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产业演进:范式比较和政策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范式论文,信息资源论文,建议论文,产业论文,和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将新常态下经济改革思路总结为“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越升”,而在此次以质量和效率为核心的改革框架内,各类产业的信息资源活动具有以下趋势:(1)大数据技术标准体系实现信息资源标准化;(2)大数据交易所制度促进企业间信息资源流通市场化;(3)多元化信息资源需求促进信息资源供给产业化,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信息资源产业进行新的认识。 虽然可以确定信息资源与信息、信息内容在概念运用上有所差异,但现有对信息资源的认识难以确定信息资源的产业边界。笔者借鉴范式视角,着重关注社会经济、技术框架、政策结构和产业链四种范式要素初步划定边界,并拟解决以下问题:(1)社会经济变化下的信息资源与技术分工、消费生产市场密切相关,笔者用技术—市场框架定义信息资源产业化过程;(2)信息资源能够在供给端解决生产要素优化的问题,笔者从经济对象、价格结构、资产属性三个方面说明信息资源与信息内容的差异;(3)信息资源产业具有开放型技术生态、多头型政策结构和多元型产业链,笔者讨论信息资源产业与信息内容产业发展模式的区别;(4)以上属性差异将决定我国政策发展方向与改进空间,笔者最后探讨可促进市场行为和放松反垄断规制的政策方案。 1 信息资源产业演进过程和社会经济特征 1.1 信息资源产业的技术—市场演变框架 第三次技术革命前,包括费希尔克拉克在内的主流学界将信息活动作为物质生产的附庸活动——“信息是人类知识与劳动的自然联系”[1]。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市场中出现从事信息技术服务的企业,专业为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在这过程中,企业内形成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信息资源管理对提升产业的平均效率有着重要意义,C,Jonscher[2]研究发现80年代美国将大量社会投资投向信息管理技术部门后,其他生产部门的生产力水平将近提高12%但是作为管理对象的信息资源存在于企业黑箱内部,而非市场流通的流通信息资源之间相对孤立。根据以产品与服务的替代性为划定市场边界的基本原则,替代性信息资源管理技术可界定信息技术市场,而相对孤立的信息资源不能够界定信息资源市场。 随着技术提升和信息资源需求出现,相关信息技术通过技术—市场演变框架达到产业化,如图1所示:①技术分工——信息技术产业;②产品服务市场——信息内容产业;③要素资源市场——信息资源产业。值得注意的是,信息资源产业和信息内容产业分别因生产单元生产要求和消费单元消费需求而向产品和要素两种市场方向进行产业化,并具有以下特征:①在向要素市场产业化的过程中,生产单元因专业分工难以独立完成多种生产信息采集、处理、集成和管理工作,因此生产单元需借助专业化市场获取相关信息资源并输入到生产系统中;②在信息资源市场中,信息资源企业因严格的最小市场规模、技术可行性和法律制度等限制而晚于信息内容进行产业化。 2.2 异质性经济对象、价格结构和资产属性 以上为对信息资源产业演化过程的粗糙描述,但可知信息内容产业和信息资源产业具有实质性差异。笔者将这些差异归纳为经济对象、价格结构、资产性三个主要方面。 (1)信息内容产业的作用对象为创意和认识,其作用模式为将非电子格式的信息或人类主观意识换为可传播的电子内容。电子内容具有结构紧凑、逻辑清晰、高信息密度、可直接理解的特点。为了确保信息内容的结构完整和内容准确,信息内容企业发展关系型数据库对信息内容进行管理。