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代理理论和我国国有企业代理人的约束激励问题研究

委托代理理论和我国国有企业代理人的约束激励问题研究

朱欣[1]2001年在《委托代理理论和我国国有企业代理人的约束激励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论述了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制度和对代理人的约束激励问题。从文章结构来看,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委托代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该部分主要介绍了现代产权制度理论的分支——委托代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历史。 第二部分,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的历史和现状。在本章中对我国国有企业中委托代理关系中约束激励问题的表现、相应的委托代理关系特点和形成原因进行了阐述。 第叁部分,对委托代理模型的引述以及简单的理论分析。在通过对数学模型求解分析,得出了委托人设计合理委托代理契约时应该注意到的几点。 第四部分,设计最优化约束激励机制的理论假设前提和企业家理论。本章提出了在我国国有企业中委托代理关系下,对代理人的识别和确定过程中应注意的具体问题和我国国有企业的企业家(代理人)理论。并着重分析了企业家(代理人)经营能力与个人财富之间存在的正相关关系。 第五部分,建立有效的代理人约束激励机制。在本部分中,作者从国有企业运行的外部环境和国有企业内部经营环境的角度,提出了加强我国国有企业中对代理人的约束激励机制的意见。并提出了几点具体的运作思路,希望这些能对我国的国有企业发展、国企委托代理的规范和国企代理人约束激励机制的设计有所启发。

