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3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10-012-01
语文本来是一门工具性学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先“会语”,就是会用嘴说,就自然“会文”了。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新的教育理念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作文教学的地位显得十分重要。现在的学生,不论成绩好坏,对作文普遍存有一种畏惧心理,究其原因,(1)作文是一项综合性的训练,本身难度大;(2)老师的教学方法不适当,没能切合实际地指导学生写作;(3)学生缺乏有关的作文知识,没有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写作热情,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在对低段学生的作文训练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作文起步训练。
一、确定主题,从关注孩子生活、情感、情趣入手
在课堂上让孩子们画他们擅长的画,他们饶有兴趣地作完画后,往往急于向自己的同伴、老师介绍自己的“大作”,表达自己内心压抑不住的欣喜。此时,我们可以让孩子们用笔写自己画了些什么?想把它送给谁?孩子们在心情愉快的时候,常闪烁出创新的火花,笔下流淌出美妙的文思之泉。由此看来,我们要从孩子感兴趣的地方入手,深入挖掘写话的题材。
二、联系生活,创设情景
有一次,上课铃响后,我刚走近教室,就听见里面热闹非凡,就连眼保健操的广播响起都未能使教室安静下来。我灵机一动,干脆晚点进教室,等他们尽情地闹一闹。过一会儿,我一手撑腰,一手使劲地锤脑袋,还不停地咳嗽、呕吐,一副病态走进教室。刚一进去,教室里立即安静下来,目光都投向了我。于是,我发话了:请同学们把刚才的情景写下来,并提示:上课铃响后,你干了什么?说了什么?同学们在干什么?说什么?老师进来后,老师的表情如何?你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这样,他们有话可写,写出了真话,表出了真情。
三、多引导
低段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及中高段学生,但是他们却充满无穷的想象力,常常会把大象的耳朵说成是一把大扇子,将它的腿看成是一根大圆柱。多么奇妙的比喻!原本笨拙肥胖的大象经学生语言的渲染竟变得这样可爱。我乘机对学生“新”的发现进行引导,在学生眼里,一切事物都成了生机勃勃的活物,世界也顿时变得五彩斑斓。学生只有会说了,会想了,才会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抓住时机,制作卡片,写上片言短语表情意
母亲节来到之际,教师可以鼓励孩子们制作各式各样的心意卡,写上对妈妈的赞美、问候、感激之词,既能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又渗透了亲情教育和人文关怀。
教师节前,教孩子们制作小礼物或写写自己最喜欢的老师,用不同的语言夸夸每位任课老师,给他们送上最真诚的祝福。对制作精美、语言独具特色的作品可以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从而激励孩子更加努力习作。四季的更替、变化也将给孩子带来一份惊喜和欢乐,可以引导孩子以拟人的方式给春姑娘、夏哥哥、秋阿姨、冬婆婆写写信,说说自己想说的话。
学校是孩子们成长的摇篮,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有许多孩子们难忘的记忆,引导孩子们及时记录校园趣事也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五、运用修改方法,师生互评互改
以改促新,以评促进,勤评勤改,培养良好习惯。文成于改。众所周知,文章是改出来的。写完一篇作文并不等于完成了一次习作,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一篇上百字的文章要十数遍地修改,可见字斟句酌,要求甚严。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教学的目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中年级学生要学习修改自已的习作,高年级学生要养成写后认真修改的习惯。由此可知,改是学生作文训练的重要环节。对于小学生而言,也要养成勤于评改的良好习惯。传统习作教学方法是:学生包写作,老师包评改。学生写好后,老师从字词句篇到标点符号,凡是错误统统给予书面纠正。点评则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包办评改活动,其结果是教师疲于奔命而学生收效甚微。更糟糕的是它抑制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导致学生修改习作能力无法提高,修改习作的习惯也无法养成。
在低段习作教学中,我一般采用一下几点进行学生们的作文批改:
1.师批,学生改。认真阅读学生作文,找出需要修改之处并做上各种符号或眉批,发现妙词佳句加以鼓励。学生细心体会老师所画的符号,所加的眉批,尾批并加以修改。在此方法中注意批、改分离,以批促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生互批互改。组成三人或四人为一组的批改小组,选择一个学生的作文互相讨论,共同修改。学生积极评议,同学之间互相影响,促进修改作文能力的提高。
3.批面改。这是学生最愿意接受的一种方式,它沟通直接,能较快地帮助学生辨析习作中的错误,为自己修改作文提供依据。对作文中存在的个别问题宜采用此方法。对写作文相当困难的学生,一边启发、一边引导学生自己修改,为培养学生修改作文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们始终相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然,尽管兴趣在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上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我们还是应该理性地认识到学生的个性差异,不是所有学生通过兴趣的激发都能达到相同的作文水平。在实际中,我们既要保持学生的写作兴趣,又要不遗余力地激发更多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写作成为一件快乐的事,让学生能写、愿写、乐写、擅写。
论文作者:陈莉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0月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1
标签:学生论文; 习作论文; 孩子们论文; 老师论文; 教师论文; 兴趣论文; 能力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0月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