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权在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配置的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财权论文,利益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股东财权配置
(一)股东财权
对企业提供永久性财务资本的出资者或股东,在古典企业里曾拥有对企业财务的绝对控制权,但在现代公司里,出资者的权力在缩小,有时甚至退缩到“看门人”的位置。但从一般意义上说,出资者出于对代理风险的考虑,必然会保留一定的企业财权。一是重大财务事项最终决策权。二是财务收益分享权。三是财务监督权。
(二)股东控制机制
1、大股东控制机制
大股东往往是人们平时所说的控股股东,在股权多元化的现代企业中,只有大股东才能够担当对经营者进行财务控制的任务。另外,更重要的是,大股东具有监督经营者的能力:一是大股东拥有较大的股权比例,能够对经理层施加可置信的压力;二是大股东往往是法人或机构投资者,往往拥有相应的物质技术手段和一定的公司管理经营上的经验,由此可以大大降低信息收集和监督成本;三是大股东往往本身就是董事会成员,或在董事会里有自身代表,能对董事会施加相当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2、董事会控制机制
股东行使财务控制权主要是借助于董事会载体来进行的,大股东的控制作用要依靠董事会来实现。因此,保持董事会的独立性是保障股东财务控制权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机制。董事会的独立性在财务上主要体现为董事职能在财务决策上的充分发挥以及对于管理者财务经营的有效监督。
3、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机制
为维护中小股东权益,必须要有一些机制来限制大股东和管理者的财务控制权,当他们的财务决策影响到中小股东利益时,这些机制能起到最大限度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作用。这些机制主要有表决权回避制度、表决权限制制度、累积投票制度、独立董事制度等。
4、股权流动的市场机制
股权流动的市场机制可以有效地监督和约束经营者,股东能够利用他来对经营者进行财务监督,是股东实现财务控制的有效手段。但是我们要指出的是,资本市场和控制权市场机制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由于投资者通过市场采用各种手段来监控公司管理者,使管理者面临着极大的外部压力,必须时刻迎合股东的利益要求,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经营者财权配置
(一)董事会财权
在经营者财务控制体系中,董事会扮演着主要角色。其财权表现为,参与财务战略决策权、财务战术决策权和监控权。在现代公司中,随着公司股份的分散,股东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有较大程度的疏远,致使股东大会权限弱化,董事会中心主义加强。目前的公司大都致力于构建以董事会为中心的财务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董事会处于内部财务治理的核心地位,董事会结构和董事会的内部管理是加强董事会财务治理的主要内容,采取的措施主要是改变成员构成和专业委员会的建设。在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下的董事会,是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行使财务控制权的主要组织设置,其成员的构成应该是多元的。董事会成员中除股东代表外,应包括经理代表,债权人和员工等各类利益相关者代表,还可以吸纳一定外部的知识和信息专家参加,董事会应该代表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各利益相关者的代表作为董事行使所享有的权利,这样,能形成一种权力上的相互制衡机制,改变股东至上逻辑下形成的大股东代表,内部人控制董事会的情况,能保证财务决策科学化和公平化、约束内部董事的财务控制权的行使。
(二)经理层财权
公司董事会与经理的关系也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经理层取得董事会授权后,负责财务战术决策和财务执行,被称为经理人财务。主要有三种财务职能:一是经由董事会授权进行日常财务决策;二是负责实施董事会制定的财务战略决策方案。三是行使财务执行权。经理层是整个财务治理结构中处于财务信息绝对优势的一方,他们利用专业知识和职务设置,可以干预和控制财务信息生成及披露的整个过程。而让实际上享有财务剩余控制权的一方成为剩余财务收益的分享者,是减少不完全合同内财务利益冲突的主要机制,也就是激励机制。因此需要通过剩余财务收益分享机制,例如经理人收入和企业财务收益挂钩、经理人持股计划(虚拟股、期股、期权)、高额退休金、金色降落伞等,来激励经理层的行为符合企业长期发展的方向。