闫茜[2]2013年在《国有企业经营者动态激励模型研究》文中认为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高,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而现有的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诸多问题:委托人和代理人身份重迭、行政性委托和资本性委托并存、委托人问题和代理人问题并存等,这些都使得国有企业委托代理激励制度运行效率更加低下。这严重制约了国有企业业绩的提高和国有资产的利用效率。虽然针对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问题的研究已经很多,但多是基于代理人同质的假设,认为不同的代理人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性。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一些国有企业经营者往往因某些方面能力卓越而对企业业绩有着巨大的贡献。而现有的激励措施往往都忽略了这一重要事实,这不仅提高了国有企业经营者委托代理成本,还导致了国有资本运行的低效率,造成巨大的人力资源浪费和国有资源低效率。文章充分考虑这种才能企业产出的影响,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委托代理问题相关理论及方法进行介绍。并对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了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中存在的问题。在考虑这些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国有企业经营者并根据并对经典委托代理模型进行改造,考虑经营者能力对业绩有重要影响的情况下,如何对其第一期和第二期最优激励水平进行制定。最后通过模型的研究结果及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实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激发国有企业代理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沈剑[3]2017年在《委托代理关系下国有企业经营中的机会主义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今世界,国有企业在实现宏观调控、弥补市场失灵、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以及促进本国社会公平实现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毋庸置疑,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的意义和作用更为重要。然而,由于国有企业的产权公有及其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多重委托等复杂委托代理关系等原因,使得国有企业的表现往往和低效率、低收益划上等号。国有企业中的机会主义行为①严重影响企业绩效已经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这一点在我国表现得尤为突出。机会主义行为不仅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国有企业的绩效,也影响了国家对公共资源的配置与供给能力,甚至是危害到了我国的政治环境与社会风气。国外学界对该问题的研究伴随着时间的演进不断深入,经历了从效率到组织的原因探究,由组织管理再到行为的内容探索等等。“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相同的研究针对不同的环境会产生不一样的结论,较之国外,国内学界对于国有企业经营中的机会主义问题,特别是对国有企业复杂委托下的机会主义行为机理的研究明显存在不足。所以无论是从理论发展,还是从中国的现实需要出发,都需要对国有企业在委托代理条件下(包含复杂委托的各种情况)的机会主义行为及其治理问题,进行深入地探究。全文思路:本文以机会主义行为为研究对象,以复杂委托代理关系下的企业经营过程为环境背景,以国有企业为范围界定,以前列条件下机会主义行为的预防与治理为目的,在明确选题背景、意义,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并对本文所涉及的核心概念和理论进行整理回顾的基础上,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依据理论确定本文以国有企业机会主义表现为出发点,分析了国有企业委托代理条件下机会主义行为的常见表现,阐述了我国国有企业机会主义行为的一般表现及分类的意义和价值。其次,分析了导致国有企业机会主义行为产生的一般原理,包括核心动因、其他原因因素、复杂委托条件下机会主义行为的特殊起因等。第叁,递次分析了委托代理环境对机会主义行为的影响,包括一般性影响(成本、收益、效率),范围影响(环境、文化)等,并总结归纳了机会主义行为对国有企业的危害。第四,运用演化博弈模型对我国国有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予以理论分析与推导,并对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下机会主义行为频发的事由进行了经验验证。最后,较为细致地探究了如何对我国国有企业机会主义行为进行治理,包括.:治理之体系框架的构建、治理的核心机制、具体制度的应用与设置等等,探索如何通过机制与制度设计来降低国有企业复杂委托代理中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机率,从而降低国有企业经营中的交易成本,达到提升国有企业盈利率之目的,以期最终能提升国有企业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效率,促进国有资产更为有效的配置。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出了如下结论:结论1:在系统分析了本文研究重点所涉及的各种概念、理论的基础上,获得了以下两点改进。其一,借鉴了以往西方文献中对机会主义行为形式二分、叁分、四分的办法将机会主义行为进行了两种叁分。第一种是将机会主义行为分为直接损害相对人利益、直接损害信息不对称以及两者都可能损害叁种类型;第二种是将机会主义行为划分为以消极不做为方式实施的、以积极作为方式实施的和合法的机会主义行为叁种类型。第一种叁分法为后续研究对机会主义行为的治理途径,核心是缓解和削减信息不对称提供了基础。第二种叁分法为研究对机会主义行为的不同处置提供了法律依据。结论2:以国有企业在产权、组织(委托代理)、多任务、规模和行业、产业选择等多方面的特殊性为背景,在分析了国有企业各种常见的机会主义行为及成因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我国国有企业在复杂委托代理条件(涵盖多重委托、集体委托、多头委托以及多任务委托)下的特殊机会主义表现形式,其中最为核心的是委托人怠职和官僚主义,代理人攫取制度扭曲红利,代理人进行信息过滤与信息挑拨等叁种。结论3:复杂委托关系下的国有企业机会主义行为的会对经济、外部(环境)和社会产生不利地影响。包括对企业而言降低其当期投入产出比和未来的长期经营绩效,对公司治理而言扩大信息不对称状态以及增加交易费用,对外部而言破坏企业经营的自然环境,延误污染治理的最佳时期造成损失扩大,对社会而言影响行业的创新力,易形成机会主义行为的扩张和造成不良示范等等。结论4:通过模型推导验证了机会主义行为的产生过程及原因,得出了声誉机制在我国国有企业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作用发挥有一定的特殊性的结论。即国有企业代理人因为受限于企业产权的国有归属和上级委托人的行政身份与诉求,使得声誉机制对国有企业代理人的行为选择,不是如其对一般普通企业经理人那样发挥正向激励(追求企业的高收益与个人能力的好口碑)的作用,而是可能产生反向抑制(极力避免经营风险与损失),从而使国有企业经理人员更趋保守。但是从长远来看,伴随着我国国有企业经理人竞争市场的逐渐建立和完善,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与国有企业改革的持续深入,声誉机制未来仍将在国有企业治理中对经理人发挥正向激励作用,有利于防治机会主义行为的产生。结论5:对国有企业委托代理经营中的机会主义行为进行治理时,在宏观层面应当建立以政府法律提供为支持,企业内部机制防治,企业外部辅助相配合的国有企业机会主义行为治理体系,其中应当以经济合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纳多元、依法治理、注重时效等为构建相关治理体系的原则。在中观层面可以通过剩余索取权、薪酬分配、市场声誉以及显性、隐性激励等机制,促进对机会主义行为治理的目标实现。在具体制度与机制设计上,应致力于缓解信息不对称和建立更好地利益与约束相容机制,以解决国有企业的机会主义问题,其具体包括:明确职责、完善法律、强化激励与惩罚制度等等。在微观层面上,可以建立一系列国有企业机会主义行为治理的辅助保障措施,通过事实、事中以及事后措施的结合来促进对国有企业机会主义行为治理目标的实现。如:通过建立企业经营信息网络公示平台以提升国有企业委托代理经营中当事人之间的信息透明度,通过引入“第叁方(消费者)监事人库”以强化对国有企业经营中机会主义行为的外部监管,通过引入连带责任、无过错责任以及终身责任制等办法,来加大对当事人机会主义行为的惩罚和吓阻的力度等等。

