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而深刻的理解:邓小平通向马克思主义的桥梁_邓小平文选论文

正确而深刻的理解:邓小平通向马克思主义的桥梁_邓小平文选论文

正确而深刻的理解:邓小平通向马克思主义的桥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主义论文,桥梁论文,深刻论文,正确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马克思、恩格斯之后,不管是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实践行为方面,马克思主义的追随者可谓浩浩荡荡、不可胜数。然而,并非所有的追随者都怀有真诚的愿望,亦非所有怀有真诚愿望的追随者都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究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则是根源于对马克思主义是否真正理解。可以说,理解马克思主义是通向马克思主义的桥梁。现代解释学重视并突出对“本文”(包括由书面文字记载和口头语言表达的科学与历史等)的理解,并把理解与解释、应用联系起来,揭示了“理解”作为人类存在方式和活动形式、作为人类与历史的联系中介所具有和蕴含的哲学价值和方法意义。撇开现代解释学理论中的主观倾向和非科学因素,就其对“理解”的阐释和说明来看,无疑是有启迪作用的。联系到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问题,我们可以这样断言:邓小平同志所以能够为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出巨大贡献而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者,与他对马克思主义正确而深刻的理解密切相关。

一、邓小平十分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问题

邓小平曾在多种场合下严肃地提出过两个紧密相联的重要问题,一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二是什么是社会主义。邓小平认为:“多年来,存在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解问题。”(《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91页)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在长时期内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什么是社会主义, “没有完全搞清楚”(《邓小平文选》第3 卷第137页),“认识不是完全清醒”(《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3页),特别是“马克思去世以后一百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变化了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91页)

邓小平把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问题明确提了出来,体现了他对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重视和渴望,透现出他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和深刻反思。自从马克思主义创立并成为无产阶级和各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有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遇到了严重的挫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切成败得失,固然与变化了的条件及诸多因素有关,但不能不说与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及其无产阶级政党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及实践有密切的联系。就我国的历史发展来看,情况同样如此。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王明等人教条主义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结果招致革命事业的重大损失;毛泽东等人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并使之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而找到了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建立了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和实践,走了一条曲折坎坷的道路。从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到“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直到“文化大革命”,我党在指导思想上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因而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了重大损失。不仅如此,我们还误将假马克思主义视为真马克思主义,误将对马克思主义的背离视为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其结果,不仅败坏了马克思主义的声誉,而且给我们重新回到马克思主义立场上造成了困难。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邓小平同志洞察历史、展望未来,把“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这样重大的问题提到全党同志面前去思考,把长期以来被人们视为确凿无误、不可怀疑并严加信守的准则和观念带入问题的领域,要求人们重新理解,这不啻一声惊雷,对人们转变认识、更新思维、重新审视原有的理论和实践,起到了振聋发聩的重大作用。

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不仅有深厚的历史根据,而且有急迫的现实需要。从现实情况来看,我们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走出一条崭新而成功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6页)而要做到这一点,必然要求我们对马克思主义要有正确的理解,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基本原则。这是因为: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解上产生失误,势必会带来实践中的重大损失;而要避免实践中的损失和挫折,就必须从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开始做起。凡是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都能够在学习、掌握、运用、发展马克思主义方面做出成绩、取得成功;相反,如果对马克思主义不能正确理解或有意歪曲,就不能真正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更谈不上用它去指导实践、指导行动了。一个人是这样,一个政党是这样,一个国家和民族也是这样。正是因为邓小平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他才对理解马克思主义问题给予极大关注,并从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高度要求全党同志给予充分重视。

二、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既正确又深刻

问题的提出包含着对问题的解决。邓小平同志所以能在常人看来不存在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所以能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问题上敢于对过去的某些理论和实践表示怀疑和否定,这本身就意味着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已经有了新的角度、新的视野,已经超出了旧的范围,超越了过去的误区。实际情况也的确如此。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可以从他对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方法功能、历史命运几方面的论述中展现出来。

