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文审计文化_审计职业论文

论人文审计文化_审计职业论文

论人本化的审计文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本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审计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审计文化是指审计物质文明成果和精神文明成果的总和,包括审计物质文化、审计制度文化和审计精神文化。狭义上的审计文化主要指审计精神文明的成果。由此可见,审计文化的内涵实质上是审计的物质、制度、精神诸要素的动态平衡和最佳组合、是人们对审计本质理解的深化。那么,审计文化的核心究竟是什么呢?笔者以为审计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的文化—即人本化。本文就人本化的审计文化做一探讨。

一、人本化审计文化的内涵及形态特征

人本化的审计文化就是以人为本的审计文化,这种文化表现的是审计人员的能力水平,凸现的是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显示的是审计人员的责任使命,体现的是审计人员的价值取向。人本化的审计文化,虽然因审计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它们的核心都是诚信,必须“诚”字当头,“信”在其中。审计是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虽然审计监督的内容和形式千姿百态,但其实质只有一个,那就是审计监督的过程要体现审计人员的人品。审计成果与审计监督过程都是审计主体的思想与人格的表现。深深地带有审计人员的思想品质、能力水平的烙印。因此审计文化建设要高度重视人本化审计文化的培育。人本化审计文化的形态特征大体包括:

1、延变性。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个社会都有其相应的文化,随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而发展,并根据审计工作发展的状况不断进行调整。这一发展过程就像生物的新陈代谢现象一样,一些细胞在死亡,一些细胞在新生。当新陈代谢较弱的时候,发展较慢,其延续性体现得较强;当新陈代谢作用较强时,旧事物消亡多,变革性较强。在文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延续性和变革性会交替出现,呈波浪式发展。人本化审计文化的发展也具有波浪式发展的规律。相对活跃因素促使人本化审计文化变革创新,相对稳定因素保持人本化审计文化的延续与继承。

2、独特性。独特性是由审计的本质决定的。独立性是审计最本质的特征。审计的独立性有形式上和实质上两种表现形式。审计在组织、经济和业务上的独立性只是形式上的独立性,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审计最重要的独立性还是指实质上的独立性,即精神上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内在于人们的思想中,没有可视性。但这种隐含的独立性,才是审计能否真正独立的最终决定者。在思想上保持独立,或者保持独立的精神状态,不仅是审计人员的最高精神境界,也是审计组织职业教育工作的最高目标。只有确保审计的独立性,政府审计的强制性和权威性、民间审计的客观公正原则才能真正体现出来,反映着由于审计职业同其他职业类型的差别所形成的职业心理、职业习惯、职业传统、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等也有其独到之处,而这些都是审计文化的范畴。

3、整体性。人本化的审计文化是由多种文化要素构成的,它根植于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上,融合了社会文化的精华,反映了审计活动的宏观规律,科学地体现了审计主体的整体意识、运行规律和内部各方面的有机联系。因而,人本化的审计文化是由多层次构成的综合整体,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每个时期有每个时期的审计文化,而这些不同时空的审计文化又构成连续的整体,所以对待传统审计文化不仅仅是继承,更重要的是在连续这种时空整体上下功夫,做到时空文脉的发展,同时又恰到好处。

4、离散性。人本化审计文化的又一明显特征是离散性。离散化是集中化、整体化的反面。事物不断发展变化,审计文化也随时空变化。审计文化背景不同,时间不同,对审计文化的确定和认识也不同。黑格尔说:“运动的本质是成为时间和空间的直接统一,运动是通过空间而现实存在的时间,是通过时间才被真正区分的空间。”因此,同一对象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差异,会有截然不同的评论。人本化的审计文化亦然,此时此地适合,彼时彼地却未必适合。

5、介质性。介质,即中间环节,间接联系。事物这种过渡时的扬弃过程就是对一系列中间环节的否定过程,对各环节之间差异的否定就构成了它们自为存在,就获得了同一性。审计文化在中间过渡时相互渗透,相互转化,呈现各种交叉状态,这样就形成其模糊性。另外,审计文化的介质特征表现为:文化—审计文化—审计这三个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审计升华是由文化才能完成的,而文化的体现正是通过审计而呈现的,审计文化正是这一关系链中的中间环节。

二、人本化审计文化的培育

人本化审计文化的培育,首先要靠审计模范人物来带。审计模范人物能带出一个富有创新的优秀团队,在人本化审计文化的形成及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形的审计文化,要让审计人员在实践中能够感知和体会,并且有明确的学习榜样,就必须要有活生生的模范人物来将这种文化内涵形象地体现出来。因此,审计文化的理论就提示我们,在审计界,必须树立少量的模范人物,在这些模范人物的身上能够体现出审计主体的文化追求,体现出审计人员的行为表率,使审计人员通过向模范人物的学习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为提升审计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人本化审计文化的培育,关键在用规章制度校正审计人员的行为。审计人员的好作风、好习惯不是自然而然就能产生出来的,必须靠“规”正之,而且这“规”正之法,不能只定规章制度而无检查考核,更不能只发号召而不去检查落实。同时,在制定和落实规章制度中,要充分体现对审计人员的人格尊重和人文关怀。

人本化审计文化的培育,重要在培训。十年育树,百年树人。培训不是一阵子的事,而是终身为之的一件大事。通过培训,不仅让审计人员明白所从事行业的重要性,增强使命感,提高责任心,把“独立、客观、公证”作为审计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操守,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培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真正提供最优质的审计成果。

人本化审计文化的培育,突出在滋润。荀子在“劝学”篇中讲“玉在山而草木润”,说明了环境的重要性。人都是环境的产物。登高可以使人心旷,临流可以使人意远。要创造一种使人登高临流的“润”环境,就要克服传统观念,打破等级界限,创造一种以人为本的和谐环境,使全体审计人员能够心灵沟通,感情交流。事实表明,尽管有的审计机构物质条件不是一流的,但只要人文条件好,大家心心相印,照样能聚拢人气,提升志气。特别是网络经济时代,审计人员的知识面一般都比较宽,相应的自主性一般也比较强,加上现代信息传递的渠道多、速度快、最新技术随时可得,因而再用老规矩、老办法管理现代审计人员是难以奏效的。

人本化审计文化的培育,着力在提升。提升体现的是以人为本,引人上进。通过提升审计的社会形象来提升审计人员自身的人品品质。要使审计人员具备提升审计形象的能力,就要将审计机构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让审计人员养成终生学习的好习惯,从而成为一个具有高度文明的人。同时,在提升审计形象的过程中,使审计人员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中,做到诚实守信,认真做事,最终走向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标签:;  ;  ;  ;  

论人文审计文化_审计职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