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观察实验教学论文_黄定军

小学科学观察实验教学论文_黄定军

黄定军(犍为县榨鼓中心校 四川 犍为 614400)

摘要:所谓科学,是一门以探索自然科学理论的学科,是以实验和实践为基础的探究性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较,具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根据本人的教学实际我认为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培养;在教学工程中要细化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的;在完成分组实验时要合理分工人员,明确责任。教师更要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平时加强学生实验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科学 观察实验 教学 见解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8)04-0039-01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探究离不开观察实验,离不开学生的动手操作。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是观察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教师必须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自己提出观察实验的方法,自己动手实验,通过观察实验活动,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敢于探求新知识的精神。

1.挖掘学生的潜力

科学课的学习空间不仅仅是在课堂内,关键是要让学生接触生活,接触社会。观察、实验教学的落实,教学器材缺乏的难题,如果用拓展学生学习科学的时间和空间的观念来思考,或许能得到较好的求解。

1.1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在科学学习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

案例一:例如,人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中有一章节是研究"橡皮泥在水中的沉与浮"的问题。其中主要内容是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橡皮泥在水中的沉与浮。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个单元时,至少要考虑三个步骤:首先,要了解学校和学生其他生活范围中适合开展学习这个内容的环境,尽力给学生开放更多的时空;第二,要根据实际条件在教学方案中制定出学生探究的时间和地点,并提出相关的探究要求;第三,让学生根据方案的要求再结合自身的实际开展一个个具体的探究活动。

尽力为学生开放实践探究的时空时,教师还要把握几个要点:一是要注意活动场地的安全性和可控性;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和周边人群的力量;三是在探究的过程中,既要有的教师参与,更要有学生的反馈。

观点:关于教学器材的准备应不断解放思想,它不仅仅是科学老师的一项工作,也可以看作是学生的一项学习任务。一些难于组织到位的器材若交给学生,反而能够集思广益,解决教师的燃眉之急的同时往往还能获得意外的教学效果。通过让学生准备教学器材,让学生更充分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这也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充分挖掘和体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改进教学和评价方法。

在每学期的第一节课,我们的常规做法是和学生一起来通览本学期的学习内容,教师有意识地组织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本学期我们将学习和研究哪些方面的科学内容?其中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内容?简单说说原因?(2)本学期我们需要准备哪些科学学习的器材?你想提前做哪些准备?(3)为学好本学期的科学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打算?通过这种组织方式,一方面让学生对本学期的科学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有个全面、系统地了解;另一方面可以启发学生提前对学习器材的准备;第三方面引导学生的主体意识,更广泛地参与到科学学习中,以积极、主动、负责的姿态来关心自身的学习需要和学习发展。

2.挖掘器材的潜力

其实每所学校的教学仪器和器材并不是一无所有,小学科学这门课程,上级配备的各种仪器、器材,只要有机地整合,是能在科学课教学中发挥最大效益的。

2.1 建库立册――为兼课教师提供方便。

学校除一名专职科学教师外,还有多名兼职教师。为了提高学生观察实验的开出率,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将原有的和新课程配置的教学仪器、器材进行分类梳理、整合,按册分柜摆放,重新布置了科学教学仪器室,同时编制了科学教学器材目录册。

2.2 材尽其用――发挥每件器材的作用。

(1)充分挖掘特殊材料的效应。对于一些较为特殊的材料,或是教师和大部分学生没有准备到的器材,就要有效利用,充分挖掘这些器材的作用。如学习"岩石与矿物"单元,学生采集到不少浮石,这是本地较为丰富而其他地区都稀缺的资源,在课堂上学生们仔细观察了浮石的结构特点,动手实验观察到放在水中浮在水中的奇特现象。在教师的引导下,又激发了学生课外继续探究本地浮石的成因、分布情况的兴趣。我们还建议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浮石,作为礼品送给外地的小伙伴,让他们在学习岩石知识时也享受到我们的资源。这样将科学探究和家乡资源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2)发挥各种不同器材的作用。学生带的器材有时会不尽相同,甚至还会出现一些不符合要求的"违例"器材和异类器材。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和巧于利用,这其中恰好隐藏着组织教学的良机,也往往是教学出彩的前因。

3.挖掘校园的潜力

我们处在农村小学,对某些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如科学课中对马铃薯沉浮的原因的观察,虽然学生在校外有条件观察,但出于安全性、时效性等因素的考虑,课堂教学时也必须把马铃薯请进课堂。

在科学课程的实施中,只要我们想方设法努力改变教学器材的缺乏现状,相信科学教学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参考文献

[1]钟名光.浅谈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四川教育.1988(02).

[2]廖美娇.作文与观察[J].新课程学习(下).2011(03).

论文作者:黄定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4月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8

标签:;  ;  ;  ;  ;  ;  ;  ;  

小学科学观察实验教学论文_黄定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