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惊涛骇浪 重入复苏轨道——香港经济年终回顾与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惊涛骇浪论文,香港论文,年终论文,轨道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用峰回路转来形容2003年香港经济的走势应该是颇为恰当的。年初,虽然受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影响,香港经济仍继续复苏;第二季度在伊拉克战争及SARS冲击下,大部分经济活动濒于瘫痪,整体经济急骤下滑;受战胜SARS、全球经济加速复苏、特别是《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的利好作用,香港经济第三季度强劲反弹,而且势头持续到年底。全年计,本地生产总值(GDP)实质增幅比年初预期还高。展望2004年,受全球经济进入扩张周期以及CEPA全面实施等利好因素影响,重纳复苏轨道的香港经济将加速增长,通缩将显著趋缓,民生也将明显改善。
V型走势 峰回路转
2003年,香港经济经受继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又一次惊涛骇浪。这就是惨遭伊拉克战争的不确定以及前所未见的SARS的双重夹击。这无可避免地重挫香港经济。但是,随着战争结束和疫灾消失,香港经济迅速反弹。全年的表现可谓悲喜交错,峰回路转。
从季度本地生产总值同比实质增减率看,呈现的是典型V型走势。第一季度增长4.5%,第二季度下跌0.5%,第三季度弹升4%,预计第四季度可达4.2%。按此计算,全年的升幅将达3.2%,不仅大大高于SARS肆虐期间的所有修订预测,也胜过去年底今年初大部分预期。与“四小龙”中同受疫灾的台湾及新加坡比较,香港也略胜一筹。这显示香港经济具有强大韧力,同时也显示中央政府加大支持力度的成效。
外部需求是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动力。根据修订预测,在全年3.2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中,有2.76个百分点是来自净出口的贡献。年内,对外货物贸易一直保持强劲。头10个月,货物总出口值同比增长11.5%,进口值则增长10.6%。预计全年以实质计的出口增幅及进口增幅将分别为12.5%和11.1%。由于出口增幅大于进口增幅,预计货物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达1.07个百分点或占经济增长的三分之一。货物出口表现良好,一项因素是港元随美元下跌提高了香港对外价格的竞争力,而更重要的则是受中国因素的带动。一方面,中国的进口需求强劲直接推动香港对内地的出口。头9个月,香港对内地的整体货物出口值同比增长21%,虽然比中国整体进口增长40.5%为低,但却大大高于香港对所有市场出口的11.8%的增幅。另一方面,中国从东亚进口大幅增长并成为东亚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也间接带动香港对东亚的出口。据计算,头8个月日本和韩国出口增长的40%,台湾出口增长的37%都是贡献自中国,而香港对这些市场的整体出口值增幅分别为13.7%、17.3%和18.8%,都大于对所有市场出口值增幅。服务贸易也对香港经济增长有较大贡献。按修订预测,服务输出将贡献0.95个百分点,服务输入则贡献0.74个百分点。服务输入的贡献主要是SARS导致居民减少外出旅游。服务输出第二季度也受SARS影响剧跌,但随着CEPA年中签署,内地多个城市居民可以个人身份访港,抵港内地旅客因此大幅增加。SARS后的第三季度,内地旅客同比增长了32%,这使得同期间抵港旅客数量在其他客源继续下跌的情况下增长4%。
按修订预测,内部需求全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只有0.44个百分点。而这又集中在头尾两季,最重要的内部需求私人消费需求自2001年第四季度起就持续萎缩,今年头两季度受SARS影响跌幅扩大。但疫灾过后,随着旅客增加带动旅游业及相关行业显著好转并带动就业,加上CEPA签署扭转市场气氛增强消费意欲,私人消费开支第三季度扭转两年来跌势,实质增长2%,从10月份零售额及零售量均出现1月份以来最大升幅的数据以及市况看,预计第四季度私人消费开支可望加大增幅,并使全年略有增长。另一内部需求投资需求也将呈V型走势。以本地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计,预计4个季度同比实质增减率分别是3.5%、-5.7%、-0.4%和4%,全年则微升03%。增长主要靠机器设备及计算机软件投资。此活动除第二季度受SARS影响下跌外均见增长。楼宇及建造却持续下跌。公营部门续跌是因为重要工程已届竣工,新工程又未进入施工高峰期。私营部门开支下跌则与停止卖地以及物业市道持续不景有关。不过,第三季度末市道已明显好转。由于经济好转、股价上扬以及推出投资移民政策,市场重燃信心,交投明显回升,住宅、写字楼及铺位价格均回稳或上升。预计这将带动第四季度的私人建造业活动。
