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和质性研究的超越:混合方法研究类型及应用论文

量化和质性研究的超越 :混合方法研究类型及应用

徐建平 张雪岩 胡 潼

(北京师范大学 心理学部,北京 100875)

摘 要 :混合方法研究是在一个独立研究中同时使用了量化和质性两种以上方法、手段或概念进行数据搜集或分析的一类研究。这种研究在使用量化和质性这两类方法时,有时会偏重于某一种方法,或只强调其中某一类方法。它不同于那种单纯的量化或质性研究,从方法学角度看,是一种综合性的研究取向。相比于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混合方法在丰富实验参与者、验证工具有效性、评价干预效果、增加研究显著性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在具体应用中,混合方法研究的设计类型有多种。其中三角校正设计、嵌入式设计、解释式设计、探索式设计是较为流行的四种混合方法研究类型。有鉴于心理学研究的跨学科特点,以及研究内容的复杂性,在心理学等相关具体学科领域研究中,混合方法研究体现出广泛的应用空间。

关键词 :混合方法研究;三角校正设计;嵌入式设计;解释式设计;探索式设计

研究方法的发展与变化,对于学科研究的推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心理学、教育学等社会科学研究中,经常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分析法、观察法、访谈法、调查问卷法、实验法、准实验法、内容分析法、个案研究、现象学、民族志、扎根理论、历史研究等。[1]这些方法因研究中采用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的侧重点不同,又被区分为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两大类。量化研究侧重于对研究现象的测量与计算,立足于收集客观事实,重视测量步骤的信度和效度,强调研究结果的可推广性与可重复性。而质性研究使用的则是有计划地采集到的大量的经验性资料,包括个体体验、反思、生活故事、访谈、观察、历史事件的描述以及交互的视听觉文本等,强调描述个体生活中的日常行为、问题情境及其意义。[2]在开展具体研究时,研究者会因研究主题的差异和不同,从量化或质性研究的多个具体方法中灵活地选择与研究问题相适应的研究方法。[3]混合方法研究就是指混合了质性和量化两类研究方法、手段或概念的研究[4],它是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在科学研究中结合并演化发展的产物。

刘真表示,农户购肥积极性降低主要是受到农产品价格较低预期的影响。出于维持种植整体收益的考虑,肥料产品的价格优势占据上风,农户更加倾向于选购价格较低的产品。同时,处于高位的复合肥价格也使农户抱有谨慎观望的状态,以避免高价位购肥后价格下行波动导致收益空间降低。今夏高温对小麦、玉米等作物带来一定减产、政府的节水要求对小麦种植面积的限制等多方面因素也会制约基层的用肥需求。

混合方法研究的发展已经有半个多世纪,最早可回溯至Campbell和Fiske[5]用来研究心理测评中的区分效度和聚合效度时提出的多质多法(Multitrait-multimethod matrix, MTMM)模型。所谓“多质”就是指被评定的特质有多种,所谓“多法”就是指在评定时采用多个不同的评定方法或评定源。与此同时,其他研究者结合运用量化与质性资料,对混合方法研究也进行了一些探索[6],从而开启了混合方法研究潮流。发展到今天,混合方法研究已被称为是继量化研究范式和质性研究范式之后的“第三波方法论运动”[7]或“第三种范式”。

一、混合方法研究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混合方法研究的概念

在混合方法研究范式运用的初期阶段,因各个研究者的侧重点不同,在英文文献中,“混合方法”这个概念的名称差异很大。依照年代顺序,其名称有方法论的三角校正(Methodological triangulation)、结合的研究(Combined research)、混合方法论(Mixed methodology)、混合研究(Mixed research, Blended research)等。[6]其中“混合方法研究”(Mixed methods research)这一名称成为描述这场运动被普遍使用的术语,也是目前称呼这种研究范式时被学界普遍接受的名称。

They were acting as outcast of the society by developing an individual way of expression.

