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后福州保税区发展中的几个问题_海关论文

加入WTO后福州保税区发展中的几个问题_海关论文

加入WTO后福州保税区发展的若干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福州论文,保税区论文,若干问题论文,WTO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7.9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0-6052(2002)05-0060-03

在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福州保税区作为中国特定对外开放形式之一,必须适应时代变化抓住机遇,确定新的发展战略。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探索。

一、福州保税区新的发展机遇

(一)入世为解决困扰保税区多年的定位问题提供了新机遇。保税区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对外开放进一步发展过程中沿海开放地区出现的新的经济特区。1973年5月18日海关合作理事会的《京都公约》对自由区的定义是:“指一国的部分领土,在这部分领土内运入的任何货物就进口税和其他税而言,被认为在关境以外,并免于实施惯常的海关监管制度。”1975年联合国贸发会议给保税区下的定义是:“保税区指本国海关关境中,一般设在口岸或国际机场附近的一片地域,进入该地域的外国生产资料、原材料可以不办理任何海关手续,进口产品可以在该地区内进行加工后复出口,海关对此不加以任何干预。”尽管海关合作理事会和联合国贸发会议对自由区和保税区究竟处于一国关境之内或是关境之外理解不同,但有一个基本共同点,即认为从境外进入自由区或保税区的货物都不接受或免于通常的海关监管。然而,中国保税区的实际运作却与国际上公认的自由区或保税区相去甚远。由于中国保税区是由地方首先创办起来的,国家事先没有一套规范的模式,因而由国家各个部门自行理解而对保税区实施不同的管理政策。经国务院批准的保税区海关管理条例认为保税区依然是在关境之内,是“海关监管的特殊经济区域”,因此,境外货物进入保税区要接受海关的双重管理。这是由于保税区没有自己的专用码头,货物进港时要申报一次,从港口进入保税区时又要申报一次。而且,由于保税区仍然属于海关监管,因而区内的企业仍要由海关利用专门帐册监管。可见,尽管中国保税区同样免征、缓征进口税和其他税,但对它的管理却是异常复杂,其复杂程度更甚于普通关区。而国家外经贸部却认为保税区处于“境内关外”,不存在普区内企业的进出口经营权、配额和许可证等问题。根据这一理解及由此所实行的政策,保税区内企业不具有进出口经营权。保税区企业要开展与国内市场的贸易必须找一家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代理,这就增加了保税区内企业经营的难度。外管局对保税区资本项目下外汇收付是管住“一线”,即视同国内企业,经常项目下外汇收付是管住二线,保税区企业视同“关外”公司。所有这些理解上的不同以及实际政策的矛盾冲突,一直是困扰保税区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极大地制约了保税区的发展。保税区的管理人员和区内企业都深感困惑却又无能为力。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解决上述问题和矛盾提供了契机。中国入世意味着经济体制要全面向符合国际惯例的市场经济方向迈进,保税区也必须向符合国际惯例的自由贸易区方向迈进。2002年1月全国保税区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向“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方向迈进。如果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和矛盾的话,包括福州保税区在内的中国保税区将真正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二)入世后大陆与台湾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将发挥出福州保税区的近台优势。在全国现有的15个保税区中,福州保税区和厦门象屿保税区的地理位置优势在于近台,与台湾隔一海峡相望,轮船往来朝发夕至。随着2001年底祖国大陆与台湾先后入世,两岸经贸往来必将更加频繁和热络,“直接、双向”经贸关系将逐步取代“间接、单向”经贸关系,“三通”的实现也将为期不远。作为大陆与台湾两个定点试航港之一的福州港也将真正获得新的发展机遇。而与福州港新港区青洲码头仅一路之隔的福州保税区也将从对台经贸关系中获得新的发展动力。这里必须指出的是,能给两岸经济带来巨大利益的“三通”只能是“大三通”,即两岸经贸关系全面直接往来,而不仅仅是局部直接“三通”,如以往所谓的“两马(马尾、马祖)先行”。当然,两马先行总比不通要好,但受经济规模限制,对双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总归有限。在大陆与台湾先后入世后,在世贸组织框架内两岸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是挡不住的潮流,这一潮流将推动福州保税区的进一步发展。

