,欧央行对以货币政策透明性方式进行预期管理运用最为全面,尤其是在目标透明上更是具体到了量化的数字指标。

2.前瞻性指引(Forward Guidance)是美联储预期管理的核心手段。前瞻性指引能够发挥再宽松和非常规货币政策的需求扩张功能,特别是在零利率下限的环境中,预期传导渠道的重要性尤为突出。美联储认为,货币政策有效性、央行承诺和规则性是前瞻性指引成功的三个条件。其中有效性取决于央行的信誉,货币政策规则应遵循准确、简单、易懂原则。金融危机后,为了获得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操作空间,其他国家央行也开始频繁使用前瞻性指引。其一般规律是,先使用较为模糊的开放性指引,然后过渡到时点较为明确的时间指引和带有促发条件的状态指引。2017年11月,美、欧、英、日央行行长就前瞻性指引这一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达成了共识,日本央行将前瞻性指引作为其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3.明确货币政策量化指标是预期管理成功的重要依托。美联储的经验表明,货币政策预期管理需要明确界定所依托的量化经济指标,其中通胀、就业和产能利用率是美联储预期管理的三个核心指标,而通胀和就业两大指标更是关注的重点。20 世纪末以来,美国货币政策调控目标经历了多次调整,其根本依据是二战以来美国经济的三个“3%”阈值:即经济平均增速、物价涨幅、长期利率实际平均水平均为3%。如20世纪70年代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控目标是物价稳定和就业最大化,90年代调整为就业最大化和隐性通货膨胀目标,但这一时期没有设置固定通胀目标,而是确立了2%为中心的浮动区间。

试样和试剂:所用赤铁矿矿物经摇床重选获得,全铁品位为68.51%。采用纯度为99.80%的石英,通过手工破碎后,采用陶瓷球磨机磨矿后,采用筛子和旋流器将磨矿产品筛分出0.037~0.074 mm的粒级做试验。硫酸亚铁(提供Fe2+)、三氯化铁(提供Fe3+)和氨水(提供OH-)均为分析纯。

(三)美联储预期管理的基本原则

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美联储确立了预期管理的三个基本原则,分别是针对性原则、长期性原则和平衡性原则,成为指导美联储预期管理的基本准则和指导方针。

针对性是预期管理中的首要原则。美联储认为,货币政策预期管理要取得良好成效,需要重视政策的针对性和系统性,这是微观主体预期管理的政策基础。如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失业率屡创新高,美国政府各部门出台了政策刺激、投资扩张、消费提振和出口振兴等一揽子政策组合,力求解决经济衰退和失业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各部门政策措施的目标均十分明确具体,促进了整个政策框架体系的统一协同,很好地达到了预期管理的集聚效应。

长期性是预期管理的第二原则。在预期管理中,美联储一直非常注重政策框架和重要政策的长期性,避免出现政策频繁调整和变更,给公众造成不确定性预期。美联储认为,公众对政策调整的反应主要基于对未来政策长期走势的判断预期,货币当局应该给予私人部门一个长期的视野,因此预期管理应着眼于对未来预期的长期性“塑造”,引导公众对长期政策趋势的准确理解并理性应对,不能仅满足于对政策调整节奏和力度的把控。实践中,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框架向公众释放了三个长期目标:降低长期利率、提高资产价格和促使就业市场改善。危机以来美联储通过预期管理实现了三个目标,证明了政策长期性或者持续性在预期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一是公布货币政策主要目标,发布各类政策报告、工作论文等。目前除了人民银行每年的工作会议通稿会发布当年货币政策的总基调及执行重点外,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会对当年的货币政策做专门的表述。针对货币政策的执行情况,人民银行每季度均会发布《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当前的经济、特别是金融市场情况以及货币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展望。除了这些定期发布的内容外,人民银行在其网站上发布的工作论文也多是围绕利率、货币政策传导等议题,较好地起到了引导预期的作用。

式中,j和l表示φ(jΔx,lΔy)所形成二维矩阵的第j行第L列,Δκx=2π/Dx和Δκx=2π/Dx分别为x方向和y方向频率间隔,Dx=NxΔx和Dy=NyΔy分别为相位屏两个方向上的长度,Nx和Ny分别为两个方向上的网格数,Δx和Δy分别为两个方向上的网格间距.

