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咸丰县清坪镇民族初级中学 445600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美术对比的优势: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中,主要通过挂图、书本和录像等有限形式对学生传递信息。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后,通过计算机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方位信息用于制作课件,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涉及面更广,能够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传统教学中,教师在备课和教具的准备上颇费心思,尤其是实践设计课。如美术课本的《设计贺卡》、《邮票设计》和《京剧脸谱》等,教师既要准备大量的图例,又要考虑在有限的课时内解决难点问题,学生练习、反馈的时间明显不足,在不能增加课时的情况下,对教学质量的要求则明显降低。因此,在教学中我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紧抓重点、难点,将原来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转变成以学生主动探讨为主,学生间协作学习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教与学的形式,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作用。
借助电脑多媒体信息技术,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果大为改观,只要教师拥有一台多媒体电脑,把存有美术欣赏数据的光盘装进光驱就很容易了。当欣赏经典美术作品时,鼠标一点,某个画家的代表作及其背景资料就会出现在眼前,不但可以窥见作品的全貌,还可以放大局部进行观察,学生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空的界限,跨越古今,驰骋中外,在艺术的长廊漫步,在想象的空间飞翔,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
当欣赏建筑艺术作品时,借助电脑多媒体不但可以用常规的视觉方式欣赏建筑物静态的形或内部构造,而且可以做动感演示,让建筑作品旋转活动起来,让学生欣赏建筑物的多个侧面。
二、信息技术美术教学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在推进美术学科素质教育、提高儿童智力发展的过程中,要以课堂教学作为基地,积极研究学生的心理因素,从兴趣入手,和学生进行良好的感情沟通,制定行为策略,指导学法,选择创作途径,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知识。
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美术课程强调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因此欣赏课、工艺课、设计课在教材中的比重增大了。在工艺与设计基础教育中,教师要做大量的示范,学生要做大量的练习,由于这类教学内容的图形非常规范、严格,填色技巧很讲究,因此范画的制作或作业的完成都非常耗时费力。电脑软件中提供了许多的绘图工具和编辑命令,学生在电脑中可以进行各种几何图形的组合、绘制、着色、编辑和修改,非常方便、快捷地完成作业。
电脑美术设计操作灵活多样,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业完成后学生很自然产生了成就感。对于造型能力、创造能力尚低的小学生来说,运用电脑设计可以弥补手绘基本功的不足,同时还可以加强创意、想象、欣赏、评论等能力的培养,渗透情感教育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
三、信息技术运用是绘画教学的多样化
电脑美术的另一个领域是电脑绘画,这是另外一种艺术创作手段,手工绘画和电脑绘画两种形式的结合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电脑绘画有很大优势。美术教育面对的是全体学生,侧重的是素质教育。以绘画技能为中心的旧教学模式是不全面的,让学生了解不同画种的表现技法与艺术特点,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电脑绘画中那种近乎游戏的手法,特别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尤其是对绘画基础薄弱的学生,会减轻心理压力,激发学习兴趣,寓教于乐。让他们把美术学习作为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我们的美术教育才真正实现了愉快教育。
四、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同时引起了教学结构的改变
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使个别化学习成为可能。由于基础教育中普遍存在个别教育与班额偏大的矛盾,所以个别化教育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基于信息技术平台的学习可以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要求,学生可按照各自的学习速度开展学习,主动利用网络资源和计算机软件搜集、处理信息,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上,过分要求学生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去听枯燥乏味的语言材料,只能引起他们的思维疲劳和厌烦心理。因此,创设美的情境,扩散学生的思维,在美术教学中极为重要。激发学生扩散思维的方法很多,而多媒体组合的视、听、动结合的教学方法,生动逼真的语言环境。会让学生产生联想,使学生思维更活跃。
美术学科重在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受到审美教育。感受美是基础,学生只有感受到了美,才能进一步去鉴赏美,进而去表达美、创造美。因此,在美术课堂之中,应让学生感受到其他课程感受不到的美的艺术氛围,现代信息技术就恰到好处地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了美的氛围。
总之,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不断地优化信息技术的运用,充分发挥其作用,并符合教材体系,就能优化课堂教学,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教学重点。这样就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又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开拓了视野,激发了兴趣,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推进了现代化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长足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德育在信息技术课中的渗透
梁 艳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三中学 256600
