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数据新闻伦理研究论文

大数据时代数据新闻伦理研究论文

大数据时代数据新闻伦理研究

程璐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摘要: 大数据改变了传统的新闻生产模式,用数据解读新闻成为一种新型表达方式。数据新闻在丰富新闻报道内容与形式、强化社会舆论的同时存在数据来源单一、数据滥用及侵权、数据处理不当造成新闻失实等新闻伦理问题。因此,国家要加大数据监管和共享力度,从业人员注重提升专业技术素养和法律素养,公民重视提升自身媒介素养,提高辨别能力。

关键词: 大数据;数据新闻;新闻伦理

一、大数据时代数据新闻的特点

(一)以大数据为基础,丰富报道内容

数据新闻以大数据为基础,依靠人力从大量的数据中挖掘出有新闻价值的新闻。大数据的出现及应用丰富了新闻从业者新闻报道的选题,新闻的报道不再单单局限于记者的采访报道,数据的提炼及数据的深层次解读都可成为一篇有价值的新闻报道。

(二)数据新闻丰富新闻呈现方式

数据新闻运用各种可视化技术以生动形象的形式发布、传递新闻信息。在数据新闻中,数据不再枯燥,将数据与图画、文字等有趣的内容结合起来,可视化的新闻呈现适应于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有助于吸引受众的阅读兴趣,提高新闻的阅读率。

(三)数据自身的特性,强化社会舆论引导

由于数据的客观性,信息传达的迅速性,加之可视化的呈现,数据新闻给人一种不可质疑性。数据新闻因数据本身的客观性,在强化社会舆论方面要比传统的文字报道具有更强的不可推翻性。数据新闻的涉及范围极广,政治、经济、民生等社会问题,因此,数据新闻对社会问题的引导方面具有强大的作用。

二、数据新闻的伦理问题探讨

(一)数据采集过程

1.数据来源单一

数据新闻的数据一般都是来自于权威部门,但这些数据在公布前都会衡量是否涉及国家机密?是否对政府、企业形象产生负面影响?是否会对社会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核心数据并不会公开,数据来源十分单一,且代表性不足。

2.数据采集有悖伦理

(5)在智能电网的继电保护系统当中,其中的自适应控制技术主要就是根据电力系统的电力故障状态和运行方式的变化来对定值、性能以及保护特性进行相应的改变的技术。自适应继电保护是一种比较新型的继电保护技术,它能够让继电保护技术对于电力系统的多种变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够完全适应,不仅让智能电网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得到了加强,让系统的保护作用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让能够显著让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1.存在数据堆砌现象

(二)数据处理过程

面对菲越的继续挑衅,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决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对于菲律宾提出的南海仲裁,中国表示:不参与、不接受、不承认。2013年3月中国重组国家安全委员会并强化国家海洋执法力量,9月中国南沙岛礁建设开工。[注] 南沙岛礁建设详细可参见周桂银:《中国南沙岛礁建设的战略战术博弈》,《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7年第4期,第48-63页。在维护南海利益上,中国的举措越来越具有针对性,精确界定目标、精准发力,效果明显。

做好数据的管理和共享,即为数据新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国家层面来说,建立数据监管机构,加大数据审查力度,扩大数据在社会中的共享范围,让媒体能充分运用大数据进行数据新闻报道,更好的发挥大数据在大数据时代的价值。

古之诗人托物取况,语多精切。如东坡咏海棠云:……山谷咏荼蘼云:“露湿何郎试汤饼,日烘荀令炷炉香。”以丈夫譬花也。崔文靖恒咏黑豆云:“白眼似嫌憎客意,漆身还有报仇心。”以文人烈士譬黑豆,用事奇特,殆不让二老。[10](8册,P244-245)

大数据时代,数据可视化是实现数据叙事的一种方式,最重要的是数据要有价值和现实意义。数据新闻在进行报道时显示大量的数据统计,但客观之中缺少温度,如何更好利用大数据讲好新闻,是在这个技术化的社会中对新闻记者仍然要以人文关怀为新闻报道的要求之一。

