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工程渗漏施工质量控制论文_严俊华

严俊华

郁南县恒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郁南 527100

摘要:地下室工程渗漏施工是地下室建设工程中的重要分项工程,其施工质量关系到建筑工程的使用性能及安全性能。因此,对地下室工程渗漏施工的质量控制展开研究十分重要。本文从设计方面和施工方面的质量控制对地下室工程渗漏施工质量控制进行了介绍,以望能为有关需要提供帮助。

关键词:地下室工程;渗漏施工;质量控制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加快,建筑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建筑工程的建设中,地下室工程的建设也日益普遍。而在地下室工程建设中,渗漏施工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关系到地下室工程的整体质量及建筑的正常使用。因此,采取合理的措施对地下室工程渗漏施工的质量进行控制十分重要。对此,笔者进行了相关介绍。

1 设计方面

1.1 合理的防水设防

防水设防是具有单独防水能力的一道防水层。依据《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可知,地下室防水设防级别分为一~四级不等,各级防水标准特征详见该规范。

根据防水等级标准,结合防水部位、气候特征及区域环境等,遵循“防排截堵相结合,刚柔相济,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合理选择防水材料类别,力争达到防水等级设防要求且方便施工,经济合理。

1.2 合理选取混凝土强度及其抗渗等级

地下室混凝土应当根据工程埋置深度合理选择抗渗等级,结合结构设计参数合理选取混凝土强度等级【《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要求高层建筑混凝土强度等级宜≥C25】,避免因强度过高造成浪费或强度过低造成质量事故。工程埋置深度与抗渗等级关系如表1所示。

表1 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与埋置深度

1.3 高水位地区的超前止水措施

通常,混凝土结构的收缩变形一般在6周左右趋于稳定。温度后浇带封闭时间宜滞后结构施工进度42~45d,沉降后浇带封闭应在塔楼结构主体封顶后,根据沉降观测记录,由设计单位确认后方可封闭(通常实测建筑沉降值达到理论计算值的30%~50%时,即可封闭后浇带)。若待主体结构完成再进行沉降后浇带的封闭,势必延长降水时间,导致工程成本增加、外墙无法回填,导致墙体开裂等诸多问题出现。采用超前止水后浇带,则可提前对底板后浇带进行柔性封闭,提前结束降水,节省工程成本,尤其是在高水位地区,此法效果甚为显著。

1.4 外墙设计

高层建筑地下室外墙设计应满足地下水侧压力、土侧压力及地面荷载作用要求,其竖向和水平分布筋间距通常≤150mm,截面配筋率≥0.3%。

对于墙段内没有扶壁柱的纯剪力墙结构,鉴于其厚度相对较薄,且竖向构件养护困难,往往拆模后马上或间隔2~5d就出现裂缝,并持续发展成为贯穿性裂缝,进而产生渗漏水。此种情况应通过诸如在外墙顶部、1/2墙高处及水平施工缝处设置暗梁等构造措施来增强墙体的构造配筋,进而达到增加侧墙刚度,提高构件截面配筋率目的,最终提高钢筋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变形值和分散收缩应力,有效减少墙面开裂渗漏。

对于扶壁柱及其过渡区域,由于墙与柱的截面和配筋不相同,混凝土收缩变形发生突变,在它们连接处极易发生竖向裂缝,此种情况宜在连接过渡区域增加附加钢筋,常规做法为:在墙柱连接处自下而上增设水平钢筋,长1.0~1.5m(锚入柱内≥200mm),间距≤200mm,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地下室扶壁柱处钢筋配置(单位:mm)

1.5 地下室分缝处理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可知,当地下室长度超过规范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时,就需要间隔30~40m设置贯通底板、外墙和顶板的后浇带或膨胀加强带,以此来抵消结构伸缩应力和应变,避免地下室开裂而渗漏水。为了减少因设置后浇带而产生的清理不便、降水无法封闭及回填不及时等诸多不便,根据“抗、放”原则,也可通过设置连续式或间歇式膨胀加强带替代后浇带,达到避免混凝土结构开裂的目的。

