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硒缺乏的临床表现及防治_健康论文

鹿硒缺乏的临床表现及防治_健康论文

鹿硒缺乏症的临床表现与防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临床表现论文,缺乏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临床表现鹿硒缺乏时组织损伤的程度和代谢障碍环节的不同,其生化紊乱、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亦多种多样,且常因动物的种类、年龄、性别而异。

鹿的硒缺乏症主要为鹿白肌病,本病按病程可分为急性和亚急性。

急性型:约占发病鹿的60%,病死率可达100%。多属心肌损伤型,病鹿多无先兆症状,在运动后突然倒地死亡。有的病例在死亡前表现脉搏急速微弱,呼吸促迫、困难,流双侧性泡沫状白色或粉红色鼻液,常在6~12小时内死亡。

亚急型:约占发病鹿的40%,病死率可达50%。多属骨骼肌损伤型,或为骨骼肌合并心肌损伤型。病鹿表现不愿走动,运步无力,步样不稳,步态僵硬呈鹅步。由于肌肉无力,呈前肢跪下或犬坐姿势或背腰拱起,四肢广踏,肩部外展,肢体弯曲,肌肉震颤,背腰部、臀部和肩部肌肉常呈对称性肿胀,触之感觉硬固。肋间肌变性时,呈现腹式呼吸;咬肌和舌肌变性时,则伴有咀嚼吞咽障碍。有的病鹿异嗜和腹泻。除并发肺炎或其它感染者外,体温和饮食欲正常。脉搏增数,心跳加快,达120~140次/分。患病幼鹿常因不能站立而吸吮不到母乳,体重

减轻,死于饥饿。病程一般为1~2周。

仔鹿衰弱症 一般生后20~30天发病,突然表现四肢无力,尤以后肢为重,站立困难,强行站立行走时步履蹒跚,不时倒地,精神沉郁,可视黏膜苍白,血液检查出现明显贫血,发病后3~7天死亡,致死率通常在50%~80%。

渗出性素质 常发生于成年鹿,发病率5%~10%,致死率60%~90%,多发于气候或饲料突变等应激因素之后。患鹿突然精神沉郁,喜卧,不愿站立或行走;有的鹿步态蹒跚,食欲大减或废绝,鼻镜干燥,反刍减弱或停止;部分鹿排软便或稀溏便,并发魏氏梭菌病、巴氏杆菌病或大肠杆菌病等感染性疾病时也呈现相应症状。一般发病后3~10天死亡。

另外,也有其它临床表现,常见如母鹿不孕、死胎、胎盘滞留、公鹿茸产量降低,甚至整个茸期不脱盘,发情期性欲减退,精子数量减少或品质降低。

硒缺乏症的防治

鹿硒缺乏症的基本防治措施是补充硒。补硒的方法很多,有定期注射、经口服和土壤施肥等,但根据鹿科动物的生物学特点,我们在鹿硒缺乏症的防治过程中总结了如下基本原则:

选用鹿体容易吸收利用的有机硒作为补硒原料;

根据中兽医学辨证论治原则,选择相应富含硒元素的植物性中药配伍做成制剂;

充分考虑有利于硒元素吸收利用的VE、其它微量元素及氨基酸营养组分;

采用饲料添加形式给药,尽量避免抓捕刺激;

母鹿于每年年初饲喂富硒仔鹿康,可有效促进胚胎发育,预防仔鹿硒缺乏症;

育成鹿和成年鹿于每年春、秋投喂补硒清温灵,不仅可有效预防硒缺乏症,而且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配合疫苗注射预防多种感染性疾病。

联系电话:0351-4159871

标签:;  ;  

鹿硒缺乏的临床表现及防治_健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