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衔接论文_胡雪平

探究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衔接论文_胡雪平

(威远县严陵镇城北初级中学校 威远 642450)

【摘 要】:因中小学语文教学在教材选取和教学方法上都存在着差异,为免教学脱节,教师要做好教学的衔接工作。本文从教学内容、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方面探究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

从新课程标准中不难看出:小学语文教学,教师主要是以字、词为教学重点,而初中教学,教师则重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根据中小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重点上的不同,要实现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初中教师就要尽可能地借鉴与学习小学教师通过唱歌、游戏、模仿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改善自身的教学策略,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实现中小学语文的衔接教学呢?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衔接

小学语文主要以提高学生识字、朗读等基础能力为主的课程。初中生与之相比,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有延续也有分化,教学中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着力实现中小学生在学习兴趣上的衔接。例如:初一学生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让学生在故事中学习语文知识,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时,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紫藤萝花的特点,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唤醒学生儿时的记忆,启发他们以深入的“眼光”看待紫藤萝、认识紫藤萝,引导他们用心领悟藤萝花的生命力,及分析紫藤萝与社会之间的关联;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启发和培养他们的情趣与想象能力,从而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明确教学内容的衔接

在实施教学时,教师应该钻研教材,能够找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在联系,将学生学习的新旧知识相互联系起来。比如: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必定会涉及到词汇、语法等内容,在小学语文基础训练课型当中也出现过词汇、语法等内容,在教学中,如果可以注重这一部分内在联系,就能够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知识内容,从而达教学要求。

三、培养良好的习惯的有效衔接

第一,语文的自主学习习惯。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要培养学生语文的自主学习习惯,而自主学习要求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能够熟练使用工具书以及课后的复习等良好习惯,也包含了质疑、自主思考创新等。其中,课前的预习对于学生而言非常重要,只有强化课前预习,才能够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知识上的薄弱之处,从而找准教学重点,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明确自己需要学习的重点,从而提高学生听课水平,懂得运用工具书去解决字词的障碍,这是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习惯,也是自学的第一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只有通过课前的预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才具备一定的心理优势,而且,通过自行查找的知识也不容易忘记,这也符合了现代教学理论对于学生主体性发挥的要求,长时间坚持预习的学生,语文成绩必定能够得到进步,就算是到了初中阶段,坚持课前预习,才不会在遇到更深层次的内容时,感觉到手足无措,在应对上也能够得心应手。

第二,温故而知新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来说,课后的复习一样非常重要,对于学生自主语文学习习惯也有一定帮助,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减轻后进生的脑力劳动,最好的方式就是将其阅读的范围扩大,只有适当地选择阅读的内容,才能够对学生的大脑产生刺激,从而将其唤醒,强迫其进行工作。”另外,他也说过:“当学生感觉到困难的时候,他的脑力劳动当中就会遇到更多的问题,那么他就需要通过阅读来弥补这一切。”所以,小学阶段就培养出良好的课外阅读、复习的习惯,学生在升入到初中之后依旧保持这一习惯的对于课堂上一时难以理解的内容也可以在课后的复习与回顾中找准方向,解决这些重难点。新课标明确提出,小学对课外阅读总量的要求是分阶段的:1-2年级5万字以上,3-4年级40万字以上,5-6年级100万字以上。中学生每一年需要阅读2-3部名著,每一年阅读量不能低于80万字。阅读中外名著能够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以此来提升其语文修养。

第三,动手多练的习惯。这是作文成功的必要条件,想要提升写作水平,就需要让学生坚持长时间练笔,培养一种习惯。这也就要求老师能够引导学生感受生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坚持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这样的方式延续到初中,也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四、教、学方法的有效衔接

(一)留下思考空间,做到精讲精练

中小学明显的差异在于小学课堂教学的密度较小,而中学课堂教学的密度较大,所以,做到精讲精练才有利于中小学教学衔接。“精讲精练”,第一,能够掌握教材的精,抓住教材的重难点以及学习理解上的难点;第二,对于教材要做好精细化处理,能够对重点知识与一般知识的关系处理有所选择;第三,对于教材内容的讲解要精;第四,教师在语言组织上要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第五,避免随意,选择主要的内容进行练习;第六,布置作业要精,让学生的练习更能精益求精。

(二)提升学习效率,做到加快速度

初中阶段的语文课文篇幅相比小学阶段明显有所加长,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培养出速读的能力。根据相关的测试表明,出声朗读的方式要远远低于默读的速度,课堂上可以尽量提倡学生默读。在阅读的时候,很多学生这样会对阅读的速度产生影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含义浅显的文章,等待学生的阅读速度有所提高之后,再提高阅读文章的难度,同时还需要训练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让其找出关键的信息以及关键的语句。这些能力都需要教师在日常的工作与学习当中,帮助学生反反复复地训练,多多创新才能得以实现。

(三)提升口语交际能力,利于有效衔接

语文学习的另一目的是提升自我交际能力,让学生懂得如何“说话”。第一,通过各种途径来提升学生的说话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以及说话态度。比如,在小学课堂上,我们可以逐渐培养学生口头造句、回答问题、复述课文内容的能力,在初中课堂培养学生口头造句、回答问题、复述课文内容的准确性,这样也有利于中小学的衔接。

总之,教师要做好中小学教学的衔接工作,根据学生的习惯和学习兴趣,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指导,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的过渡与衔接,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论文作者:胡雪平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1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4/5

标签:;  ;  ;  ;  ;  ;  ;  ;  

探究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衔接论文_胡雪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