混合方法研究是在一个独立研究中同时使用了量化和质性两种以上方法、手段或概念进行数据搜集或分析的一类研究。混合方法研究在使用量化和质性这两类方法时,有时会偏重于某一种方法,或只强调其中某一类方法。[6]比较量化和质性这两种研究类型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和出版的发表物,大家会发现质性研究的重要性比量化研究的重要性要低,且相互对立。从表面上看,似乎混合方法研究也就只是将质性研究方法与量化研究方法简单地混合使用。其实,这种认识并不全面。究其本质,混合方法研究中的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层面,用不同的方法对同一心理属性的“质”进行研究。[8,9]质性研究基于建构主义、后结构主义思想,针对研究问题使用详细的探究性的文字,逐渐演绎个人观点,并对相关性质进行设定。与其相对应的量化研究,则基于科学理性和后实证主义。它采用实证研究方式,强调研究方法和过程的可重复性及结果的可验证性。[10]

我认认真真地分析了抛光市场的未来行情。一旦金融风暴来了,必定有许多的小抛光厂湮没或转向,景花厂只要顽强地撑下去,撑到金融危机这片乌云过去了,抛光市场就会出现粥多僧少的现状,那时,景花厂便如鱼得水,如龙得云了,订单如雪花似的飞来,景花厂必将繁花似锦,一片辉煌。

混合方法研究的设计类型能够为研究提供故事线的指导。[8]当前研究中,混合方法研究有多种分类方式。社会与行为科学、临床医学、教育学等领域的研究者均构建了混合方法研究的研究框架和规则。[17]根据混合时机的不同,也有研究者将混合方法研究分为平行混合分析(Parallel mixed analysis),同时混合分析(Concurrent mixed analysis),顺序混合分析(Sequential mixed analysis)三种[16],这三种方法因混合时间的不同,混合的程度、数据收集的时机、数据分析的时机均有不同。[25]

混合方法研究强调逻辑假设对数据采集和分析的引导,注重质性与量化数据的结合,数据采集可以同时或循序进行,在研究过程的某一阶段或更多阶段,对不同的质性数据都可以进行整合。[6]具体应用混合方法进行研究时,研究者需要按照混合方法研究范式的要求对研究做总体设计,选择一种或一种以上量化或质性的具体研究方法,按照某种策略在研究中综合运用所选方法。[10]相较于单纯的量化和质性研究,混合方法研究能够为研究问题提供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12,14]

(二)混合方法的理论基础

混合方法研究涉及在一项研究中混合并结合定性和定量研究,它是建立在实用主义哲学基础之上的。在应用实用主义哲学指导研究时,研究者常常会把研究的各个部分,以研究者自己认为有利的方式,比如有利于解决研究问题,或者有利于解决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者是有利于改善研究环境,在仔细思考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产生的观点基础之上,从而构建一种混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Johnson将这种尤为关注、听取多种范式和跨学科观点的实用主义称为辩证实用主义(dialectical pragmatism),并认为“辩证实用主义所提供的哲学思想能够非常好地支持混合研究”。[15]

从混合方法研究的哲学理论基础看,它是“中立”的实用主义。实用主义有“右倾”的实用主义、“左倾”的实用主义和中间的实用主义三种表现形态。所谓“右倾”的实用主义就是中等程度的现实主义,是一种较弱的多元主义;而“左倾”的实用主义,即反对现实主义,坚持较强的多元主义;中间的实用主义则主张中等程度的多元主义。混合方法研究中对质性和量化数据的结合,体现了这一特点。

唐传奇是中国相对早期的小说文学形式,字里行间展开了一幅唐朝的市井生活画卷,其叙事情节自然也受到当时社会制度的影响,其中宵禁便是一个重要且有趣的因素。

从混合方法研究与质性、量化研究方法的关系角度看,基于混合方法视角,可将量化研究、质性研究两种研究范式视为研究方法连续统一体的两极。在一个研究中,由于研究问题本身、研究设计者的基本出发点、研究逻辑,以及研究者采用的收集分析数据的具体方式,决定了质性和量化方法在研究中使用的比例、出现的顺序、主次,从而决定了该研究将会呈现为一种什么类型和什么范式的研究。[6]在这个统一体当中,整个研究趋向于采用量化方法时,它就呈现为一个量化研究,反之亦然。在实际研究中,由于两类方法的混合使用,加之研究问题的特殊性,以及不同方法在一个研究中不同研究阶段的侧重运用,要想厘清一个研究完全非“量”即“质”,或非“质”即“量”比较困难,本身也毫无意义。

本文提出的可用于红外焦平面的智能化读出电路具有放大、读出、片上模数转换以及智能控制等功能。通过一定工艺条件的仿真、版图设计、流片,最后通过进一步的性能测试与实验,结果表明:所研制的智能读出电路在阵列尺寸、像元中心读出帧速、输出动态范围、器件功耗和电源电压等方面均达到了预期目标。

