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艳 山东省寿光市上口镇第一中学 262700;董秀霞 山东省寿光市建桥中学 262700
在物理教学中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对演示实验教学进行了创新设计,发掘物理演示实验中巧妙的构思和方法,以实验为依托,拓宽其思路,挖掘其内涵,通过形式多样的实验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将演示实验改为边教边实验
边教边实验是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探索问题发生的原因,从而得到结论的方式。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操作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我尽可能地将演示实验改成了边教边实验的形式。
例如,对于摩擦起电现象,我让每个学生都用塑料尺在衣服上摩擦几下,然后吸引碎纸屑;在讲惯性时,让每个学生将钢笔帽放在纸条上,然后看谁抽出纸条时还能保持笔帽不倒。学生们边实验边观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加上我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养成了动手、动口、动脑的好习惯。将演示实验改为边教边实验,不是只让学生的注意力停留在使他们感兴趣的现象和事物上,而是引导他们逐步深入、扩散思维,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创新改进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训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材中原有的实验不能完全满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有些演示实验的实验效果不是太好,这时,我就组织学生一道参与对演示实验的改进。这样,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可激发学生强烈的科学实践愿望并付诸行动,进而强化学生勇于进行科学探索和敢于改进前人科学实验方案的创新意识。
三、增加演示实验的层面
中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往往是表层、片面甚至是错误的,而物理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多层次、多侧面的。教材中提供的往往是单层次、单侧面的实验内容,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角度来看,教师有必要进行适当的拓展和补充,尽量让学生能从多层面、全方位去认识物理规律的全貌。
例如,为验证大气压强存在做“水杯——纸片”的实验,很多老师简单地把厚纸片盖在装满水的杯口再倒过来,实验做完即了事,让学生目睹了一个“理所当然的事实”,“没有什么好想的”。我就重新设计这个实验教学,先由学生根据经验思考“厚纸片能否掉下来”,在观察的过程中先设疑让学生带着问题,旨在引起学生对厚纸片与水杯的重点观察,然后分别演示水杯盛满水而杯口向下、向侧面以及盛少量水、不盛水、在盛满水的水杯与厚纸片的接触处插入铁丝等多种条件下厚纸片变化的情形,进而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与条件关系的深层观察和全面观察,便能较好地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创设实验问题,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研究性、引导性、发现性、归纳性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要求老师在实验中创造性地应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用“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的学”创造环境和条件。因此除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之外,在学生的模型制作、游戏、调查小实验活动中,也可以发展创造活动,鼓励学生创造。
五、变演示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课堂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之,只要老师依据创新教育的理念,对每个演示实验认真分析、处理开发,尽可能确定每个实验要着重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就一定能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论文作者:王丽艳 董秀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4年5月总第17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6
标签:演示论文; 学生论文; 创新能力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水杯论文; 寿光市论文; 物理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4年5月总第17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