信息资源产业的作用对象为客观行为和状态,其通过处理网络通信系统中的信元、信息集成系统中的事务数据和3S(系统是遥感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和射频识别系统等获得有待挖掘的信息,然后通过技术手段挖掘其资源,信息资源多为具有标准结构、低信息密度和不可直观认识的数据。 (2)信息资源与信息内容有着不同的价格结构。随着物理存储介质的生产成本或通信成本的下降,信息内容的边际成本趋于零。因此,信息内容的市场价格结构包括:①信息内容能够为内容接收者带来消费效用,知识产权保护下的信息内容企业因此对消费者制定垄断价格;②对内容存放介质或数据库进行备份、恢复、授权、监视、排错而带来的后续劳力投入、物力损耗、资本占用等均摊成本。由于信息资源企业通过实时调用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应用网络爬虫(Web Crawler)、物联网传感等进行实时采集数据,因此信息资源成本包括持续性授权、存储、计算资源损耗等方面的费用。信息资源企业通过应用程序编程接口的方式出售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的部分市场定价反映了边际成本,其价格结构包括:①企业为分布式、高速、可靠爬取、调用、采集数据所支付的计算存储费用、授权费用和物理设备维持费用的总和;②公共部门特许信息资源和独占性信息资源制定垄断价格。 (3)信息内容并不纳入企业无形资产范畴,但是以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资源有被纳入无形资产进行财务管理的趋势。信息资源资产化需要满足三个要求:被企业拥有和控制、能够用货币来计量、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首先,成熟业态的信息资源能够完全被开采者控制,如大数据企业通过分布式文件管理系统和Map/Reduce作业把数据流切分为数据块进行分布管理,同时也可以在调用时重新组合而让信息资源处于企业的绝对控制之下。同时,信息资源来自于企业的“开采”工作,其具有物权属性而非单一的知识所有权。例如,Google通过爬虫采集URL数据驱动的信息资源(日均采集200亿条,每月响应1000亿条查询语句并记录),通过Hadoop的Map/Reduce技术逻辑进行信息资源管理,使得数据资源的物权处于完全控制下[3]。 其次,虽然信息资源和信息内容都能在相应的市场中以货币计价,但信息资源是以撮合交易、集合竞价等方式决定成交价。信息资源交易所促使信息资源具有良好流动性。目前,我国正尝试将GB、PB为计量单位的数据直接进入资产负债表,按信息资源交易所实际支付价款作为入账价值计入无形资产。如果此项政策能够顺利实施,那么信息资源实际上就成为企业资产。 最后,信息资源具有增值性。如果信息资源不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那么信息资源并不具有市场买卖的基础。目前,市场上的信息资源可以通过数据整理、信息租售、数据使能三种模式为企业创造价值:①数据整理,即通过数据进行收集、整理、过滤、校对、打包、发布形成信息资源API,向购买者开放数据接口由使用者进行处理形成不定向的企业价值。②信息租售,将萃取、分析过的信息整合为信息资源链条向购买者开放,帮助企业实现信息资源的资产转化。③信息使能,即信息资源企业通过调用内部服务和资源,发挥其规模、技术和资源优势为购买者提供信息资源发送的服务,并为协同产业的沉疴环节输入信息资源而创造利润增长点。从2008年开始,全球各地开始设立数据交易平台来激活信息资源的流动性,如美国的Factual、日本富士通的Data Plaza、我国中关村前海数据交易中心等。在数据交易平台中,参与交易的卖方涉及IDC企业、信息门户企业和大数据企业,参与平台的买方多为协同产业的巨头或公共事业部门,如Facebook、AT&T、NASA等。众多企业参与信息资源交易说明了信息资源的确能够带来经济价值增值。 3 信息资源产业的技术生态 3.1 公用性先导信息技术 信息资源和信息内容都是信息技术市场分化发展的成果。根据英国国会1995年对NII的讨论,信息技术包括双向互动操纵(Two-Way Operation)、高带宽信道(Broadband Capacity)和普适性条款(Near-Universal Provision)三大基本功能[4]。