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系统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山西论文,煤炭资源论文,产业论文,城市论文,系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N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08(2006)02—0095—04
1 引言
山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煤炭资源型城市在全省的城市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大同、阳泉、长治、晋城、古交、霍州、介休、原平等城市都是比较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这些城市往往都以煤炭产业作为主导产业,而煤炭资源总会有枯竭的那一天,因此,如不搞好这些城市的产业转型,“以煤而兴、煤竭而亡”的悲剧就会发生。目前,山西的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煤炭产业大多已经步入产业成熟期,个别已经步入产业衰退期,产业转型所面临的形势已渐显严峻。但是,由于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巨大的财力投入和支持,而山西是一个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在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下,煤炭企业城市没有完全形成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机制。毫无疑问,仅靠系统本身的自我优化是无力承接产业转型所遇到的来自各方的巨大压力,也很难完成产业转型的重任。因此,建立和完善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的系统工程是非常必要的。
2 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面临的主要矛盾与困难
2.1 城市演化陷入多难境地
与一般城市相比,煤炭资源型城市既具有共性演化规律,也有其特殊的演化规律,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煤炭资源消耗枯竭规律。由于煤炭资源是非再生性资源,不论矿区资源有多丰富,随着煤炭的不断开采,其资源储量必然会消耗减少,必然会面临资源枯竭这一天。这是资源型城市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特殊规律,如不引起重视,就会付出沉重的代价;二是矿区效益递减规律。煤炭资源是埋藏在地下不同深度和不同地质条件下的资源,随着其开采深度的延伸,其开采条件会不断变化,运输等成本也必然加大,在价格一定的情况下,矿区收益递减也就成为特殊规律[1]。三是矿区后期转型规律。由于煤炭资源总有枯竭的那一天,以煤炭为支柱产业的煤炭资源型城市也必然遇到支柱产业的转型问题。在上述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中,大同、阳泉、介休、晋城、霍州都已经或即将遇到这样的问题,形势非常严峻。四是城市功能由单一向综合演变困难。煤炭资源型城市在形成和发展初期,城市功能相对单一,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产业链的延长,其功能也必然由单一向综合演变。而这个演变过程会从财政、城市功能、产业接替与延伸等多方面增加转型的困难。
2.2 产业转型遇到了恶劣的生态环境制约
山西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基本上都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和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模式中建立与发展起来的,在煤炭资源的开采过程中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空气污染超标、水质恶化、采矿塌陷区严重、生态承载能力减弱等问题十分突出。以采矿塌陷区为例:目前,山西有大同、阳泉、长治、晋城、古交、霍州、介休、原平等8个采矿塌陷区,如若按采矿塌陷区分布系数(累计原煤产量占全国比重)从大到小排序,山西占全国比例为22.34%,位居全国之首(见表1)。到2004年7月为止,塌陷总面积约1084.99km[2],受灾人口约394383人,受灾民宅面积79099337.92[2],受灾公用设施585处,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899923.77万元[2]。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恶劣的生态环境,将迫使煤炭资源型城市在产业转型过程中支付出更高的成本,制约了煤炭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
表1 1949—2002年全国部分省份煤炭产量与采空区分布系数表 单位:万t
1949—2002年 占全国的比重即采空分布系数%
全国 3235400 100
山西 722930 22.34
湖北 264647 8.18
湖北 231628 7.16
黑龙江
2125985 6.68
山东 212631 6.57
辽宁 199963 6.18
内蒙古
151779 4.69
四川 136475 4.22
安徽 121430 3.73
湖南 106448 3.29
贵州 100878
3.12
陕西 92702
2.87
吉林 85860
2.65
江苏 71680
2.22
云南 70293
2.17
江西 63028
1.95
新疆 61866
1.91
资料来源:李连济等,《煤炭城市采矿塌陷及经济转型研究》课题有关资料,2002。
2.3 地方财政对煤炭产业的依赖度过高
由于煤炭产业都是煤炭资源型城市的主导产业,地方财政对其具有很强的依赖性(见表2)。
表2 2000年山西主要煤炭城市煤炭利税占全部财政收入比重表
城市财政收入(万元)煤炭及相关产业利税(万元)
比重(%)
大同 149956 83355 55.6
阳泉 80600 34521 42.8
长治 150300 54682 36.4
晋城 115300 39921 34.6
朔州 64624 27217 42.1
临汾 109845 52951 48.2
吕梁 63807 33092 45.6
资料来源:牛冲槐,《山西产业结构问题研究》,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
从表2中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在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中,2000 年煤炭及相关产业在GDP和地方财政收入中所占的比重都比较大,大多在40%以上, 最高的大同市分别达到了50.2%和55.6%。这些城市的财政收入对煤炭产业的过分依赖,加大了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及时转型的难度。
2.4 缺乏强有力的产业转型系统
煤炭资源型城市在产业转型过程中要面临复杂多变的环境,由于其变动的剧烈、产业周期的缩短、技术创新步伐的加快,多种因素的高度不确定性,因而使环境更加具有复杂多变性。环境的复杂多变性决定了煤炭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由许多相互联系的子系统构成。但目前,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系统尚处于起步阶段,很不完善,影响到煤炭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的顺利转型。
3 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系统研究
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要想顺利实现煤炭主导产业转型,必须用系统工程理念建立煤炭产业转型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煤炭产业转型的动力系统、支持系统、创新系统和转换系统。煤炭产业转型的动力系统应由两方面构成:一是内在动力系统,主要是企业为了在市场上有利于竞争,便于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和自我生存而由企业内部产生的推动企业进行转型的动力;二是外部动力系统,它是政府为了本地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而形成的外部动力系统。二者的合力形成了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综合动力系统,这是煤炭资源型城市在转型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系统。
