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跨世纪党的建设的思考_党建论文

关于跨世纪党的建设的思考_党建论文

关于跨世纪党的建设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的建设论文,跨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把党建设好。”党的建设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在继续进行的一项新的伟大工程。本文试图从世纪之交的时空跨度,探讨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中带有全局性、宏观性、前瞻性的几个问题。

一、理论武装问题

没有革命理论,就不会有坚强的社会主义政党。一个政党理论上成熟的程度,是这个政党政治上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我们党从诞生到现在已经走过了78年的光辉历程。回顾我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可以发现,什么时候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时候党的建设就有正确的前进方向,党就会壮大、进步和巩固,党的事业就蓬勃发展;相反,党的理论发生错误,党的事业就会受到损害,甚至遭到严重挫折。历史上党内“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给党带来的巨大损害都说明了这一点。刘少奇同志在总结这方面的教训时曾说,我们党过去的失败,都是指导上的失败,而并不是工作上的失败,这是过去历史上我们党最吃亏的地方。他所说的“指导上的失败”就是针对党在理论上发生的错误而言的。

我们党是一个经过实践斗争磨炼,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在理论上逐步走向成熟的党。早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遵义会议和延安整风,在肃清了“左”右倾机会主义思想在党内的恶劣影响之后,党的七大就明确把毛泽东思想同马列主义一起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载入党的章程。在我们党成为执政党之后,毛泽东进一步强调并明确指出:“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注:《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715页。 )在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的党的十五大上,《党章》又明确把邓小平理论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定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这是历史的必然,实践的结论,人民的选择,也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政治上、理论上成熟的集中体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是我们党在坚持、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长过程中取得的两项伟大理论成果,这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自豪和骄傲。因此,在思考跨世纪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的时候,我们必须把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放在首要的位置。

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十五大号召全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过去20年,我们党能够经受住国际国内各样的考验,领导人民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从根本上说靠的是邓小平理论的指导,靠全党认真学习和实践这一理论。今后,我们要战胜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胜利,仍然要靠邓小平理论的指导,靠全党深入学习、坚持实践这一理论。

邓小平党建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把党建设好,推进跨世纪的新的伟大工程,我们必须在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过程中特别要学好邓小平党建理论,完整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党建理论的科学体系,深刻领会它的基本观点和精神实质,从而为推进跨世纪的新的伟大工程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精神支柱。

邓小平党建理论是我们党的建设历史和现实经验科学总结的产物,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宝库。它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必须:即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和必须加强党的建设。为了实现跨世纪的党的建设的战略目标,我们就要在深刻理解邓小平党建理论的这些基本思想上下功夫。

邓小平关于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的思想,主要源于他对历史和现实的深邃思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以改革开放为标志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这种地位和作用又有着什么样的发展趋势?这是当代马克思主义者所必须认真和科学回答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则问题。邓小平以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魄力和深邃的眼光,旗帜鲜明地强调,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找到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制定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策略,实现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干“四化”;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在改革与发展中保持社会的政治稳定,为现代化建设创造出一个安定团结的环境。 为此, 他早在1979年就明确指出,坚持党的领导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

邓小平就在提出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的同时,提出了“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的科学命题。在他的心目中,从来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与改善党的领导当作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过程来思考和看待的。邓小平把改善党的领导的问题摆到全党面前本身,充分体现了他作为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瞻远瞩和博大胸怀。他本人不但提出了问题,而且在科学地总结我们党执政30多年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依据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基本原理,面对新的形势任务和时代特点,结合新的实践,提出了很多改善党的领导的新思路、新观点、新概念和新举措,为我们党勾画了一幅在新的历史时期改善党的领导的美好蓝图。改善党的领导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邓小平正是从这个视角出发,提出首先要改善党的领导制度。认为制度建设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其次要转变党的领导观念。提出党的领导机关除了掌握方针、政策和决定重要干部的使用外,要腾出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来做思想政治工作,做人的工作,做群众的工作,也就是要从“施政”的观念转到“执政”的观念上来,从直接管理的观念转到政治领导的观念上来,从集权的观念转到分权的观念上来。再就是要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在他看来,只有改进党的领导方式,靠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群众,靠强有力的思想组织工作团结群众,靠好的党风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影响群众,才能有效地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发挥党的领导作用。

