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 江苏泰州 225400
【摘 要】血余炭作为传统中药饮片,具有止血作用。用于吐、咯、衄、尿血及崩漏下血、外伤出血,临床上使用比较广泛。但部分药品经营商以营利目的,忽视国家法律法规存在,对血余炭的原材料要求过于简单,炮制方法也比较随意,造成血余炭质量直线下降,止血效果降低,从而影响了临床疗效。
【关键词】影响;血余炭;质量;因素
【中图分类号】R9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5-203-01
中药血余炭系人头发制成的炭化物,具有止血作用,用于治疗多种出血症。最早记载于《五十二病方》和《黄帝内经?素问》中,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本草纲目》谓:“发乃血余,故能治血病,补阴,疗惊痛,去心窍之血”。血余炭作为药物,其炮制方法古代有烧灰、炒、熬、火化存性等记载,而传统方法普遍采用密闭扣锅煅煅法。本文就影响血余炭质量问题加以阐述个人观点。
1.炮制工艺的影响
目前,一些小厂和中型饮片加工企业在炮制血余炭时多以经验为主,随意性很大。各个省之间地方性炮制规范对同一种药材的炮制方法都不尽相同,存在着全国性和地方性两套“炮制规范”,因此会出现“一药数法”和“各地各法”的现象,有关记载血余炭的炮制方法也不尽相同。血余炭的炮制工艺经历了上千年的演变,最早有烧、炒、烧灰,后来又有焖煅法,甚至还出现了熬、煎等特殊方法。如《本草衍义》提到:“乱发如鸡子大,无油器中熬焦黑。”《中国药典》对血余炭其标准工艺要求严格,入药时必须煅制成炭。有人采用烘法制得血余炭,其成品率为70.5%,对照焖煅法成品率仅为41.0%;有人采用黄泥煅罐的罐装煅法;有人用砂锅和报纸代替大小锅相扣、盐泥固济的传统方法,均获得符合《药典》标准的血余炭。有人曾以血余炭浸出物、钙含量和止血作用为指标,考察温度和时间对血余炭饮片质量的影响,为制定血余炭饮片炮制工艺提供依据。
2.炮制方法与成品形状的影响
血余炭的传统炮制方法不易控制,且容易煅制成灰或煅不透,且角质蛋白在高温下分解散发的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煅而不透成品内存在不同程度未煅透的毛发或带粘液的毛发焦油,焦油味浓烈。煅不存性成品颜色灰白,无光泽,呈粉末状或片状,少量呈蜂窝状,手捻极易成粉末,粉尘易粘手,焦发味不明显。纯净度低成品内夹杂有大量的砂砾、石块、铁屑以及未完成炭化的布片,木屑等杂物。王彦青,邱乃英等报道,对一些地方采用真火烧煅法、烧炭法等其它方法炮制的血余炭,其性状、浸出物含量、出血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直火烧炭品成品形状为:块状,质较重,色灰黑,无光泽;锅烧炭品:颗粒状,质较重,色黑,无光泽;扣锅煅制品:蜂窝状,质较轻,乌黑发亮,有光泽;生品:松散状,色黑,质重。收率(%)分别为:28.4、36.25、25.16、16.10。水浸出物含量(%)及醇浸出物含量(%):直火烧炭品12.86、28.67;锅烧炭品16.98、30.22;扣锅煅制品22.12、37.33。平均出血时间的测定结果为:直火烧炭品9.10 min;锅烧炭品8.14 min;扣锅煅制品4.89 min;生品11.83 min。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结果表明血余炭的止血作用与炮制方法有很大关系,应采用扣锅煅制法炮制血余炭最佳。
3.炮制温度、时间对质量的影响
血余炭不同条件炮制温度,其药理活性随着炮制温度(250℃、300℃、350℃、400℃)的不同,而作用性质有变化,350℃口服止血作用最强,300℃以下煎剂、注射剂则表现中枢兴奋作用。血余炭含量测定,不同炮制条件制备的血余炭水浸出物、醇浸出物含量不同。温度260℃、时间40 min炮制的血余炭,水浸出物含量为3.26%;醇浸出物为7.00%,钙含量为0.28%;280℃、30 min的条件,水浸出物含量为24.79%,醇浸出物为27.55%,钙含量为0.45%;300℃、20 min时,水浸出物含量为24.78%,醇浸出物为40.55%,钙含量为0.61%。
上述不同的炮制温度、炮制时间钙含量(%)分别为:0.28、0.45、0.61。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血余炭中钙元素含量明显增加。不同炮制温度、炮制时间血余炭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300℃、20 min止血作用最强。不同温度、不同时间条件下扣锅煅制血余炭,成品性状基本一致,但它们的浸出物,钙元素含量及止血作用不同。2010版《中国药典》未具体明确扣锅煅制血余炭的工艺技术关键,血余炭制炭程度差异,影响了止血效果的评价。
