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职业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_项目评估论文

国际职业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_项目评估论文

国际职教评估发展之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教论文,趋势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290(2012)0033-0013-05

一个完整的评估至少要回答五个问题,即“谁来评、为什么评、评什么、怎么评、结果如何处理”,这五个问题也就是评估的五大要素,即“评估主体、评估目的、评估内容、评估程序、评估结果”。本文试图从这五个方面分析美、英、日、加四国的职教评估,旨在探寻国际职教评估发展趋势,启示我国职教评估发展,促进职业教育科学健康发展。

一、美国的职教评估

美国的职教评估分外部评估与内部评估,外部评估机构是自发产生的非营利性机构的中介组织,主要对院校或专业进行评估,他们根据被评教育机构自愿申请原则对其进行院校评估和专业评估。为了确保中介评估组织评估的质量,美国联邦教育部定期对院校评估机构和专业评估机构进行评审,进行官方认可。内部评估机构是由学校内部组成的评估机构。

1.评估主体

外部评估由取得认证资格的地区性评估机构和全国性评估机构负责,他们均属于非政府组织,联邦教育部定期对他们进行评审,严格把握评估机构的资格,因而,可以认为美国教育外部评估的主体是代表政府的联邦教育部和非政府组织的评估机构。美国全国性外部机构中有一类是专门负责职业和专门职业院校的评估,得到教育部认可的全国性职教外部评估机构主要是职业教育协会、职业学校和技术院校认证委员会、远程教育与培训协会、继续教育与培训认证协会、卫生与健康学校认证局等,他们是美国职教外部评估的主体。美国地区性评估机构是新英格兰、中部、南部、中北部、西北部和西部6大地区设置的6个认证委员会,认证委员会是该区所辖学校(含职业院校)评估的主体。

2.评估目的

现以地区性认证委员会与社区学院的评估为例说明美国职教外部评估的目的。地区性认证委员会评估的目的是在于保证院校教育质量,决定院校能否获得联邦政府经费的间接资助,院校间的学分互认,认可院校毕业文凭及文凭持有者的学术背景[1]。美国社区学院外部评估的目的在于不断提高社区学院办学质量使其更好地为社区服务,为学生创造更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为学生提供低息贷款、社会捐资助学、顺利转学分、提高雇主对学生就业的信任度[2]。可见,美国职教评估的目的在于提升教育质量,统一质量标准达到学分互认和社会认可的高质量人才。

3.评估内容

现以全国性美国职业教育协会与地区性的新英格兰职教评估来看美国的职教评估内容。美国职业教育协会主要有11项评估内容,具体是机构使命目标、教育项目、项目与成就、战略规划、学习资源、物质资源、财政资源、人力资源、管理组织、学生服务与活动和远程教育,每项评估内容还细分为若干二级指标,二级指标又分为若干三级指标。教育项目细分为招生、教育项目和教学评估内容,其中,教学内容还分为统合安排学术能力和职业技能的教学、提供成功从事某项职业所需能力的教学内容、建立职业顾问委员会确保职业必需的知识的授受等。2005年新英格兰地区职教评估有5个方面的内容:即使命与目标、领导与管理、教学与学生服务、综合资源和社会声誉。这些内容涉及具体的11个项目,即使命与目标、计划与评价、机构与管理、教学项目、教师、学生、图书馆及其他信息、硬件及技术资源、财政金融资源、信息公开、诚信度。虽说美国不同的职教评估主体,其内容是不一样的,但他们都是以办学目标为主,且以办学目标为主线来评估其他项目,注重办学目标及实现办学目标所需的办学条件与设施,注重办学经费的来源,体现以人为本,注重管理水平及对教师与学生服务的水平,注重教育教学质量与办学的整体效益,注重毕业生能力与就业质量。

4.评估程序

美国院校的外部评估程序依次为申请认证资格、自我评估、现场考察、认证决策和周期性复评五环节,其中最重要的是自我评估、实地考察和结果认证。现以社区学院为例说明美国职教评估的程序:首先是院校准备:①建立内部临时委员会;②准备资料与资源;③宣传学院工作;④研究形成自评报告,提出评估申请。其次是现场考察:①确定专家组;②研读自评报告与申请书;③进校考察;④反馈意见。最后是评估结论与整改阶段:①形成评估报告,征求院校意见;②院校提出整改意见;③研究并公开评估结果。