首先来看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亦即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根本和核心。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庞大完整的理论体系,包含极其丰富的内容。对这样一个理论体系的把握和理解,必须在全面系统的基础上,着力抓住其精神实质。邓小平直接讲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的论述不是很多,但每当提到却从来不是空泛议论、面面俱到,而总能抓住根本,着眼于其中最核心的东西,用简短凝炼的语言(甚或只是一个命题)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昭示出来,启发人们从精神实质上去领会马克思主义。有关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邓小平主要讲过三个方面。一是共产主义。邓小平多次提到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名称是共产主义,这看起来只是谈了个名称问题,其本意却是强调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和理解追求。二是实事求是。邓小平把实事求是原则看作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2页),视之为我们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出发点,这同样是抓住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三是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6页),“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3页)。邓小平将发展生产力问题突出出来, 这依然是抓住了马克思主义有关社会发展诸多理论中的核心和本质内容。

其次来看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方法功能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既是一种理论,又是一种方法;既能够给予我们关于外部世界的正确认识,又对我们改造世界以科学的指导。马克思在理论创立之初,就强调他的理论不仅要“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改变世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9页)。 恩格斯也曾告诫人们说:马克思主义“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第406 页)马克思主义的这种方法功能,是马克思主义保持永不衰竭生命力的源泉。邓小平深谙此中道理,曾多次强调不要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6页)在如何发挥马克思主义方法功能问题上,邓小平强调说:“主要的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是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18页)在这里,邓小平要求我们既不能教条主义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也不能教条主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去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时,必须分析事物的特殊性,必须结合具体条件。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方法功能的理解和重视,为我们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威力,指明了方向和途径。

最后来看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命运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问世已有一个半世纪的时间了。从它诞生那天起,迎接它的并不尽是笑脸,也有仇视的目光;并不尽是鲜花,也有飞来的毒箭。在它发展的道路上,既有艰难困苦之时,亦有高歌猛进之日。直到今天,马克思主义已经由在欧洲大地上徘徊的一个“幽灵”成长壮大为磅礴于全球、具有无比威力的伟大思想,但尽管如此,在国际国内风云变幻的斗争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怎样,仍是人们常常关注的一个问题。对此,邓小平始终以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战略家的姿态,展示着他对马克思主义未来前途和历史命运的无限信心。他赞同“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这一论断,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2页)。邓小平所以对马克思主义的前途和命运信心百倍,并不是他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自我陶醉和盲目乐观,而是以马克思主义内在本性和基本特征为根据的。邓小平一再指明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同上)、马克思主义比其他思想优越(参见《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91页)等论断,就是他从不同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内在本性和基本特征的揭示和概括。

上述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方法功能和历史命运的理解,展现出他对马克思主义全面而系统的把握。这种理解既正确又深刻。说它正确,是因为邓小平能够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能够合乎实际而不是主观臆断地去说明马克思主义,还马克思主义以本来面目。说它深刻,是因为邓小平不是局限于马克思主义的一般词句,而是着眼其中的精髓;不是局限于理论原则上,而是延伸到方法功能中;不是局限于马克思主义的过去和现在,而是合理地推断出它的未来前景。特别是邓小平能从新的视角阐发新的道理,用“朴实”来概括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更显现出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解的独到和新颖。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不仅有着深厚的阶级感情,而且有着超乎寻常的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邓小平由正确而深刻的理解架设起通向马克思主义的桥梁

有了对马克思主义正确而深刻的理解,并不意味着邓小平必然会成为一位马克思主义者;但邓小平能够成为一位马克思主义者,却正是从对马克思主义正确而深刻的理解开始起步,继续前行。对于深谙马克思主义本质和要义的邓小平来说,他不会也没有停留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上面裹足不前,他不会也没有满足于对马克思主义正确、深刻的理解而就此止步,而是以此为起点,用巨大的政治勇气去开辟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以此为依托,用巨大的理论勇气去开拓着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也就是说,邓小平以对马克思主义正确而深刻的理解,架起了通向马克思主义的桥梁,踏上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征程。

第一,赖有对马克思主义正确而深刻的理解,邓小平才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辩证而科学的态度。

