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升初中孩子的心理变化和心理疏导
◆董一霖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世纪金源学校初中部)
【摘要】 现今,小学生升入初中特别是初一后,表现出对初中生活不适应,叛逆、不好管,已经成为家长头疼的问题。特别是升入初中后,学生在自信心、竞争竞赛、创新精神、自尊心、自我调控、自理能力、学习兴趣和表达能力与小学相比有较大差异,也成为老师关注的问题。所以,从道德水平、行为习惯、心理承受能力、人际关系、创新精神四个维度,帮助孩子平稳地完成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已成为小学升初中正确引导孩子心里过渡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学习习惯 知识体系 学习方法 心理变化
在一项对当前中小学教育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中,调查对象为杭州市12所小学在读6年级学生640名,6年级学生家长612名,毕业班教师60名和8所中学的初一教师60名。问卷(满分100)调查的结果表明,家长对子女各方面表现评估的平均分为75分;学生对自己的评估是78分;小学教师对学生的评估是85分;中学教师对初一学生入学时表现的评估为68分。中、小学教师对小学毕业生的评估有着明显的差异,反映了中小学教育存在差异。中学老师调查中得分最低的8个项目依次为:自信心、竞争精神、创新精神、自尊心、自我调控、自理能力、学习兴趣和表达能力。从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许多值得教师和家长注意的问题。比如,在学习方面,57%的孩子认为父母提出的要求根本做不到,44%的学生认为对部分老师感到害怕,31%的学生感觉经常受到老师不公正的对待,52%的学生与部分同学关系紧张或对立,28%的学生有经常被孤立的感觉;在情绪状态方面,有49%的学生经常感到心里烦躁,无处诉说,64%的学生对考试感到紧张;在自我观念方面,59%的学生觉得自己许多方面不如他人,17%的学生对自己的将来不抱什么希望;在适应性方面,则有43%的学生觉得越大烦恼越多。调查还指出,每年从小学升初一后,有60%的学生成绩大幅下滑,年年如此。学生一进入初一,成绩就开始下滑,家长意见很大,也很担心。学生也嚷着太累,要掌握的知识点太多。学生一进入初一,成绩就考试下滑,家长意见很大,也很担心。学生也嚷着太累,要掌握的知识点太多,作业量加大,各类考试增多,竞争激烈,负担加重。
《继续医学教育》杂志是由天津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主办的综合类医学期刊,本刊的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 1004-6763,国内统一刊号为CN 12-1206/G4。读者对象为各级卫生机构的管理、教学和临床实践的卫生工作者。本刊辟有继续教育实践、医学教育进展、卫生管理进展、医学人文研究、流行病学调查、医疗感染与控制、临床诊疗进展、护理经验探讨、医学检验前沿、医学影像观察、临床病理分析、药物研究进展、中医中药研究、社区卫生管理等栏目,所有栏目均接受作者投稿。栏目介绍如下:
一、中小学教育衔接存在问题的原因
1.管理方式的不同
为了让学生记住所学的知识,小学老师习惯对学生进行重复讲课;而中学由于课程压力大,课程科目多,老师大多数无法重复太多遍,对于刚升入初一的学生来说,就需要一个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
想象假期是工作间隙里大脑休息的最佳方式之一。只是打开地图,浏览一下目标城市的空间或比较一下机票旅馆的价格,就好像闻到了度假的空气。度假要到别处去,这是一种不需要理由的认定。反而是留下来,留在家里,才需要解释,需要自辩。也许是因为家每天都在那里,每天都一样,每天都等着自己开门,换鞋,换上软和宽松的衣服,往沙发里一下沉下去。别处则样样不同:从公交车的涂装到人行道地砖的花样,从面条的粗细到街猫的身材。到别处去转一圈,其实是让人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日常生活。即使是阿Q,也会主动地对煎鱼该加切细的葱丝还是半寸长的葱叶做出识别与分辨,需要时便是论争的武器。
2.教材内容深度差异
小学知识点少浅,与初中教材不算配套,所以学生一上初中,顿时感到学习任务加重,学习的科目多且内容也比较深。教学方法上的链接由于初中内容比小学内容明显加重,涉及知识面也更广,要求也更高。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是一项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国家资源环境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水取水井普查是水利普查的专项普查之一。通过对地下水取水井的普查,查清地下水取水井的数量、分布及取水量等基本信息,建立地下水取水工程基础信息平台,将为强化地下水取水井及地下水水源地的监督与管理,合理开发、有效利用、积极保护地下水资源,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基础支撑和保障。
3.思想教育方式上的转变
瓷器的装饰纹饰有两大类:一类继承陶器装饰传统,以图案饰之;一类则是创新,彩绘中国画。无论是继承,还是创新,以表达人类的思想情感为主旨的理念没变。
从小学进入到初中,生理和心理都有发展,从生理上说进入到青春期,从心理上来说学生认为自己是大孩子了,有了一定的主见。从空间上来说,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人际关系变得复杂化了,他们寻求新的集体并且在新的集体中寻求自己的定位。
二、应采取的措施
(1)及早与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做好沟通
(1)从知识体系上链接
进入初中,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很大的变化,具体表现在:
第二,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小学高段和初一教师)应加强相互听课,互相沟通及时反馈各自的教育信息。初中老师上课给小学老师听,小学老师能够了解初中的教学方式和学习内容,在小学高年级就可以开始有意识的为初中学习做个铺垫,而小学阶段采取的启发式教学方式,很值得初中老师借鉴。
小学阶段学生都是老师保姆式地扶着走。作业不但要老师逼着做,而且还要一而再,再而三的“追讨”上交,学习很被动。而进入到初中,这种被动式学习将很快被主动性所取代,所学知识也从课内延伸至课外。作为我们教师就要积极引导,耐心做好不同学习方法间的链接教育,使广大初一新生有很快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方法。
第一,初中教师应该了解小学所学的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进而把握小学教学和中学教学课程之间的联系。如小学英语更多的是听、读训练,对英语的学习更多是通过语言和语境的感知去学习,而初中英语除了听,读,还学要熟练说和写。需要从语音到语言进行系统的学习。这就让许多会说不会写的小学生感到困难,许多小学生到初中后总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在教法上,需要结合小学的知识让学生找出知识点的联系和不同,由易到难,突出重难点,让他们循序渐进的接受和学习。
A.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必须由变动变主动;
刘培峰:在提倡传统工艺振兴时,实用性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民艺学家张道一指出,实用性是“造鸡蛋”,然后才有艺术性,即“画鸡蛋”;日本民艺理论家柳宗悦也认为,“为实用服务,才是工艺之根本”。在当前保护和振兴传统工艺的过程中,应如何认识实用性?