5.评估结果

美国的职业院校评估结果分为通过或不通过。评估机构评估的结果是最终结果,联邦教育部无权更改、无权干预。对于通过评估的学校,评估机构在5年左右进行一次复评,评估通过后报州政府核准才可颁发学历证书。评估结果是公开的质量标签,只有通过评估的教育机构才对学生有吸引力,因而,评估结果会影响招生、办学信誉、经费支持等。同时,评价结果也作为州政府教育规划与教育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英国的职教评估

与美国职教评估一样,英国职教评估也分为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外部评估都以皇家总督学制定的共同评估框架为指导。大多数内部评估也以共同评估框架为指导,内部评估是学校依据一定的评估标准、评估程序,运用一定的评估方法和技术对学校自身教育管理活动开展的评估。

1.评估主体

内部评估的主体是学校自身,参与内部评估的人员不仅有学院的教职工代表,还有社区代表、同行以及雇主,直至还有学生代表参与,教育评估的部分责任逐渐已由教师转向学生。外部评估的依据为皇家总督学制定共同评估框架(The Common Insoection Framework),其评估主体是英国教育标准办公室(OFSTED)的皇家督学与专职督学,教育标准办公室直接对教育大臣和国会负责,是英国政府实施教育管理与质量监控的独立部门。

2.评估目的

不管是内部评估还是外部评估,其目的都在于发现问题,找出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以更好地改进办学行为,提升评估院校教育质量,促进评估院校的发展。内部评估既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必要组成部分,还是外部评估的重要准备阶段,内部自评是外部评估的基础,内部评估为外部评估提供翔实材料,提高外部评估的效率。

3.评估内容

不管是外部评估还是内部评估,英国职教评估内容都一样,评估依据均为共同评估框架。现以2009年的共同评估框架为例说明英国职教评估的内容。《共同评估框架2009》中的评估内容分为总体效能(Overall effectiveness)和改进能力(Capacity to improve)。其中,改进能力(Capacity to improve)分为学业成绩(Outcomes for learners)、教学质量(Quality of provision)和领导与管理(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二级评估内容。二级评估内容与综合效能和改进能力共同构成了五大重要等级指标(Main grades)。综合效能的评估看改进能力和二级评估内容,改进能力的评价看三个二级评估内容。每个二级评估内容分为较为详细的三级评估内容,三级评估内容均为辅助性的评估内容(Contribuitory grades)。学业成绩分为成就与兴趣(Enjoy and achieve)、提高学习获得的经济与社会状况(Achieve economic and social well-being)、安全感(feel safe)、健康(Be healthy)、通过学习对社区的积极贡献(Make a positive contribution)。教学质量分为教学及反馈(Teaching,learning and assessment)、满足学习者的兴趣与需要(Meet the needs and interests of users)、同行合作(Partnerships)、学习者得到的关注指导与帮助(Care,guidance and support)、教学内容与学习者需求的符合度、与同行合作开发符合学习者需求的教学项目情况等。领导与管理分为组织的目标与优势(Ambition and priorities)、控制(Governors)、安全保障(Safeguarding)、平等与多样性(Equality and diversity)、学习者参与(User engagement)、自评情况(Self-assessment)、财政支持(Value for money),其中安全保障、平等与多样性为限制性指标,限制性指标也会影响总体效能的评价等级[3]。

4.评估程序

英国职教内部评估程序依次为证据数据的收集分析、等级评定、信息反馈、撰写自评报告、制订改进方案和改进工作等。外部评估程序依次为准备评估、实地评估和评估后续工作。准备评估主要是下达评估通知和召开评估准备会议。实地评估主要方法是将内部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进行对照,实地评估的具体过程为分析自评材料、搜集证据与信息、分析证据与信息、协商评估结论、撰写评估报告。评估后续工作主要是再评估、跟踪回访和建立评估档案。

5.评估结果

英国职教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结果都分为4个等级,但等级名称与程度不同:内部评估结果分优秀、良好、满意和合格。外部评估结果分优秀、良好、满意和不合格。对外部评估优秀或良好院校,每6年接受一次评估;评估满意的院校每4年接受一次评估;对评估不合格的院校继续监控访问,在评估结束1年后进行全部(部分)再评估。英国职教评估结果与评估报告向学生、社会、家长公布反馈,以促进学校改进工作,公开方式是在评估结束25个工作日内在教育标准办公室网站公开发布[4]。