影响因素 显著向好
香港经济已经重返甚而超过SARS前的水平,现在的问题是,这一势头在2004年能否持续下去呢?从主要影响因素的趋势看,答案显然是肯定的。
先看看中国因素。从香港经济2003年的发展历程可见,中国因素已经成为对香港经济影响最大的因素,其影响主要包括中国经济的走势及对香港的政策。今年中国虽受SARS影响,但经济仍快速增长。最近,中国政府已把明年的经济增长目标确定为7%,但由于中国经济已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期,预计实际增幅将在8%左右,比今年的8.5%略低,但仍将是全球的最高增长率。在对香港支持方面,CEPA将在明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而且不排除进一步充实内容,推出新的优惠政策措施。可以预见,内地居民来港个人游的旅客将大幅度增长;零关税优惠及各地开辟港产品销售区等将刺激港产品对内地的出口并吸引在香港的制造业投资;在CEPA鼓励内地企业到香港上市的政策下,香港与上市相关的金融服务业将迎来更大量的商机;开办个人人民币业务将扩大香港银行业的经营品种并增加业务量;扩大服务贸易市场准入既可望吸引外资前来以香港为跳板,又为香港服务业扩大了腹地并提供了就业机会。CEPA今年第四季度的局部实施,已经为香港经济增添了动力,明年全年全面实施,作用更大当无可置疑。
在国际因素方面,预料明年将是经济复苏明显加快的一年。以美国为火车头的世界经济,在一年多前已进入复苏周期,但由于前一轮泡沫爆破的后遗症较大,加上受伊拉克战争及SARS影响,步履蹒跚。如今随着地缘政治形势有所缓和,复苏的障碍已有减少。因此多家国际机构均对明年的世界经济作出较为乐观的预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是增长4.1%,经合组织(OECE)的预测是增长4.2%,而美国全国企业经济学家协会更预测增长4.5%,都比预计2003年的3.2%的增幅高。IMF还预测,随着伊拉克逐渐恢复石油出口带来供应增加,明年油价将回落到平均每桶28.5美元,即下跌10.5%。而经济加快增长则将使世界货物及服务贸易量增幅从今年的2.9%加快到5.5%。
作为火车头的美国经济今年头3季度同比增长2.6%,预计全年可达3%,明年预计可加快到3.9%至4.2%。推动增长的因素包括政府宏观调控的“三大招数”减税、低息、美元贬值在明年总统大选年将维持乃至强化。中微观因素也有利美国经济加快增长。直至今年年中,美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去年主要靠私人消费,今年头两季度则加上庞大的军事开支。但从第三季度起,又加入了企业投资动力。由于盈利大幅增长,订单增加,预计企业增长投资的势头将会持续下去。这将带动就业,形成良性循环。
欧盟和欧元区今年经济均呈呆滞状态,增幅只分别为0.7%和0.5%,预料明年将加快,欧盟为2%,欧元区为1.9%。加快的条件主要是很多国家就劳工、福利等方面推行改革,有助于推动投资。此外就是欧盟委员会决定暂停执行《稳定和增长公约》所订的共同的预算规则。在此情况下,国家负债水平较低的德国和法国能够冲破预算赤字不能超过GDP3%的桎梏,采取相对宽松的政策。还有,德国已准备把原订2005年实施减税计划提前于2004年实施。这些对内需的利好影响将大于欧元升值对出口的压抑。
日本今年经济表现超乎预期,年内曾有季度增长率在十多年来首次超越美国,全年增长率料达2%。经济增长动力主要是出口和企业投资,而投资也主要是用于添置设备用以制造出口产品。明年尽管世界贸易增长将加快,但日本却面对考验。首先是日元将被作为美元贬值的承载体之一,倘日元升值,将对日本出口带来不利影响。其次,日本出口增长越来越依赖对中国出口增长,在中国经济发展从注重速度转向质量、进口增幅转趋温和的情况下,日本继续大幅增加出口的难度也将增大。虽然日本通缩趋缓及银行问题略有好转将有利于内需增长,但估计日本难以维持今年的增速,OECE预计为1.8%,IMF则预计增长1.4%。不过这对日本来说仍是不差的表现。
