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的效果分析论文_贾成文

贾成文

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人民医院 云南昭通 657100

摘要: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CP)治疗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5月期间,52例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DHS)与观察组(LCP)各26例;并对两组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段,以此进行对比观察;并记录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下地时间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切口长度、术后下地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可比性,而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P与DHS对于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患者的治疗均有一定的疗效;相较而言,LCP的手术操作更为简单,手术时间比DHS更短;并且LCP还具备了手术创伤更小、手术失血量更少、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更快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

老年人为髋部骨折的易发人群,在目前的临床治疗中,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为DHS(动力髋螺钉)。但DHS会破坏股骨头颈血液运输,并伴有较多并发症。而LCP(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通过骨膜外放置固定钢板的治疗方式,降低了对骨折部位血液运输的破坏,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详细内容如下报道: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符合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诊断标准的患者共计52例;并将5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26例患者,男14例,女12例,最大年龄为84岁,最小年龄为56岁,平均年龄为(64.12±5.24)岁;AO分型为:9例A型,6例B型,11例C型;观察组26例患者,男15例,女11例,最大年龄为82岁,最小年龄为57岁,平均年龄为(60.96±6.27)岁;AO分型为:11例A型,5例B型,10例C型;两组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患者的骨折分型、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术前准备:患者入院后需立即进行胫骨结节骨牵引。并在手术前作全面检查,并控制患者其他内科疾病以及合并症,然后采用硬膜外麻醉的方式进行麻醉处理,患者作仰卧位。

对照组(DHS,即动力髋螺钉):①利用C臂机,对骨折位置进行牵引复位,并在股骨的外侧上段切一小口,并通过定位导向器的方式钻入克氏针,需注意克氏针的钻入角度,钻入位置为股骨颈中下的1/3处,钻深为股骨头软骨下10mm;②再将滑动螺钉沿克氏针钻入同一位置,并在螺钉尾部套入适合的套筒钢板,将钢板通过加压螺钉与皮质钉的方式固定与股骨干上;③对伤口进行冲洗,并插入引流管,最后关闭切口。

观察组(LCP,即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①在髋关节外侧切口,长度为10~15cm,显露骨折部位后,再作牵引复位;在此过程中,需注意钝性分离股外侧肌;②经过锁钉导向套筒,并利用C臂机打入克氏针,术中注意股骨颈内螺钉的前倾角及颈干角位置正确;③将固定位置确定准确之后,选择适宜长度的锁钉进行钻入;股骨颈内使用3枚锁钉进行内固定,股骨干常规锁定螺钉固定;(4)对伤口进行冲洗,并插入引流管,最后关闭切口。

术后护理:术后1d可拔出引流管,滴注抗生素预防感染3~5d,术后两周拆线,之后可进行简单的无重力辅助恢复功能训练。

1.3评价指标

一般情况观察:包括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①手术时间;②切口长度;③手术出血量;④骨折处愈合情况;⑤术后下地时间;等。

疗效评价标准:按照Harris的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术后评价,评价内容包括:①运动范围;②畸形;③术后患者疼痛;④功能。评价标准:60分以下为差;60~74分为可;75~89分为良;90~100分为优。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8.0软件,将文中的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t检验计量资料;以x2检验计数资料;显著性差异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切口长度、术后下地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可比性,而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与对照组一般观察指标对比

3 讨论

老年人为髋部骨折的易发人群,但由于老年人各项机能衰退等原因,其术后不易愈合。并伴有不稳定性骨折、粉碎性骨折等并发症。在目前的临床治疗中,DHS(动力髋螺钉)是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但在长期的临床治疗中发现,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DHS会造成对股骨头颈血液运输的破坏,并且伴有固定不可靠及容易出现内固定装置失效等较多的并发症。而LCP(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的治疗方式是在骨膜外放置固定钢板,降低了对骨折部位血液运输的破坏,并且由于LCP采用了不同平面、不同角度的多枚螺钉,将应力进行分散,由此也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本文通过将52例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了DHS与LCP的手术方式,以此进行对比观察,通过实验得出:LCP与DHS的切口长度、术后下地时间并没有显著的差异。而LCP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DHS。

综上所诉,LCP与DHS对于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患者的治疗均有一定的疗效;相较而言,LCP的手术操作更为简单,手术时间比DHS更短;并且LCP还具备了手术创伤更小、手术失血量更少、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更快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浩,王景. 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J]. 中国实用医药,2014,13:115-116.

[2]刘军平. 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外医疗,2013,18:76+78.

[3]杨和春. 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J]. 当代医学,2013,20:111-112.

论文作者:贾成文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第1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0

标签:;  ;  ;  ;  ;  ;  ;  ;  

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的效果分析论文_贾成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