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明的共处之道
文 |王 磊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前,中外领导人同出席开幕式的重要嘉宾代表合影留念
习近平主席倡议召开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为促进亚洲及世界各国文明开展平等对话、交流互鉴、相互启迪提供一个新的平台,正是希望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世界上每一个文明都以自己的辉煌历史和灿烂成果为傲,也曾一度存在把自己的历史当作人类历史主要戏剧性场面来撰写过往。为应对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更加严峻的全球性挑战,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发表的《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主旨演讲给出了“中国方案”,即“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李绪琴(1992-),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光学三维传感.Email:1158223522@qq.com
人类文明是多元的而非单一的
在整个历史上,不同文明为人们提供了最广泛而根本的认同。“如果人类文明变得只有一个色调、一个模式了,那这个世界就太单调了,也太无趣了!”习近平主席的演讲生动形象地深刻剖析了单一文明观对世界文明生态的严重破坏。实际上正是关于单一文明和多元文明的不同认知,成为人类历史晚近以来发生过诸多冲突和战争甚至悲剧的重要原因。特别是自从15世纪开始,由于天文学、地理学等学科和近代造船和航海技术等实现巨大飞跃,不同文明之间的交往开始变得更加频繁和普遍。
罗扎诺夫没有从理论上论述瘙痒的必要性和普遍性,只是告诉我们每个人的“痒处”不同,所以必须按照自己的方式掻自己的痒处。 因为在他看来,“掻痒”是人生的基本状态,是“人类本性、人的心理结构乃至于历史结构的一个具有普遍形而上意义的事实”,面对此事实,“所有的理论都会被打破”[2]488。 不论沙皇还是苦役犯,每个人“渴望自由,极其强烈地感受到对这一‘自由’、对无限的‘我想要’的某种天生的权力”[2]488。 陀思妥耶夫斯基乃至罗扎诺夫本人,用来对抗各种理论的方式,就是自己的“瘙痒”。 罗扎诺夫说:
方钢管再生混凝土柱表面颜色变化主要与受热温度有关,受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影响不大。不同高温作用,钢管表层Fe的氧化程度有差异,300℃以前,钢管与空气中氧气发生氧化反应不明显,故颜色与室温时的接近。600℃时,钢管氧化严重,表面生成Fe2O3等氧化层,呈现暗红色。
不可否认,基于文化多样性的多元文明意味着不同文明间存在着差异。特别是进入全球化时代,人类主要文明的关系也经历着深度的调整,并带来了文明之间强烈的、多维度的、持续的相互作用甚至碰撞。
特别是进入全球化时代,更多的区域性文化要素获得了走向全球的历史机遇,而且不同文化在交流互鉴中进一步丰富发展了自己,并催生了更为多样多元的亚文化现象,拓展了文化多样性的内涵和外延。虽然单一文明观一度催生了强势文化一方对于弱势文化一方的“文化霸权”或“文化殖民”,但世界越来越认识到,单一文明观被人类历史现实证明是非文明甚至是反文明的。
多元文明共生共存是历史主流
人类几千年的历史是一个多元文明交相闪耀或齐放光芒的进程,既有古代辉煌灿烂的两河文明、古埃及文明、美洲印第安文明、印度文明等,也有溯源于古希腊罗马文明并至今已深刻影响全球500余年的西方文明,更有穿越了数千年历史绵亘不断的东亚文明。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中,虽然有不同文明的兴起和衰落、融合或博弈、交流或冲突,但多元文明的共生共存是常态和主流。这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基本生态。
事实上,共同存在的多元文明都以自己的方式推动了不同地区的进步,并不可避免地促使文化特征和现象以集合的方式从形成走向成熟,也奠定了区分不同文明的标准。正如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所认为的,文明包含着一些不被其他文明所理解的东西。
这种单一文明的观点给世界文明和人类历史造成了极为惨痛的伤害,放纵了人性中的偏狭自私,埋植了杀戮仇恨的恶之源。长达400余年的殖民战争、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难以根绝的种族歧视等等,毋庸置疑都与单一文明观造成的负面而深重的影响有密切关联,甚至单一文明观还时常打着普世文明的幌子招摇过市。
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腾飞,西欧文明伴随着本地区实力的上升开始对外扩张、征服和殖民,并一步步走向全球,不仅将不同文明全部联系起来,甚至对所有其他文明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也导致了西欧文明及以其为主体的欧美文明产生了认知错误,认为西欧文明领先于其他文明,在文化文艺、科学技术、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发展模式等方面达到了人类文明的巅峰,甚至认为欧美文明具有全球普世性,只存在一个单一的标准来判断文明。
多元文明的交流互鉴亟待机制化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是全澳洲历史最悠久的大学,是整个南半球首屈一指的学术殿堂和全球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依托于极高的学术声誉和雇主评价,悉尼大学作为澳洲第一学府的纪录已保持数十年,同时它也是一所传统的体育强校,在2017年QS(Quacquarelli Symonds,英国教育组织)学科排名中,该校与体育相关学科综合排名世界第一。本研究将对悉尼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建设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其在职前体育教师培养方面的特点,从而为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建设提供经验与启示。
21世纪以来,随着冷战的日益远去和反恐怖主义重要性的提升,“文明冲突论”一度甚嚣尘上,认为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文化方面的差异是造成冲突的基本根源。事实上,所谓的“文明的冲突”只是一个表象,其根源是不同国家和族群对权力、财富和安全等的追求和争夺,冲突的真正原因是社会和经济的,是不合理、不公正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所造成的。
“各种文明本没有冲突,只是要有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这是习近平主席的精辟论述。多元文明和文化多样性与冲突之间没有直接或必然的联系,文明之间的隔阂与交流不畅造成的偏见、误解才是孕育和加剧冲突的土壤。
因此,在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秉持求同存异的原则,推动多元文明的交流互鉴,有助于加强各文明之间的了解和全面客观认知,促成多元文明共生共存共荣的良性发展,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在世界各文明的相互借鉴和交流对话中,首先应该搭建并充分发挥各交流平台和该领域国际机制的作用,例如建设双、多边人文交流机制、召开区域性或洲际性的文明对话大会、支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全球多边组织的有效运转等。其次,“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应在文明交流对话中秉持开放的心态,借鉴学习人类文明中的先进优秀成果,从而促进人类文明共同繁荣和进步。这也是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意。
在当今世界大发展大变化大调整的宏大历史背景下,唯有在开放与交流对话中与其他文明和谐共处,才是各文明求得自身发展的契机和动力,也是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文明共处之道。习近平主席倡议召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为促进亚洲及世界各国文明开展平等对话、交流互鉴、相互启迪提供一个新的平台,正是希望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王磊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金砖国家合作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标签:亚洲命运共同体论文; 文明观论文; 习近平论文; 交流互鉴论文;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论文; 北京师范大学金砖国家合作研究中心论文;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