2 施工方面

2.1 地下室防水施工质量管控

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通常按照:基层清理→冷底子油涂刷→集水坑与电梯井等细部附加层施工→大面卷材铺贴→保护层施工等工序进行质量管控。各工序质量控制要点如下。

1)基层必须平整坚硬,无起砂、裂缝、松动凹凸不平等缺陷。阴阳角、平面阴角、立面内角和外角必须做成半径≥50mm的八字角。防水基层包括抹灰面和混凝土垫层表面必须干燥、干净、含水率≤9%;

2)冷底子油涂刷必须均匀,确保卷材等与混凝土面黏贴紧密,避免因一点破坏导致全面串水、漏水;

3)附加层黏贴处往往都是形状发生变化处,该部位在结构整体变形中往往是应力集中的部位,防水最易破坏,因此该部位防水必须加强,必须高度重视附加层的施工,避免漏项;

4)集水坑、电梯井等部位施工前必须采取降排水措施,确保水位位于坑底以下至少500mm,满足防水基层要求;

5)底板大面卷材施工可采用点粘法或条粘法施工,必须注重上下层及左右层防水间的错茬与搭接长度,确保接缝严密不透水。侧墙和顶板防水施工必须采用满粘法进行,确保防水100%与基层粘结,避免因一点破坏导致全面串水、漏水而无法查找渗漏点;

6)防水层施工完成后,及时跟进保护层施工,避免因保护不及时而破坏防水,导致前功尽弃。

2.2 后浇带的施工质量管控

为了充分发挥后浇带应有的应力释放作用,避免因其清理不及时或清理不干净、混凝土振捣不密实等诸多后道工序不到位而造成渗漏现象,后浇带在施工过程中应当按照:后浇带预留→后浇带剔凿→后浇带模板支设→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后浇带养护等工序进行质量管控。各工序质量控制要点如下。

1)为了便于后浇带的后期剔凿、清理,后浇带处钢筋一般断开采用100%搭接连接;

2)对于底板超前止水后浇带的施工,一定要分两次成型,避免一次成型造成橡胶止水带破坏;后浇带处的钢板止水带应朝向迎水面,其搭接长度(钢板止水带搭接100mm、橡胶止水带搭接300mm)必须符合要求;

3)为了保证后浇带与两侧混凝土实现无缝衔接,必须将其两侧酥松的混凝土及浮浆剔凿干净,并用清水冲洗干净且务必保证后浇带内积水不得超过10mm并及时浇筑后浇带混凝土;

4)除了膨胀加强带能够在主体施工时一并浇筑混凝土外,通常情况下后浇带的留置时间均超过1个月,如此长的间歇时间,钢筋生锈势必在所难免。在后浇带清理过程中必须对钢筋表面的锈迹进行清理,以利于混凝土对其的握裹,避免后浇带沿钢筋表面产生纵向收缩裂缝,进而防止产生渗漏水途径;

5)现浇混凝土一侧的模板通常为“篦型模板”(此部位模板犹如疏理头发用的篦子一般),为了保证钢筋通过,模板截面被削太多,其强度也就所剩无几。因此,必须采取加固措施来保证此部位模板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避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从此部位出现涨模,导致后续清理困难现象发生;

6)地下室湿度通常较大,因此混凝土浇筑、振捣、抹面完成后只需要覆盖塑料薄膜保湿养护,养护期间(通常为14d)只需安排专人巡查后浇带的覆盖情况即可。

2.3 导墙施工质量控制

地下室外墙施工缝通常留设在距底板上表皮200~300mm高处,但此段墙体往往因其截面小,混凝土施工质量不易保证,往往成为地下室主要的渗漏集中点,因此要解决地下室渗漏,必须要根治导墙的结构施工质量。下面从导墙钢筋绑扎→止水钢板焊接及模板支设→混凝土浇筑→凿毛等工序进行质量管控。各工序质量控制要点如下。

