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内固定术中护理观察论文_戴倩华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人民医院 江苏滨海 224500)

【摘要】目的:探析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方式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30例年龄范围在50岁~80岁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分为综合康复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各1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的各项临床指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综合康复护理干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较常规护理组均有所缩短,且术中出血量下降,疗效显著,各项指标的额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综合康复护理干预组患者的并发症比例(2/15)低于常规护理组(4/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方式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综合康复护理干预;股骨粗隆间骨折;固定术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8-0302-02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患者的股骨粗隆间由于受到间接的作用力导致骨折,且以粉碎性骨折居多,属于下肢骨折[1]。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采用内固定术手术治疗,其包括髓内以及髓外内固定术两种,其具有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损伤小以及骨折愈合度高等优点[2]。但是由于术后卧床时间较长,患者极易出现各种并发症,例如肌肉萎缩、感染、便秘等[3],严重时甚至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已经有研究表明[4],采取合适的护理方式能够显著改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分析了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方式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的影响,现将结果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30例年龄范围在50岁~80岁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分为综合康复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各15例。常规护理组:年龄31~40岁,平均(36.7±1.8)岁,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致伤原因:跌倒伤11例,交通事故伤3例,高处坠落伤1例;综合康复护理干预组:年龄30~39岁,平均(36.9±1.5)岁,其中男性8例,女性7例,致伤原因:跌倒伤10例,交通事故伤3例,高处坠落伤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致伤原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护理组只是基础的护理,包括术前告知家属注意事项、术后止痛等。综合康复护理干预组包括常规的护理以外,还包括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并发症护理以及康复训练指导等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向患者及其技术介绍手术的过程、注意事项,术后的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做好患者的心理建设,避免治疗过程中出现过度恐惧和焦虑的情绪。同时,注重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发现不良情绪时,应给与及时的疏导。(2)手术前检查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准备好急救用品,保证手术区的卫生清洁情况。(3)手术应鼓励患者多喝水,避免感染。同时术后应保持手术下肢太高成一定的角度,预防静脉血栓的发生。(4)术后24h可指导患者进行足趾的屈伸训练,三天后对患肢关节进行被动活动。2~4周进行主动关节的屈伸训练,6~8周可扶拐下地,但不可负重行走,10~12周根据X线片情况考虑扶拐作负重行走,一个月后,可依据世纪情况弃拐行走。

1.3 观察指标

根据功能恢复情况以及骨折愈合情况来评定疗效[5]。其中关节功能正常,独立行走使无疼痛,恢复至受伤前的状态为优;关节功能正常,独立行走,偶感疼痛,基本恢复到受伤前的状态为良;关节恢复部分功能,行走受限为中;关节功能恢复较差,且需要借助拐杖行走或者是不能行走的患者疗效为差。

同时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手术过程出血量以及并发症的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分析,并发症、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手术过程出血量采用t检验,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者术中以及术后的各项临床指标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较常规护理组均有所缩短,且术中出血量下降,疗效显著,各项指标的额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结果见表1。

从表2可以看出,综合康复护理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15)低于常规护理组的发生率(4/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目前,针对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骨折护理仍然主要集中在患者的疼痛和生命体征上,而忽视了其心理波动、康复训练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理[6]。随着人们逐渐认识到护理在治疗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既能对临床治疗效果起到改善的作用,同时还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提升康复训练的效果以及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水平。

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30例年龄范围在30岁~40岁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内固定术患者进行研究发现,综合康复护理干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较常规护理组均有所缩短,且术中出血量下降,疗效显著,各项指标的额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综合康复护理干预组患者的并发症比例(2/15)低于常规护理组(4/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方式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临床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炳武.对使用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进展[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5):211-212.

[2]王林玲,李美艳.33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3(04):100-101.

[3]魏春秀.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康复护理疗效的系统评价[J].西部中医药,2015,28(04):69-71.

[4]曾祥华,汪玲,李梅,鲍瑞芝.综合性护理干预对PFNA内固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35):121-122+129.

[5]钟巧艺,陈思颖,赵洁莲,区海云,何惠兰.综合康复护理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行DHS内固定术患者预后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06):12-13+24.

[6]付春.浅谈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护理体会[A].中国中药杂志2015/专集: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科技论文写作培训会议论文集[C].:,2016:2.

论文作者:戴倩华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3

标签:;  ;  ;  ;  ;  ;  ;  ;  

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内固定术中护理观察论文_戴倩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