三、日本的职教评估

与美、英两国一样,日本的职教评估分为外部评估与内部评估,外部评估是通过立法实施与保障的,其特征是强制性。上世纪90年代起日本开始大学评估,1991的《大学设置基准》中规定“大学必须开展自我评估”。2002年的《教育基本法》规定所有高等教育机构每7年必须接受评估。

1.评估主体

对日本职业技术教育机构进行评估的机构主要是第三方机构评估,日本的第三方评估机构主要有日本技术者教育认定机构、大学基准协会、日本私立短期大学协会、高等专科学校协会、私立专门学校的评价研究机构等[5]。技术者教育认定机构对公立高等专门学校进行评估,大学基准协会对短期大学和具有职业能力开发的大学进行评估,日本私立短期大学协会、高等专科学校协会和私立专门学校的评价分别对短期大学、高等专科学校和私立专门学校进行评估。评估机构的评估人员、内容与方法等由评估机构自己确定,日本文部科学省对其不直接干预或控制,只提出一些要求以确保评估机构的权威性。

2.评估目的

日本2002年新修订的《教育基本法》规定建立外部评估机构与评估体系,其目的在于保障高等教育质量,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日本职业院校内部评估目的同样是提高与保障教育教学质量,发现存在的问题与总结经验来更好地改进职业院校的发展,不断提升职业教育教学水平。内部评估是外部评估的前提,为外部评估提供资料与素材,其目的是不断促进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3.评估内容

这里选取日本大学基准协会对日本短期大学的评估来分析日本职业院校评估的内容。日本大学基准协会对短期大学评估的依据是《短期大学基准》,其主要评估内容共有16项,其中1项为特色项目,其他项目的内容为:理念、目的与教育目标;教育研究组织;专业、系科与课程;招生状况;学生生活;研究活动与环境;社会贡献;教员组织;事务组织;设施、设备等;图书馆、图书与电子媒体等;管理运营;财政事务;自我检查与评价;情报公开、说明责任。每项评估内容又有二级评估内容项目。如专业、科系与课程的二级评估内容项目包括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国际交流、学位授予[6]。

4.评估程序

同样以日本大学基准协会对短期大学的评估为例说明日本的职教评估程序,日本短期大学的评估程序为:①短期大学内部评估,形成书面自评;②审查自评报告与相关材料;③实地调查;④起草评估报告草案,将评价结果告知被评院校;⑤听取评估报告草案意见,拟定最终评估报告与结果,通知短期大学评估结果,向社会公众公布评估报告与结果;⑥3年后短期大学形成改进报告;⑦大学基准协会审查改进报告书,提出反馈意见[7]。

5.评估结果

不管是日本外部评估还是内部评估,日本法律规定均要将评估结果公布于众,接受本学校以外人士的鉴定。外部评估结果在公布、报告评估结果之前,必须给予被评院校申诉意见机会。

四、加拿大的职教评估

与美国一样,加拿大是教育分权的国家,其教育行政管理权不在联邦政府手中,而在各州及各级地方政府手中,各州自己有权来确立自己的职教评估制度与标准。与美、英、日三国相比,加拿大的职教评估同样有外部评估和内部评估,不过加拿大的职教评估主要是专业评估。

1.评估主体

加拿大职教评估以专业评估为主,院校评估为辅,加拿大各省成立了专业评审委员会,专业评审委员会属于第三方中介机构,委员会由教育部、行业协会、学校三方人员构成,其中有3人为非教育部工作人员,每个专业5~7年进行一次评估,各省的专业评审委员会是外部评估的主体。加拿大高职院校各个专业均成立专业评估委员会负责本专业的内部评估工作,各专业的内部评估每年组织一次,内部评估主体是教师、已毕业的学生和在校生,此外还有1名外来本专业专家参与评估。

2.评估目的

加拿大职教外部评估的目的在于实现职业教育管理,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加拿大职教内部评估也是教育管理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与育人质量,以在激烈的职业院系的竞争中得到社会与家长的认可,吸引更多的学生就读。

3.评估内容

加拿大职教的院校评估以办学目的为主线,办学目标不同,其评估内容就不同,院校评估主要看教学计划是否实现,学校目标任务是否完成,其主要内容有满意率、就业率和毕业生满意率,不但有在校生与毕业生的满意率,还有员工的满意率。加拿大职教专业评估的内容主要有专业的适应性、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教学管理的有效性[8],重点考察专业、课程、学习与专业目的课程目标的一致性,重视学校政策制定及其执行情况,特别是一些促进学校实现“教育计划”和提高“学业成就”的政策及其效果。加拿大职教内部专业评估的内容主要有就业情况、雇主评价、专业能力培养、学生满意率、专业情况和课程情况,其中,专业情况是从专业目标、学生个体、教学条件、教学能力和目标实现的程度等方面来评价,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学习结果等方面来评价。