(四)英格兰银行与欧央行的实践

近些年,英格兰银行和欧央行在货币政策预期管理实践方面也取得较大进展。英格兰银行建立了预期管理政策框架:注重货币政策前瞻性指引,强化宏观调控有效性;注重货币政策“精准发力”,助力宏观经济行稳致远;注重信息披露,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注重财政规范化,保障收支中长期可持续;注重危机管理,减少经济增长不确定性。

1.定期召开议息会议并发布会议纪要是美联储引导预期的主要工具,是市场关注解读重点和预判后续货币政策走势的指引;同时,美联储官员的不定期讲话也是引导金融市场预期和微观主体行为的重要补充。美联储借助强大市场影响力和公信度,通过这些预期管理工具手段,使得货币政策成为微观主体稳定可预期的决策内在因素,达到了有效引导市场预期和微观主体行为的目标。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认为,货币政策传导成效与金融市场的理性预期紧密相关,开放的沟通机制是预期管理成功的基础渠道,建立不同渠道的沟通机制是打通政策与市场的关键。

三、我国货币政策预期管理实践的探索与发展

我国首次在《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及预期管理是在2007年第三季度,指出“控制通货膨胀预期是中央银行的重要任务”,表明央行对预期管理重视程度的提高和预期管理在货币政策调控中的地位上升,预期管理不再仅是调控思路中的一个方面,而是成为贯彻实施货币政策的核心。

(一)我国货币政策预期管理的发展

预期管理是货币政策调控体系成熟的表现,也是货币政策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我国货币政策预期管理也是伴随市场化改革、金融治理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推进。

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1998年人民银行取消了对贷款规模的限额控制,货币政策调控过渡到间接调控为主。伴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和市场经济发展,各类经济主体的独立决策行为逐渐增多,我国的货币政策调控体系开始建立,人民银行开始使用相应的手段引导公众预期,但是由于市场化水平不高,政策体系不健全,调控效果不理想,预期管理未进入调控决策。

进入21 世纪,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不确定性、复杂性提高使得市场预期的异质性加剧,预期管理的重要性凸显。2008年9月,时任总理温家宝指出:“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2009年,“稳定预期”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到“正确引导市场预期”;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将“稳定市场预期”纳入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框架之中;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实施宏观调控要更加注重引导市场行为和社会心理预期”。与此同时,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各类手段引导公众预期,在化解危机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促使人民银行也开始重视预期引导,不断完善预期管理手段和机制,初步建立了预期管理体系。2018年8月,国务院金融委办公室召开预期管理专家座谈会并发布纪要,将预期管理推到了更加显著的位置。

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双块式无砟轨道由于其良好的轨道平顺性和持久可靠的稳定性,以及高效率的运能,极少的线路维量,社会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在国内外受到高度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在致力于其应用和发展[1]。在这种环境之下,双块式轨枕的预制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行业规范要求双块式轨枕不得出现承轨面与挡肩裂纹,双块式轨枕侧面不得出现与横截面平行的裂纹[2]。为了保证在轨枕预制时具有较高的效率和质量,对双块式轨枕的挡肩裂纹质量控制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二)我国货币政策预期管理的主要内容

近些年,中国人民银行在预期管理理论的指导下,借鉴美联储、英格兰银行等发达经济体央行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围绕政策承诺、市场沟通、前瞻性指引等框架,构建了一系列预期管理工具和指标,初步建立了货币政策预期管理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10月22日中国复合肥零售价格指数 (CCRI) 为 2499.54点,环比上涨28.24点,涨幅为1.14%;同比上涨211.78点,涨幅为9.26%;比基期上涨52.83点,涨幅为2.16%。

