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习俗中的火及其文化象征意义——兼及日本相关习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习俗论文,蒙古族论文,日本论文,象征意义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K892.3“2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18(2007)02-0021-04
蒙古族的文化习俗中存在着与火相关的诸多观念和仪礼,本文就关节礼① 以及存在于其它习俗中的火及其文化象征意义进行考察,同时兼及日本的相关习俗。
一、家族生活中的火及其象征意义
作为家族生活必不可少的是遮风挡雨、赖以栖身的“建筑”,然而只有“建筑”还不能成为住所,另一个必需的条件是火。也就是说,最简单的家族生活由作为外部框架的“建筑”和在其内部燃烧的火组成。对蒙古族来说,火不仅是构成家族生活的必要元素之一,而且还决定住所内的各种秩序。
蒙古族在搭制蒙古包时,帐内各种物品的布置首先从炉灶开始并围绕炉灶决定其位置。[1] (105)不仅如此,以炉灶为中心,家庭成员都有着大致固定的座位,以表明在家中的地位。具体来说,炉灶位于住所的中心,从包内面向南面炉灶的右侧是男性的座位,与放牧狩猎相关的男子用品放置在右侧或挂在右侧的墙壁上,[1] (113-114)左侧是女性以及孩子的座位,女性的衣物以及餐具等生活用品置于这一侧,分娩以及食物的准备等世俗事项在这里进行。此外,刚出生的家畜幼仔需要照顾时也安置在这一侧。客人也依男女分左右就座。佛像等宗教信仰的崇拜物则安置在西北角。越贵重的客人,其座位也就越接近西北角的佛像。在没有佛像等的住所内,就寝时头部向炉灶,脚部伸向墙壁,形成以炉灶为中心的姿势。[1] (169-173)这一习俗是炉灶作为联结家族纽带的最明显的表现。可见火(炉灶)不单纯是加工食物、取暖的“物质”,更是联结家族的纽带,是家庭的象征。所以,维持家庭用火,避免火灭的苦心与努力的背后,隐藏着比技术的实用性缘由更为深刻的象征意义。
炉灶决定家庭生活秩序的这种功能,还明显地表现在日本有关地炉的习俗中。在日本传统的住宅中都设有地炉,主要用于熬茶和调理副食。每个家庭成员围绕地炉有各自的座位,并且这些座位有不同的名称,家长的座位称为横座,主妇的为妣座,客人和长子的则称为客座,其他统称为下座。地炉是饮食、团聚以及接待客人等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通过固定家庭成员在其周围的位置,可以使每个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变得很明确,并由此进一步要求每个成员的言行要与其相应的地位相符相适。这样,地炉就发挥着维持家庭秩序的重要功能。如在婆媳同住的家庭中,只要婆婆坐在主妇的座位,儿媳就必须座于下座,就家风和家务请教婆婆。此外,日本住宅内存在与上述蒙古族住所内部相似的男女、左右以及圣俗的区分。[2] (19)
上述以炉灶为轴心的秩序,体现了男与女、右与左、圣与俗的对立与结合的关系。炉灶的右侧与男子相关联,也显示着宗教上的优越性,这里是禁止女性以及外人随意进入的神圣领域;而左侧则属于与女性相关的空间。炉灶构成了家族这个共同体生活的中枢。各个家族的炉灶的火集结了家族成员,从而使各个家族相互区别和分离。这种意义不仅限于家族,作为其延展,在更广范围的社会关系上也是如此。蒙古人打猎等一起远出时,众人形成一个临时的共同体,称之为Gal neilekü,[3] (257)可直译为火的结合,这是以火为纽带、统一行动、共同生活的临时共同体。由此,每个人平时拥有各自不同的火、不同的家庭,而现在火又将他们联结起来形成一个共同体。
