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经综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的效果。方法:收诊于本院的92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46例)。常规护理措施被用以干预对照组,而综合护理措施管理观察组,比较其护理效果(心功能分级、满意度等)。结果:对照组患者心功能Ⅳ级的比例显著高于观察组,而Ⅰ级的比例又较观察组低;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65%)为也较对照组(80.43%)的高,差异均较显著(P均<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综合护理措施进行管理后可使其对疾病的认知度显著提高的同时,还可增强其治疗依从性,进而将其心功能提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4-0207-02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有着相当高的发病率,有报道统计心肌梗死伴随心律失常的人数占心肌梗死人数的四分之三[1]。由于该病的高致残率已经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2]。而科学的对症治疗并结合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可使该病的疗效提高的同时也能使患者的预后得到改善。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5年2月—2017年7月收诊于本院的92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46例)。患者均无精神疾病史、均无其它任何原发性脑、肝、肾功能障碍,此外本研究是在患者知情且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其中对照组男女比例21:25;年龄最小的患者43岁,年龄最大的71岁(平均年龄54.5±2.6岁);梗死部位:广泛前壁20例、侧壁或前壁10例、后壁或下壁14例、右室下壁2例。观察组男女比例24:22;年龄最小的患者45岁,年龄最大的75岁(平均年龄56.5±3.8岁);梗死部位:广泛前壁18例、侧壁或前壁12例、后壁或下壁11例、右室下壁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护理措施被用以干预对照组,密切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配合医生对各项检查及治疗工作的完成,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并让其遵医嘱服药;而综合护理措施管理观察组,具体如下。(1)心理护理:患者应被给予足够的关怀和关心,并及时开导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使患者不排斥治疗进而增加其依从性;向其讲述成功的案例以增强其对疾病战胜的信心。(2)健康教育:告知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产生的原因及相应的治疗对策;通过没人发放一份图文并茂的健康手册增加患者的印象;同时,对于患者心中的疑惑要向其耐心解答。(3)对患者的病情密切关注。监测患者的心率、心律变化并对其面色、意识等进行观察;提前准备好必须的抢救药品及器械;尤其对病发急性心肌梗死14d内的患者要加强巡视,以及时对心律失常等异常情况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为将心律失常的诱因最大程度的降低,病房应控制人员流动,禁止任何噪声并使室内保持适宜的温湿度。(4)生活护理:对患者的饮食偏好进行了解,在不对其病情造成影响的情况下(如酸奶、饮料等刺激性食物、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等),应尽可能满足其饮食需求。同时应结合患者的病情指导其进行合理锻炼,做出规划(如锻炼强度及锻炼频率、锻炼时间)。
1.3 效果评价标准
对经过护理干预的患者的心功能进行分级并调查其满意度(满意度=非常满意度+基本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NYHA心功能分级
对照组患者心功能Ⅳ级的比例显著高于观察组,而Ⅰ级的比例又较观察组低,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作为常见且多发的一类心脏疾病,急性心肌梗死在其自身特点上就具有起病急、发病快的特点,再加上容易与心律失常合并发生,这将使患者的致残率、致死率大大增加[3]。
急性心肌梗死病因主要与患者的压力、生活习惯及生活环境相关[4]。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从患者的生活、心理、饮食等方面入手,提供给患者舒适的护理服务,消除患者对治疗的抵触心理,从而将治疗效果大大改善[5]。
本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组患者心功能Ⅳ级的比例显著高于观察组,而Ⅰ级的比例又较观察组低;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65%)为也较对照组(80.43%)的高,差异均较显著(P均<0.05)。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综合护理措施进行管理后可使其对疾病的认知度显著提高的同时,还可增强其治疗依从性,进而将其心功能提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赵蓉.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疗效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5):273-273.
[2]蒋维娜,何楠,张玉凤,等.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5(6):365-365.
[3]宋杨,SONGYang.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4(21):155-157.
[4]孙宏.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体会[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3):135-136.
[5]储凌媛.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康复效果观察[J].心理医生,2016,22(30).
论文作者:刘洪静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5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心律失常论文; 对照组论文; 措施论文; 满意度论文; 功能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