笔者在表1中采用美国专利分类体系对信息技术主题进行分类:I类为面向处理和操作的物理主题,即信息通过物理手段进行编译、计算和反编译技术体系,该体系主要反映电子信息的“量”性特征。考虑到信号转换容错率和效率,I类在采用二进制熵bit(Binary Entropy)基础上建立现代信息处理技术。Ⅱ类初期目标是建立技术标准不得低于2Mbits信道技术,即通过光电宽频信道和收发标准提供高效率、高精度、中继式的通讯技术,反映电子信息信道技术对传统信道的颠覆作用。Ⅲ类是面向社会的普及条款性技术,规范面向全国的信息产品和服务的技术标准,将格式化信息转化为面向社会的经济价值,反映信息“质”的特征。 3.2 差异性技术生态体系 信息内容产业技术是多元成熟的:(1)产业前端发展出具有成熟体系的信息电子化的软件处理和多媒体传播技术,如信息处理技术、关系型数据库存储技术等;(2)产业中端环节已经开发出旨在进行产权保护的内容保护技术和网路营销技术,如Cookie、内容水印、反盗版技术等;(3)产业后端主要提供增强消费体验的技术,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渲染技术等。 信息资源产业面临着极端数据环境。目前,信息资源产业的技术体系处于向多元化、成熟化过渡的阶段。基于Hadoop架构的硬件、开源协议的软件和特殊的安全机制,以大数据信息资源技术体系最为成熟:(1)在前端环节,相关技术必须满足PB级别信息资源的数据并发性、扩展性、系统性存取的需要。为此,大数据存储通常不单独采用关系型数据库,主要采用非关系数据集(no-SQL数据库)和关系型数据库混合的方案。在信息资源处理中,较多的企业以MapReduce技术逻辑进行信息分布存储、并行处理。(2)信息资源虽然是作为受到法律保护的资产,但其隐蔽性、瞬时性资产损失导致举证困难。同时,信息资源极有可能包含敏感信息,如果发生泄露不仅造成企业信息资源的损失,也会对企业关联性业务造成损害。在产业中端环节,信息资源企业采用安全防护、加密技术等多重策略预防高级持续性威胁(Advanced Persistent Threat,APT)对信息资源控制权和安全隐私造成的损害。(3)产业后端提供交易服务,如数据交易中心API权限管理、信息资源接入服务和联机分析处理技术。 4 信息资源产业的政策结构 从里根政府时期的《经济复兴计划》下的信息技术产业开始,美国主导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o Technical Commission,IEC)联合成立了“信息技术国际标准第一届联合委员会”。美国因此掌握制定信息产业标准的权利,而在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经济学”政策思路更是将信息技术标准、门类体系和全球政策向全球经济体推广,具体如表2所示。 信息内容产业作为信息技术相关产业的分支之一,主要由欧美日三大经济以产业政策的模式将产业边界固定下来。同时,欧美日三方陆续签署一系列技术标准和法律协议,如电子知识产权(Electr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和网络安全与隐私(Network Security And Privacy)协议,为信息内容专业化市场建立基本的制度基础,具体如表3所示。20世纪90年代,欧美日纷纷采取加大投资、拉动需求的经济政策,并根据经济实际提出“一式各表”信息内容产业发展的计划。 我国在2004年中办、国办的34号文件《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就阐述了信息资源观,但信息资源产业政策真正推进是在金融危机之后。2011年,美国著名咨询机构麦肯锡在《大数据:下一个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前沿》中认为美国医疗行业因“大数据”信息资源而提升价值3000亿美元,降低支出8%;零售业因信息资源可提高利润60%。2012年,奥巴马政府提出《大数据研究和发展倡议》,提倡向大数据的生产、应用和管理等领域发展。