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传输多媒体快速发展中的图书馆斗争_图书馆论文

信息传输多媒体快速发展中的图书馆斗争_图书馆论文

信息传递多媒体迅速发展中图书馆的抗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迅速发展论文,中图论文,信息传递论文,书馆论文,多媒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图书馆与信息产业

文摘 信息传递多媒体的出现与发展,使图书馆的传统功能受到严峻的挑战。为了在信息传播手段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图书馆必须调整和革新自己的功能,利用科学技术完善自己,加强现代化的建设与服务,广泛收集各种载体文献,发掘馆藏文献的潜力,采取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畅通文献信息传递渠道,使图书馆成为社会信息及其载体收集存储、传递流通、协调使用的机构。

关键词 信息传播手段 信息多媒体发展 图书馆功能调整 图书馆现代化建设

分类号 G250

信息传递多媒体的出现与发展,使图书馆的传统功能受到严峻的挑战。如何顺应潮流,调整和革新自己的功能,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完善自己,成为社会信息及其载体的存储、使用、协调机构,已成为图书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各具特色的信息传递功能优于传统文献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现投入使用的信息传递多媒体种类很多,从载体中介材质上分类,可分为:①电磁波——电报、无线电广播、电视、通讯卫星;②磁质——录音、录像、软盘;③光学质——光盘;④电缆、光缆——电话、传真、电子计算机;⑤胶片——电影、缩摄制品;⑥纸质——印刷物。目前,虽然用于信息传递与其载体存储以印刷型文献为主,但其功能远不如其他载体。不久的将来,其他信息载体将成为文献传播与存储中的主要媒体。一般来说,新出现的信息传递手段优于其他手段。但从功能上讲,信息传递手段及其载体间不能完全替代。各种信息传递特殊功能对于纸质文献来说,每种都是进步。其为纸质文献所不及。

1.传播速度快。眼下书刊出版周期较长,而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台的节目几秒钟内就可以传到千家万户。在电子计算机网络中查找资料,几分钟便可与各国数据库接通。

2.存储量大。和一些载体存储功能相比,印刷型文献有很大差别。以中文图书为例,普通32开(787×1092mm)纸型每页可印5号字650至700左右,以此推算10万字至少需要140页。一张3.5吋的光盘可全文储存50万页的文献资料。而且能同时存贮文字数据和声像信息。相当于1200册30万字的图书[1]。

3.检索方便。计算机检索文献的速度非人工所比。利用网络中的任一终端机,检索出存于数据库中的任一文献,而且在很短时间内完成。网络中可为一馆,或为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或是国际间的联机联网检索。使用光盘检索同样方便,仅几钞钟的时间就可检索出所存于光盘中的各种资料。

4.普及性强。无线电广播和电视的普及率在当今世界可算是无处不到无处不有。大容量的信息通过电波流向用户(观众)。在全世界2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拥有广播电台18500座,电视台2700座。经营者有官方、私人,也有社会团体[2]。就拿我国来说,到1992年,全国有广播电台812座,节目943套,平均每天播音8111小时,广播人口覆盖率为75.6%,另有线广播站2452个,每天播音1.3万多小时。广播喇叭8900万只,入户率达39%。有无线电广播网覆盖全国。我国有电视台586座,开办644套节目,平均每周播出时间26432小时。有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3.2万座,电视人口覆盖率为81.3%[3]。在传递商业信息、经济信息上,图书馆无法与之竞争。

5.成本低廉。非印刷型信息载体存储密度大,与收藏同样范围的印刷型文献相比较,其成本明显低于后者。从文献收藏密度上讲,同样价格的光盘、软盘,或缩微资料等载体存储文献的密度大大超过了印刷型文献,而且节省了大量的藏书空间,和用于藏书设施的添置上、更新设备的资金和图书管理人员的费用,是图书馆今后的发展方向。

6.特殊的功能。印刷型信息载体,只有靠眼睛来阅读。文字、图片、表格等符号与线条是一成不变地印在纸面上。从人的生理和心理上讲,它单调死板,不易调节中枢神经,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后,便会引起疲劳,衰减记忆程度。而非印刷型信息载体,从不同角度弥补了这种不足。无线电广播、录音设备等利用人的所觉功能传递信息;电视发射、录像设备等将声音和活动的影像结合在一起,从听觉和视觉的功能结合上传递信息;而光盘集音像文字为一体来记载文献和传递信息。声音、图像、文字等有机结合,从各个方面调动人的中枢神经,使之兴奋,增强理解力、记忆力和创造力,开发出新的知识。电子计算机系统更是集大成者,兼信息及其载体的采集、整序、存储、检索、显示等一系列功能,能存能取,随存随取,文字图像相互转换。电子计算机还是图书馆现代化标准化管理的工具。