理解与态度是相伴而生的。就对马克思主义而言,怎样理解与怎样对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前者是“怎样看它”,以马克思主义为中心;后者是“我应怎样”,以当事人为中心。怎样理解是怎样对待的依据和前提,而怎样对待又是怎样理解的展开和延伸。立足于对马克思主义正确而深刻的理解基础上,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是辩证而科学的。这表现在他对马克思主义既重视学习又重视信仰、既强调坚持又强调发展等方面。他不仅要求自己而且要求全党同志,要把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与信仰、坚持与发展统一起来、结合起来。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之后,邓小平多次告诫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同志,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认为我们搞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不能丢马克思、列宁、毛泽东,“老祖宗不能丢啊!”(《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9页)不仅如此,邓小平还把发展马克思主义看作是自己的责任,指出:“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92页)为此,我们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注重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概括新结论。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这种辩证而科学的态度,是合乎马克思主义本质要求的,是一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态度。恩格斯曾就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指出过:“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作科学看待。”(《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01页)实际上,邓小平正是这么做的。

第二,赖有对马克思主义正确而深刻的理解,邓小平才勇于在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

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封闭的理论体系,而是一个不断向社会实践、向科学技术、向当代思想文化开放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要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必须不断从生活和实践中汲取养料。在总结、概括实践经验的过程中向前发展。邓小平以其对马克思主义正确而深刻的理解,深深懂得这一点。因此,邓小平从来不是只在言论中倡导和信仰马克思主义,而是更注重在行动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只在理论上去丰富马克思主义思想宝库,而是更注重在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这是因为:“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这样的事,马克思的本本上找不出来,列宁的本本上也找不出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60页),而我们又“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91页)。为此,我们必须面对现实,敢于突破思维框框,不拘泥于已有的结论,在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实践中去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威力,去发展马克思主义。正是在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邓小平领导我们党正确制定了党的基本路线,初步弄清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阶级、基本特征、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正确地提出和解决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可以说,邓小平毕生致力于在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特别是在他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成为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总设计师之后,他在这方面的成就是很大的。

第三,赖有对马克思主义正确而深刻的理解,邓小平才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一切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的阶级、政党和领袖,都是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而达到对马克思主义丰富和发展的。列宁、毛泽东等人,正是因为正确理解和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故而能够领导本国革命政党和人民,分别获得了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进而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新的阶段。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正确而深刻的理解与他所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间,同样存在着这么一种关系。正是因为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有着正确而深刻的理解,进而树立起辩证而科学的态度,并且将这种理解和态度灵活地运用于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邓小平才能够在成功的社会主义实践中抽象概括出一系列新的观点和理论原则,最终提出并创立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科学理论,虽然不是直接谈马克思主义如何如何,实际上却包含着并展示着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态度以及如何运用、运用什么等方面的内容。邓小平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非凡胆略和气魄,以总设计师的特有思维和智慧,将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态度与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紧紧结合在一起,既推进了实践,又深化了理论。他对马克思主义正确而深刻的理解在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凝结和深化,他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则进一步检验和印证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解的正确与深刻。邓小平以其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理解、科学态度和理论创新,站在了马克思主义者的行列中,将自己的名字刻在了马克思主义的丰碑上。

当年,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他们的理论能否得到正确理解,曾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因为当他们还在世时,他们的理论就遭受过种种误解和曲解。而对种种误解和曲解,马克思曾严正声明“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74页)。恩格斯也说过:“在这方面,我是可以责备许多最新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这的确也引起过惊人的混乱……”(《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79页)。情况的确如此。马克思主义在其一个半世纪的发展过程中,曾经遭受过种种误解、曲解和不公正的对待,遭受过数不胜数的谩骂、责难和攻击。然而,这一切,并没有使马克思主义消声匿迹,并没有置马克思主义于死地,马克思主义反而声名愈振、威力愈大。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真理,科学和真理总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总会得到正义力量的拥戴的。在支持、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这个庞大群体中,站立着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杰出代表。他们抵御着种种非难和歪曲,以其正确理解、科学态度和积极贡献,守护和培植了马克思主义这朵最灿烂、最有生命力的“思维之花”,使其不断结出累累硕果,永葆其勃勃生机。对此,马克思、恩格斯足可以放心长眠。

标签:;  ;  ;  ;  ;  ;  ;  ;  ;  

正确而深刻的理解:邓小平通向马克思主义的桥梁_邓小平文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