图3 扶壁柱处止水钢板设置

1)钢筋绑扎过程中必须将绑扎丝端头朝向墙体内侧,避免朝向外接触模板形成渗水通路;

2)止水钢板进场必须加强验收,确保厚度至少3mm;止水钢板设置位置必须居中,保证居于前后次浇筑混凝土的中部;止水钢板搭接长度至少100mm,上、下面及侧面必须四面满焊接;止水钢板转角处必须整体弯折成型,禁止两块止水钢板对接焊,如图2所示。止水钢板穿过柱子处,箍筋断开,各支弯折90°与止水钢板焊接(点焊),如图3所示;

3)导墙处模板加固建议采用专用模板自锁件进行加固,避免因其他加固方式不牢固导致混凝土振捣不密实而渗漏水或存在通透渗水路径而渗漏水;

4)由于此部位为“吊模”,混凝土振捣不易密实(振捣时间过长混凝土顺着墙根溢流,振捣时间过短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施工过程中必须采用多次添加混凝土、多次振捣的方法进行施工,以此保证导墙混凝土的密实。

2.4 大面墙体施工质量控制

地下室渗漏绝大多数情况都是发生在墙面或顶板,少有发生底板渗漏的情况,因此必须高度关注地下室墙面施工,下面从钢筋绑扎→模板支设→混凝土浇筑等工序进行质量管控。各工序质量控制要点如下。

1)墙体钢筋绑扎必须进行混凝土凿毛和钢筋间距及保护层纠偏,防止因钢筋间距或保护层过大导致外墙开裂,进而渗漏水。钢筋绑扎过程中的绑扎丝朝向要符合外侧向里,内侧向外的要求;

2)模板支设前需要提前设计排版螺杆眼间距,根据设计间距钻孔。避免模板安装后再行钻孔导致施工缝处因有碎末夹层而渗漏,同时必须高度关注防水对拉螺杆的加工质量,尤其是止水垫片焊接及螺杆套丝等,防止因原材料不合格导致墙面渗漏;

3)降低混凝土的自由倾落高度(通常不包含软管长度),减短软管长度,避免混凝土因高度过大而离析,另外要严格控制混凝土分层厚度,通常不超过1m。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快插慢拔,振捣时间以混凝土不再向上冒泡为止,避免混凝土因过振和漏振不密实而渗漏水;

4)外墙螺杆处理。某地下室工程外墙止水螺杆一律采用五段式可拆卸式外墙止水螺杆(也叫作模板紧固器),与传统止水螺杆相比,此种防水螺杆不但实现真正可周转而且价格优势明显,尤其是在螺杆拆除与封堵方面,其优越性尤为突出,能够从根本上有效避免外墙卷材破漏渗水。

2.5 地下室越冬防护

通常情况下,地下室内的温度应当比室外气温高,但对于东北及内蒙地区的地下室,冬季室外气温达到-15℃~-30℃间,一旦结构施工阶段越冬维护不到位,突然降温将会导致结构表面收缩变形产生的当量温差极大(笔者曾经以某工程为例进行了复核:当室外气温骤降15℃,迎风的混凝土表面因自身收缩变形产生的当量温差将会达到20℃,环境温差与当量温差共同作用于混凝土结构产生的温度应力为混凝土抗拉强度的2倍),将导致竖向构件尤其是地下室外墙背水面产生贯穿性的竖向裂缝,进而导致后续一系列渗漏、处理和维修,代价极其昂贵。

3 结语

综上所述,该工程地下室渗漏施工效果显著,其结构外墙基本无渗漏现象发生,其渗漏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措施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在其他工程地下室渗漏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进行施工,同时采取合理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对渗漏施工质量进行控制,从而保证地下室工程渗漏施工的质量,保障地下室的正常使用以及建筑物的结构稳定。

参考文献:

[1]申松柏.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建材与装饰.2015(51)

[2]任雪萍,李爱萍.地下室防水工程渗漏的原因与防治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02)

论文作者:严俊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7

标签:;  ;  ;  ;  ;  ;  ;  ;  

地下室工程渗漏施工质量控制论文_严俊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