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00强企业集团发展报告(2008)--中国500强企业集团的产业结构与变迁_第二产业论文

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发展报告(2008年)——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行业结构及其变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企业集团论文,结构论文,报告论文,行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我国大企业集团的行业结构特征分析

(一)从三次产业来看,第二产业仍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

由我国仍然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所决定,在前500家企业集团中,第二产业占据绝对地位。在企业单位数、年末资产总计、股东权益合计、营业收入、从业人员年末人数和利税总额等指标方面,第二产业分别占到72.6%、63.22%、69.35%、74.31%、78.86%和72.65%;其次是第三产业,上述六项指标分别占前500家企业集团总计的26.4%、35.67%、30.05%、24.70%、20.83%和19.88%;第一产业则分别为1%、1.12%、O.59%、0.98%、0.33%和7.42%(见表3和图2)。

(二)企业个数的行业分布相对集中,仍以重工业和批发零售业为主。

按企业个数排序,仍然以重工业和批发零售业为主,这也与我国处于工业化中期这样一个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时期相一致。其中,占前500家企业集团数2%以上的行业有15个(比2005年多2个),分别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57家)、批发业(55家)、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38家)、煤炭开采和洗选业(27家)、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7家)、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2家)、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22家)、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22家)、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9家)、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8家)、零售业(17家)、商务服务业(13家)、医药制造业(11家)、专用设备制造业(10家)。

(三)能源、原材料等重工业在营业收入和资产总计上占绝对主导地位。

图2 2006年前500家企业集团三次产业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数据计算。

按营业收入排序,在各行业中,居于前10位属于第二产业的有8个,且大多为能源、原材料重工业,第三产业的有2个,行业与2005年相同,只是排列有所变化。位居前10位的行业依次为: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15 991亿元,10.86%,前者为实现的营业收入额,后者为该行业实现的营业收入额占前500家企业集团总营业额的比重,下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5 344亿元,10.42%)、批发业(14 300亿元,9.71%)、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11 341亿元,7.70%)、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10 958亿元,7.44%)、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10 678亿元,7.25%)、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9078亿元,6.17%)、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6876亿元,4.67%)、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5891亿元,4.00%)、煤炭开采和洗选业(5038亿元,3.42%)。

按年末资产总计排序,在各行业中居于前10位的属于第二产业的有7个,第三产业的有3个。2006年这前10位行业与2005年相比没有变化,只是位次稍有变化。位居前10位的行业依次为: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33 027亿元,16.16%)、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17 593亿元,8.61%)、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17 046亿元,8.34%)、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6 492亿元,8.07%)、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9402亿元,4.60%)、其他金融活动(9292亿元,4.55%)、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8822亿元,4.32%)、煤炭开采和洗选业(8822亿元,4.32%)、批发业(8725亿元,4.2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7585亿元,3.71%)。

二、我国大企业集团的行业结构动态分析

(一)行业分布呈现多样化趋势,主要是第三产业增加,但第二产业比重仍然独大。

从行业个数来看,2006年进入前500家企业集团分布在56个行业,比2005年多4个行业,显示出大企业集团的分布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其中,第一产业没有变化,第二产业减少了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革制品业,增加了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第三产业变化较大,增加了研究与试验发展、专业技术服务业、其他服务业和娱乐业。

从企业集团个数看,2006年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都减少了1个企业,而第三产业增加了2个企业。分行业看,受近几年投资带动经济增长的影响,能源、原材料型重工业企业增加数居于前列。企业个数增加的行业有16个,但增加的都不多。企业个数增加3家的有农副食品加工业、医药制造业和金属制品业;企业个数增加2家的有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零售业;企业个数增加1家的有饮料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银行业、房地产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专业技术服务业、其他服务业和娱乐业。企业个数减少的行业有17个,其中减少最多的行业是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5家)和批发业(4家)。其他依次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各2家,烟草制造业、农业、食品制造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医药制造业、橡胶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城市公共交通业、其他金融活动各1家。

(二)从营业收入和资产总计来看,第一产业下降,第二产业增长较为稳定,第三产业增长资产扩张较慢但营业收入增长加快。

前500家企业集团中,从按三次产业划分的增长速度来看,在营业收入方面,与2005年第一产业的增长速度突出(37.13%)相比,2006年第一产业增长速度呈负(-6.75%);第二产业的增速为23.94%,比2005年低0.28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有所上升,为16.01%,比2005年上升0.34个百分点。在从业人员年末人数增长速度方面,进入第三产业从业的人员增长较快为9.57%,其次为第二产业为5.42%,第一产业增长速度为负(-4.08%)。分行业看,营业收入增长主要来自于能源、原材料等重化工业、建筑业和批发与零售业,营业收入增量中的贡献份额排在前10位的行业分别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10.23%)、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9.75%)、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9.36%)、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8.56%)、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7.74%)、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7.70%)、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7.67%)、零售业(5.09%)、批发业(4.98%)、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3.52%)(见表5)。

从2006年年末资产总计来看,前500家企业集团的资产总计,第二产业稳定增长(增长18.66%),与2005年相比几乎没变;第一、第三产业增速分别为-4.24%和16.45%,比2005年各自下降14.15个和2.78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对资产增长的贡献来看,第二产业仍占较大份额为62.42%,第三产业为36.79%,第一产业为0.78%。分行业来看,资产扩张份额最大的行业为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12.98%),其他依次为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10.03%)、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9.51%)、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6.20%)、保险业(6.07%)、煤炭开采和洗选业(5.76%)、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4.47%)、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4.03%)、批发业(3.77%)、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3.71%)。

从整体上来看,无论是企业个数,还是营业收入、资产总计和从业人员数,2006年第二产业在前500家企业集团中仍然占据了绝对地位,但是第三产业的增长也是不可忽视的。这主要是因为我国仍然处于工业化中期,这是一个以重化工业增长为主导的时期;同时,重化工业又是规模经济十分突出的行业。因此,在前500家企业集团中,以重化工业为主的状况还将延续,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的发展也会在之后几年中越来越引人注目。

标签:;  

中国500强企业集团发展报告(2008)--中国500强企业集团的产业结构与变迁_第二产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