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临终关怀 干休所 发展
临终关怀在我国是一个新兴事业,广义的说就是让逝者走的身心安宁,生者得到最大的安慰。干休所是一个老年人集中的地方,每年死亡人数递增,我所自2000年至2015年,共死亡老干部16名,家属7名。我所对老干部去世后的善后工作非常重视,第一时间成立治丧小组,协助家属办理丧事;老干部病危直至去世,所领导全部到场;每位工作人员除值班人员外,都去参加遗体告别仪式等,这些都是干休所临终关怀的具体表现。而这种临终关怀又具有其特殊性,其中心是大力开展死亡教育和在医务人员中普及临终关怀知识,改变传统的死亡观念,树立科学的生死观。现就在干休所工作中开展临终关怀谈几点看法。
1 提高对临终关怀的认识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不愿触及死亡问题,对死亡采取否认、蒙蔽的态度,在言语中,避免谈及,认为死亡是不详和恐惧的象征。干休所医务人员要改变这些传统观念,承担起临终关怀实施者和宣教者的角色。医务人员要树立临终关怀不仅仅是对濒死老人最后生命时光的医疗、照护,也是对大众的死亡教育,每个人或早或迟都要步入不同性质的临终关怀期,都要做好精神和生理上的准备,这样才能克服恐惧心理,坦然地度过最后时光。科学的生死观是“不以延长生命为目的,而以减轻身心痛苦为宗旨”。
2 干休所对临终关怀的需求
随着两高期的到来,大多数老干部患多种慢性疾病,急危重症患者增多,建立家庭病房有利于临终关怀的开展。部分老干部对疾病和死亡有心理障碍,因害怕死亡产生焦虑、抑郁,从而加重病情,因此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坦然面对死亡,笑对人生,是非常必要的。患者家属因长期照顾患者,身心疲惫,家属同样经历着痛苦的感情折磨,需要医护人员不仅是身体上的,还有心理上的安抚和关心。对家属来说,死亡是更大痛苦的开始,有的家庭因为亲人的去世而严重影响生活、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干休所实施临终关怀的意义
临终关怀服务不仅是帮助面临生命终结的患者有尊严而又舒适地走完人生里程,也强调家庭成员及照料者对濒死者提供富有爱心的帮助,还要帮助其家庭成员适应患者病情的变化和死亡,帮助他们缩短悲痛过程,避免悲伤过度,使临终患者及其家属能够心平气和地面对死亡。临终关怀既不是治疗疾病或延长生命,也不是加速死亡,而是改善患者最后生命的质量,使他能够安详、最少痛苦地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干休所的工作人员,不仅要服务好在世的老干部,还要把去世者后事圆满地解决好,这也是对家属的关爱,让他们得到关照和帮助,不感到孤独,得到最大的心理安慰。
4 干休所临终关怀面临的问题
长期以来,缺乏应有的死亡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是临终关怀发展的巨大障碍。大多数老干部和家属不愿提及死亡,宣传临终关怀的理念,也就无法开展。由于医疗条件有限,干休所卫生所没有权威性,进行急救后即使没有心跳、脉搏,家属也一定坚持到上级医院给患者用上各种治疗手段直到宣告死亡,才能做到问心无愧。医务人员由于不能正确理解临终关怀的真正涵义,对其具体内容了解比较少,加上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自身会产生一系列困惑,因而不能进行行之有效的劝解,反而影响临终关怀知识的普及。
5 干休所开展临终关怀的建议
制定一套完整的办理后事的规章制度,有专人负责,并有医务人员参加,协助家属办理后事,面对悲痛欲绝的亲属,医务人员仅有同情心是不够的,还要掌握抚慰知识,关怀指导家属,才能在干休所进行临终关怀。医务人员要克服人员少,工作忙的情况,增加到医院探视患者的次数,随时了解老干部在医院的病情和心理变化,以及家属身心所需的支持和帮助,提供和在干休所一样连续的、一致的、完整的各项保障服务。同时,还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学习,因为临终关怀知识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涉及医学、心理学、护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只有学习掌握这些知识,才能具备实施临终关怀的能力。
当前,临终关怀的应用推广在干休所还需进一步实践和完善,在今后的工作中仍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临终关怀在干休所的发展还举步维艰,还需社会的支持、上级的重视和广大医务人员的不懈努力。
论文作者:刘成良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8
标签:临终关怀论文; 干休所论文; 家属论文; 医务人员论文; 患者论文; 老干部论文; 生死观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