4.性别与年龄因素的影响
有实验表明,血余炭的质量不但与炮制方法、炮制条件有关,还与年龄、性别有关。缪细泉等通过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血余炭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的含量测定,得出结论:血余炭的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的含量受年龄因素影响,在不同年龄组间有明显差异,青年组最高,老年组最低,中年组居中,最高含量分别在12%和8%以下。水溶性浸出物和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与年龄和性别有关系,且女性较男性组的含量高。钙及微量元素的测定一些微量元素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影响血液系统的生理功能。有研究表明,血余炭的止血作用与钙的含量有关。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余炭含有钙、锌、铜、铁、锰、锶、砷等多种元素,且钙的含量青年人大于中年人大于老年人,女性高于男性,铁含量是:中年人大于老年人大于青年人,女性高于男性。
5.血余炭收集过程中染发剂、重金属超标的影响
染发剂普遍含有对苯二胺这种致癌物质,近年来,染发俨然已成为人们的时尚选择,据央视国际网络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2600多人中,染过发的人占到了90%以上,而且在30岁以前开始染发的人占到了被调查者的半数左右。血余炭的来源是人头发制成的炭化物,头发主含优角蛋白(纤维蛋白),此外尚含脂肪及黑色素、铁、锌、铜、钙、镁等。收集来的头发被染发剂严重污染,煅成炭后临床和药理皆证明止血作用下降,其中含有许多有害成分,重金属严重超标,给人体带来很大的危害。通过检测血余炭中铅、铜、砷等重金属含量,比对市场药材质量。结果显示:包括人发标准物质在内的十二份样品,铅含量超标的有6份,铜含量除了人发标准物质外,其余全部超标,是标准的1.5~46倍,是人发标准物的3~93倍;砷含量超标的有6份,与人发标准物质比较高11~51倍,说明血余炭药材质量存在较大的重金属超标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
6.血余炭伪品掺入的影响
一是不法分子以盈利为目的,掺入大量动物毛发(鸡毛、鸭毛、鹅毛、猪毛以及其它动物毛发等),煅成炭后有止血功能,疗效很弱;二是人为掺入沥青制成的炭化物。乌黑光亮,有多数孔,但孔大体重,质略坚实。火烧具焦发和沥青的混合气味。临床实验证明,该品没有止血作用;三是人为掺入的煤或树枝制成的炭化物。乌黑光亮,体重,常发现夹杂煤块或树枝炭。煤块坚实无孔隙,用火烧之具焦发和煤的混合气味。临床实验证明,该品没有止血作用。《药典》规定血余炭“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10%”,而掺入的沥青、煤块、树枝等制成的炭化物,皆超过这一指标。血余炭正品为人发制成的炭化物。呈不规则块状,乌黑光亮,有多数细孔。质轻、体脆,用火烧之有焦发气,味苦。本品以体轻,色黑光亮为佳。
7.小结
血余炭作为止血的传统中药,临床上可用于吐血、咯血、衄血、尿血、崩漏下血和外伤出血等多种症状。但血余炭作为《药典》收载品种,其炮制工艺仍然比较落后,质量标准不甚清晰。如何改进血余炭炮制工艺、如何提高血余炭的炮制条件,如何改善血余炭炮制设备,保证血余炭炮制品质量,确保临床疗效,势在必行。有报道称血余所含成分与猪蹄甲相同,均为角蛋白,血余炭可否参照猪蹄甲进行工艺改进,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的危害,值得借鉴研究。
参考文献:
[1]吕祥福.影响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的因素[J]中国药业2008 17(2):57
[2]覃元.血余炭炮制历史沿革研究[J]中药材 1990 13(03):25-26
[3]寇宗爽.本草衍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57 10.265
论文作者:姜美芝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4
标签:血余炭论文; 含量论文; 作用论文; 方法论文; 灰分论文; 温度论文; 浸出物论文; 《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