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小城镇建设的喜和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城镇建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者按:
本文原载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编发的《行政研究信息》,引起国务院邹家华副总理的重视,并批示有关部门参阅。现摘要刊登如下。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经济的蓬勃发展和社会改革的全面推进,小城镇建设迅速兴起,发展势头迅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实践证明发展小城镇建设符合我国国情,具有积极意义。
一、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发展众多小城镇为其服务。目前,小城镇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建设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发展经济需要城镇进行多种商品交换,需要城镇来交流各种经济信息,需要城镇来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可以说,如果没有农村区域的广大城镇相配合,那么,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就不可能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市场经济也就无法运转。
二、发展小城镇对推进城乡一体化、加速现代化大农业进程具有深刻的影响。1、发展小城镇可以繁荣农村商品经济,为现代化大农业提供内在动力。2、发展小城镇可以促进农村工业化,为建设现代化大农业提供物质基础。3、发展小城镇可以促进农工结合,转移农业人口,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对产业结构调整、缩小城乡差别起到了积极作用。4、发展小城镇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三、小城镇建设是对大城市功能的补充与延伸。大城市具有对生产要素集聚、扩散与转换的功能和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与辐射的功能等等。小城镇对这些经济功能可以起到补充和延伸的作用,完善整个城市功能体系,使大小城镇形成功能互补、彼此依存的格局。
四、国家投资建设小城镇可以大幅度增加国家财政税收。浙江省温州市龙港镇等地的建镇实践表明:正在兴起的小城镇,是国家工业、农业、商业等产业的新兴生产力的生长点,是促进经济繁荣的重要基地。因此,国家只需少量的投放,就可以得到相当的回报,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在充分肯定小城镇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应看到当前一些地方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小城镇建设与占用土地资源的矛盾。1、缺少总体规划,城镇化水平偏低,浪费土地。2、土地利用与土地管理关系不顺,政策相对滞后。其一是不把土地当资源,未批先占、乱占乱用、少批多占、胡乱抛荒;其二是随意变更农业结构,毁田现象严重;其三是私人建房高、大、洋,土地浪费严重;其四是造地改田因资金短缺,难度较大。建设小城镇多占用土地主要是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只要土地管理好了,小城镇建设还能节约土地。对占用土地问题,也要辩证地看待。首先,小城镇建设中占用土地,这是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无法避免的事情;其次,吸引农民到小城镇建房比在农村建房更能节约土地;再次,小城镇发展起来后,经济实力增强了,还可以开垦更多的耕地。
二是小城镇中的企业污染环境问题。由于受技术与资金制约,小城镇中的企业排放的废水、废气、废物无法及时处理,造成生态环境污染,引发各种疾病的传染和蔓延。
三是小城镇建设中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一些地方在小城镇建设中,只重视“硬件”建设,诸如扩展城域、招商引资、建房造屋,而忽视精神文明建设,诸如塑造城市形象,提高居民素质等,致使一些城镇缺乏管理,成了社会丑恶现象的聚集地。
当前在小城镇建设中应坚持“积极发展,加强管理”的基本方针,政府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对小城镇在数量上、规模上的宏观调控力度。
小城镇建设涉及到许多方面,必须纳入我国总体城市规划,做好市、县、镇的功能定位工作。对已建成的城镇要加强整体功能与城市质量的提高,扭转“大城市现代化、小城镇脏乱差”的局面。要尽快制定出台控制小城镇“数量”与提高“质量”的配套政策,提出建设小城镇的具体的硬指标与软指标,形成完整的有利于小城镇健康发展的政策法规。在制定政策时,要考虑我国南北差异,具体规定应有所区别。
二、强化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切实节约耕地。
1、加大土地执法力度,刹住乱占乱用土地歪风。2、尽快出台符合我国实际的农村、集镇房地产政策和土地政策。3、用经济杠杆盘活有限的土地资源,小城镇规划区域范围内的集体土地可以由县级以上国土管理部门按报批程序实行统一征用,变成国有土地,由政府统一组织开发、出让。城镇土地出让、转让收入和收取的土地使用税费主要用于小城镇的基础性设施建设。
三、调整小城镇的产业结构,发展环保产业。
1、要出台相应政策,抑制那些能源消耗高、资源浪费大、污染严重的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技术先进、高效低能、污染轻的产业。2、要用环保政策、财政信贷政策等多种措施,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3、加快小城镇的科技进步,防范污染,合理开发,充分利用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4、加大环境保护法的执法力度。5、对发展环保产业要有政策性投资倾斜。
四、加强小城镇中的精神文明建设。
1、要大力提倡各地因地制宜,挖掘各自的历史文化与风土特点,注重各自城镇形象的塑造,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和鲜明个性。2、提高居民素质和文明程度,要切实抓好对小城镇居民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伦理美德的教育,形成良好社会风气。从规范塑造行业形象、部门形象、领导形象和居民形象入手,教育居民们做一个文明、遵纪、守法的好居民,以带动广大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本文系根据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政策科学研究会召开的小城镇建设政策研讨会观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