预期管理需要注重平衡性。美联储在预期管理中十分注重政策目标间的平衡、政策成本与收益间的平衡及货币政策工具间的协调平衡。金融危机以来,为了解决经济衰退和失业问题,美联储在预期管理中充分考虑了就业与物价稳定目标间的平衡、非常规政策收益与风险间的平衡,以及就业增长、通货膨胀和金融稳定三大目标间的平衡。

三是通过对金融风险的预警及风险事件的处置引导公众预期。维护区域金融稳定是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重要职责,通过对金融风险的评估和预警,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可以有效引导金融机构和公众的风险预期,为防范化解区域金融风险营造稳定的环境。特别是在处置金融领域突发事件过程中,人民银行分支机构通过提供流动性支持工具较好地稳定了公众预期。

三是公开市场操作。随着人民银行各类公开市场操作创新工具的涌现以及频次的提高,公开市场操作作为央行政策工具手段的内涵也更加丰富,在收放流动性的同时,也起到了向市场传递信号的作用。2013年6月底的“钱荒”事件之后,人民银行明显加强了对关键时点的公开市场操作。特别是2016年以来,公开市场操作建立了每日常态化机制,除发布相关操作数量外,还对操作原因进行解释说明,对稳定市场预期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是定期发布金融数据和调查指标。在人民银行发布的各类内容中,金融数据是受关注度最高的。人民银行已经建立了按月发布存贷款及社会融资规模数据的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向公众反馈金融运行情况,合理引导公众预期。同时,人民银行还将银行家、企业家、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按季度向全社会发布,及时传递各类信息,引导公众预期。

五是主动公开发声。在上述各类固定发布的内容之外,还通过公开讲话等形式,对相关事件或数据进行解释说明,加深公众认识,引导公众预期。随着新媒体发展和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公开发声在人民银行预期引导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每年“两会”期间人民银行都会设立新闻发布会,人民银行自身主导的各类政策吹风会以及面对市场关切而主动发声也越来越多。人民银行的公开发声在稳定预期方面起到了较书面媒体更加直接、有力的作用。如2015年面对人民币贬值压力表明“人民币不具备持续贬值的基础”,以及关于2019年1月份金融数据的解读吹风会,均及时回应了市场关切,有效引导了市场预期。

《茉莉》剧本的另一个独特之处,在于细腻。闽南人大多以热情豪放著称,哪怕在一盏盏雅致的茶盏前,也是洋洋洒洒、不拘小节。曾先生却是个特例。在他的笔下处处透露出他对生活的细微观察与细腻情感。女主人公大茉莉有一段词:

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促使我国在保持稳健货币政策总调控思路不变的同时,需要进一步深化对外部环境和压力的认识,加强逆周期调节、结构性和定向调控,加强政策协同。

(三)人民银行分支机构预期管理的现状与不足

我国货币政策预期管理主要由人民银行总行负责,考虑到我国区域发展的差异化、多元化,货币政策效果差异明显,人民银行分支机构需在货币政策预期管理方面进一步发挥作用。

激光能量大小主要影响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溶胶颗粒的多少以及气溶胶颗粒传输到等离子体过程中的表现,从而影响信号强度。分别以不同百分比(80%~100%)的激光能量强度进行测定,每个百分比重复测定5次,得到样品中63Cu信号强度平均值及其相对标准偏差(RSD),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由图1和图2可见,随着激光能量从80%逐渐增加到100%,63Cu的信号强度逐渐增加,其相对标准偏差逐渐降低。这可能是因为激光能量越高,单位时间内剥蚀量越大,产生的气溶胶颗粒越多,因而信号强度会越高;激光能量越低,样品不能充分的被剥蚀产生稳定数量的气溶胶颗粒,因而信号相对标准偏差越大。故选定100%能量强度为能量参数。