(三)入世后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将为福州保税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机遇。现在一种流行的看法认为随着中国入世后关税水平的降低将使保税区的保税优势削弱。这种看法虽然正确但不全面。事实上,入世后中国对外开放的范围将更广、程度更深,这将给保税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因为入世后中国对外经贸往来更多,因而提供给保税区的商机也就越多。相反,如果仅仅着眼于与区外关税水平的差异,那么保税区内诸多功能就难以发挥。以往10年中国保税区的发展历程就说明了这一点。今后,福州保税区应更多着眼于从周边地区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中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二、福州保税区发展重点及功能的确定

福州保税区发展对外经贸合作的重点在何处呢?与其他保税区相比,福州保税区和厦门象屿保税区在吸引外来资金、发展对外经贸关系方面最有利的无疑是海峡对岸的台湾。其中地理相近是福州保税区开展对台经贸的最有利的条件。福州保税区所在的马尾港与台湾北部的基隆港相距只有149海里,与台湾南部重要港口高雄港的距离也不远,开展经贸合作十分方便。

这里有必要对入世之后海峡两岸的经贸关系加以确定。祖国大陆与台湾之间在入世后的经贸关系是两个独立关税区之间的经贸关系,即“两个关境、两种货币”的不同关税区之间的经贸关系。尽管一些学者和知名人士提出海峡两岸在入世后可以建立“共同市场”或“自由贸易区”的主张,但就目前来看,海峡两岸之间经贸关系仍然还是两个独立关税区之间的经贸关系,即对外经贸关系。这种关系类似于祖国大陆与香港之间的经贸关系。正是由于海峡两岸之间的经贸关系属于对外经贸关系,保税区这样一种特殊的对外开放地区才有发挥作用的余地。如果是同一个关税区内的经贸活动,保税区的免除关税功能和优势便无从发挥。福州保税区的对台经贸优势正是在于其可以对来自台湾的货物实行保税储存,而后开展出口加工和国际贸易,根据入世之后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趋势及福州保税区自身条件,福州保税区应发展成为以对台经贸为主、同时面向世界各国各地区、在广阔的国际经贸领域中发挥作用的自由贸易区。

福州保税区的功能应如何确定呢?经过10年的实践,中国保税区应具有保税仓储、出口加工和国际贸易3大功能,保税商品展示也是从这3大功能中派生出来的,福州保税区的功能也不外这几项。中国保税区区分为3种类型:一是贸易型保税区,如天津港保税区和大连保税区;一是工业型保税区,如深圳的沙头角保税区;一是综合型保税区,如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根据国内成功的保税区的发展经验及福州保税区自身情况来看,保税仓储、出口加工和国际贸易这3项基本功能如果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那么福州保税区将迎来繁荣兴旺的发展时期。

福州保税区首先要具有贸易功能,而贸易功能自然包括保税仓储和国际贸易。这是由于保税仓储与国际贸易密不可分。从来没有一种商品是永远处于保税仓储而不进入国际贸易领域的,商品保税仓储最终要经过流通进入生产或消费领域。福州保税区应具有贸易功能是有其有利的客观条件的,这是由于福州保税区与青洲港区仅一路之隔,在保税区内发展贸易、仓储和运输等一体化的经济活动是题中应有之义。在当前物流业在国际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福州保税区应尽力发展物流业。近来,福州保税区物流业出现一定的发展势头,如果海峡两岸实现直接“三通”,福州保税区物流业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福州保税区也应大力拓展出口加工功能。笔者几年前曾主张把福州保税区建成贸易型保税区,理由是福州保税区首期开发面积仅0.8平方公里,面积太小,因而功能应集中而不应分散,等等。现在看来这一观点需要改变,在0.8平方公里的保税区内,亦可开展大规模的出口加工活动。深圳沙头角保税区以0.2平方公里的面积,安排2万人就业,创造出65亿出口加工产值。如果福州保税区0.8平方公里的面积能达到沙头角0.2平方公里的经济规模,区内的繁荣兴旺亦会引起世人瞩目。可见,福州保税区只要抓住入世后出现的诸多新机遇,扎扎实实地拓展功能是不难取得更大的发展的。