4.评估程序

加拿大职教评估程序首先是内部评估,然后向中介评估机构报告自评情况,中介评估机构在内部评估的基础上进行外部评估,整个评估以内部评估为主,加拿大的职业院校在评估中具有很大的话语权与自主权,职业院校可以自行制定评估程序及评估的量表,自主决定提交评估报告的期限。加拿大职教内部评估分阶段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阶段性评估是对每门课程的评价,每门课每学期要评3~4次,评价过程是学生以不记名方式对课程进行格式化表格评价,并结合领导听评课及教师规范教学文件得出该门课程的综合评价,再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授课教师,最后是教师调整教学进程改进教学方法。总结性评估是对毕业生毕业6个月后通过电话对专业课程与就业发展进行调查,同时邀请毕业生代表与雇主代表参加学校的专业建设会议,收集反馈意见,以促进专业的发展。

5.评估结果

加拿大职教评估较为严格,评估不合格的院校要停办,加拿大将评估结果上网公布,供学生和家长查询。评估结果与经费获得的多少挂钩,政府依靠中介评估机构的评估报告来决定是否给职业院校拨款及拨款多少:一般来说评估结果高于平均成绩增加2%的拨款,低于平均成绩减少2%的拨款[9]。同时,评估结果与教师考核与专业调整挂钩。

五、国际职教评估发展之趋势

1.以办学目标的实现为中心,彰显个性化评估

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的职教评估已转向注重院校和专业特色的评估,评估标准越来越突出定性内容,不是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对象,而是努力了解职业院校的使命、定位、特点和优势,并以此为逻辑起点判断是否具有实现自身使命,突出特点和发展优势的条件与能力,鼓励职业院校办出特色。

2.在评估主体方面

目前,国际职教评估的主体日趋多元化,评估组织以第三方非营利机构为主,评估关注促进职业院校发展的功能,采用第四代评价理念,彰显评估的发展功能,主张被评对象与评估利益相关者作为评估主体参与评估过程,如教师、学生、毕业生、社会人士参与评估。同时政府教育部门加大对外部评估机构的认证评估工作,采用外部评估与内部评估相结合的评估制度,凸显内部评估作用,强调将外部评估建立在内部评估的基础上,强调被评结果被被评院校认可。行业、企业、用人单位、第三方机构等多元参与的评价机制。

3.在评估目的方面

以准入制度与提高教学质量为主,内部评估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评估的真正目的是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高职院校的质量标准不同于普通院校的质量标准,其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其特殊性在于质量标准与行业职业标准的一致性,因而,高职院校评估目的同样在于毕业就业质量的提高。将外部评估视为职业技术教育机构在追求高质量过程中所必须进行工作的一部分,是内部质量管理系统的必要补充和延伸。

4.在评估内容方面

重视学生就业能力与从业能力的培养,个性化的评估,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从业能力又被称为综合职业能力,主要是指从事具体工作所需的综合能力和素养。美国职教评估标准中的从业能力相关概念,日本职教评估标准也非常强调从业能力的培养,以使毕业生能够获取从事特定职业的资格证书。可见,获取从业资格并顺利地进入某一职业或行业是评估职教育质量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将行业规范和职业标准纳入职教评估的内容体系,将就业率、就业质量、用人单位满意度、学生持续发展能力作为职业教育评估的重要内容。

5.在评估程序方面

以自我内部评估为主,外部评估是建立在内部评估基础上的,关注评估的后续工作,促使全面实现评估的功能,在评估结果正式确定之前,征求被评院校的意见与建议,评估结果对学生、社会与用人单位公开公布,以促进职业院校持续发展,在评估结果公布之后,给予职业院校申诉的权利。

6.在评估结果方面

评估结果对全社会公开,职业院校特别关注评估结果,并以此为动力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评估结果与社会、政府的财政资助进行挂钩,同时,评估结果也与学生的就业质量有关,将评估与政府公共财政资助挂钩,极大激励了职业院校提高办学质量的动力。

收稿日期:2012-10-04

标签:;  ;  

国际职业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_项目评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