各信息载体的功能,是对以纸张为材质的印刷型文献的挑战,也就是传递技术的进步对以收藏书刊为主的图书馆功能的挑战。千百年来图书馆收藏的文献几乎一成不变,除了书刊以外很少有别的信息载体。只是近几年一些馆收藏了缩微资料、计算机软盘、光盘等文献,但数量很少。若不改变现状,调整收藏文献结构,增加现代化功能,图书馆将成为书刊版本博物馆。电视报纸、电子杂志和其他电子出版物的问世,为图书馆收藏功能的拓展开拓了一个崭新的前景。

印刷文献的优势,别种载体无法替代的特色

虽然各种非印刷型信息载体都具有独特的功能,但不能完全替代印刷型文献。起码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不能。因为印刷型信息载体的优势也是别的文献所代替不了的。

1.人们的使用习惯和长期形成的心理状态。105年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后,记录信息的载体便发生了一场革命,纸作为书写材料很快普及起来,成了记录文献信息的主要载体。近两千年来,人们对以用纸印成的书刊使用很习惯,情深意重。直至目前,甚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人们在使用文献时决不会轻易放弃书刊。

2.易保管,保存期长。书刊容易保管,不需要特别的保护措施和设备,也不需要特殊的保存环境。而其他信息载体的保存,须有一定的保管设施和方法,在一定的温湿度下才能做到长期保存。在一般情况下,书刊的保存时间远远长于其他信息载体。

3.使用方便灵活,不用辅助设备。书刊随借随看,看多看少随处留个标识,接着看时找着标识就可以。而其他载体就不能这样使用自如,必须靠专门设备才能阅读和观看。这就意味着必须在专门的场合才能使用文献,而且还得受一定的条件制约,如电、仪器、操作人员等,缺少这些条件中的一个,使用文献就不可能。这个优势是书刊所固有的,其他载体不可比拟。

4.印刷复制方便,经济实惠。纸张便宜,原材料市场稳定,印刷工艺比较简单,尤其是利用电脑排版,成品迅速,经济实惠。静电复印成本低廉。

5.使用印刷型文献,可节省使用费用。非印刷型文献即使做到很普及,但也难以家庭化。在使用非印刷型文献时都得付给一定的费用,这种费用还是比较高的。特别是联机检索,每一次都得花更多的钱,使得许多人和单位望而怯步。检索文献时间快,可查找起参考资料的原始文献却很麻烦,倒不如查找书刊资料方便,而且还得为联机检索原始文献付出许多的钱[4]。在图书馆和其他文献收藏机构使用书刊文献就不会为收取费用而烦恼。因此印刷型文献仍将是图书馆收藏的主体。问题在于如何充分调动使用书刊文献的能力,在日益减少的功能情况下进行抗争。

图书馆的命运在于拼争,创造新概念

信息传递多媒体的出现与进步,对图书馆的传统功能提出了挑战。图书馆应怎样迎接这种挑战,改革传统的功能,扩展服务项目与范围,以求适应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信息技术处理的需要,使之成为社会信息 库和文献资源储存协调中心。

1.文献收集上的多样化。首先,文献品种上多样化。除了一般书刊文献外,还要根据本馆实际能力逐步加强其他信息载体的建设。包括规划的制定、范围的确定、资金的筹措、设备的管理、品种的选择等等。逐渐积累起来,服务工作便可随之展开。其次,要拓宽文献收藏范围,加大读者选择文献的余地。在同类文献的选择中,要根据文献的使用频率,易损程度来确定购买适宜的载体。力求经济实用,长久保存。再次,以读者需要来确定文献选择标准。在信息载体的选择上,可先将出版信息送至读者手中,再由读者反馈到采访人员。以读者的具体要求来确定文献的类别、层次和载体类型。使藏书准确,效益性强。