B.学生在学习上必须体现自己的主导性和自觉性,把过去一味在老师的带领甚至呵护下学习的过程变成自己思考探索的过程;
2.从家长的教育方式角度
对ZK1号孔进行了取样测试,按孔深每100 m取一组岩样,测试项目:密度、导热率、放射性元素铀钍钾含量,其中密度与导热率测试工作在江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测试中心完成,导热率采用瞬态平面热源法、DRE-2C导热仪进行测试的;放射性元素铀钍钾含量测试工作在广州澳实分析检测公司完成,其中放射性元素铀钍采用了ME-MS法测定;放射性元素钾采用了K-XRF法测定。
(2)从学习方法上链接
(3)从身心发展上衔接。初中生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发现和探索自我,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增强。针对这些特征,老师一方面要尊重和支持他们的独立愿望,另一方面要指导和帮助,不要对他们要求过高,毕竟初一新生刚跨入初中大门,心理年龄特征仍处于半幼稚,半成熟,半独立,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交织的状态。小学教师应该向初中教师交代每一位学生在小学时的表现情况,有必要时可绘制一张毕业生资源库表;内容包括学习,生活,工作,心理及生理,这样有利于初中教师很快地了解每个学生过去的思想状况,学习方法,管理方法和学习习惯,给学生搭好过渡的金桥,及时做好学生的身心健康链接。
C.学生在注重学习成绩的基础上必须要更注重学习方法,改变只注重课本内容而不注重课外知识的错误观点。
1.从老师的教育教学角度
中考是一个综合性选拔考试,能够及时与老师沟通,避免孩子过度偏科是很重要的。另外,与老师交流的内容除了学习成绩以外,还应该注意孩子心态的变化。
【美国爱达荷国家实验室网站2018年9月18日报道】 美国能源部(DOE)爱达荷国家实验室(INL)近日宣布,瞬态反应堆实验设施(TREAT)已完成恢复运行后的首次燃料试验。
(2)父母双方要想好如何应对孩子在青春期的教育方式,尤其是面对孩子的自立倾向,如何更好地与孩子沟通。
孩子进入初中,学习方法要变。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也要变。一味的呵护或训斥都不是很好的方式。孩子在初中以后,不像小时候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父母教育子女需要讲出道理,举出事例。而且语言的作用永远没有行为更有说服力。也就是说,小学时父母会采用直接的棍棒或糖衣教育,但到了初中孩子对间教育更容易接受。
3.从孩子自身角度
(1)适应变化了的学习环境。初中不同于小学,突出表现为“三多”——课多,书多。老师多。不少孩子感到不习惯,对功课应接不暇。家长要引导孩子合理安排时间和精力,不要只重视班主任的课,而忽视其他科目。
(2)明确智力上要“三过渡”。一是在感知方式上,由以听觉性为主变为以视觉型为主,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二上在记忆方式上,由以机械记忆为主转向以意义记忆为主。三是在思维方式上,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要鼓励孩子学会独立地对学习材料进行综合,判断,推理,发展思维能力。
总之,中小学教育的链接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中小学校已经不应只把精力放在各自的课程改革上,更不应该各自为战,中小学应该携起手来互相合作,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因素,共同为未成年人的文化思想道德教育以及他们健康成长创造一片蔚蓝的天空。
参考文献:
[1]田慧生.时代呼唤教育智慧及智慧型老师[J].教育研究,2005,(2):18.
[2]王美萍,刘新生.青少年期亲子关系研究的回顾与启示[J].心理学报,2002,(10):44.
[3]吴康宁.学生仅仅是“受教育者”吗?——兼谈师生关系观的转换[J].教育研究,2003,(4):43.
标签:学习习惯论文; 知识体系论文; 学习方法论文; 心理变化论文;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世纪金源学校初中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