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具有工具性、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因此大家往往只注重计算机操作方法和技能的教学与训练,而忽视了它的德育功能。其实,信息技术课同样也可以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作为一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我始终奉行“学会做人,学会学习”的教学理念,注重信息技术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要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还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网络道德、团队协作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立志成才。下面谈一谈在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德育的具体做法: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美国教育学家威廉·詹姆斯有一句名言:“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多么的重要。因此,从第一节课开始,我就从抓好课堂常规入手,加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1.要求学生穿好脚套才能进入机房,培养他们爱护公共环境的习惯。
2.要求他们安静有序地坐到指定的座位上,做到人机对应,培养他们遵守公共秩序的习惯。
3.要求他们认真填写上机登记册,按正确的方法开关机、使用机器,下课摆好键盘和凳子,培养他们爱护公共财物的习惯。
4.要求他们规范操作,文件存放到自己的文件夹中,不随意乱动、乱删别人的文件,培养他们规范使用计算机习惯。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道德
1.结合教材,收集相关材料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介绍计算机发展史,使学生看到我国计算机发展水平与国外的差距(用的操作系统、芯片都是美国的),从而产生危机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从小立志为国争光。计算机是外国人发明的,我国计算机研究起步晚,但用较短时间赶上和接近了世界先进水平。从硬件来说,从五十年代开始研制电子管计算机到七十年代末的“七五七”计算机,再到我国的银河系列计算机,制造水平迅速提高;从软件来说,WPS文字处理、北大方正排版系统、杀毒防毒软件等也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讲到病毒时,可以重点向学生介绍王江民等国内软件开发界的著名人物,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2.在应用中渗透德育教育。在应用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在字处理、幻灯片、网页制作、动画制作、图片处理等内容教学中有意识地介绍我国相关软件的发展;在录入及排版练习中精选练习文稿和图片,要求学生制作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等为主题的作品,并在评分标准中加入德育评分项;在实践过程中注重与历史事件相联系,如以“一二·九”运动为主题的时事小报、以国庆节为主题的电脑绘画等。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完成相关技术操作,同进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德育、历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美育等内容。
3.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网络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很强的吸引力和渗透性,它能让学生随时获取大量信息,使学生自主而自由地与外界进行思想交流。在网络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网站、论坛、聊天室等,引导他们有效上网,避免在网上到处“逛”;也可以通过一些实例进行教育,如“上海两名女中学生约见网友离家30多天,身心受到伤害”等,教育学生要慎交网友,不要随意约见网友……在上课时,如发现有些学生同时打开过多的浏览窗口而造成网络不畅时,就要及时指出虚拟的网络世界一样存在着资源浪费问题。
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教育“四大支柱”之一是“学会共同生活”。而共同生活离不开交往,交往则应有协作精神,否则人们就不能共同相处、不能“共同生活”。因此,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又一使命。现在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缺乏与同伴相处的本领,到了上学的年龄,仍然缺少与同学、同伴友好相处的能力。据报道,有学生因迷恋于计算机游戏、网络,缺乏与同伴的交往,在感到孤独时仅仅与计算机交流思想,以至于发展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如果我们的教育不注重交往与协作精神的培养,他们长大成为独立的社会人时,会因为缺乏协作精神而难以与他人一起学习和工作。因此,我们应注重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通过安排学生合作学习,来培养和训练他们为人处事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小组活动,学生可以随时探讨学习上的问题,从而有助于他们认同团体合作的优势,而且这样还可以增强学习兴趣。实践证明,小组合作能增强学生间的交流,消减个别学生的畏难厌学情绪,让他们一起克服困难,有利于在群体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培养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
任何能力的发展都与学生的意志品质有密切关系,良好的意志品质可以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有些学生的依赖性过强,在操作中一遇到困难就求助于教师和同学。为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教师可采用限制他们求助次数的策略。上机操作在很多情况下需要耐心,缺乏坚持性的学生容易在出现错误时放弃努力,以至无法完成操作任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学生证明继续努力的意义,使学生明白其实他们已经离成功不远;也可以发挥榜样作用,让取得成功的学生示范操作、交流心得体会,感染身边的同学;还可以对学生进行言语暗示训练,让学生学会在打算放弃尝试时暗示自己继续努力,直到顺利完成操作任务。
论文作者:王升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3月总第1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5
标签:学生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美术论文; 计算机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电脑论文; 教师论文; 《教育学》2017年3月总第1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