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加强历史地理学理论建设的思考_地理学论文

当前加强历史地理学理论建设的思考_地理学论文

关于当前加强历史地理学理论建设问题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历史地理学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分类号:K90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93(1999)-01-0090-(05)

作为现代学科之一的历史地理学,在我国自本世纪初萌生以来,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迄今已成为一门拥有一支由老中青三代学者组成的结构合理的研究队伍,分支学科较为齐全,论著成果颇为丰硕,内中不乏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传世之作,在社会上的影响也日益增大的新兴学科。然而在学科的发展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理论建设滞后。由于这一问题的存在,至少造成了以下几方面的消极影响:

第一,湮没、消蚀了学科固有的理论光芒,在当前新兴学科不断出现,理论探索日趋活跃的形势下,有相形见拙之感。

第二,使学科属性与归依问题出现新的模糊认识,给研究工作造成混乱。目前的状况是,尽管历史地理学界自认为已摆脱了历史学的附庸地位,成了地理学的正流;但史学界依旧视之为附庸,并未将之看作盟友,而地理学界始终目之为末流,并未将之倚作正流。

第三,学科今后发展的主导方向不明朗,研究队伍不易组织,力量难以集中,实际上影响到学科整体的顺利发展。

本世纪中期以来,随着世界人口的剧增与科学技术的进步,许多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大为加快,另一方面全球环境恶化问题也日益突出。自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召开人类环境会议,特别是1992年6 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从环境与发展相结合的高度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各国政府与广大科技界人士的共识与关注的热点。在这一背景之下,国际地理学界对全球环境变化问题投入了极大的力量,从多个方面进行监测与研究;而在国内,地理学界则表现得特别活跃,以钱学森教授提出建立与发展“地理科学”为契机,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对地理科学的学科地位、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基本理论、根本任务、主要研究方法、队伍组织及今后重点发展方向等一系列理论问题,展开了广泛的研讨。在此基础上,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与地理研究所,先后对我国地理学今后应着重发展的若干重大基础性研究课题及我国地理学的发展战略,提出了权威性的意见。这就促使我国地理学界在参与全球环境变迁研究、拟定并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等重大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当前要加强历史地理学的基础理论建设,我认为应该首先对历史地理学与三个相关问题的关系作一番研讨。为便于问题讨论,谨先将个人的初步思考陈述于下:

(一)关于历史地理学与环境变迁的研究。

这一问题看似一个浅层次的问题,实际上是关于历史地理学理论建设的基础问题。当前环境变迁问题,是国际科技界普遍瞩目的一个研究领域。而且对不同时段环境变迁问题的研究,也大体上有一个分工。地质时期的环境变迁问题,是地质学家的专属研究项目。近年来,第四纪地质学界对近15万年、10万年、1万年以来环境变迁问题尤为致力, 有的课题还被列为国家重点研究项目。本世纪之环境变迁问题,是新兴的环境科学家们研究的重点。这里面有的课题还被纳入了国际合作项目。而人类历史时期,也就是自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出现以来近1 万年时间内之环境变迁问题则一向被历史地理学家视作自己的研究对象。很明显,研究这一时段的环境变迁问题对于探明地球表层环境变迁的全过程及其变迁规律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不可缺少的。我国现代历史地理学开创者之一的侯仁之院士,最先明确宣示历史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类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变化”。他还进一步强调“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人的活动和影响而产生的。历史地理学的主要工作,不仅要‘复原’过去时代的地理环境,而且还须寻找其发展演变规律、阐明当前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1 〕在当时国内地理学界盛行部门研究与着重对现代地理现象进行描述的学术氛围中,能提出这一卓越的见解,不仅对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有指导作用,而且对整个地理学界开展环境变迁研究也起到了推动作用。无疑当时我国历史地理学的理论研究在地理学界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多年来,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历史地理学家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揭示历史时期我国气候、河流、湖泊、植被、土壤、地貌、沙漠、海岸线、动物分布区域等自然因素之变化以及民族与人口迁徙分布、村落城镇关隘之形成与兴废、农牧业发展及其空间分布、水陆交通线路之历经与演变等人文地理景观变化方面作出了显著的贡献。但无庸讳言,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中也存在复原历史断面研究多,贯通式的研究少;部门性研究多,综合性研究少;变迁过程和一般叙述多,变迁规律深入分析少等现象。存在前述“三多”现象无可厚非,而且是值得肯定的;但前述“三少”现象的长期存在,不仅不利于历史地理学整体学术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其基础理论的建设与发展。由此可见,当前历史地理学界在开展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迁研究工作中,切实加强综合性的研究与分析,是提高学科总体水平与加强基础理论建设的重要途径。