邓小平围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对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都作出了科学的回答。首先,在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方面,邓小平始终把党的思想建设看作是执政党建设的一项基本建设,是搞好其他方面建设的基础。他认为,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解决思想路线问题,没有正确的思想路线,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为了恢复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邓小平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第一次把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用科学而简洁的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78页。)。其次,在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方面,邓小平除了反复强调要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首倡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以外,最主要的历史功绩在于提出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建设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并且说“党的基本路线管一百年,要长治久安,就要靠这一条”。再次,在党的作风建设方面,邓小平以十分清醒的头脑思考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对党的建设带来的双重影响,对党的作风建设更是时刻给予极大的关注。他之所以特别重视党的作风建设,这是因为在他看来,一是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二是党风问题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得到贯彻执行,三是搞好党风建设是建设好的社会风气的关键所在。

列宁曾经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注:《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41、242页。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也指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第10页。)至今,在党内还有人对邓小平党建理论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认为邓小平党建理论不像理论,没有体系。这种看法显然是肤浅的、片面的。毛泽东说过,理论就是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并经实践检验是正确的东西。邓小平党建理论就是源于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实践,并且指导这一实践,又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理论。我们不能以部头大小、文章长短、文体风格评判理论的成熟与否。是的,邓小平党建理论集中体现在《邓小平文选》第1-3卷上,其表达的主要形式是讲话、报告、谈话等,但是我们要明白,理论的深刻与彻底不是靠话说得多和卷帙浩繁,而是看它能否抓住本质,概括规律,正确指出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邓小平关于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概括,对党的作风建设的阐述等等,话虽不多,但一语中的,石破天惊。至于邓小平党建理论的科学体系问题,一个理论是否构成理论体系,关键看它有没有正确的哲学基础,有没有一个中心主题,以及围绕这个主题的一系列相关联的观点。很清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邓小平党建理论的哲学基础。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邓小平党建理论的中心主题。围绕这个中心主题,关于新时期党的建设的目标、任务、内容、途径、方法等都提出了一系列科学的概念和观点。从这几方面看,邓小平党建理论确实是一个严密的科学体系。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在建设跨世纪伟大工程的征途上,只有学习运用邓小平理论特别是邓小平党建理论,才能把我们党真正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二、形势认识问题

党的建设是一项新的伟大工程,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决策。为了顺利实施跨世纪的新的伟大工程,我们必须对党的建设现状有一个清醒的估价,对面临的形势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国家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而深刻的革命性变革和历史的大转折,我们党所面临的环境、任务和党的状况也必然发生着与过去时期不同的很多变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宏伟事业,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市场经济,在全面改革开放包括向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开放中建设社会主义,历史上没有先例,必然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党的建设也同样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基于以上认识,今天我们来分析党的建设现状和面临的形势,必须从三个视角去加以考察:即如何看待党的建设现状的主流与支流;如何看待市场经济给党的建设带来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如何看待世纪之交党的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因此,今天来谈论跨世纪的党的建设,我们不能离开特定的时空,离开时代的背景和环境,离开党情。我们要把跨世纪党的建设放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条件下,放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放在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的条件下来加以考察,才能对党的建设的现状和面临的形势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改革开放20年来,我们党的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党无论在理论上、政治上、组织上都比过去更加成熟和坚强,主流是好的,这是世人有目共睹的事实。

在思想建设方面。改革开放20年是解放思想的20年,是实事求是的20年。全党全国人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重新确立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在理论建设方面。发扬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理论指导的优良传统,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我党历史上继毛泽东思想之后的第二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这是我们党在理论建设上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政治建设方面。20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本路线是完全正确的。正是有了这条路线,才有我们国家今天如此欣欣向荣的景象和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国力大大增强,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人民生活大大改善。党的基本路线已经成为我们国家和人民的生命线。

在组织建设方面。恢复和逐步健全民主集中制,废除实际存在的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推进干部队伍和各级领导班子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顺利完成了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向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交接。

在作风建设方面。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大力倡导求真务实,密切联系群众,坚持不懈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拥护和支持。

在制度建设方面。确立制度建党的新思路,果断而稳妥地改革党的领导制度,制定一系列规范党的组织和党员个人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规章条例,党的各项工作日趋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现代化。

我们在充分看到党的建设的主流和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党的建设在如此广泛深刻的历史变革中,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政治多极化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还有着不适应的方面,特别是党的建设如何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还明显地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思想不适应。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缺乏全面准确的理解,“左”的右的思想倾向时有产生。一些党员忘记共产主义理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扭曲,影响了党在思想上的先进性。