1.可视化滥用,绑架用户注意力

3.主观情感影响客观报道

数据新闻相比于传统的文字新闻报道,在新闻感受上更具有客观性。但在数据的处理过程中,报道者在对数据进行解读时容易造成数据新闻的客观性被新闻报道者的主观情感影响,造成一定程度的新闻失实或者新闻偏见。

(三)数据呈现过程

数据处理是数据新闻产生的关键一环,对于数据的处理需要专业人士的判断、选择,深思大量数据背后的现实意义,然后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做成数据新闻进行可视化处理。在数据笼罩下的网络世界,数据的处理、辨别给媒体人、公民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可视化呈现是数据新闻的一大优势也是其最大的特点,可视化相当于数据新闻的一个代名词,这也使得一些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只要有数据,就要进行可视化呈现,而当用户打开图片后,发现图中其实并无太多有用信息,数据新闻逐渐成为使失信于受众或用户的一种“利器”。

2.缺少人文关怀

2.数据处理不当造成新闻失实

遵守法律是新闻伦理的底线,但在数据采集中新闻工作者为了获取更加翔实、充分的数据,往往做出一些侵犯公民隐私的行为,利用一些技术手段获取公民的信息,严重侵犯公民隐私权。此外,还有未经允许直接盗用其他媒体的数据信息,盗用“二手数据”同样涉及侵权问题。

三、大数据时代数据新闻报道的优化问题

(一)国家层面:加强数据监管、促进数据共享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各种数据信息都留存于网络中,大量的数据提供使媒体在数据处理方面产生偏差。媒体在做数据新闻时往往不加分辨,堆砌所获的全部数据,缺乏对数据背后深层含义的思考。

目前很多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都开设了软件建模的相关课程,而统一建模语言是软件建模的主要构成。但课程在开课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和限制,按部就班的理论教学、细节知识繁多的课程内容和枯燥乏味的抽象表示等都给知识的应用带来很大困难,学生难以理解UML的实际应用价值,难以对课程与软件开发实践的联系感同身受。将工程理念和CDIO模式引入统一建模语言课程教学,注重课程的工程性和实践性是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必然。

(二)媒体层面:提高媒体工作者的专业技术素养和法律素养

媒体是新媒报道的“灵魂”,是“关键”,数据新闻在采集、处理、呈现中都对媒体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和相关法律要求,所以,提高媒体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刻不容缓。在相关法律认识层面,加强新闻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意识,从思想上克服在数据新闻报道中的违背职业道德行为和侵权行为。

(三)公民层面:增强数据辨别力,提高公民的媒介素养能力

新闻报道报道对象是广大公民,数据新闻中以大量的数据为依托,这除了对媒体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同时对公民如何辨别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互联网金融行业从业人员鱼龙混杂。继而可以从加强对互联网金融机构内部工作人员的管理的角度出发,加强金融企业自身的实力以降低金融风险发生的概率。比如针对金融企业中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培养,需要确保他们遵守法律法规,不能被金钱所诱惑而误入歧途。这就要求管理人员要起带头作用,在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的同时还要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修养,使金融从业人员都有较好的职业道德。能够在互联网金融活动中大展拳脚,做到自身价值最大化。此外,金融机构可以实施考核奖励机制,鼓励员工不断的提升自我,从而提高机构的整体水平。

四、结语

数据新闻是技术发展的产物,其数字思维正在成为媒体、企业、公民的重要思维方式。但是,无论技术发展如何影响人类,新闻在本质上还是真实、客观的,还是要遵守新闻伦理道德。

Bootstrap框架不仅具有良好的响应式设计理念,而且简单易学;ZRender包含需绘制的图形在内的多种绘制方式。因此,采用Bootstrap框架进行界面设计,采用ZRender进行图形绘制。

参考文献:

[1]张紫豪,张艺萌.大数据时代传媒变革与创新探索[J].新闻研究导刊,2016,7(07):271+261.

[2]申琦.数据新闻报道的伦理困境与出路[J].青年记者,2018(28):16-17.

作者简介: 程璐(1995.3-),女,甘肃张掖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传播。

标签:;  ;  ;  ;  

大数据时代数据新闻伦理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