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诗词教学
新课改实施以来,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原本以教师理解为主,将知识“掰碎”传授给学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合新的教学形式。相比初中其他学科,语文更加重视学生的理解,尤其是在诗词鉴赏方面,以往的以翻译和教师系统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不仅会将诗歌打碎,影响到诗歌的美感;还会让学生产生思维惰性,不利于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提高,这就更加需要教师构建以学生为主的课堂。但是诗歌鉴赏难度较高,学生入门较为困难,这也就需要教师采用各种策略降低诗歌鉴赏的难度,增进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一、多媒体视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以学生为主的课堂中,学生的兴趣对教学效果产生着极大的作用。而古代诗歌的入门和后续学习都相对较难,若是没有兴趣,学生很难坚持下去,自然也就说不上鉴赏能力的提高。课堂导入环节是一节课程的开始,是奠定课堂基调的重要部分,而多媒体视屏则是二十一世纪兴起的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手段之一。故教师需要选用合适的素材,利用多媒体视屏进行课程导入,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
如在《观沧海》这一课,教师就可以从网络上寻找资源,进行合理的剪辑和对接,将优秀的《观沧海》朗读音频与展现大海场景的视屏结合在一起。在课程开始时,教师即可以将此视屏播放出来,让学生在优秀的朗读音频中感悟诗歌的魅力,在视屏展现的场景中感受大海的壮阔,以音画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感官,让学生更好地被导入的内容吸引。这样,教师利用多媒体视屏这种形式将优秀的朗诵和壮阔的大海联系在一起,有效地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提高了学生对《观沧海》这篇文章和诗歌创作者——曹操的兴趣,为之后诗歌具体的学习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重视朗读环节,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朗读,学生能进一步地熟悉文章,感悟文章之美,理解作者情感。相比记叙文和说明文,诗歌不仅寄托的诗人情感较为丰富,还有着独特的韵律美,更加契合朗读这一形式。这就需要教师重视朗读这一环节,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诗歌意思,在读中感受诗歌的节奏美,在读中产生情感共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如在《黄鹤楼》这首诗歌的教学中,教师在课程引入并介绍了作者生平和黄鹤楼后,即可以让学生进行齐读同时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划出来,让学生初步了解诗歌意思。之后,教师即可以针对学生不明白的地方进行讲解,并带领学生为《黄鹤楼》这首诗歌划分句读,让学生掌握这首诗歌的节奏。而在这个环节后,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分别进行诗歌的朗读,按照划分的节奏理解诗歌的节奏美,同时诗歌的感情也在学生有节奏的朗读中逐渐被学生理解。这样,教师利用朗读这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诗歌的形式美,且对诗人产生了情感共鸣,有效增进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提升了教学效率。
三、巧用绘画辅助,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意境。
古代诗歌不仅具有节奏美和情感美,还具有意境美。初中的古诗词大多数为借景抒情的类型,诗人的情感正蕴含在那一个个意象中。而在对诗歌的个性化理解上,与朗读这种更注重感受诗歌韵律的方式相比,绘画更能促进学生对诗歌意象的了解,让学生通过意象更深刻地了解诗人的感情。故在古代诗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诗歌的意境进行绘画,在了解诗歌意境的同时锻炼自己的绘画能力,一举两得。
如在《天净沙.秋思》这一课的教学中,在做了必要的导入和朗读后,教师即可以让学生将诗歌所描绘的场景画出来。诗歌总共描绘了两种不同的场景,其中“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主打悲凉,即诗中主人公现在所处的场景,而“小桥流水人家”塑造了惬意和谐的情景。在这个任务中,学生将两种场景画在一幅画上,展现出强烈的对比,能更加深刻地感悟到诗中主人公的思乡之情,也能更好地理解在诗歌第二句中作者采用的以乐景写哀情的写作手法。而最后一句则是主人公情感的集中抒发,看着落下的夕阳,自己却无家可归,更增添了一份悲伤。这样,教师通过绘画这一形式能让学生更加形象地看到诗人所描绘的场景,通过更加形象的方式理解诗歌所反映的意境、情感,提高了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广泛推行的时代背景下,构建以学生为主的初中语文诗歌鉴赏课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日常的诗歌鉴赏课程中,教师需要以多媒体视屏激发学生兴趣,以朗读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并借用绘画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意境。这样,教师才能不断降低诗歌鉴赏的难度,在新的教学形势下不断增进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全面提高其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宪建.生本教育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43):206-207.
[2]顾晓芸.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有效策略初探[J].学周刊,2019(30):51.
论文作者:祖俊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0
标签:诗歌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情感论文; 视屏论文; 意境论文; 古诗词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