二是领导不适应。面对新的形势与任务,有相当一部分干部思想准备不足,缺乏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和驾驭全局的领导能力、领导艺术。党的权威和地位在一些地方和单位有所削弱。

三是组织不适应。在实行改革开放和建立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如何巩固党的组织,加强党员管理,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克服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的现象,是一个尚未解决好的现实问题。

四是作风不适应。党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这样一种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情况下,如何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抵御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袭,克服各种消极腐败现象,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是机制不适应。党的建设缺乏健全的制约机制和发展动力,有些好的传统制度被忽略、废弃,有的过时的旧制度又在或明或暗地起着作用。新的制度尚待完备,新的机制需要探索。

正确认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党的建设的影响,对于推进跨世纪的伟大工程有着重大的意义。

首先,我们要充分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党的建设的正面效应。应该说这是起主导作用的影响。实践证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为加强党的建设奠定了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党的领导地位。同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也不断为党的建设赋予了新的内容,无论在党的组织设置上、干部队伍结构上,还是在党的活动方式上、工作方法上,都带来了勃勃生机和崭新的局面。大家知道,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开放经济,也是法制经济,何况,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不仅是同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而且是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的更高形态的市场经济。实践也同样证明,这种经济体制的运行和完善,大大增强了我们共产党人的市场意识、平等意识、民主意识、竞争意识、开放意识、法制意识、道德意识、效益意识等等。随着这些意识的增强,极大地激发了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市场经济还为共产党员素质的充分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就思想素质而言,市场经济以追求效益为目标,以等价交换为原则,以公平竞争为动力,人们要在这样一种经济体制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地更新观念,转换思维方式,勇于开拓和进取,这种崭新的精神状态提高了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等等。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忽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党的建设带来的负面效应。尽管它不起主导的作用。比如在思想方面,有的人就以市场经济的平等性和市场主体的独立性为理论依据提出,既然搞市场经济,由谁来领导都可以,这样一来,市场经济成为了摆脱党的领导的一种藉口,从而动摇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又如在组织方面,有的单位和有的人就以市场经济的开放性为理论依据,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目无组织,我行我素,想干啥就干啥,结果出现各种管理不严、纪律松弛的不良现象,从反面制约着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的充分发挥;再比如,在作风方面,有的人把价值规律,等价交换的原则运用到党的政治生活中来,使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腐败现象在新形势下有所滋长,由于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的思想蔓延带来的各种违法违纪的现象增多。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在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条件下,我们一定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如何发挥市场经济的正效应,最大限度地抑制它的负效应,这是跨世纪党的建设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而现实的问题。

新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我们正在进行的跨世纪的新的伟大工程中,究竟面临着哪些机遇和挑战?

机遇之一: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来看,共产党执政从俄国1917年革命胜利算起,已有80多年的历史,90年代初苏联和东欧共产党执政地位的丧失,是国际共运的严重挫折,也是世界现代史上的一大悲剧,然而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的经验教训却是我们今天进行新的伟大工程建设的重要财富。乐亦鉴之,哀亦鉴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机遇之二:今年是建国50周年大庆,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50年。50年风雨历程,我们党的自身建设积累了极其宝贵而丰富的经验,也不乏失误的教训。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全党全国从上到下都在回顾总结这50年,包括中国共产党执政50年的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运用历史的经验和智慧,为跨世纪新的伟大工程建设打开新的天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机遇之三:世界正在迈进知识经济的新时代,面对新世纪世界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等的发展轨迹和趋势,将给我们以更宽阔的视野来审视新的伟大工程。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我们党的建设始终与时代同步的正确指针。

跨世纪党的建设面临着很多良好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随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建设中必然会遇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持我们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始终如一地代表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就是一个不可回避的挑战。

西方敌对势力总想动摇中国这棵大树,随时都在实施对中国“西化”、“分化”的图谋,他们把罪恶的矛头首先对准的是中国共产党,如何在这种国际背景下,巩固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又一个挑战。

随着世界的政治多极化、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如何才能使党的领导体制、观念、方式适应新变化,增强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这又是一个必须面对的挑战。