2.服务设备和技能上现代化,突出信息服务的特点。信息服务历来要求其迅速、准确、全面,只不过在信息传递媒介没有迅速发展以前,信息只能通过文字记载在书刊载体上,而这种载体传递速度慢,检验其准确性与否的反馈也很迟缓。所以图书馆的信息传递机能就不显得那么重要。久而久之,人们就忽略了这方面功能的建设。如今信息传递媒介发展到了对图书馆的功能造成严重威胁的地步,无线电广播、电视台发射、计算机网络服务,使信息服务经常直接地传向用户,图书馆可能正在失去他们的顾客。图书馆馆员也因而失去发挥他们专业作用的机会[5]。因此必须在信息传递功能上进行抗争,夺得生存与发展的机会。首先选购设备和现代化设施要有远见,要有超前性,在某标准化的前提下,力求其现代化程度,尽可能减少其更新期。其次对信息的传递和非印刷型信息载体管理的技术处理上要科学化、规范化,尽量减少因技术管理上故障和其他不正常因素而影响文献的使用,从而培养人们利用不同信息载体的兴趣和信心。第三,加强技术人员的专业化培训,使其在各种技能上多样化、全面化。各种设施都有一套操作技巧和检修技术,加强技术培训,使其设备正常运转,是做好信息工作的起码要求。图书馆要迎接新的挑战,除了培养一批精湛的技术力量以外,还应培养一大批热情、开朗、有公关能力的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可开展各种服务工作。还要有一支高层次的专业人员,担负起职业培训、举办专业会议、实习班、研讨会、发行出版物等工作,推动和拓展图书馆专业的新发展。没有先进的设备,缺少娴熟的技能,缺少技术队伍,在信息竞争中必然要吃败仗,因此这些是图书馆功能建设的第二步。

3.管理上的先进化,畅通各种信息载体的传递渠道。图书馆管理的先进化,在于它适应社会形势之发展,不时地加以调整和发展自己的管理机能。目前首要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改革目前我国图书馆条条块块的管理局面,突破由于行政隶属而造成的隔阂,实现有机的联网,达到资源共享。靠社会上的需求来完成自由分工,利用有限的经费和人力物力解决某一区域信息载体的服务问题,畅通各种文献载体的传递渠道。二是改变我国目前比较落后的图书馆管理手段。多年来我们一直套用行政管理方法来管理图书馆,这在过去的年代里是好用的,那个时代各个行业各个部门都这样管理,谁也不会见怪。现在仍这样管理则弊端百出。因此我们要改革这种靠行政管理的模式,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在信息及其载体管理的各个环节上制度化,同时加强检验机制,使各环节执行制度一丝不苟,确保信息传递及载体管理上的正常运作。

4.服务方式上要加强图书馆的优势,起到区域信息协调功能。目前信息传递多元性,各种信息机构林立。图书馆在信息传播上有一定的优势,因为图书馆除信息传递功能外,还有信息载体存储、整序和反复利用等功能。这是其他信息机构所不能做到的。因此图书馆仍要加强信息载体的存储和利用功能的建设,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信息库。眼下要做的是规划好书刊的收藏与利用。规划要包含这几方面内容,一是印刷文献与其他载体文献在收藏中的大致比例,应相互兼顾,做好规划。不论是什么情况下,印刷型文献都能起到平衡信息流量的作用。二是做好区域间的协调与分工,把资源共建共享实用化。三是掌握各种文献的更新规律,及时剔除失去使用价值的文献,补充新文献,使图书馆本身机能自我调节,自我完善。

5.馆员观念上的“革命”化。创建新概念的图书馆,图书馆事业的革新,首先取决于馆员们的“革命”。馆员们是革新的主人,没有馆员们的努力,图书馆必在信息载体发展与变革中落伍。“革命”包括三方面:一是观念上的“革命”,即要革掉传统图书馆一切观念上的束缚。从建馆方针上革起,要把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和流通图书资料,以供读者进行学习和参考研究的文化机构”[6],转变为:图书馆是各种信息载体的采集、整序、存储、传播的机构,承担着社会需求信息的组织、管理,读者(用户)培训和协调社会需求等职能,利用各种渠道和途径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突破“小图书馆”观,创立新概念的图书馆;二是技能上的革命,要求各级馆员都要掌握一定的技术能力。新型图书馆并非借借还还之能事,各种信息设备的使用,各种功能的处理,都需有精湛之技术,每个人都应是某一环节上的技术人才;第三服务方式上的革命,就是要改正已往单调的服务方式,多样化、灵活性地提供服务,以读者(用户)的需要为其服务宗旨,沟通各种信息渠道,完成读者的信息需求。只有做到“新”,图书馆才能有生命力,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信息传递多媒体的发展冲击着图书馆,同时也激励了图书馆。给了其在信息竞争中再生的机会。图书馆应利用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进行改革和调整,以新的容颜立于社会这部大机器中,完成其信息运转的功能。

(收稿日期:1995-03-25)

标签:;  ;  ;  ;  ;  ;  

信息传输多媒体快速发展中的图书馆斗争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