(二)关于历史地理学与人地关系问题的研讨。

对于人地关系问题,人们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在历史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占主导地位的观点是:只是自然界作用于人,只是自然条件到处在决定人的历史发展。这种观点就是被弗·恩格斯所称的“自然主义的历史观”,〔2〕其在地理学界发展至极致, 就形成了“地理环境决定论”。至上世纪后半叶与本世纪前半叶,这种自然主义的历史观以及地理环境决定论,在科技界与哲学界先后受到批评,于是一种新的自然观,即自然界作用于人,人也反作用于自然界的观点由此产生,并逐渐得到认同。到现在,不仅人类活动能改变植物界、动物界、河湖水文状况、土壤性状等,因事例明显已获得公认;而且连改变地貌状况与大范围的甚至全球性气候状况的事实,也获得了证明。例如1995年11月27日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科学小组会议上,该委员会主席伯特·博林公开宣告:科学家们第一次获得大量证据证实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有着巨大影响。同时他还告诫道,由于已证实人类活动改变了地球气候,如果再不采取措施,那么地球平均气温在下个世纪将上升1至3.5摄氏度。接着,于同年12月15日在意大利首都罗马结束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全会也得出结论:人类活动将导致全球气温以1万年来最快的速度升高, 如果各国再不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气候变暖将会影响全球社会经济的发展。〔3〕至此,全球气候变化, 这个在一般人看来人类活动不可能施加大的影响的领域,也被证实正处于人为活动的明显影响之下,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之广且大,已是不争的事实。

就地理学界而言,对于人为活动能对地理环境产生一定影响这一现象的认识,历史地理学家是领悟得比较早的。前面已经谈到,还在本世纪60年代初,侯仁之院士在《历史地理学刍议》一文中,就阐明历史地理学的研究课题是历史时期主要由于人的活动而产生或影响的地理变化。该文接着又强调指出:今昔地理之所以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人的活动不断加工于自然的结果。除了像火山、地震、山崩、海啸等突发性的自然灾害所造成的自然环境的局部性变化以外,一般说来,不因人的加工而发生的地理变化,在人类历史时期来说是比较小的,也是较少的。”近几十年来,我国历史地理学界,基本上是依循这一理论思想开展研究工作的。

当然也不能由此又走向另一个极端,误认为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是无所不能的;也不能在研究历史时期环境变迁时,只注意人类活动影响方面,而忽视自然因素自身也在变化的方面。为了防止与纠正这一偏颇,包括笔者在内,历史地理学界不少学者提出了历史时期的环境变化是自然因素自身变化与人为活动影响相互叠加所造成的观点。这就基本上校正了在研究历史时期环境变迁问题时正确分析人类活动与自然因素自身变化影响之方向,也为正确认识人地关系校正了方向。

当前,国内地理学界在钱学森教授提出的“地理科学”、“地理系统”、“地理建设”等概念的推动下,对“人地关系”问题的研究分外看重,纷纷提出,要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作为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地理学要着重探讨“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及其反馈作用”,甚至认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但因起步不久,实际创获尚少。

事实上,作为现代地理学重要分支学科的历史地理学正因为一贯重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变迁的作用及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因而也一贯重视对人地关系的研究。因为历史地理学家揭示的“历史地理学不仅要研究历史时期在人为活动影响下所发生的地理环境变迁历程,还要深入探讨其变迁规律”,这些必须探讨的变迁规律中,就包含有人地关系的内容。但过去因为没有很好地组织协调力量对这一重要问题进行真正的深入探讨,许多论著往往浅尝辄止,点到即收,所以长期以来,对人地关系问题的研究一直还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还未见有比较系统比较具体的成果问世。1992年笔者为应母校中山大学庆祝自然地理专业创办四十周年征文所需,撰写了《论历史自然地理学在当前地理学学科体系改造中的地位与作用》一文。该文提出了人类历史时期人地关系是一“多元复合双向制约体系”的新概念。并作了如下阐释:

人类历史时期之“人地关系”,实际上就是不断发展的人类社会活动与不断变化的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一个双向制约体系。当然,参加到这一体系中来的,不论是人类社会活动方面的,还是自然地理环境方面的,都有众多的要素,彼此交织,交相感应,形成一个复杂的体系。

