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教育不再只是沿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而力求创新,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习能力,其中情境教学法因其自身的优越性,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 情境教学 策略
情境教学法是伴随新课改的深化而出现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它以其生动、直观、有趣的优点受到了广大教师的青睐。语文教学和学生的情感教学紧密联系,无论是诗歌鉴赏的学习还是阅读写作的学习等,都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情感进行正确的疏导。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合理的运用情境教学,不仅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还可以把复杂抽象的语文知识转化为丰富多彩的图景,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使小学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直观情境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受欢迎。其技术优势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更高的平台,形成了一种新型的丰富多彩的人机教学情境。借助这项技术,中文课堂教学可以将丰富的感性材料转化为多彩的图像,将学生带入文本的特定环境会更容易。学生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显示的特定图像体验教学,培养思维能力。
如苏教版《桂林山水》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对于课文来说,表现的不仅仅是桂林山水之美,更是通过桂林山水的美,反映祖国河山的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托课文本身,合理创设桂林山水的教学情境。首先用多媒体展示课文中提到的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等美丽图片,并配上漓江的流水声,在学生的赞美声中,继而播放桂林山水的视频,让学生切身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当学生沉浸在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时,教师问:“桂林山水如此秀美,若桂林山水此时就在我们的脚下,你有什么感受?桂林的山水是祖国大好河山的一部分,你由此想到了什么?”这样的体验和环环相扣的提问,使学生由桂林的山水之美自然升华到祖国大好河山的广阔境界中,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语文这门学科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的创作灵感也都来源于生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语文教师也要做一个善于观察生活的有心人,在理解教学素材的基础上,还要将生活与文本密切结合,从而为学生创设更合理的生活情境。当然,创设生活情境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他们理解文本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文本中感悟生活,提高审美情趣。
例如,《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对爬山虎的形状和特点进行了详细介绍。但是,如今很少有小学生真正见过爬山虎。因此,只是让学生干巴巴地阅读文本,不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语文教学也会显得枯燥乏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生活情境,为学生展现爬山虎的相关资料,或者让他们到公园中寻找爬山虎并观察它。回到课堂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交流实践活动的心得。最后,教师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某种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观察,记录其特点,并参照课文的描写方式写作。这样一来,不仅让学生进一步学到了作者描写事物的方法,还培养了他们留心观察、热爱生活的品质。由此可见,创设生活情境,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能让他们进一步体会生活,成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三、角色扮演情境,加深知识体验
小学生具有爱模仿、爱表演的特点,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角色扮演情境,让学生站在文本角色的立场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受。这种情境教学方式,可以为学生建立与文章人物之间的情感共鸣,是增进学生语文理解感悟的一种可行教学方式。
四、语言描绘情境,感知语文魅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是教师最有利的教学工具,而利用语言去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也是最为悠久和传统的方法,可以说在教学之中,没有语言就没有情境,语言是情境教学的基础。因此在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之中,教师不要舍近求远,要明确情境归根结底就在教学语言上。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能够用自身的语言去创设情境,无疑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体现。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情境教学法的运用,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高,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了课堂氛围。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要不断的优化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学生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情境教学中得到最充分的展示。
参考文献
[1]彭亚平 谈谈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华少年,2016,(26)。
[2]吴垣烨 融情入景,情境交融[J].小学教学参考,2016,(22)。
[3]单玉凤 情境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21)。
论文作者:马迎春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12月总第29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1
标签:情境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课文论文; 桂林山水论文; 爬山虎论文; 《素质教育》2018年12月总第29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