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实现农村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论文_姚琴

谈谈如何实现农村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论文_姚琴

(南部县富利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南部 637300)

生活化教学,就是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道德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语文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它与个人生活的关系更加密切,只有让生活真正走进语文课堂,才能焕发语文课堂的生命与活力。对于农村学生而言,因生活环境、语言环境、见识面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活化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农村学校语文生活化教学呢?下面,我结合多年在农村教学小学语文的体会,谈谈如何实现农村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与同行交流。

一、让语文课堂具有生活化氛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室布置时,墙上贴几幅小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画;将课桌椅摆成几个大方块,学生围坐在一起,犹如家里,大家积极思考,尽情交流,主动合作,学生怎会不思潮涌动,在这样充满情趣的生活场景里学习,大家心情舒畅,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的课堂必然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让语文教学呈现生活色彩

语文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在生活中教语文、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在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又与语文课本中的描述有所偏差,常常造成学生理解的困难,特别是对于一些农村孩子来说。针对于此,我常引导学生主动地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导入学生的生活元素,让教学与生活贴近、与实际联系,进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如:在一个冬天下午,正上课时,突然天空中纷纷扬扬下起了大雪,学生们顿时无心上课,我干脆让学生聚到走廊上观看下雪的情景。例如,在随后教学《第一场雪》一文时,我让学生与前段时间观看下雪的情景相对照来学习课文,原本一些难于理解的词句,经我稍稍点拨学生们就豁然而通。而在理解“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一谚语时,我则让学生回家询问熟悉农事的爸爸、爷爷,从家人的口述中与课文参照对比,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又如:在《悯农》一诗的教学中,我在教学这首诗歌之前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禾苗、稻谷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可谓随处可见,但认真观察过它栽种过程及父辈辛劳的同学却不多,因此我精心指导学生抓住父辈在栽种秧苗过程中辛苦的特点进行观察,从而使学生真正体会稻谷等农作物的来之不易,也深刻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让课堂中充满了学习的热情。

三、让生活中充满语文元素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学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而语文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语文教学活动是无效的。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也无时无处不存在着语文教学。只有在现实生活中学习语文,才更能入情入境,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学生所学习的每一篇课文都应在复原现实生活中的客观事物,才能使学生获得主观意识上的认同,这样学生学起来轻松、愉快,接受得也更加迅速,这才是有效的教与学。日本明治时期的教育家和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指出:“学问的要诀,在于活用,不能活用的学问,便等于无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时着眼于学生的学以致用,所用的训练材料,应尽可能来自生活,挖掘其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为此,我在学生的生活中常引入语文的元素,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如:在六一文艺演出中,我常会安排学生自己组织一出《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皇帝的新装》、《小红帽和狼外婆》等课本剧,让学生通过自导自演的过程中充分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进而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同时,通过生动鲜明的表演,让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加浓厚,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很好的锻炼。又如:在东南亚海啸灾难发生后,同学们自发组织了捐款,事后我要求他们通过看电视、捐款活动等写一篇日记。学生们都能够写出自己观看电视后的真情实感,并把自己如何通过拣卖废品积攒零用钱用于捐款都写得感人至深。

四、让学生在 “生活化”中提高语文素养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学生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根据这一特点,我常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景或让学生身临其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帮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如:在教学《孔融让梨》一文后,我让学生回家后也学学,感受一番其中互敬互爱的亲情,并让学生想想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与同学之间互相礼让的情景,做一个现实社会中文明礼让、尊老爱幼的好少年,从中使学生深受启发和教育。又如:在教学古诗《忆江南》时,我会精心指导学生观察家乡的风景——山青、水秀、花红、柳绿,风景更胜江南,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由心底里不油然地发出“能不忆福安”的感慨。

课堂是语文生活化的重要的场所,而社会更是生活语文化的大环境。只有学生充分地融入社会当中,才能更好地学好语文、用好语文。为此,我常组织学生春游、秋游、参观、访问、调查等活动,让他们融入家乡的大自然中去,感受这一方的水土对他们的滋养;走入福安的电机厂,了解电机产业的生产流程及对福安人民做出的贡献;调查家乡环境污染的源头,并抽出有效防治的措施。

同时,我还充分利用班队课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积极探讨“读书有用论与读书无用论”、“浪费粮食可不可耻”等学习、生活中的热点话题。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把生活有机地融入到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日常的生活,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有效地提高,真正意义上实现语文的生活化。

总之,坚持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是新课程的要求,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坚持语文教学生活化荣学生在语文中理解生活,在生活中去学习语文,又用语文去装扮生活。只有我们农村语文教师打破客观环境的樊篱,在语文教学与生活中真正落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语文教师才能教好语文,进而促使学生学好语文。

论文作者:姚琴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8年第1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

标签:;  ;  ;  ;  ;  ;  ;  ;  

谈谈如何实现农村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论文_姚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