1.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货币政策预期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是传导执行总行货币政策。近年来,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立足辖区实际,通过落实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管理框架,引导当地金融机构贯彻执行货币政策,保持信贷总量适度均衡增长、优化信贷结构。以人民银行济南分行为例,每年年初制定切合辖区实际的信贷指导意见,向辖内主要金融机构传达总行货币政策;以宏观审慎评估为手段加强对金融机构经营行为的管理和预期引导。

二是发挥窗口指导和各类货币政策工具的引导作用。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一方面通过再贷款、再贴现对金融机构经营决策加以引导;另一方面发挥定向降准机制作用,引导金融机构经营决策向着货币政策目标转变。同时,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还通过对金融机构进行“窗口指导”增加金融机构对货币政策的理解,消除货币政策传导中的误解及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4.福娃迎迎是人和藏羚羊的结合体,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保护藏羚羊是绿色奥运的展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羊是十二生肖中的一员,象征美好、吉祥,例如“三羊开泰”,人们借羊的形象来表达美好的愿望,甚至有很多部落都用羊作为他们的图腾动物,说明羊在古代有很高的地位。迎迎的头饰融入了青藏高原和新疆等西部地区的装饰风格,这样的结合也证明了中国对西部的重视。

二是建立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制度。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建立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制度相同,我国央行也建立了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制度,而且成员范围较美联储更广,既有人民银行内部人员,还包括发改委、财政部等其他部门人员,以及部分专家学者。货币政策委员会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会后在人民银行网站上发布例会相关内容,同时部分专家委员还通过接受媒体采访等向公众解释关于当前货币政策的内容,较好地向公众传递了货币政策的信号。

(3)三个区域的技术创新能力同研发强度与中间品进口的国际技术溢出效应间呈现明显的相关性。并且中西部的影响大于东部,研发投入在东部的生产总值中占据较大分量,中部与西部的研发投入强度低于东部。因此,高度研发强度导致东部对国际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最低。

四是建立与地方政府的沟通机制。人民银行分支机构通过与政府建立多层次的沟通协调机制,丰富了货币政策预期管理的手段,增强了各类主体对货币政策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预期管理的渠道影响力。一方面积极参与地方政府决策,如参加地方政府牵头组织的各类工作领导小组,在不同场合、利用不同平台传达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内涵,合理引导地方政府预期;另一方面在地方媒体主动发声,对货币政策进行解读,增强公众对货币政策的理解,合理引导公众预期。

五是加强对辖区经济金融形势的研判。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特别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及时跟踪、分析辖区的经济金融状况。一方面准确掌握货币政策执行效果,为进一步做好预期管理提供依据,提高预期管理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也为总行进行预期管理提供参考。同时,通过发布区域金融运行报告,向公众传递关于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的信息和政策导向,引导市场预期。

六是指导建立自律机制引导预期。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为防止不当竞争、稳定金融市场秩序,多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在辖区指导金融机构建立了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人民银行通过自律机制建立了与市场主体的沟通渠道,从而加强对市场主体的预期引导。

2.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参与货币政策预期管理的困难和不足。

一是预期管理职能的界限和职责划分不明确。我国货币政策预期管理起步较晚,经验相对匮乏,货币政策预期管理中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作用界限尚不清晰,职责也缺乏明确精准的界定,导致分支机构对如何做好货币政策预期管理缺乏充分的认识,在配合总行履行预期管理职责时弹性较大,主动性和系统性相对不足。

二是人民银行分支机构预期管理的货币政策工具相对较少。货币政策是总量政策,分支机构政策决策权限较少,可直接进行预期引导的工具资源有限。同时,人民银行分支机构预期管理的主要对象是银行类金融机构,对于证券、保险等非银机构和企业、居民等社会公众的预期引导相对不足。

三是人民银行分支机构预期管理面临较多地方性约束。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肩负管理地方金融市场、防范区域金融风险等职责,很多工作需要地方政府的助力和支持,但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往往与地方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初衷不一致,导致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在风险防范、处置及货币信贷宏观调控中面临约束。

