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我国经济发展全局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战略部署,从它已进入中国高层执政话语的事实表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理解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一把钥匙,对重塑中国经济发展引擎,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本文分析了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的思考相关内容。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践方法
2016年7月,习近平在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上首次对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有力、有度、有效的新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自提出以来,学界给予了热情关注,研究成果不断丰富,但是缺乏系统性的研究述评成果。
1 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改革的关系
就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改革的关系而言,多数学者强调在重视供给的同时,不能忽视需求。只是在中国现阶段哪一方面更重要,存在着分歧。一是需求侧重要论。供给侧改革有利于长期经济增长,但是无法解决短期问题。在我国当前形势下,需求管理应该是第一位的。未来发展看,需求侧和供给侧都应继续推进,但是我们目前的更主要的矛盾是在给领域,属于中长期增长和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要通过加强供给侧的改革来解决这些问题。三是供给侧和需求侧相结合论。当前宏观控的变化,既不是以需求调节为主,也不是以供给调节为主,而是把需求调节与给调节相结合的调控方式,这是符合中国当前发展阶段的正确选择。这种选择的突出表现,在于充分发挥供给与需求的不同调节功能,在两者相辅相成、相互配合中,共同推进经济增长。
2 产业政策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抓手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概念提出以来,出现了大量的解读性、理解性的文章。尽管在“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问题的理解上存在分歧,但是在两个方面问题的理解上却是一致的。一是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都认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单纯依靠总需求管理无法解决问题,需要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二是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都认为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整个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换言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形成高的、与需求结构相适应的国民经济产业体系。截至2016年底,我国全口径发电设备容量为16.5亿千瓦,其中,火电10.5亿千瓦。庞大的系统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用电需求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但是整个电力行业在系统运行效率上存在问题。从发电设备利用小时看,2016年我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为3785小时,其中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为4165小时。这就意味发电设备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存在供大于求、产能相对过剩和资产闲置的现象。在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用电需求增速减缓的大背景下,要使电力供求关系实现新的动态均衡,需要从供给侧入手进行供给管理或者干预。从范畴上看,政府对某一特定行业的管理或者干预可以分为针对市场结构的管理和针对企业行为的管理两大类。对市场结构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强制性的产业重组和对市场准入的监管两个方面,前者改变实际竞争状况,后者决定潜在竞争状况。对企业行为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矫正市场失灵,主要包括两种手段,一是通过强制性政策约束企业行为,二是通过激励性政策引导企业行为。对企业行为的约束包括对自然垄断环节的监管、对市场交易秩序的监管和对环境等外部性行为的监管等;引导企业行为的激励性政策包括税收、补贴、公共服务等。政府实现一定的经济社会目标而对某一特定行业市场结构和企业行为的系列管理措施形成产业政策体系。由此可见,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抓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方法
3.1 全面提升经管管理水平。火电企业在进行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要全面提升经营水平,其中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首先,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第一企业要做好风险管控工作,对企业要严格控制好各类成本开支,最终实现招标采购、工程建设、规划设计、运维检修等方面的全过程封闭式管理,达到降本增效的的目的。同时火电企业也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计划,也要对建设的规模、时序、结构进行合理的确定。其次,火电企业要加强队伍建设。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企业要将人才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要从市场需求来选择人才,要在实际工作中培养出高技能和高层次领军人才,不断提升企业人才的综合素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保障。
3.2 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了在供给侧改革下获得长期发展,火电企业要大力拓展新领域,不断寻找出提高经济效益的业务增长点,企业为了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综合实力,其中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首先,把握好改革的机遇,积极寻找新的业务效益增长点。为了更好的适应供给侧改革的需求,企业要尽快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企业治理行为,适当的引入非公资本,深化绩效考核、劳动用工、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寻找市场重组、并购、整合的机会,寻找出适合企业发展新的业务增长点。其次,火电企业可以大力开展市场化售电业务。企业要尽快的适应在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带来的计划电量缩减和交易电量增加的变化,要加大对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视程度,优化资源配置,要加大对降低能源消耗水平的研究力度,这样企业就可以利用降低成本来提高综合竞争实力,构建的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要适应供给侧改革需要,要对战略布局进行优化,要实现能源生产与服务相结合的经营方向的成功转型。再次,要改革输配电价。火电企业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输配电价机制,构建适应供给侧改革需求的营销业务新模式,要加快对统一交易平台的建设,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丰富交易的品种,不断完善投资管理机制。
3.3 积极开展清洁能源发电。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火电企业要将生产的重点放在“提质增效”、“优化系统”方面上,要积极的利用一些清洁能源进行发电,例如可以利用水能和核能进行发电,要优先发展一些性能较好的水电站,要有效的解决好电价、生态、消纳等问题,要重视改造老旧机器,合理利用水能来发。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依据社会经济环境的承受力,积极的发展市场输送相适应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在低速风电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中东部和南方地区分散风能资源的开发价值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这些地区有着较强的市场消纳能力、较高的电价水平、较强的网架结构,因此是比较适合开展分散式风电。企业在政治、经济、能源环境日益发生变化的环境下,要有一个开放、新型的能源安全理念,要积极的参与“走出去”,为了实现“走出去”的目标,企业要提高技术服务和产品设备等级,提高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同时企业要利用好储能,是提高电网安全性、效率和经济性的迫切需要,也是现代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建议火电企业大规模储能技术列人研究的范围之内,加大对储能技术研究的投人力度,降低系统成本。
我国火电企业正处在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阶段,面对新的政策火电企业要正确认识到自身在经营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要认识到供给侧改革对火电企业的重要性,采用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来适应供给侧改革,把握好供给侧这一改革机遇,促进我国火电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M].人民出版社,2016
[2]肖林.新供给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3]高虎城.去年我国居民境外消费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EB/OL〕.新华网,2015-03-07.
[4]龚雯,许志峰,王珂.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权威人士谈当前经济怎么看怎么干〔N〕.人民日报,2016-01-04.
论文作者:刘东平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4
标签:结构性论文; 企业论文; 火电论文; 需求论文; 市场论文; 结构论文; 一是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