由上可见,炉灶位于住所的中心,作为家庭用火,是其安宁、永存的保证;而从社会功能看,火或炉灶使家族结合,并规定了基于性别的男女分工;在多个层次上使人们结合形成共同体的同时又与其他共同体相区别。
二、结婚仪式中的火(炉灶)及其象征意义
因为炉灶是家族的象征,蒙古族人平时特别小心以避免炉灶的火熄灭。这也是蒙古人至今仍然保持着婚礼从点燃炉灶的火或者拜灶开始习俗的原因。在古代日本,也有不能使灶火熄灭的习俗,现代的结婚仪式中,仍然伴有火的参与。结婚仪式中火的习俗里蕴含着以下的象征意义:
第一,新生活的开始。蒙古族的新娘来到新郎家首先要举行叩拜炉灶的仪式,由新郎陪伴,新娘向新点燃火的炉灶叩拜。而在日本的结婚仪式中,新娘从娘家出来时,要在门口点燃“门火”。上述结婚仪式中,新娘告别了原先家族的火(炉灶)与另一个火(炉灶)相伴,意味着结束了在娘家的生活,开始了新的家族生活。可见,在这一习俗中,火同时象征着生活的连续与中断、开始与结束。
第二,成为家族的一员。火(炉灶)神是家族的非常重要的神灵。蒙古族的新娘首先要叩拜炉灶,而日本也有“入家仪礼”,即结婚仪式上,男方家门口由少儿男女手持火炬,新娘从上面跨过。[2] (379)这些习俗表明新娘得到了这个家族的炉火神灵的认可、接纳和保护,正式成为家族的成员。
第三,象征多产。火是生命力、生殖力的源泉,蒙古族的新娘在叩拜时要向炉灶中投进酒和脂肪以助火势,这一习俗有着家族繁荣、新娘多产的象征意义。火是生命力、生殖力的源泉,在日本阿依努、罗马等都曾存在分娩以及婴儿与火相关的习俗。在古代罗马,还存在火具有增强女性生殖能力或使其受孕的观念,比如:少女坐在炉火旁,由于火星溅到身上从而怀孕等传说。
三、葬礼及相关习俗中的火及其象征意义
葬礼是人生最后的关节礼,在蒙古族葬俗中,火的功能及其象征表现出多重性特点,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净化。火具有神秘、强大的能力,能够消除一切不洁之物,是净化时必不可缺的重要手段。蒙古人参加葬礼归来后,要从两堆火中间通过或从火堆上越过进行净化。此外,当狩猎捕获甚少时,认为是由于猎具被玷污了,要在野外土丘上升起火,将猎具从火上经过祛除晦气以期狩猎的顺利进行。[3] (614-615)在日本长野县,埋葬死者后要在墓地点燃火;九州的阿苏地区则要点燃被称为“八只手”的火把,围绕墓地沿着向左的方向传递三周,[4] (245)其意义也是要净化。
其次,媒介。蒙古人在埋葬死者后,于埋葬地焚烧祭品进行祭祀。这是通过火作为媒介将祭品送到死者那里。在这一习俗中,火发挥着联结人间与冥界、生者与死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火的这一象征功能还突出地表现在日本盂兰盆节祭祀祖先的习俗中。每年8月13日傍晚,日本各家庭的主人,要为迎接祖灵而点燃迎神火,即在门前燃烧麻秆、麦秆或桦树皮。与此相对应的是送神火,即在盂兰盆节的最后一天,为送走祖先要在门口点燃火。在此习俗中,火成为祖灵来往的媒介。
再次,隔绝(别离)。前述蒙古人从埋葬地归来后要通过火进行净化,此外除夕傍晚为祖先焚烧祭品后返回住处时也有同样的净化仪式,这里蕴含着的另外一个意义是由火阻止亡灵来到住处,这样火又成为人与亡灵隔绝的手段和分界线。日本也有与此相似的习俗,即葬礼的“门火”,就是死者出殡后,要在门口点燃火。“门火”具有希望亡灵不要再次回来的含义,意味着与死者亡灵的诀别。这种隔绝与前述净化功能都是源于火的强大破坏性能的。
四、萨满加入仪礼中的火及其象征意义
在蒙古族原始信仰的萨满教中,火以及与火相关联的烟雾等要素的参与也很明显,在这里仅就萨满加入仪礼中的火做一分析。
