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0)
摘要:目的 探明整体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病患行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 统计2015年1月~2017年12月住入我院的病患,从中筛选出研究对象--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出现心律失常的病患114例,将之均分为优质组和常规组。优质组给予比较全面的整体护理,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对比的指标有:治疗情况,心律失常的纠正时间、住院时间,病患及其家属满意度,并对这些指标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 优质组的治疗无效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心律失常的纠正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病患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行介入治疗过程中出现心律失常的病患实施优质护理可提高治护效果,促进病患的预后与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护理;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心律失常病人
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机制是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供血量急剧下降甚至直接供血中断,使心肌组织出现缺血或坏死,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属于危重症[1]。由于该病发病急骤,且病情进展也非常快速,会引起许多并发症,其中心律失常较为多见[2]。因此我们必须对该疾病高度重视,寻求一种高效、适当的护理方式,以提高病患的生活质量,促进病患的预后与康复。本次实验主要研究整体护理在该病中的意义与价值,具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从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检查或入住我院的病患中筛选出经患者同意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出现的心律失常患者114例,均分为优质组、常规组两组。纳入标准: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的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在进行介入治疗中出现心律失常的急性心肌梗死病患。排除标准:存在重要脏器损伤的患者,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精神障碍或认知障碍的病患,不配合医生的病患等。优质组男34例,女23例;平均年龄(59.4±7.5)岁;平均病程(6.4±0.9)小时。常规组男29例,女28例;平均年龄(60.1±6.2)岁;平均病程(6.7±0.8)小时。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发现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可以在同一基线上进行临床比较。
1.2方法
常规组护理的方案如下:术前抽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指标,做好用药指导;术中、术后密切注意病患体征;术后叮嘱患者注意事项。优质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较为全面的整体护理的优质护理方案,具体如下:(1)接待病患的医护人员具有较高的处理紧急事件的能力与素质,反应灵敏,明显缩短病患从入院至进行介入手术之间的时间,提高病患的治疗效果。(2)在背景、文化和职业不尽相同的情况下,对病患或家属进行相应的疾病知识的讲解和宣教,告知家属对该疾病进行手术的必要性,提高家属对治疗方案的认可程度。(3)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帮助病患采取正确、舒适的体位,多多与病患进行沟通、交流,了解病患担心的问题,并对其进行解答,消除病患的负面情绪和心理,安慰和鼓励病患,并与其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提高病患治疗的依从性;同时经常询问患者的自我感受和症状缓解情况,医护人员进行记录并及时告知医生。(4)手术结束回病房后,也需要严格监视病患的生命体征,并进行记录,避免出现脑和肾功能损伤。(5)术后饮食采用清淡、低脂和低盐的流食、易消化的饮食方案,少食多餐。(6)用药指导。科学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一般以静脉给药为主。
1.3观察指标及评标标准
观察、记录优质组和常规组的治疗情况,心律失常的纠正时间、住院时间,病患的满意度。治疗情况分为显效(病情基本康复)、有效(病情有明显改善)、无效(病情无明显变化),治疗有效率=100%-无效率。患者填写调察问卷,对医护人员的进行满意度评价,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较为满意,满意,不满意。满意率=100%-不满意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9.0软件对其结果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记录优质组和常规组的治疗情况,并将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优质组显效、有效和无效的例数分别是38例(66.7%)、16例(28.1%)、3例(5.3%);常规组显效、有效和无效的例数分别是26例(45.6%)、22例(38.6%)、9例(15.8%)。优质组的治疗无效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观察、记录两组病患心律失常的纠正时间和住院时间,并将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优质组的心律失常纠正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康复时间对比()
注:与常规组相比,aP<0.05,有可比性。
3.讨论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采用的治疗方案一般以介入治疗为主,但在溶栓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心律失常,所以我们要采用高效的治疗护理方案缓解病情的发生发展[3~4]。随着人民生活需求的提高,对医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本次实验中采用了常规护理方案和考虑较为全面的整体护理的优质护理方案,并研究两种护理方案的治护效果。与常规护理相比,优质护理关注病患心理需求,注重病患感受,制定的计划也逐渐趋于个体化,这些优点提高了病患的满意度,治护效果也得到了提高,最终促进了病患的康复,提高了病患的生活质量[5]。
就本次实验结果而言,使用优质护理方式比使用常规护理方式的治护效果好,康复时间短,病患及家属满意度高,这些指标结果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这些指标说明优质护理的护理方式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了住院时间和心律失常的治疗时间,促进了病患的预后与恢复;提高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降低了医患矛盾和医疗纠纷的产生,进一步印证了优质护理比常规护理的效果好。
综上所述,对行介入治疗的出现心律失常的急性心肌梗死病患采用优质护理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提高病患对医护的满意度,该方案价值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但因本次实验的样本量小,需要做多次大样本实验进一步探究存在心律失常的心肌梗死病患行介入治疗术中使用的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的优缺点,以及它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湘萍.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36):1-2,6.
[2]姜松.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3):180-181.
[3]苏金玲.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护理干预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05):220-221.
[4]徐佳丽,张慧.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中医分析及护理评价[J].环球中医药.2014,7(S1):148.
[5]王秋菊,钟颖珠.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12):138-139.
论文作者:廖元翠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1
标签:病患论文; 心律失常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常规论文; 介入治疗论文; 时间论文; 统计学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