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张洪印

张洪印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637000)

【摘要】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 2017 年 8 月~2018 年 8 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 82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将其根据所采取的康复方法不同分为早期组和常规组,每组分别为 41 例患者。早期组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常规组采取常规康复护理模式,对比常规组和早期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以及改良巴氏指数(Barthel)评分。结果:早期组的总体有效率 39 例(95.12%)显著高于常规组 32 例(78.05%),两组护理前的 NIHSS 评分以及 Barthel 评分均无十分显著的差异(P>0.05),护理后早期组的 NIHSS 评分以及 Barthel 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缺损情况以及日常生活能力。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康复效果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1-0283-02

脑卒中偏瘫作为脑卒中患者最为常见的一种功能障碍,将会为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影响,临床上采取早期的康复护理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患肢的运动功能,并且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更加利于患者的预后康复[1]。具体研究见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脑卒中患者均经过临床诊断,选择于 2017 年 8 月~2018 年 8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 82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将其根据所采取的康复方法不同分为早期组和常规组,每组分别为 41 例患者。其中,早期组男性 21 例,女性20 例,最大年龄 72 岁,最小年龄 52 岁,平均年龄(57.52±2.88)岁;常规组男性 23 例,女性 18 例,最大年龄 74 岁,最小年龄 52 岁,平均年龄(57.84±3.17)岁。两组资料经过对比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早期组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模式。①肢体功能训练。护理人员严格按照“由大到小”的原则,进行大关节活动训练后进行小关节的活动训练,直到患者关节完全伸直或者屈曲。同时,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进行主动康复训练,充分利用健侧肢体进行康复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每天的训练量;语言功能训练。护理人员为了加快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对于存在表达能力障碍的患者采取写字、手势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而与患者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对于语言理解能力较差的患者而言,则需要利用手势以及其他简单词汇进行解释和细化,使得较为复杂的句子变得简单、明了。在开展语言功能训练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进行耐心的示范和指导,积极鼓励并安慰患者,进而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和积极性;③心理护理。对于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的患者而言,则需要积极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指导,加强与其之间的沟通,进而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同时,帮助患者建立正确对抗疾病的信心。

常规组采取常规康复护理模式。加强对于患者血压、颅内压以及血压的护理干预。

1.3 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常规组和早期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以及改良巴氏指数(Barthel)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版本为 SPSS19.0 的统计学软件,总结归纳并分析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保护治疗所涉及的各项数据资料。计算后,得出 P<0.05,则说明数据差异显著至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总体有效率

早期组的总体有效率 39 例(95.12%)显著高于常规组 32 例(78.05%),卡方值=5.145,P 值=0.023,P<0.05,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

2.2 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 NIHSS 评分以及 Barthel 评分

两组护理前的 NIHSS 评分以及 Barthel 评分均无十分显著的差异(P>0.05),护理后早期组的 NIHSS 评分以及 Barthel 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见表 1:

3 讨论

早期康复护理具体包括了语言功能训练、肢体功能训练以及心理护理等,其中,肢体功能训练主要是对于患者患肢关节的活动训练,对于改善患者患肢的关节活动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心理护理指导,通过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进而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使其能够处于积极乐观的态度接受康复训练,进而提高了患者的配合度和依从性[3]。语言功能训练,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口语障碍,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4]。研究结果显示,早期组的总体有效率 39 例(95.12%)显著高于常规组 32 例(78.05%),护理后早期组的 NIHSS 评分以及 Barthel 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因此可见,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模式,能够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神经缺损情况。

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早期康复训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康复效果值得肯定。

参考文献

[1]王洁, 康佳.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中国保健营养, 2016, 26(19):250-251.

[2]周建梅, 陈祢, 王宝兰. 专人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的影响效果[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6, 39(8):1062-1064.

[3]陈红, 刘小玲.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70):267-268.

[4]秦红艳.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 28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J]. 中外医学研究,2016, 14(13):95-96.

论文作者:张洪印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1月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3

标签:;  ;  ;  ;  ;  ;  ;  ;  

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张洪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