孙丰斌[4]2009年在《优化国有企业代理人制度的研究》文中认为国有企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国有企业的经营者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一种特殊社会资源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至关重要。但是在中国特殊的经济体制下,我国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也有其独特的特点,这就出现了委托代理中代理人的风险问题,由委托代理风险又衍生出了一些代理问题,造成了国有企业的低效率和腐败。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调动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必须在理论上研究代理风险产生的原因,发现我国代理人机制问题产生的原因,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包括建立与现代企业相适应的报酬制度;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经营者业绩考评制度;对激励约束的主体进行改革等等。从而根据建立适合中国基本国情国有企业经营者制度。本文是以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的建设为目的,以委托代理为主线,代理风险为研究重点,最后落实到中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建设上来。本文的研究结构如下,第一章、绪论,介绍本文的背景与问题、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等;第二章、阐述了委托代理及代理风险的基本理论,对委托代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代理风险的产生做了详细的介绍;第叁章、结合前面的代理风险的阐述,结合中国国情,分析了中国国有企业中代理人的特殊情况和中国国有资产委托代理关系中,国有企业代理人的代理风险,并就代理风险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代理制度的问题;第四章、针对前面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我国国有企业代理人制度优化的建议;第五章、总结本文成果。

徐红[5]2007年在《国有企业经营者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和评价方法研究》文中指出有效的经营者制衡机制,是解决我国现阶段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企业代理人问题的关键。在目前国有企业内部法人治理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外部市场约束力不强的现状下,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国有企业经营者外部约束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有企业经营者有很强的制约作用。由于经营者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我国尚不成熟,目前在审计内容及重点方面未形成统一认识,在审计评价方面缺乏科学规范的评价方法,从而直接影响了审计监控的效果,所以本文对国有企业经营者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和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论文首先对经营者监控与约束机制的理论进行分析,在企业委托一代理关系中,对代理人问题、经营者监控理论和企业经营者的约束机制进行了研究。其次,论文对我国企业经营者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产生、内容与实践进行分析,同时在比较分析国外有关发达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责任审计内容模式以及对美国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简析的基础上,借鉴了国际公营部门经济责任审计经验。最后论文建立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国有企业经营者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体系,即以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真实性审计为基础,以经营者经营管理审计为重点,以财经法纪审计为补充的审计内容体系。在审计评价方面,论文从理论上构建了复合审计评价系数与层次分析方法相结合的经营者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模型。从而将全方位、多侧面、不同性质、不同类别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融为一体,以复合审计评价系数的形式,客观、公正地评价国有企业经营者的任期经济责任。通过审计案例实践检验表明,论文构建的经营者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模型达到设计要求,具有实际运用价值。

赵莹莹[6]2009年在《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委托代理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强,建筑业的产业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已进入关键时刻。而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如何解决国有资产管理面临的矛盾和困难、进一步提高效益,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在国有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众多问题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委托代理。因此,本文以委托代理理论和博弈论为指导,就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中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展开相关探讨。本文以我国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为研究对象,采用规范研究为主,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宏观视角与微观视角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对相关问题展开探讨。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在理论回顾的基础上,用委托代理理论对我国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作了较为全面的梳理,找出其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并针对问题从叁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我国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实施建议。(1)针对我国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现状,分析其委托代理问题形成的原因,并针对委托人和代理人的行为建立博弈分析模型;(2)在模型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代理人的监督动力不足等问题,研究了其激励机制的设计方向,并据此对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激励制度的设计提出相关建议。(3)在模型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委托代理链过长、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从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强化内部财务审计、改进代理人考核体系以及市场控制、法律控制和社会舆论控制等几个角度探讨了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和外部监督约束机制的设立。最后进一步总结全文,得出本文的研究性结论。

