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PV-DNA诊断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PV-DNA对360例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患者进行诊断。结果:对360例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患者进行PCR进行扩增结果。经过检测发现有210例患者确诊为尖锐湿疣,其中HPV 6、11型患者有160例;假性湿疣有150例,其中HPV 6、11型患者有90例;对这360例患者进行PCR检测,观察其HPV各个类型的阳性率,检测发现HPV11和HPV6与HPV18和HPV16之间阳性率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PV-DNA诊断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快速、简便,并且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值得应用。
【关键词】HPV DNA;尖锐湿疣;生殖道;聚合酶链反应
【中图分类号】R71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31-0111-02
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鳞状上皮增生性疣状病变会引起女性的尖锐湿疣病毒病症,女性外阴发生尖锐湿疣病症大得多数原因都是由于性接触所引发的,但是女性在性激素水平相对比较高的情况下,加上过多分泌物的长期刺激就会很容易出现尖锐湿疣的病症又称为假性尖锐湿疣,与性生活没有太大的关系[1]。本片文章就针对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PV DNA进行诊断。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人都是来自于2017年3月-2019年8月在本院接受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门诊诊断的患者,其中患者的年龄在20~35岁。病情诊断标本都来自于患者的外阴、阴道壁、阴唇等部位。采用ETC811型PCR扩增仪器和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23型PCR检测试剂盒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
1.2 方法
采用常规的石蜡切片以及HE染色对患者进行组织病理学的相关检查。在检测HPV、DNA的时候,操作PCR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在进行扩增的时候利用两对寡核苷酸引入,将其扩增到HPV11型以及6型的特异性DNA片段。采用无菌盐水将分泌物洗涤、离心。沉淀弃上清液,加入裂解液100μl,将均匀混合,悬浮沉淀,沸水浴10分钟,每分钟13000r/min离心时间为10分钟并且选取2μl上清液进行备用。将PCR进行扩增,将离心管离心秒数分装进有PCR反应混合物里,每一个加入模板5μl。将离心秒数混合均匀,将其放置在93℃的环境中,预判其在5min之类的化情况,并且按93℃30s、55℃30s、73℃30s这几个条件下进行扩增,最后在72℃环境中延伸了5min。将前面的PCR 25μl的扩增产物,采用2%的琼脂凝液将其电泳30min,将紫外灯调制300nm并观察其结果做好记录,出现了HPV阳性就是为阳性对照相同的条带,所有的实验过程大概需要2~3h。采取阴道分泌物做检测
2.结果
2.1 PCR扩增结果
对360例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患者进行PCR进行扩增结果,经过检测发现有210例患者确诊为尖锐湿疣,其中HPV 6、11型患者有160例;假性湿疣有150例,其中HPV 6、11型患者有90例,见表1。
表1 PCR进行扩增结果[n(%)]
2.2 HPV各个类型阳性率
对这360例患者进行PCR检测,观察其HPV各个类型的阳性率,检测发现HPV11和HPV6与HPV18和HPV16之间阳性率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生殖道的尖锐湿疣主要分为HPV6、11、16、18,所以HPV亚型居多。相比较国内的外阴尖锐湿疣也在不断地增长,这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在女性疾病中较为常见。HPV的在潮湿、有温度的外阴皮肤上个很容易感染。HPV主要发生于鳞状上皮,并且外阴的尖锐湿疣占据50%~70%,并伴有宫颈以及阴道的尖锐性湿疣,很容易和不同种类的性传播疾病(滴虫、衣原体、淋病奈氏苗、梅毒螺旋体以及白念珠菌等)形成共存关系。特别是在自身患有其他疾病例如糖尿病等免疫功能下降的情况下,尖锐湿疣的病情会发作的更快,并且很难受到控制[2]。
HPV不但可以引起尖锐湿疣这一种病症,还会引发女性生殖肿瘤的癌前病变,宫颈癌、外阴癌与HPV6、18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3]。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肉眼诊断出来。避免出现误诊的情况,在对外阴有尖锐湿疣患者进行检查时多检查阴道及宫颈。最准确的检测方法有PCR这种方式敏感性高、快速、简洁、特异性强。检测出微量的HPV、DNA并且确诊是否感染HPV和感染类型。在进行测试得时候需要提取标本为女性患者的外阴、阴道壁、阴唇等部位。对患有尖锐湿疣的360例患者进行PCR进行扩增检测。
综上所述,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PVDNA诊断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快速、简便,并且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黄泽棋,姚少暖,李秀萍,等.佛山地区男性尖锐湿疣患者HPV感染现状及基因型分布[J].中国热带医学,2018,18(9):67-70.
[2]黄银浩,陈永艳,王宝仁.尖锐湿疣亚临床感染的研究进展[J].皮肤病与性病,2018,40(6):36-37.
[3]叶丽,林旗.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T细胞改变和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分型分析[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18,45(2):98-102.
论文作者:王翠花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4
标签:尖锐湿疣论文; 患者论文; 女性论文; 外阴论文; 生殖道论文; 特异性论文; 病症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