当今,人类面临的拯救地球、保护环境、建设好作为人类家园的地球表层等重大问题,其核心都是协调好社会发展与环境变迁的关系,也就是人地关系。因此,深入研究并协调处理好“人地关系”,关系到全人类与全球之命运及前途,也是实施《21世纪议程》之关键所在。而在这项工作中,历史地理学具有其他一些学科所缺乏的优势。这主要是因为历史地理学是从整个人类历史时期着眼,可以从人类开始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的时期起始进行研究,直到当前,因而可以认识并掌握人地关系全过程。其次是,在必要时,可以将人类活动与某些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相互作用的具体内容,放大到比较长的时段上,甚至放大到整个人类历史时期,即全新世1万年左右的时间尺度上来加以观察, 使全部变化过程,包括其衍生的枝节部分,都纤细无遗地展现出来,使这方面的研究可以尽可能地做得精细准确。可见,历史地理学工作者在整个地理学界与环境科学界开展的“人地关系”研究工作中,承担着十分重大的责任,而且也只有知难而进,奋力攻坚,才能更好地完成自身的使命,并使学科本身,包括其基础理论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关于历史地理学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自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其发表的研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对“可持续发展”所下的定义被世人普遍接受以来,可持续发展已由一般的理论观点形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战略。因为这种发展战略是将社会经济之发展建立在不破坏人类环境的基础之上,有利于人类社会在良好的地理环境里长期顺利的发展。因此自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这一发展战略已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所接受。我国制定并颁布《中国21世纪议程》,实际上已表明决定推行这一发展战略。而国内地理学界也是闻风而动,已决定将之作为下个阶段研究工作的主攻方向,决心在这一有利于地理学发挥优势的舞台上大展身手。作为现代地理学分支学科之一的历史地理学亦不应例外。然而这里有一些认识上的问题需要廓清,以免自缚手脚,难以发挥作用。

可持续发展战略,很明显是着眼于未来的战略理论,而历史地理学则是研究人类历史时期人地关系及其演变的,二者在时间上有所错位,似乎没有什么关系。然而对可持续发展战略而言,为使其内容更加充实丰富科学合理,且具有充分的前瞻性与可行性,必须吸取此前整个人类历史时期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变迁方面的经验教训,因此,对有关的历史地理研究成果必然要认真对待,作为拟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对历史地理学而言,为了更好地发挥其“有用于世”的作用,也当主动适应研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工作的需要。为此可采取两个措施,第一,将历史地理学研究对象之时间下限下延至当今,使之与现代地理学其他分支学科研究之内容在时间上更紧密地相衔接;第二,将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内容由仅复原过去历史时期之环境变迁,延伸到对当前环境变迁动态的评估及对今后环境变迁趋势的预测,并提出防止环境恶化,改善环境质量的对策等方面。

关于我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对象的时间界定问题,其本身也在随着学科的不断深入发展而在发生相应的变动。在现代历史地理学发展的早期,学者们似乎约定俗成,大都局限在有文字记载的近三四千年时间内。其上限极少涉及至“史前”时代,即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阶段;下限则往往截止于清末,最多也只到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也即止于本世纪初或中叶。迨到70年代我国历史地理学界集体撰写《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一书时,开始突破其上限,将之上溯至原始社会人类的社会生产活动有了发展,特别是原始农业生产活动开始出现的时期。对此,侯仁之院士在其《近年来我国历史地理学发展的主要趋势》一文中曾给予充分的肯定,指出这一突破“使历史地理学的研究获得了一个更为科学的新起点,即从未经人类干预的原始地理景观的形成开始,去逐步复原在历史时期内由于人类活动而发生变化的整个过程”。而现在,为了使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更直接地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服务,也当使历史地理学研究对象的时间下限由本世纪初或本世纪中叶下延至当今,使历史地理学与地理学有关分支学科研究内容在时间上衔接得更为紧密。

为了更有力更切实地推动当前历史地理学之理论建设,除应对前述历史地理学与环境变迁研究、人地关系问题的研讨、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等三个相关问题之关系继续进行回顾与审视,并从中导引出合理的结论,借以作为学科理论建设的有关内容外,还可考虑从下述三方面着手,以促进历史地理学之理论建设工作。

1.在开展历史时期环境变迁研究时,应在继续进行断代性、部门性、复原式研究的同时,大力推进贯通历史时期全过程的综合性研究;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与人类干预方式,探讨环境变化规律。其中,特别对人地关系问题,可从“多元复合双向制约体系”以及其他一些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为此,最好能组织开展一些重大课题的研究,以取得理论上突破性进展。

2.在研究方法上,除继续采用历史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分析考证、野外地理考察及环境考古等行之有效的传统方法,并使之不断完善外,还应采用最新科技手段,如运用电子计算机来储存检索与整理史籍资料,建立信息与模型系统,加快数理计算并提高其精度;运用卫星遥感技术,更迅捷直观地收集大范围的信息资料等。因为研究手段先进,也可推动理论上的更新。

3.吸纳有关学科的理论原理,使之起到“激发”、“引爆”作用,促使历史地理学能产生新的理论思想。这方面的学科甚多,如控制论、信息论、系统科学的有关理论内容均可加以借用。

收稿日期:1997-09-28

标签:;  ;  ;  ;  ;  ;  

当前加强历史地理学理论建设的思考_地理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