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平邑县武台镇东武沟完小 27330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有许多具体方案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在数学教学中,有效课堂问题情境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新课探究。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问题的设置与解决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能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因此,我认为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而问题情境则是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由教师提供的具体活动场景和学习资源,它用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问题情境的含义
实践证明: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引起学生的思维。数学学习中合适的问题情境应该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联系,学生有条件、有可能去思索和探究;二是要有新的要求,使学生不能简单地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
我们这里所说的“问题”,除包括“问题解决”中的“问题”之外,还包括数学概念、数学规律以及学生头脑中出现的各种疑难问题等。因而问题情境应包括以下两层含义:第一,一种能促使学生主动地、自由地去想象、思考、探索、解决或发现规律的气氛,并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如表现为对知识的渴求、对问题的惊奇、对成功的喜悦等;第二,它是数学概念、规律赖以产生的现实背景。数学概念、规律是前人知识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往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讲授概念、规律之前应先呈现相关的背景材料,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使数学概念、规律自然产生出来。
二、问题情境的创设原则
1.启发激励性原则。在教学中实行启发诱导原则,遵循启发激励性原则,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状况,用通俗形象、生动具体的事例,提出富有启发性的数学问题,对学生形成一种智力活动的刺激,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获取知识。
2.直观性原则。在教学中贯彻直观性原则,遵循直观性原则,主要是根据人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书本知识。在数学教学中正确、合理地选择和应用直观性,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并理解数学结论、掌握数学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将其应用于实际、解决实际问题。从学生学习的过程来说,学生带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学习,既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可接受性的限度,使理论学习更加深刻。适宜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三、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
问题情境的设置,可以置于课头,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置于课中,拓宽学生思维,使教学过程高潮迭起;也可以置于课尾,使学生回味无穷,从而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热情。其创设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1.利用趣味幽默创设问题情境。
教育心理学表明:当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时,就会产生力求掌握知识的理智感,集中注意力,采取积极主动的意志行为,使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学中寓趣于教,适度幽默,创设愉悦的问题情境,可以诱发学生的内驱力。
2.层层递进创设问题情境。
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与运用有一个过程,而且学生在认知水平、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个别差异,因此在教学中可层层递进设置不同的问题,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都有机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制造悬念创设问题情境。
悬念是一种学习的心理机智,它是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解决它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对大脑皮层有强烈而持续的刺激作用,所以悬念的设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的问题
问题情境必须能激发学生去主动想象,调动学生思维,同时使学生产生某种情感体验。
(1)引入生活实例应是学生熟悉的环境,否则就不能触景生情。
(2)趣味幽默要适时、适度、紧扣主题,如果挖空心思制造笑料,会适得其反。
(3)层层递进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可化难为易,暴露思维过程,由山重水复至柳暗花明。
(4)陷阱设置要惑其所惑、难其所难,体现针对性、典型性,而且确实能为以后增强免疫力,否则会弄巧成拙。
(5)制造悬念要恰到好处。不悬,学生不思而解;太悬,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反而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成功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激发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思维、鼓舞学生斗志。在教学实践中让我深深地体会到,通过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在具体、生动、形象的问题情境及其浓厚的生活气息之中感受到数学的巨大魅力,变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探索。这样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将来开拓性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论文作者:李德军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8月总第20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9
标签:学生论文; 情境论文; 数学论文; 知识论文; 原则论文; 规律论文; 思维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6年8月总第20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