“奥巴马经济学”的核心政策之一便是利用信息资源产业化促进美国再工业化。又如德国默尔克政府提出《实施工业“4.0”战略建议书》,也提倡深度应用信息通信和网络物理系统,通过智能生产模式削减工业生产成本。该项振兴战略强调物联网、数据网的智能使用,实际上是将通过信息资源产业化向工业部门输入高度灵活的信息生产要素。由于各国都处于信息资源产业化的前期,中国颁布《中国制造2025》计划提出促进中国工业从二次技术革命的规模经济低成本模式向现代信息物理系统型低成本模式转型,“十三五”规划中,我国落实“互联网+”完成信息资源向实体经济的流动,实现工业价值链的数字化、数字驱动和信息资源化,两项政策在内容和时间上与发达国家没有太多的差异。同时,我国学者较早地研究了信息资源产业政策理论,并在此方面取得系列研究成果,如文献[5]的范式解读,文献[6]对信息资源生产价值约束研究,文献[7]对地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研究,文献[8]按照价值-环境二维多层次体系信息产业发展指数(IRIDI)对产业布局特征、产业发展状况和政府规制措施开展讨论,文献[9]讨论信息资源三方支付、间接支付、非货币支付和部分支付四种消费政策,文献[10-14]分别讨论信息资源产业政策框架和政策价值、具体的产业融资行为框架、产业涉及的法律框架和人力资源政策。 5 产业演化关系和业态形式 5.1 信息资源产业的演化方式 虽然信息内容产业的发展时间点早于信息资源产业,但是我国因其知识产权制度、市场监督环境和信息技术体系等原因导致信息内容和信息资源两种产业基本是同时起步。笔者提出我国信息相关产业的范式演化螺旋,如图2所示,简要说明信息产业、信息内容产业和信息资源产业的演化关系。 从企业链上看,资源要素导向的信息资源产业是消费需求导向的信息内容产业的高级阶段。在技术维度,Ⅰ类、Ⅱ类、Ⅲ类技术的发展速度表现为由功能向性能创新的发展模式,先产生内容阻断和呈现技术包括信息内容的知识产权,后发展出大数据技术生态强化数据的资产属性。以上技术门槛决定了市场维度信息市场先于信息资源市场而发展。但是,我国的内容消费和资源要素需求同时发展使得信息内容和信息资源也依次进入产业化阶段。 5.2 多元产业链形式 在研究信息资源产业链之前,笔者建议研究者不要将企业看作是一个特殊的专业化的生产单位,因为这种看法存在两个问题:(1)仅仅将企业看作生产的“壳”,并没有解释产业形态形成的“魂”;(2)将技术特征放在经济特征之前,相当于将产业看作技术集合而非企业集合,无法解释信息资源产业多元化业态结构。利用企业契约理论,笔者将信息资源产业链概括为企业契约的组合。 前文论述信息内容产业受到知识产权保护而具有市场价格,因此,供需两端存在大量买方和卖方围绕知识产权框架进行的讨价还价。通过一次性价格博弈,买卖双方能够达成信息内容的交易契约,同时由于买方购入信息内容而退出市场,因此,在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低下或阻断技术失效的背景下,信息内容业态不得不以碎片化、隐蔽化的方式存在,以此限制买方任意处置购买的信息内容。知识产权对形成信息内容产业化起决定性作用,因此信息内容产业链的核心是知识产权形成的契约组合。围绕信息内容知识产权问题,B.M.Holland等[15]对基于互联网服务的内容版权界定和保护措施提出讨论,对图书出版商数字化内容管辖版权和合理使用原则进行了研究;J.Pouwelse等[16]分析了P2P应用对内容产业版权保护的冲击,讨论了包括技术阻断技术的禁止性条款在内容产业执法的应用。总体来说,信息内容产业链因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和隔断技术升级而紧致,因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削弱和隔断技术衰退而松散,整个产业大致保持线性的结构。 信息资源产业化与公共授权、安全技术或者隐私性保密条款等所确定的企业对信息资源的控制相关。信息资源交易使得资产的部分控制权随着交换而转移——这一阶段的买方可能转变为下一阶段的卖方,因此,进行交易的双方要考虑交易契约的多次博弈过程。信息资源产业链取决于信息资源控制者和购买者的市场利益的较量。