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情境教学初探_地理论文

初中地理情境教学初探_地理论文

初中地理情境教学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境论文,地理论文,初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教版新编初中地理教材非常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把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引入情境教学法,不失为针对教材特点,贯彻编者意图的积极探索和尝试。

情境教学是运用具体生动的场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把教学过程视为认知因素和情意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过程,充分调动情意因素,以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情境教学非常适合地理学科特点。地理知识具有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并重,空间性和综合性强等明显特点。教学过程中创设必要的情境,可以把受时空因素限制而无法直接感知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他们形成鲜明准确的地理表象。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而且还可以为学生理解和掌握理性知识打下基础,从而使学生的兴趣和思维不断地处于活跃状态。

情境教学可以充分发挥新教材优势。新教材图文并茂、结构新颖,其中蕴含大量的情境素材,有《苦难的母亲》那样的漫画,有开拓视野的“读一读”,有引发思考的“想一想”,有鼓励动手的“做一做”,更有各种各样的导入语。搞好情境教学,可以使教材功能由单一的知识载体变为集知识、教法、学法于一体的多功能教学材料。

兴趣是非智力因素的关键,思维是智力因素的核心。因此实施情境教学必须从激发兴趣入手,以引导思维为重点。情境具有多层次、多渠道、动态多变的特点,是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为了在教学过程中准确地创设和调控教学情境,提高情境教学的实效,至少要解决好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紧密结合教材

首先要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进一步丰富教材的情趣,提高教材对学生的吸引力。

1、把文字和语言、音乐结合起来,变无声为有声。如中国地理开篇即为《歌唱祖国》的一段歌词,可通过教师独唱、师生和唱、放录音带等不同形式,激发学生知我中华爱我中华的热情。而“长江”一节可以让学生在《长江之歌》的乐曲声中朗读歌词,抒发其对长江的赞美之情。

2、变静为动,以板图板画、系列幻灯、挂图等多种表现形式,去再现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如讲述森林的防风护田作用时,如果单纯地指导学生读课本原图,就没有边讲边画相应的板画更能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

3、把图象和文字结合起来,以文释图,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能力。如让学生观察漫画《小鸟的悲哀》,并给它配上一段解说词。有的学生不仅说出了森林遭破坏使野生动物丧失理想的栖息地这一表层含义,而且进一步指出这不仅是小鸟的悲哀,也是人类的悲哀。这就使学生的思维深度在对漫画的观察分析过程中得到加强,对教材和教学过程的兴趣更加浓厚。

二、时刻抓住学生注意力

创设情境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需要,激发并促进学生兴趣的不断增强和向高层次的转化,从而不断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教师的外在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自觉行动。

首先要考虑到情境在形式上的新异性,尽量使学生获得新的感受,引起他们的注意,借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因此要做到情境创设途径的多样性,除前面所述的语言描述、图象表现和音乐渲染外,还有模拟演示、表演体验和实地观察等不同形式,可视教学内容和实际需要作出最佳选择。

其次要考虑到内容上的现实性,紧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现实。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生活见闻和经历中提炼情境素材,使学生能够从生活中汲取知识营养,对学习产生亲切感。同时教师又要善于指导学生利用书本知识分析生活中有关的地理事物或现象,为学生创设应用知识的机会和成功尝试的体验。如讲述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时,让学生找家长了解沈阳采油厂利用十大高新技术开采高凝油的情况,特别是厂区采暖不用原油而用渣油的具体实例。这样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矿产资源合理利用的正确认识,而且也增强了他们的自豪感和自觉性。

另外要考虑到方法上的启发性,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创设有助于教学目标实现并充分体现新的知识要求的问题情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打破学生原有的知识平衡和心理平衡,使他们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状态,从而激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积极探索和成功体验中得到知识和心理上的双重满足。这里可用语言方式揭示教材内容本身存在的矛盾,日常生活概念和科学概念之间的矛盾,新课题和旧知识之间的矛盾等造成问题情境。如讲日界线时提出问题:“横跨日界线的斐济规定商店星期日不准营业。一家商店正好被日界线一分为二,聪明的老板想了一个什么办法,保证星期日仍然可以营业,既不违法又可增加收入?”也可以通过观察自然和教具、实验演示等造成问题情境。如演示书页受挤压变形的小实验,设问引导学生分析褶皱成因等。

三、注重情感投入与交流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和意志对学生的情感意志具有感染激励、唤起增强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充分挖掘教材富有情趣和思维价值内容的同时,更要注重自身情感在教学过程中的投入和师生间的交流。

除了精神饱满、态度自然、语言亲切、音量适中、体态适当外,更应引起教师重视的是自我角色的转换和调整。要克服一味按自己的理解去讲授知识,让学生适应自己思路的做法,努力以学生“伙伴”的身份,按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和实际水平共同探讨问题,并充分表现出自己浓厚的兴趣、灵活的思维和坚强的意志,使学习成为师生共同的心理要求和参与过程,并以此对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如讲述“大气降水”时,因教材的《不同气温时空气的水汽容量》图有误(系指人教版初中地理第一册1992年10月第一版),为引起学生的注意,加深对该知识点的正确理解,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教材原图,得出与课文相反的结论。然后故作不解,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师要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观念,把热爱、尊重和信任全体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分层次的学习目标和期望,给予均等的参与机会。因此要设计好情境的梯度,使学生都能在一定的情境中进入角色,都能体会到教师的信任和希望。这样就使全体学生都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和满足,从而优质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为此,教师要根据知识水平的达标要求(识记、理解、运用)把情境分类(容易、中等、较难),按学生水平(差、中、好)对号入座。如“东北平原的地形有什么特征?”、“华北平原为什么又称为黄淮海平原?”、“黄河下游的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就应分别由三个层次的学生来回答为佳。

综上所述,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法,以此确定教学组织的基本思路和结构顺序,可以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的联系,使这三者在教学馆程中达到和谐统一的最佳境界,使教材功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效率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不断增强、水平不断上升。当然,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受教学内容和目的的限制,受教师自身素质的制约,情境教学法不可能是一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本身必然存在一个不断完善,逐渐成熟的过程。在地理学科开展这一探索和尝试的时间不长,范围不广,要想获得成功需要走一段曲折的历程。因此应积极宣传教学过程中的第一要素就是“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的主张,把情境教学的探索和实践引向深入。

标签:;  ;  ;  

初中地理情境教学初探_地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