若想正式成为萨满必须师从老萨满,经过长期艰苦的训练,具备加入条件后,再接受严格的加入难关考验。蒙古族萨满的加入仪礼的考验有九道关卡,关于这九道关卡的解释说法不一,有的认为包括锥子关(yisün tebene jegüü-yin dabaγa)、熨斗关(yisün ilür-ün dabaγa)、犁铧关(yisün qu γu-yin dabaγa)、九堆火关(yisün obuγa γal-un dabaγa)、铜钱关(yisün γaulin joγos-un dabaγa)、套绳关(yisün chalman degesü-yin dabaγa)、铡刀关(yisün jaduu-yin dabaγa)、吉达(矛)关(jida-yin dabaγa)、刀子关(yisü nirγuγul-un dabaγa)等,其中熨斗关、犁铧关、铜钱关以及九堆火关都属于火关。也有人认为九道关就是赤脚踩过九个烧红的铡刀;也有说法是在一枚烧红的铡刀刃上赤脚跳九九八十一次。通过九道关卡的考验,就被公认为正式的萨满。
尽管加入仪礼的考验标准不一,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就是火是萨满加入仪礼中必不可缺的条件,无论哪一种类型中它都是重要的因素。这是由于火具有超人、超自然的神圣性、巫术性,因而成为“俗”转“圣”的主要标志和考验方法。
那么,火与萨满的巫力有什么联系?罗马尼亚出身的美国宗教学家M.埃利亚德(M.Eliade)认为,在萨满教文化圈,综合起来可以得出以下的象征性的关联,即火与萨满的巫力的关系,表示萨满超越了平常人的肉体的承受极限,萨满具有超人的躯体的和巫术的(精神的)能力,也就是萨满与神灵处于相同的维度。在忘我恍惚状态中飞翔于天上地下等萨满特有的能力,不外乎是由于获得了“内在的热”、“神秘的热”。他的这种“内在的热”、“神秘的热”,通过操纵、支配火而获得并得以积蓄,即将粗野荒乱的具有破坏性的火的本性作为活力使之转化为内在的巫力。能够忍受火的身体,是萨满不可缺少的条件。[5] 即萨满是将火的本性转化为内在巫力的人。不仅在加入仪礼中,在萨满的治病过程中火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包括蒙古族在内的东北亚各族的萨满常常用火疗法治疗疾病。
火作为这种使人获得神性、灵性或者变得更加强大的观念,同样存在于日本人的习俗中。据《古事记》日本武尊的传说,日本武尊经过与国造放的野火搏斗并制胜后变得更加强有力。经过火的燃烧和锻造后,就像将土变成陶器、矿石变成金属一样,人也变得具有超越人间的性格和能力。
火处于自然与文化的接触点,既属于自然亦属于文化。从文化角度看,火具有家族的象征、生活的连续与中断、改变物质的性质等多元性的文化功能和象征意义。而贯穿于火所具有的从物质到象征的功能中的重要内容是它的媒介作用,即火使物与物结合或使之分离的功能。在这个意义上,上述火所发挥的作用,从根本上讲,都可以理解为是火的媒介功能的表现,即以火为媒介,人与人、物与物、人生的不同阶段联结或分离,事物由于火而改变其性质。
不同的民族具有着不同的自然地理及历史文化背景,因此,火在他们的文化习俗中会有不同的表征。但由于火的媒介功能具有普遍性,以及火对于人类的物质的作用以及人类对于火的体验的神秘性具有共同的和根源性的特点,能够超越民族的和文化的差异,所以不同民族之间有关火的习俗中存在着相异的侧面的同时,也存在不少共通或相似的表层文化特征,如前述蒙古族和日本就有相近的火习俗及文化象征意义。
注释:
①关节礼:人的一生中经历的诸如诞生、成年、结婚、死亡等重要转折点时的仪礼习俗。该术语源于法国人类学家汪继乃波(A.van Gennep)1909年出版的著作Les Rites de Passage,étude systématique des ceremon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