由于企业对信息资源的控制权存在差异,笔者将信息资源产业链分为:基于科级契约色彩的命令控制型、公私关系契约色彩的公私间合作框架型和基于市场契约色彩的公私间合作框架型三种组织模式,具体如图3所示。 (1)早期的信息资源产业采取命令控制模式管理和经营信息资源。在产业发展前期,信息资源业务单元因为规模、隐私和经营等问题难以独立开展业务,主要通过兼并、控股、再投资等方式积累和整理信息资源,此种模式的信息资源交易和核算处于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内,表现为集团内部交易。信息资源企业作为集团企业的独立核算和经营的决策主体而协同其他企业改进生产和服务的,减小信息资源外部交易存在隐私泄露的风险,如早期的亚马逊、Google、阿里等电子商务公司通过用户信令数据、事务数据和传感数据为同属集团市场部门制定搜索引擎营销方案(Search Engine Marketing,SEM)。 (2)发展阶段的信息资源产业采用合作框架获得商业利益。公共部门每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搜集和整理信息资源,但是公共部门和企业的利益差异、制度限制导致“信息资源公地悲剧”。公共信息资源既具有公共价值属性和经营性空间,这使得基于公益关系、政策关系或利益关系的公私合作框架具有协商基础。出于业务整合或技术门槛的原因,现有企业多采取合作框架模式整合和经营公私集成的信息资源,例如征信服务业中的中诚信征信、阿里征信是通过接通政府端、银行端或其他公共机构的信息系统后与内部信息资源实现资源集合和打包销售。 (3)成熟的信息资源产业通过交易所来经营信息资源。全球信息资源围绕交易平台进行市场化交易是信息资源产业走向成熟的必经阶段。虽然各国政府和各行业的信息资源并没有统一的技术规范和估值标准,但是公私领域共同完善信息资源交易中心已经成为迫切需求。交易所具备以下优势:①产品标准化。信息资源市场的可交易品种涉及公共、医疗、金融、企业、商务、能源、交通等领域,标准化信息资源可以避免滥用并提高信息资源资产的流动性。②定价需求。基于命令控制和合作关系的信息资源交易不能产生公允的价格,不利于挖掘信息资源的实际价值。通过交易所的撮合或竞价,实时浮动的价格能够激励信息资源产业提高信息资源质量。③增信需求。信息资源交易具有道德风险,即市场交易双方无法保证资源来源合法合规性、真实有效性、更新实时性,交易卖方有不尽职履性交易契约交易的风险,交易买方有滥用信息资源控制权为实现自身利益的风险。因此,交易中心通过引入政府认证和会员审核制度,为交易主体的市场信用增信而保障交易能够顺利达成。目前,我国各地开展信息资源交易所试点工作,如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中关村数海大数据交易平台、河北数据交易所等。 6 结语 信息资源产业对中国实现“供给侧改革”以及实施“互联网+”规划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比较信息资源产业的经济范式、技术特点、政策结构的演进过程,本文证明信息资源产业与信息内容产业在经济对象、价格结构、资产属性、技术生态和政策路径等方面都具有显著区别。据此,本文从企业契约理论中提出三种产业组织形态:集团内部命令控制型、公私间合作框架型、市场交易所型。 现有的政策建议在于通过投资和技术促进产业发展,笔者认为以现代信息技术和规模经济为代表的信息资源产业需要注重改进反垄断法律。从经济范式上看,建立在技术领先优势的信息资源产业面临着如何解决数据公共产品性和信息资源私有性之间的矛盾,政府政策要促进主导企业有效开发原始数据的同时又不妨害其他企业参与信息资源产业等诸多问题。但从技术特点上看,政府应尽可能放宽反垄断性技术而激发企业建立技术生态的动机。因此,信息资源产业的反垄断政策应该在鼓励技术创新和促进社会福利提高之间找到恰当的均衡,同时应适当默许垄断性信息资源价格,促进技术创新并建立市场化信息交易平台。信息资源产业的演进:范式比较与政策建议_企业经济论文
信息资源产业的演进:范式比较与政策建议_企业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