二、混合方法研究的优势与“混合”问题

(一)混合方法研究的优势

混合方法研究将质性及量化两种研究类型有机结合,不仅可以扬长避短,而且表现出新的质的不同。相较于单纯的定性研究或定量研究,混合方法研究往往需要进行更加精密的设计,需要研究者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等资源。[17]然而混合方法能够解决单纯的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使得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具有意义。因为每个研究途径都有其潜在弱点,联合使用时可以互相补充,使各自的优点得到更好的发挥。而且,研究者整合使用量化研究的数字和质性研究的文字,能够较清楚地了解研究的问题,探究参与者的观点以及这些观点背后代表的内涵,据此发展测试方法。运用统计方法,通过调查样本以及少数实验参与者的定量结果,还可以探究较深层的结果。由于混合方法研究使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认识论和手段,因此使最终的混合和结合体现出了一种优势互补,将不同研究方法的优势集中在一起,避免了单一方法本身的劣势和不足,从而改善了研究质量。这就像著名的定性研究学者Lincoln和Guba[18]的渔网比喻,多张破渔网重叠在一起,就会形成一个不会再有破洞的完整渔网。多重方法同样也会体现出互补性优势。

通过科学研究,探寻对所研究问题的最值得信赖的解释,是进行研究的基本目的。就此而言,研究不一定就是要否定或者证实假设,而是要寻求可信赖的数据和资料。因此,在混合方法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检验研究的每个部分,即在研究的每个环节和步骤,反复检核数据的准确性,并做出正确的解释,最终就能寻找到一个较佳的诠释体系。在典型的研究设计过程中,通常,首先提出理论构思,再针对研究问题提出研究假设,然后做设计,通过研究过程进行验证。这种研究思路其实是一种线性逻辑思维过程,会导致顾一端而忘全局,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形。反之,在混合方法研究中,则会采用嵌入式研究方法、三角互证法等混合方法研究的设计流程,进行全面具体的设计。[16]

Collins, Onwuegbuzie和Sutton[17]进一步总结了混合方法研究应用的四个目的或优势:扩大实验被试、验证测量工具的效性、评价干预的有效性、增强研究意义。第一个优势丰富实验参与者(Participant enrichment)是指通过混合方法研究能够准确定位研究目标人群,优化实验被试群体。例如,研究者可以通过定性访谈确定实验被试是否符合实验要求,或者是否乐于配合实验,从而优化实验被试群体。同时,在对特殊群体进行研究时,研究者可在访谈后邀请实验被试推荐身边符合要求的个体,从而扩大实验被试数目。[17]第二个优势是可用来检验测量工具的有效性 (Instrument fidelity)。质性数据和量化数据能够分别为测量工具效度提供不同的证据[4],并在测量工具构建阶段发挥不同的作用。[13]混合方法研究能够很好地应用于量表开发修订及其效度验证。[14]Onwuegbuzie, Bustamante与Nelson[13]应用混合方法,就提出了测量工具开发和结构效度验证(Instrument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 Validation,IDCV)的十阶段理论:定义待测量构念;描述能够代表潜变量的行为表现;开发量表;进行预测验;根据预测验结果修订量表后在目标群体中施测;对修订后量表效度进行定量分析;对修订后量表效度进行定性分析;对修订后量表效度进行质性方法主导的混合方法研究分析;对修订后量表效度进行量化方法主导的混合方法研究分析;评估构念和量表的效度。第三个优势是评价干预的有效性(Treatment integrity),指在对心理与行为干预、治疗、培训等程序的评价中,应用定量数据能够进行前测和后测,直观比较相关程序对实验被试的影响,通过定性方法进行半结构化访谈、焦点小组访谈或观察,则能够对程序的有效性进行逻辑评定,并帮助改进程序。[17]第四个优势是增强研究意义(Significance enhancement),包括统计意义、应用意义、临床意义和经济意义几个方面。其中,统计意义指数据是否能够很好地支持研究假设,应用意义指研究结果能否良好应用于实践,临床意义指研究能否作为一种干预手段或程序应用于临床实践,经济意义指研究投入与产出的相对比例。[16]研究者可应用定性数据促进统计分析,也可应用定量数据加强定性分析,两种分析方式的结合,能够对数据进行更深入的挖掘,从而得出有意义的结论。[17]