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支持系统主要由外部力量构成。煤炭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涉及面很宽,既涉及到内部,又涉及到外部,没有一个强大的外部支持系统作保证是不可想象的。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支持系统包括:政策支持系统、人才支持系统、资金支持系统、科技与教育支持系统、社会保障支持系统、安全支持系统、生态支持系统等,只有在这些支持系统的配合下,煤炭资源型城市才能成功转型。
煤炭资源型城市创新系统包括产业的技术创新系统、管理创新系统和制度创新系统。也就是说,煤炭资源型城市的替代产业要有产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不能完全按照老的产业发展模式寻找替代产业,而应通过产业创新系统的支持,用一个更具活力的产业来代替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煤炭产业。
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转换系统包括技术创新转换系统、主导产业转换系统、人力资源转换系统、城市基础设施转换系统等。通过产业转换系统的转变,使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功能更加齐备、服务能力更强,更好适应转型后产业发展的需要[3]。
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各个系统具有紧密联系,在它们共同作用下,能够顺利完成主导产业即煤炭相关产业的转型(见图1)。
图1 煤炭产业转型系统图
4 相关建议与对策
4.1 建立煤炭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创新系统援助机制
煤炭产业是资源型产业,随着煤炭资源的不断开采,煤炭资源型产业的资源日趋枯竭,其增长出现有规则递减,收益递减规律也越来越明显。收益递减规律是商品经济中一条普遍规律,这一规律对特定产业来说,一旦技术进步停止,在超过一定点后,每单位追加生产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出递减。边际产出递减必然带来平均产出的递减[4],这已经表明产业部门的全要素生产率已经开始逐步下降,该产业将步入煤炭资源型城市的衰退产业行列。煤炭资源型城市要想顺利实现产业接替与转型,进行创新是至关重要的。
现代创新理论认为,创新就是科学技术产业化的过程,也是产业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著名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在研究产业增长问题时,通过大量的资料分析后得出结论:产业减速的原因在于技术进步速度的减慢。由于科学技术的产业化具有一定的时滞性,所以技术进步的减缓或停止,并不等于产业的同步发生,而是预示着产业衰退将必然发生[4]。
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创新要以技术创新推动产品结构调整,以产品结构调整带动管理创新和产业创新。
产业创新就是企业突破已结构化的产业的约束,运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或组合创新等来改变现有产业结构或创造全新产业的过程。
陆国庆将衰退产业创新分为五个层次[5]:一为现有产品寻找新的顾客;二为现有产业开辟新的要素供应来源;三为开辟现有产业的新的供货渠道;四为在原产业内通过技术创新开发出新产品;五为开发全新的产业。在这五个层次的产业创新中,第一个层次属市场创新的范畴;第二个层次是要素创新的范畴,主要是通过技术创新改变产业生产流程,从而为产业提供新的要素投入;第三个层次是产业价值实现的重要环节,也是产业价值创新的基本内容之一;第四个层次是产品创新,产品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元素,但并不是所有的产品创新都能成为产业创新,而只有极少数的产品创新才能孕育出全新的产业;第五个层次是开发全新的产业,是产业创新的最高层次。从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来看,产业转型过程实际上就是煤炭产业退出过程和新产业形成与发展并代替煤炭产业的过程。因此煤炭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创新主要就是第四和第五两个层次的创新。创新的重点是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延长产业链,孕育和发展新产业,完成煤炭资源型城市的产业接替与转型。
4.2 建立相关配套的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援助体系
发达国家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成功经验表明,资源型城市的主导产业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有相关配套的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政策体系作保证。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应制定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系统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包括资源开采法、生态环境保护法、产业援助政策、财政援助政策、信贷援助政策、社会保障援助政策、科教及技术创新援助政策、人才援助政策等,使煤炭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具有成功推进的制度保证和必要条件。
4.3 建立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援助基金制度
煤炭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是无力自我承担的。长期以来,在我国能源短缺的压力下,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体制的价格管理下,服从国家大局,以低于成本的煤炭价格将煤炭能源输送到全国各地,没有形成足够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缺乏稳定的巨额的产业转型资金来源,因此建议设立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基金,作为产业转型所需资金的稳定来源,用于扶持替代产业的发展。
转型基金应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国家在税收分配中按矿业增值税的一定比例留给煤炭资源型城市;二是根据矿业经济效益的递减规律对处于稳定生产的煤矿企业按其煤炭产品的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征收产业转型准备金,并实行专户存放制度,为煤炭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做好前期资金筹划工作。
4.4 构建系统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资源利用上的具体应用经济形态。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资源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客观要求,组织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过程不产生或产生很少的废弃物。可见,对可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构成了循环经济的主体。
煤炭资源型城市既是过分依赖煤炭产业的城市,又是废弃物较多且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污染和威胁的城市,为了这些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客观要求充分利用这些城市的再生性资源,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接替产业,推进煤炭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一要推进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工业园的建设,在园区内形成闭合产业循环链、横向耦合产业链和区域整合产业链,以达到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零”排放的目标。应重点构建煤炭—电力—化工、建材—高耗能企业的主导生态产业链,实现产业链的耦合;二要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形成煤炭资源型城市物质循环流动的多元化结构链条,延长产业链,推动单一产业结构向多元产业结构转变,为寻求接替主导产业奠定基础;第三,建立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应通过财政补贴、减免税收、放宽信贷条件、降低产业准入标准等措施,鼓励企业和事业单位走循环经济道路。
收稿日期:2004—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