四、稳中有变形势下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对加强预期管理提出了新要求

货币政策调控框架转型、发达经济体中央银行的实践经验及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均对我国建立货币政策预期管理框架、加强预期引导提出了要求。特别是2018年以来,稳中有变的经济形势对实施稳健货币政策提出了新要求,也对中央银行预期管理提出了更高挑战(周逢民,2019)。

(一)稳中有变的经济形势对稳健货币政策的新要求

2016年以来,人民银行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控,稳定总需求,保持流动性,宏观杠杆率趋于稳定,金融风险防控成效显现,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增强,调控取得了良好效果。但2018年2季度以来,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对货币调控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是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更加错综复杂,全球经济增长的同步性降低,一些新兴市场风险加速暴露。特别是中美经济周期分化和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了不确定性,市场风险上升。二是国内经济有效需求不足苗头显现,“几碰头”导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增多,长期积累的风险隐患有所暴露。三是金融市场信用收缩有所加快,表外融资增长放缓,人民币出现贬值压力。四是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依旧突出,货币政策在结构调整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五是政策逆周期调节有待地方政府的进一步理解和配合。

这些问题的出现,既有周期性的原因也有结构性因素。其中,周期性下行压力在边际上有所加大,要求货币政策做出灵活调整,进一步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熨平经济周期短期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在这种形势下,中央提出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稳”目标。稳健货币政策是稳金融的政策基石,可以为实现稳金融目标进而实现其他几个目标创造稳定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2019年,“几碰头”可能导致总需求进一步走弱,经济继续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对稳健货币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2019年稳健货币政策的主要特征

但同时也应看到,与市场体制及货币政策调控机制相对成熟的国家相比,我国货币政策预期管理在机制框架、工具手段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预期管理效果与目标要求仍存在差距。主要原因是当前我国预期管理还面临较薄弱的内外部历史条件,国内外货币政策联动性的加强增加了我国货币政策预期管理的难度,市场经济环境变化对预期管理提出更多挑战,我国央行在多目标制下较单一目标制下的中央银行更难形成一致预期,预期管理的手段和工具与国外相比也存在差距。

1.稳健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强化逆周期调节。201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适时预调微调,稳定总需求,有其新的特殊背景和要求。货币政策作为总需求管理的宏观调控手段,其基本特征就是逆经济周期而行,根据经济状况,适时放松或收缩银根,调控经济走势,熨平经济波动,防范物价风险。因此,面对当前国内外形势变化压力,货币政策在保持稳健基调不变的同时,最突出特征将是加强逆周期调节:主动加大预调微调力度,在总量上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对冲信用收缩和经济下行压力,防止总需求出现明显下滑,从而稳定金融市场和社会预期,增强公众信心。

强化逆周期调节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银行体系流动性和社会融资总量进行逆周期调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对冲信用收缩压力,促进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与名义GDP 增速基本匹配。一方面,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着力缓解信贷供给的制约因素,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对冲影子银行和表外融资收缩的影响;另一方面,保持委托、信托等表外融资稳定增长,防止表外融资过快下滑,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二是针对金融市场过度波动和异常波动,有针对性地主动发声,加强预期引导,对金融市场进行逆周期调节,稳定公众信心,避免产生恐慌。三是密切关注跨境资金流动和人民币汇率变化趋势,对跨境资金流动实施逆周期调节,防范“羊群效应”,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强化逆周期调节过程中将更加注重精准把握宏观调控的度,实现货币政策松紧适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19年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实质上是要求稳健货币政策根据形势变化相机抉择,提高调控的前瞻性、灵活性和针对性,实现总量合理、结构优化,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如果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增长基础不稳,货币政策将保持货币条件和环境稳健略宽松。如果经济出现边际改善、缓中趋稳,将保持货币条件稳健中性、不松不紧。如宏观杠杆率再次出现过快上涨,将保持货币条件稳健略从紧。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并不代表货币政策完全转向、显著宽松和“大水漫灌”。