  三、福州保税区进一步发展的政策措施

面对入世后的新机遇、新情况、新问题,福州保税区应采取新的对策措施是:

(一)应强化机遇意识、及时准确地把握入世后保税区面临的新机遇。入世后国家可能对保税区的政策进行全面调整,保税区将真正能以自由贸易区的模式运作。处于对台经贸最前沿的福州保税区应做好应变工作,抓住新的发展机遇。(二)应强化规则意识。入世给中国带来的最积极影响之一是规则意识的增强。规则使得投资者办事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并能较为准确地预见投资所能产生的结果。而领导口头答应许诺的事情却未必能令投资者相信。因而福州保税区更应强化规则意识,以规则吸引国内外投资者。(三)在遵守规则的同时,也要弘扬创新精神。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同时,在区内生产经营活动中要有创新意识。创新始终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不竭的动力。特别是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来说,如果没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难以生存下去,更遑论发展。(四)应全面如实地向投资者说明保税区的政策。在现有的体制下,福州保税区既有政策优势,也存在体制方面的不顺。只有如实向投资者说明这些情况,才能赢得投资者的信任。当然,入世后保税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这一点更要向潜在和现实的投资者说明清楚,以增强投资者对福州保税区发展的信心。(五)应破除入世对保税区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的误解。一种普遍存在的误解是,入世后中国各种类型的特别经济区域的优惠政策都将取消,理由是优惠政策与世贸组织规则不相符合。这种看法无疑是错误的。包括保税区在内的中国各种类型特别经济区给予外国投资者的是优惠,而不是歧视,因而不存在违反世贸组织规则问题。因此,入世后,包括福州保税区在内的中国保税区都将继续给予国外境外投资者所得税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在当地财力许可的条件下,还可自行出台优惠税费政策,当地政府从财政收入中弥补其中差额,这样更能吸引国外、境外投资者在保税区内发展。(六)海关的监管模式必须转变。保税区必须向国际上通行的自由贸易区的方向转变,即免于通常的海关监管。只有实行“封闭管理、卡口验放”的海关管理模式,困扰中国保税区多年的体制不顺问题才能迎刃而解。我以为,作为处于发展对台经贸最前沿的福州保税区,在得到海关总署批准的前提下,可以先行试验这一改革。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抓住入世后所面临的诸多新发展机遇,促进福州保税区的进一步发展。(七)海关管理要提高效率。无论保税区海关管理模式如何变化,其通关效率的提高总是大有潜力可挖。根据国内外自由贸易区的普遍经验,保税区加快通关速度,提高通关效率的一个最有效措施是货物进出关口随时可以进行,这就要求海关工作人员要随时提供管理服务。此外,在现代科技革命的背景下,要实现海关与区内企业电子投资系统(EDI)的联网,这是提高通关效率的重要措施。(八)应致力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以往福州保税区注重临港(海港)优势,这一点今后必须坚持。今后还要发挥临近空港的优势,拓展新的发展空间。现在连接福州市区与长乐国际机场、经过福州保税区所在地马尾的青洲大桥已建成,并将很快投入使用,福州保税区利用长乐国际机场发展重量轻、体积小和价值高的电子产品的保税仓储、出口加工和国际贸易将有一定的潜力可挖。今后福州保税区应在这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拓宽福州保税区的发展渠道。

标签:;  ;  ;  

加入WTO后福州保税区发展中的几个问题_海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