至于世界其他地区,预料明年经济表现也会优于今年。IMF估计,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将从今年的5%加快至5.6%,亚洲发展银行估计,亚洲发展中国家明年经济增长率将从今年的5.7%加快到6.2%。以上情况显示,明年影响香港经济的国际因素将继续向好,有利于香港的货物及服务转出。
在香港内部因素方面,明年从整体看可望向好,但也有不确定之处。最重要的是今年肆虐经济民生的疫灾应不再重现,退一步说,即使再现SARS或其他传染疾病,相信经今年一役,在防治方面已累积一些经验并吸取了教训,这有助于有效控制疫情。仅此一项,就已是很大的好转。然而,庞大的财政赤字堵截了以财政政策刺激经济之门。尽管政府已因应情况变化把减赤时间推迟两年并因此而弱化节流开源的力度,但原订措施仍会付诸实施,包括公务员及资助机构减薪等。这难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消费。好在整体经济环境改善使得此措施不至于产生连锁反应,因此影响应不会太大。在房地产方面,政府推出的政策措施已经全部实施。由于清晰了政府定位,楼市将由市场主导,此有利于长期健康发展。短期而言,随着供求的失衡趋于缓和及置业信心有所恢复,楼市应稳中向好。交易增加当属无疑,楼市或可望上升5%以上。
此外,在各主要影响因素向好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隐忧,主要包括:恐怖主义威胁依然存在,不能排除出现较大恐怖袭击的可能性;由于WTO多边谈判失败,加上明年是美国选举年,贸易保护主义有可能升温甚而爆发贸易战等;这些都是可能影响世界经济并波及香港经济的阴影。
复苏加快 民生改善
根据以上对主要影响因素变化趋势的分析,可以认为在潜在隐忧不成为现实的前提下,香港经济在2004年将会继续在复苏轨道上运行,而且速度将会明显加快。预计本地生产总值实际增长率可达5%。更值得称道的是通缩将显著缩窄,本地生产总值平减物价指数跌幅料降至1.5%,这将使得以货物计算的GDP增加3.5%,成为2000年以来的首次回升,加上就业等其他方面好转,民生将有所改善。
经济增长的动力将从单靠外部需求变为内需外需双翼齐飞,预计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均为2.5个百分点。CEPA将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
外部需求的货物出口将保持强劲增长。首先,预期全球国际贸易量增加为香港带来增加出口的机会,而港元将维持偏弱则为香港带来增加出口的可能。值得指出的是,亚洲仍将是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这个地区已形成并加速发展这样一种分工模式:东亚和东南亚供应原材料及零组件并在中国生产及组装,产品在内地销售及出口到欧美市场。在此模式下,香港作为中转地的角色可望提升。当然,由于离岸贸易将加速发展,加上今年表现强劲形成比较基数较大,预计明年香港转口增幅将从14.5%放慢至10.5%,但仍是不低的增幅。令人憧憬的是,CEPA提供的港产品输往内地零关税待遇的实施将带来的刺激。近期厂商已为此作了部署,因此有望扭转港产品连续下跌3年的趋势。在服务输出方面,明年可看好的是旅游服务输出和金融服务。前者今年受SARS影响而倒退,明年将得益于内地旅客在放宽限制及优惠措施推动下急剧增长,而其他客源亦可望继续恢复并在不久后止跌回升。金融服务主要是内地企业来港上市的有关服务及伴随“个人行”及投资移民政策带来的业务。
内部需求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都可望录得增长。在消费方面,除了可望不再受疫情压抑外,主要是寄望就业情况的改善。原因是经济复苏将创造就业机会,特别是转趋兴旺的旅游业、止跌回升的私人建造业以及交易转旺的房地产服务业都是劳工密集的行业,对增加就业的效果将更大。因此,尽管结构性失业问题仍在,但失业率下降可期。预料明年底可降到6%,全年平均6.5%,比今年下降1.5个百分点。投资方面,由于房屋政策改变及其他基建工程仍未渡过青黄不接期,公营部门建造业投资仍难起色。但私营部门则可望改善。主要是受恢复卖地作用以及楼价回升使发展商不再推迟工程。楼宇交易转旺则将使所有权转让开支大幅上升。
通缩仍难以消除,但幅度将明显收窄。主要原因是:需求增加将减少削价营销的现象;楼市回稳将令租金止跌:港元疲软可缓和入口通缩;国际商品价格近期升势料会持续。预计综合消费物价指数跌幅收窄至1%,本地生产总值平减物价指数跌情则收窄至1.5%。果如是,则名义本地生产总值将增长3.5%。加上就业改善及楼价回稳使负资产个案减少,民困将纾缓,民生将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