首先在3个水厂中,分别选择1个口径为150mm的水表,在200mm口径管道缩150mm管道上进行试验,并按照150mm的水表检定流量。然后在2个水厂中,分别选择1个口径为100mm的水表,在200mm口径管道缩150mm管道上进行试验,并按照100mm的水表检定流量。结果显示:①缩颈处理后,安装不同厂家的水表,对常用流量、最小流量、分界流量的影响均提高,偏差约为4%。②缩颈比例增大后,水表计量偏差相应增大,两者具有正相关性。③对不同厂家、不同规格的水表,缩颈安装对计量准确度的影响类似。

(二)方法“混合”时要考虑的问题与策略

嵌入式设计(Embedded mixed method design)是指在混合设计中,某一类型的资料扮演主要角色,另一类型的资料则提供支持型、次要角色的设计。[6]此设计的前提是单独一组资料不足以证明假设,不同数据资料回答不同的问题,每一种类型的问题需要不同类型的资料。嵌入式设计在设计层次即混合不同类型的资料,并且将某一种类型的资料嵌入到另一种方法论架构的资料类型中。可以将质性资料嵌入到一个量化方法论的实验研究设计中,也可以将量化资料嵌入到一个质性方法论的现象学研究设计中。

第一个问题是“混合的目的”,即为什么要在研究中使用混合方法。从根本上来说,研究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研究问题。有些问题需要量化数据,有些问题需要质性数据,还有一些问题需要量化与质性这两种数据。通常在以下四种情况下,采用混合方法研究更有助于达成研究目的。[19](1)完整性。只有同时获得质性和量化两种数据,才能获得对研究问题更为完整的分析和解释。(2)互补性。研究中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的结果可以补充彼此的缺陷与不足,如通过对少数实验参与者进行非结构化访谈,可以对前一阶段更大规模样本的量化研究结果进行验证。(3)假设形成与检验。通过质性研究获得的结果经常有助于研究者形成因果关系的假设,进而可通过后续控制性的量化研究对其进行检验。(4)研究工具开发。通过一类数据的收集促进后续另一类数据的收集。例如,根据非结构化访谈(质性数据)的结果开发量表,用于量化研究阶段量化数据的收集。(5)三角互证。如果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的结果方向一致,那么混合方法研究能够为特定结论提供更令人信服的论据。(6)解释矛盾或模糊的研究结果。在量化研究中,可能出现结果矛盾或不一致的情况;而质性数据则能够解释更为深层和细微的差异,帮助研究者对这些不一致的结果进行更为深层的分析和解读。[20]

第二个问题是“混合的时机”,或“混合的顺序”,即在什么时间或在研究的哪个阶段混合。它涉及的是研究中量化与质性之间的时间关系、研究中使用资料的顺序。[21]每项研究从研究问题的提出、文献查阅、研究方案设计、研究数据搜集与分析到研究结果讨论,被划分为若干个研究阶段,开展混合方法研究就必须思考,究竟在研究进程中的哪个阶段进行这种混合最为合适。[22]根据混合的时机,混合方法设计被分为同时混合和连续混合两类。前者指研究者在研究同一阶段实施量化与质性两种方法搜集、分析与解释资料;后者指研究者分别在两个阶段实施量化与质性方法,一种类型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先于另外一种类型资料的搜集与分析。

高等教育作为现代国民教育序列中顶端的组成部分,其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当前逐步开始朝着“内涵式发展”的方向转型。在此,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对高等教育发展所要求的,进一步“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1]。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指的是一种注重从高等教育的内部结构优化、以质量为核心,确保高等教育质量能够整体上充分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改革思路。

第三个问题是“混合的权重”。指量化与质性两种方法在回答研究问题时的相对重要性。两种方法混合时各自的权重有相等权重和不等权重两类。[6]前者是质性与量化在研究中同等重要,后者是其中一种方法比另一种方法更为重要。研究问题、研究条件、研究者对研究方法的熟练掌握程度、研究经验等,很多因素都会对混合方法研究中质性与量化方法混合的权重选择产生影响。[23]Morgan建议,确定混合权重,应依据量化或质性哪种资料搜集方法最有助于达到研究目的而定。[24]