2.稳健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结构性调控和定向调控。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货币政策首先要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同时针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强货币政策的结构引导和定向支持,提高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货币政策结构性调控将突出精准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的导向。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是体制机制因素和经济形势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可能在短期内毕其功于一役。2019年稳健货币政策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引导金融机构落实精准调控和信贷政策要求,在解决好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上进一步精准发力,用足用好信贷、债券、股权“三支箭”等定向调控和正向激励措施,大力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人民银行将密切监测民营和小微企业资金状况,继续采取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定向中期借贷便利等工具,鼓励金融机构为民营和小微企业提供更多信贷支持。同时将支小再贷款政策扩大到符合条件的中小银行和新型互联网银行,使金融支持更加精准。

货币政策结构性调控将突出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传导机制不畅是制约货币政策结构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从金融机构自身看,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和风险缓释机制不够完善,信贷审批权上收,对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考核和尽职免责不到位,导致银行“不能贷”“不愿贷”。从外部环境看,金融机构获取企业信息渠道不畅,政务信息散落在各部门形成“孤岛”,银行大数据平台难以构筑,使得商业银行“不会贷”;同时风险防范化解处置难,企业逃废债问题比较突出,银行“不敢贷”。解决上述这些问题,仅靠金融部门还不行,还需要政府、财税等部门“几家一起抬”,共同疏通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基础,让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变成金融机构激励相容的市场化行为。同时,将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避免“一刀切”,防止行政干预和道德风险及其他可能引发的风险。

3.稳健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主动强化政策协同。宏观政策如果缺乏统筹协调,不仅会使政策效果大打折扣,严重的会导致政策效果南辕北辙或合成谬误。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指出,必须精准把握宏观调控的度,强化政策协同。下一步,国家应进一步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监管等政策协调机制,避免出现政策真空、政策错位和政策叠加,努力实现最优政策组合和最大整体效果。稳健货币政策也将更加注重与宏观审慎政策、金融监管政策等其他政策的协调配合。

政策协同包含多方面内容:一是加强政策目标协同,保持就业、外贸、外资、投资等政策目标的协同十分重要,特别需要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的鼎力协同,强化在政策执行中的激励相容。稳健货币政策要统筹处理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关系,把握好稳增长与结构性去杠杆、强监管、防风险等目标之间的平衡。二是加强在政策出台节奏、力度和时机上的协同,要全面评估不同政策力度的潜在影响和叠加效应,分层分步施策,避免政策效应同向叠加,用力过猛。三是加强在政策措施和工具使用上的协同。如在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上综合施策,一方面通过发行永续债等措施,增强金融机构资产扩张能力;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监管政策措施,推动提高部分监管指标容忍度,通过政策工具的搭配使用,实现政策效应最大化。

(三)稳健货币政策对预期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金融市场具有“自我强化”和“自我实现”的特点,及时、主动、合理地引导社会预期,稳定公众对市场信心,有助于避免市场盲动、超调和恐慌。中央银行加强与市场沟通、做好货币政策预期管理,是货币政策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特别是在当前不确定性较为突出的经济环境下,加强预期管理更为紧迫。

一方面,稳中有变的经济形势迫切需要加强预期引导以提振信心、稳定经济。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根据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工作部署,做好“六稳”工作,其中稳预期就是稳经济。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在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的当下,稳预期就是稳信心。从这个角度来看,做好预期稳定和预期管理对于当前宏观经济稳定运行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都显得尤为重要。

另一方面,市场预期与政策预期间时常存在的非动态一致性需要中央银行强化预期引导。尽管当前我国经济韧性增强,冲击及风险吸收能力增大,金融体系运行整体稳健,但这并不意味着市场预期与政策预期就能经常保持一致。由于社会主体利益关系极为复杂,任何一个政策出台都有可能被相关利益主体按照自身利益最大化进行解读,进而影响到普通公众预期,干扰政策实施效果。因此,为实现政策效果最大化,必须加强政策沟通,有效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全力避免市场出现剧烈波动。