徐鹏[7]2008年在《外资并购国有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资以并购国有企业的方式进入中国己成为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一种新趋势,并正给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产生诸多积极效应。但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外资并购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严重,给国家带来极大的损失。因此,研究如何有效的防止外资并购中的国有资产流失,使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成为一种双赢的机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是摆在我们面前面的一个重要课题,也因此成为笔者在本文中着力探讨的问题。首先,本文在对与外资并购相关理论进行整合的基础上,阐述了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内涵及实施过程,分析了外资并购国有企业在我国发展的影响因素,明晰了国有资产以及国有资产流失的概念,界定了外资并购国有企业中国有资产流失的判断标准;其次,从不同角度着重分析了外资并购中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并利用博弈论的原理建立博弈模型深入分析了外资并购中催生国有资产流失的相关行为和问题产生的原因;随后,通过对外资并购国有企业中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分析及博弈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与建议;最后,借助凯雷并购徐工案例从实际中来论述外资并购国有企业中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论证前文所提出的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与建议的合理性。概括地说,外资并购国有企业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是一个系统性问题,其涉及的范围广,牵扯的层面多。因此,解决起来存在很大的理论与实践上的难度。需要我们不断完善国有企业委托代理机制、并购定价机制、资产评估机制、产权交易机制和相关法律法规,从宏观到微观,从国有企业内部到外部,彻底解决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周丹[8]2005年在《委托—代理理论的研究及应用》文中指出委托-代理问题成为企业激励约束机制设计研究的主要问题,在我国国有企业中,因其比其他企业具有更为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和更为严重的委托-代理问题,从而不能提供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委托-代理理论则为我国的国企改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分析视角。如何建立有效的企业代理人激励约束机制,本文在现有文献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博弈论的方法来分析代理人的行为,建立了不完全信息下代理人行为激励约束博弈模型,建立中国国企经理激励约束机制。在模型中,假设委托人和代理人均是风险规避性的,并将声誉机制、后置报酬等隐性激励也纳入模型中。本文分为五部分:第一章为绪论,详细介绍了该学位论文的目的、研究的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研究的方法、研究的思路以及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二章为委托—代理理论的概述,该部分主要从代理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委托—代理关系、理论假设前提等几个方面给出了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框架以及应用于现实中的扩展模型;第叁章为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数学博弈模型;第四章为对国企经理行为特征进行深层探析,重建国企经理激励监督约束机制。第五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柴晓卓[9]2008年在《委托代理理论下的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有企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国有企业的经营者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一种特殊社会资源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至关重要。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调动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必须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包括建立与现代企业相适应的报酬制度;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经营者业绩考评制度;对激励约束的主体进行改革等等。本文是对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的研究论文,文章共分五部分,首先研究了本文的选题意义,综述了委托代理理论和激励约束理论,进而对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委托代理关系和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文章最后对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的构建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报酬机制的构建、精神激励机制的构建、约束机制的构建及法律体系的完善。

邓旭东, 欧阳权[10]2004年在《委托代理理论与国企激励约束机制的构建》文中研究表明论文对委托代理理论的提出及其发展、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框架和委托代理理论框架中的激励机制进行了阐述,提出了解决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并探讨了构建国有企业激励约束机制时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1]. 委托代理理论和我国国有企业代理人的约束激励问题研究[D]. 朱欣. 湖南大学. 2001

[2]. 国有企业经营者动态激励模型研究[D]. 闫茜. 华北电力大学. 2013

[3]. 委托代理关系下国有企业经营中的机会主义行为研究[D]. 沈剑. 陕西师范大学. 2017

[4]. 优化国有企业代理人制度的研究[D]. 孙丰斌.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9

[5]. 国有企业经营者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和评价方法研究[D]. 徐红. 南京理工大学. 2007

[6]. 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委托代理问题研究[D]. 赵莹莹. 北京交通大学. 2009

[7].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研究[D]. 徐鹏. 长沙理工大学. 2008

[8]. 委托—代理理论的研究及应用[D]. 周丹. 电子科技大学. 2005

[9]. 委托代理理论下的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分析[D]. 柴晓卓. 吉林大学. 2008

[10]. 委托代理理论与国企激励约束机制的构建[J]. 邓旭东, 欧阳权. 企业经济. 2004

标签:;  ;  ;  ;  ;  ;  ;  ;  ;  ;  

委托代理理论和我国国有企业代理人的约束激励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