三、职工财权配置
(一)职工财权
在现代企业中,职工作为一个重要的利益群体,也是财权配置的一个主体,同样要参与企业财权配置。从员工可以享有的财权来看,主要包括参与财务决策权、财务监督权和财务收益分享权。企业员工同经营者一样,除了享有固定工资、奖金收入等财务收益权以外,也可以得到剩余财务收益分享权(如员工持股计划)。赋予员工必要的财权,一方面有利于弥补股东控制的不足,有利于强化对企业管理者的财务监督。另一方面,有利于职工和管理层之间可靠信息的流动,从而通过改善决策质量和减少工人与管理层之间的距离来提高企业财务机制的效率和效果。
(二)职工控制机制
就员工而言,参与公司财权分配的模式可按三个层次进行设计。
1、公司层面的参与模式
公司层面的参与主要是指职工董事和职工监事制度,这是保证职工参与企业财务控制权配置的重要制度安排。
2、运作层面的参与模式
在公司财务运作层面上,国内外行之有效的经验模式是责任管理制度。责任管理制度的基本框架是根据公司组织结构体系等因素来确定公司内部责任中心和责任单位;联系市场确定公司理财总目标;按照责任中心和责任单位的工作特性层层分解理财总目标;对责任中心和责任单位的财务责任和预算进行适时有效的监控;编制责任报告进行责任信息的反馈;进行责任分析和责任考评,并根据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财务奖励或惩罚。责任管理能够做到财务责任的全员化和全过程化,因而是员工参与理财的有效形式。
3、个人层面的参与模式
在个人水平上,员工参与财务控制的基本形式是员工意见制度。比如,通过职代会等机构就公司做出的涉及员工利益的财务决策事项发表意见或做出决定等,但不管哪个层面的参与控制,也不管采取哪种形式,只要员工参与公司财务控制,都要求公司财务信息对全体员工公开,这是员工参与控制的重要条件。
四、债权人财权配置
(一)债权人财权
债权人作为企业主要的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投入了大量资金,所投入的要素是企业必不可少的资源,并且对债权人而言,其投入到企业中的债权尤其是长期债权同样面临着很大风险,在风险承担能力方面,债权与股权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差别,由此决定了债权同样是公司财务控制权的一大基础。为保护债权人利益免受企业的大股东以及管理层的侵害,债权人同样需要行使相应的公司财务控制权,参与企业财权配置来保护自身的利益。从债权人可以享有的财权来看,主要包括参与财务决策权和财务监督权和财务收益权。银行的财务收益权主要是指,依据其与企业签订的债务契约的约定,银行享有得到固定或变动的利息收入的权力。当然,如果银行还与企业建立了股权投资关系,那么银行就有相应的剩余收益分享权,而这时的银行就具有债权人和出资者的双重身份。
(二)债权人控制机制
银行一般是企业的主要债权人,因此以银行为例来分析债权人与财权配置的关系。银企关系曾经历从早期的单一化到现代的多元化的演进过程。从国际经验看,不管是日本、德国实行的“主银行制”还是英美国家的“银团贷款制”,银行都能分享公司财务的部分控制权,并按“状态依存”的机制来操作。要使银行能够更好的参与企业财权配置,保障自身权益,必须确立起一套银行分享企业财务控制权和监督权的运行机制。一是银行对公司的债权控制与股权控制相结合的机制。二是银行董事和银行监事机制。三是银行根据状态依存机制实施对公司的财务控制。常见的状态依存是一个破产程序。
五、政府财权配置
政府对公司的财务控制权主要就体现在这两方面:一是制订公共财务制度,二是执行公共财务制度。这两个方面也体现了政府对公司的一种财务监督。政府当然还享有征税的权利,这是政府的财务收益权。这些是对于所有企业(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而言的,而对于公有企业(国有企业)来说,政府的身份是双重的,政府既是一般的社会管理者又是产权所有者。相应的,政府对于企业的财务控制模式也是双重的,既有适用于所有企业的、以公共权力为基础的公共财务控制,又有针对公有企业的、以财产权力为基础的产权财务控制。
适用于所有企业的公共财务控制权。政府的公共财务控制权主要通过制定和执行“公共财务规则”来实现。我们认为,对于适用于所有企业的公共性财务行为规范或财务标准可以纳入法律框架,如政府制定用于规范企业财务信息披露的《会计法》。针对公有企业的产权财务控制、财务决策权和监督权。首先,为了体现政府作为国有企业所有者代表对国有企业财务行为的特殊的监控权,政府应该制定针对国有企业的专项财务制度。其次,建立政府公务员董事和监事制度。这是保证政府参与企业重大财务决策和财务监督的重要制度安排。政府公务员董事和监事可以由政府授权的投资机构直接委派,或者根据事前确定的标准向社会公开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