五、央行分支机构完善货币政策预期管理机制的建议

预期管理已成为我国宏观调控的必然要求和货币政策调控体系的重要内容。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是我国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有效建立和发挥分支机构在预期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是当前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重要任务和职责。

(一)充分认识必要性和紧迫性,建立人民银行分支机构预期管理机制

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是中央银行调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支机构加强与市场沟通、做好政策预期管理,是货币政策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特别是由于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文化差异大,区域性风险较为突出,更需分支机构在预期引导和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一方面,要细化职责定位,建立分支机构与总行预期管理的分工协作机制,发挥有效合力。作为货币政策的制定者,人民银行总行肩负着货币政策预期管理体系的顶层设计和统领职责;分支机构是货币政策预期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贴近微观实体、区域市场和地方政府的优势,是整体预期管理体系的有效补充。另一方面,明确分支机构预期管理工作目标。人民银行分支机构预期管理工作的目标是,及时准确传达总行货币政策和调控意图,建立区域预期管理框架体系及工具手段,合理引导公众预期,契合中央调控目标与要求,保障区域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和金融稳定。

(二)准确理解总行货币政策调控目标,及时准确传达中央调控精神

按照人民银行总行统一部署,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和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大决策部署,以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精准有效处置重点领域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等为重点,强化政策发布解读和信息主动公开,及时传递中央银行政策意图,合理引导市场预期,逐步建立并完善人民银行分支机构预期管理机制。该机制应以市场沟通为重点,综合运用形势通报会、新闻通气会、政策发布会和接受访谈、信息公开等工具手段,注重强化不同部门间的协同配合,形成预期管理工作合力。

(三)建立有效的市场沟通机制,畅通辖区货币政策发布与解读渠道

目前,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建立了包括定期发布《区域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区域金融稳定报告》和定期召开货币政策通报会、金融数据通报会等内容的货币政策沟通渠道,积极引导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社会公众理解政策内涵,调整经济行为预期,顺应宏观调控要求。下一步,应在不断完善政策发布与解读渠道的基础上,主动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召开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议、政策通报会议等,及时准确发布人民银行总行和分支机构的重要会议、重要活动、重大政策、重要统计数据等信息,向市场传递信息,做好公众沟通。在沟通方式上,对于政策传导解读,以官方媒体为主,保证严肃性和准确性;对于金融知识和政策宣传普及,适当增加都市类媒体和新媒体,扩大宣传面,提高传播效果。

说明 设计上述两问的积极意义在于全面揭示构造直角三角形的不同视角和结合条件进行优化选择的思维方式,减少作垂线的盲目性与随意性.

(四)加强舆情监测及应急处置,及时回应市场关切

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应严格执行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最迟5小时内发布权威信息、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的时限要求。密切关注与中央银行履职相关的国内外舆情,强化舆情反馈机制,努力提升舆情发现、研判和分析能力,适时澄清市场、网络或地方媒体中出现的错误认识和误解。针对市场出现的虚假信息,第一时间在网站发布澄清,阻断传播渠道,稳定公众对市场的信心,避免产生恐慌,树立中央银行公信力。进一步丰富舆情监测与反馈路径,切实发挥人民银行官方网站宏观政策信息发布、解释、回应及专家解读等的作用,注重灵活有效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沟通方式,注重加强与新闻媒体、新闻网站的协同。

(五)注重分类施策,提升预期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人民银行是实行全系统垂直管理的部门,层级多,覆盖广,各地差异大,既需要中央银行“一个声音”对外,确保宏观政策信息信号统一,也需要根据不同地方实际情况和不同主体提供差异化的政策和服务。对金融消费者,应协助其树立财务中性理念,妥善做好货币政策解释和金融知识宣传,引导其不断拓展金融知识,强化市场意识,增强政策敏感性,积极适应市场环境和经济变动。对金融机构,应认真做好政策解读,及时发现货币政策传导“最后一公里”的阻滞并探索有效解决方法。对地方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应在充分考量地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财政收支状况的基础上,做好定期会商沟通,提高地方政府部门对货币政策的理解和认同。