三、工作思路问题

党的建设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面对新的世纪,我们要按照十五大报告提出的新要求,高瞻远瞩,全局在胸,牢牢把握党建工作的基本思路,不断开创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第一,把握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把握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就是要站在跨世纪的历史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党的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高抓好党的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我们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领导核心,历史把这一重大责任赋予我们的党,人民对我们的党寄予厚望,正是从这个意义上,邓小平早就教导我们:“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0页。)江泽民同志继承邓小平的事业和思想,并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在论及必须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时明确指出:“二十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必须认真研究自身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善于学习和提高,善于改进和加强领导。”(注:《人民日报》1998年12月19日。)我们要站在这个高度来认识,善于坚持和运用我们党在加强自身建设中长期积累起来的成功经验,并且善于用改革精神在新的党建实践中进行新的探索和创造,寻找新的办法,积累新的经验,攀登新的高峰。我们只有对准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执政水平,不断增强拒腐防变能力,才能以新的面貌和更强大的战斗力,带领人民完成新的历史任务。

第二,把握党建工作的导向性。

把握党建工作的导向性,就是要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设是党的整个建设的基础。毛泽东说过:“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注:《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3页。)实践证明, 无论对一个党还是对每个党员来说,理论上的成熟都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

注重思想理论建设,注重从思想上建党,这是我们党的特色和优势。正因为我们党是一个具有高度思想理论修养的党,才在建党的70多年里产生了两次理论上的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我们要坚定不移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年间,党中央先后三次发出通知,号召全党学习邓小平理论。正如1998年《通知》所指出,每当革命和建设的重大关头,我们党总是结合不断发展的实际,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这是一条宝贵的历史经验。实践证明,愈是在国际、国内出现新情况,改革开放遇到新问题,我们的事业面临新任务的时候,愈是要发扬我们党重视理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光荣传统,把邓小平理论运用到新的实践中,从而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党观察世界、发展自己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我们要在全面准确领会和掌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全面准确领会和掌握十五大精神上下功夫,在运用邓小平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上下功夫,在弘扬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上下功夫,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学习与运用、言论与行为的统一,永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动摇,从而团结和带领广大群众在新的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三,把握党建工作的动态性。

客观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和知识统一观。对于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我们也应该作如是的理解。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史上一个历史性的伟大创举,是我们党肩负的一项光荣的历史使命,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一个长期而艰苦的奋斗过程。我们看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给党的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使党的建设遇到了许多过去没有遇到过的复杂情况,我们要特别注意经常认真研究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对党的建设带来的正负双重影响,细心观察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建设面临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要自觉地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随时注意调整党的工作思路和工作任务,以及相应的工作内容、重点和方法,从而使党始终能够掌握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领导权和主动权。

我们在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把继承传统和开拓创新结合起来,这就需要对过去的经验加以分析,对于那些只适用于当时历史条件的作法要勇于摒弃,而对于那些体现党自身运动一般规律的经验则要予以继承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总之,全党同志要具有既继承前人,又不墨守成规的科学精神,只有这样,我们党的建设才会有经久不衰的旺盛生命力。

第四,把握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首先,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建设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客观事实中找出党的工作路线、方针、政策和方法,这样,才能使主观决策符合客观实际。我们要在全党形成这样一个共识,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我们所有共产党员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

其次,要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各级领导既要把党的建设当作大事来抓,同时又要当作实事来抓。要想实招、干实事、出实力、求实效,切忌做表面文章,摆花架子。我们一定要在全党形成一种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团结拼搏、开拓进取的良好精神状态。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实践也是检验党的建设搞得好坏的最具权威的裁判。判断党的建设的好坏优劣,最根本的是看实践,看效果。在今天,我们就是要以实践,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及群众是不是答应,群众是不是拥护,群众是不是满意,作为衡量的标准。当然,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能把这些标准简单化和庸俗化,而要依据这些根本标准制定出一些可供操作的具体标准,从而把党建工作的实效性落到实处。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78年的旅程。70多年来,为着民族解放、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带领和团结全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创造了使世人为之震惊的人间奇迹。今天,又正在满怀信心地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奋勇迈进,不管前进的道路上还有什么困难和挫折,还会遇到多么棘手的难题,只要中国共产党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不动摇,持久不懈地抓好党的自身建设,中国共产党就会在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征途上,以更高的理论水平和领导艺术驾驭社会主义的航船驶进新世纪。

标签:;  ;  ;  ;  ;  ;  ;  ;  ;  ;  

关于跨世纪党的建设的思考_党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