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宁波 315100
摘要:实验室种类繁多,主要接触物千差万别,因此在实验室的基础构筑物设置过程中,需要对实验室配置的各个要素进行细致分析,不断地扩展设计对象的学科外延,为实验室配置积累有用素材,才能够对实验室墙体的防护作用、性能、设计目标有充分的认识,科学合理的施工过程,实现实验室配置科学化。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实验室基础设计以及施工过程控制。
关键词:实验室;基础设计;施工过程;管理
1、实验室基础设计意义
作为现代高校实验系统的重要内容,实验室设计对提升设计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将设计理论和实际需求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以“实训主导”为理念,开展设计实践,在实训、实操中学习奠定了硬件基础。充分发挥设计实验室作用,为学生营造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良好氛围,需要高校设计院明晰设计实验室对设计教学的重要性,在校企合作、管理制度与人才、教育资源配置与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着力。
2、实验室基础设计以及施工过程控制
2.1地基与基础
就一般情况而言,只要地基承载力不是太低,大多会采用柱下独立基础或柱下条形基础。此时就会面临一个新的问题:由于底层框架柱的计算长度较大,底层柱截面往往要取得很大才能满足正截面承载力和层间位移的要求,这样就将会影响整个工程的造价和房间的使用。我们采取了在标高-0.150m处设置基础拉梁,在结构计算建模时将底层在基础拉梁处分为两层,取基础拉梁层板厚为零,将基础拉梁以下部分作为薄弱层(第1层)输入,层高取基础顶面至拉梁顶。这种方法将基础拉梁层作为一个薄弱的结构标准层,加入到结构整体分析中。这种设计方法有效的减小了底层框架柱的计算长度,从而既保证了结构的安全又合理地降低了工程造价。
2.2实验室基础墙面
实验室基础墙面的主要要求根据实验室的使用用途和结构特点各有不同,同时这一要求分为一般要求和特种需要要求,墙面尤其是墙裙的要求是清洁,耐冲洗,墙裙高度一般为瓷砖或者油漆涂布已达到隔水和易于清洁的作用,建筑高度一般以离地面一米二至一米五为宜,这也是通常我们实验操作能够到达的高度,其防护和清洁作用显而易见;实验室墙体隔热也是一般要求的其中因素之一,大多数实验室均有卫生标准要求,良好的温度和湿度以及洁净度的要求,都要依靠设计严密的空调以及通风换气系统来保证,墙面的隔热设计不仅能够有效地节约实验室使用能耗,达到环保节能的功能,同时也为实验室的作业舒适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3实验室地面的防水设计
对于实验室地面的防水设计而言,除了选择有效的灌浆料配比和正确的施工以保证地面的强度和耐用性之外,选择适当的防水设计方案也是实验室地面设计施工的重点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防水方案分为结构防水和构造防水两种模式,结构防水的代表方案就是采用止水坎方案,构造防水的代表方案就是止水带防水施工方案,对于建筑设计而言,在很多时候我们也通过上述方案的组合应用,以提高防水效果和施工效率。
2.4止水带防水施工的性能
止水带因为是采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将以天然橡胶和各种橡胶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具有良好弹性和耐老化能力的中间体,直接同混凝土结构形成一体化的防水设施,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埋式橡胶止水带或者背贴式止水带,可以适应于绝大多数构筑结构的防水处理。绝大多数的实验室地面均在其温度使用范围-45℃-+60℃之中,具有良好的气候适应性,同时,止水带以其品种规格较多,有桥型、山型、P型、U型、Z型、乙型、T型、H型、E型、Q型,可以用于多种用途的构筑体的施工,因此其实用性和防水效果都有较大的优势。止水带作为混凝土的中间层使用,为防止在浇筑过程中发生位移,从而影响到止水带设计位置和功能区域的失效,对橡胶止水带允许部位打洞穿孔,用于绑扎固定,以利于利用附加钢筋固定;专用卡具固定;用铅丝和模板固定等固定方法得以有效实施。同时在混凝土施工作业工艺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止水带布设区域,不受混凝土浇筑振捣的影响,在施工保养期,在充分保持湿度的情况下应当保养七个小时以上,以保证止水带施工效果。
3、实验室基础管理
3.1实验室整体规划设计、建设施工新模式
实验室使用单位牵头,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实验室成立专门小组,全程介入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在设计、施工时发现问题及时与设计人员及施工方沟通;设计方和施工方应尽可能了解实验室建设的特殊性,重视实验室的意见反馈,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实验室负责人除主动建立起沟通机制实现有效沟通外,在整个过程中还要起到监督作用。
3.2对区域进行合理的分离处理
在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安全管理人员须对生活区域与工作区域进行分离处理,加大安全区域管理工作力度,对其进行严格的控制。首先,在实验室区域内,存在较多易燃的化学物品,而工作人员在闲暇时间,有吸烟的习惯,一旦在实验室中吸烟,将会影响其安全性。因此,相关机构需针对各个区域进行分离管理,在划分具体区域与责任的情况下,要明确实验室的实际职能作用与要求。例如:在对实验室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相关安全管理人员须明确化学物品的特点,对工作区域与实验区域进行动态化监督与控制,逐渐提升安全管理工作水平,达到预期的管理目的。
3.3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管理机构需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合理对操作人员进行管理,提升其专业素质与思想素养。首先,在质量管理的过程中,需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定期对其进行考核,以此增强其工作效果,满足当前的质量管理要求。其次,在实际工作期间,相关管理机构需制定完善的岗位竞争与考核。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相关部门还要利用合理的考核方式,指导操作人员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提升其学习效果,在定期考核的情况下,保证实验室管理质量符合相关规定,利用现代化管理方式对其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可以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
3.4做好实验室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
相关部门在对实验室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保证基础设施的建设效果符合相关规定,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案,对其进行合理的检测,在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与可靠性的基础上,对相关内容进行全面的控制。例如:在实际检测的过程中,如果检测结果证明需要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与修理,就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处理,保证建立多元化的管理机制,创建先进的维修与管理体制,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保证提升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效果,达到预期的工作目的。
总之,实验室的建筑要求是实验室工程基础设施的基本要求,我们通常遵循一定的原则,同时还需要加强设计和施工管理,从而更好的确保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桂玲,王成城,李思远.检验检测实验室设计建设标准体系的建立[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13(02):180-183.
[2]张桂玲,王成城,李思远.检验检测实验室设计建设标准研究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04):232-235+245.
[3]尹智宏.如何设计全新的现代“开放共享”实验室[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09):171-179.
[4]王清勤,张彦国,许钟麟,等.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的编制背景和主要内容介绍[J].建筑科学,2006,6(20):1-7.
[5]曾路生,周震峰,李俊良,等.高校实验室的安全教育与管理措施[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5):243-245,258.
论文作者:唐达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9
标签:实验室论文; 基础论文; 过程中论文; 止水带论文; 区域论文; 对其论文; 结构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