通过对1980—2011年补给量和降水量系列分析,选择1999—2002年作为连续枯水年组进行分析。通过对2015年、2020年规划年开采条件下连续枯水年按月进行调节计算,分析供水保证程度和风险,计算方法与典型年方法一样。通过对连续枯水年组分析计算,论证区域在设计保证率条件下,通过动用671.9万m3的地下水储存量可保证规划水平年的供水需求。动用的地下水储存量占年初地下水总储量的4.4%。

(六)建立信息交流平台机制,加强部门间的政策协同

货币政策调控要想取得较好效果,在完善政策传导机制、加强预期管理的同时,还需要建立不同政府部门间的信息沟通机制,加强政策间的协调配合。一方面,建立信息共享和交流机制,加强部门间经济运行信息数据的分享,定期或不定期交流对经济运行的判断,提高对辖区经济金融运行分析判断的科学性、准确性及一致性。另一方面,加强政策协同,取得政策合力。特别是针对民营小微、涉农、青年创业等政策支持方面,需要政府部门间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发挥政策叠加效应。只有政府部门间对形势判断和未来预期较为一致,才能向市场传达准确的信息,较好地引导公众预期,同时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才能真正起到提振市场信心、有效激励市场主体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文涛.预期管理理论的形成、演变与启示[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4,(8).

[2]周逢民.全面理解稳中有变形势下稳健货币政策的新内涵[N].金融时报,2019-1-28.

[3]闫先东,张习宁,许贤云.中央银行预期管理:内涵与手段[J].金融与经济,2018,(9).

[4]郑联盛.美国货币政策预期管理经验及启示[J].新金融,2016,(3).

[5]金瑞庭.英国进行预期管理的成功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物价,2017,(2).

[6]徐亚平,李甜甜.我国货币政策预期管理的难点及完善对策[J].经济纵横,2017,(7).

[7]韩银莹.我国货币政策预期管理方式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7).

[8]吴振宇,杨光普.宏观调控预期管理: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J].国家治理,2017,(13).

[9]郭豫媚.预期管理评价[J].经济研究参考,2018,(3).

[10]Michael McMahon,Alfred Schipke and Xiang Li.中国的货币政策沟通:框架、影响和建议[R].IMF Working Paper 18/244.

[11]辛继召.解读:金融委要建立的“预期管理”是什么?[N].21 世纪经济报道,https://m.21jingji.com/article/20180903/herald/f68cf6f9597309d5ca263c3837ae835e.html.

[12]吴振宇,杨光普.宏观调控预期管理: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DB/OL].人民论坛网,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7/0417/c40531-29214922.html.

Reflections on Strengthening the Expectation Guidance and Management of Monetary Policy 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Stability with Variations

Theory Learning Center Group of the Party Committee of Jinan Branch,CPC People's Bank of China
(PBC Jinan Branch,Shandong Jinan 250021)

Abstract: Strengthening the expected guidance and management of monetary policy is an inherent requirement for improving China's monetary regulation system.In the past two years,the new changes in the economic situation have stabilized,and while giving new connotations to the stable monetary policy,they also deman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expected management of China's monetary policy.Based on this background,the central bank has initially established an expected management framework system and exerted good results around policy commitments,market communication,and forward-looking guidance.However,the position of the branches of the central bank in the expected management is not clear and the role is not obvious,which affect the overall effect of the expected management.In the next step,the multi-level expectation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should be established in order to fully play the the effective complementary role branches have done in the expected management of monetary policy by strengthening market communication and public opinion monitoring,focusing on classification and policy,and strengthening policy coordination.

Key Words: expected management,stable and neutral,new connotations,branches

中图分类号: F8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2265(2019)03-0003-09

DOI: 10.19647/j.cnki.37-1462/f.2019.03.001

收稿日期: 2019-03-10

(责任编辑 耿 欣;校对 GX)

标签:;  ;  ;  ;  

稳中有变形势下加强货币政策预期引导和管理的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