另外,还需要考虑“混合的内容”和“混合的方向”。混合内容指混合方法研究中需要混合什么,是研究范式内部各种方法的混合,如一种质性研究方法再加另一种质性研究方法;还是研究范式之间各种方法的混合,譬如质性研究方法再加量化研究方法。混合的方向需考虑的是打算自下而上,由研究问题驱动采用需要混合的研究方法;还是与此相反,自上而下由研究结果驱动采用需要混合的研究方法。

对以上“混合”时的问题有明确认识,确定了具体的混合方法后,需要针对不同混合方法采取不同的混合策略。Creswell提出了混合方法研究中的四种混合策略。[6]第一种策略是“顺序性探究设计策略”。这种策略有三种具体表现形式。其中,顺序性解释策略简洁明了,定量数据收集在先,定性数据收集在后,两种数据的整合是在研究解释阶段;顺序性探究策略是优先使用质性方法收集定性数据,后续使用量化方法收集定量数据;顺序性转化策略是研究中有两个截然不同、各自独立的数据搜集阶段,两者并存且前后紧密相连,同时有理论、思想或概念框架对研究进行指导。第二种策略是“并行三角互证策略”。它是两种数据收集同步进行,使用两种不同的方式对结果进行验证,使独立的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相互补充,扬长避短。第三种策略是“并行嵌套策略”。它在数据收集阶段同时搜集定性和定量数据,有一种用来指导研究方案的主要方法,这种策略没有优先顺序,不针对层次,而是针对不同问题插入或嵌套。第四种策略是“并行转换策略”。这种策略能体现研究目的或研究问题的理论指导,具体方法的选择受其影响和驱动,模型主要是为了推进观点,对数据进行整合大多发生在分析阶段,具有嵌套模型和三角互证模型的优点。

HER-2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患病年龄和病变部位无关,与胃癌的分化程度和Lauren分型相关。见表1。

应用这些混合策略,就会产生不同的混合方法研究设计类型。

三、混合方法研究设计类型

回顾混合方法研究出现的历史进程,从更深层次可以看到这种方法的出现,受到了科学研究中方法运动高涨的影响。在方法运动中,多元操作主义主张在研究中采用一种以上的方法,使用多种方法开展研究。另一种是三角互证法在研究中得到大量运用,它认为任何一种资料、方法和研究者,各自都会存在偏差,因此,纳入多种资料、方法和研究者,使之相互验证,才能够确保中立、客观地反映研究对象,避免因偏差而做出错误的结论。[11,12]受其影响,混合方法研究在研究实施过程中,混合采用并集中体现了质性与量化两种方法各自的观点、数据收集、分析、推理等技术,从而获得对研究问题更为深入和广泛的理解与佐证。[13]

也有研究者提出了通用的混合方法研究应用程序:(1)确定研究目标;(2)确定研究客体;(3)确定混合的逻辑依据;(4)确定混合目的;(5)确定研究问题;(6)选择抽样群体;(7)选择混合方法研究设计;(8)收集数据;(9)分析数据;(10)假设检验;(11)解释数据;(12)撰写研究报告;(13)重构研究问题。[17]这一过程完整地概括了混合研究设计的流程,但缺少细节性的描述。在此简要介绍Creswell归纳提出的四种混合设计类型。[6]这四种混合方法研究设计类型逻辑较为完整、流程较为固定。

(一)三角校正设计

在国内的研究中,也涌现出越来越多应用解释性设计的研究案例。例如,一项关于人格测验作假的研究[31]采用该方法对应聘者在人格测验中作假的思维过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研究第一阶段,通过行为实验,对人格测验作假反应过程进行验证和修正,形成了有效的作假反应过程模型;研究第二阶段,基于扎根理论方法进行结构化访谈,探索应聘者在人格测验中的想法以及作假时的内部思维过程,进一步理解了人格测验中作假的动机和反应过程。该研究良好应用了混合方法研究中这种解释式设计类型。

在一项探究认知功能与知识背景对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的影响的研究中,应用了三角校正设计。研究者发现尽管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但很少有心力衰竭患者能够掌握自我护理。就此,研究者采用三角互证设计,邀请41名心力衰竭患者参加了有关自我护理的访谈,随后就知识、认知功能和自我护理进行标准化的问卷测量,收集了量化和质性的数据。研究者使用内容分析法对质性数据进行了分析,应用线性回归对知识、认知功能对自我护理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从三角互证的视角,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了解释。发现相较于知识,认知功能更能决定自我护理的程度。[28]

三角校正设计适用于需要直接比较与对照量化统计结果与质性发现,或者使用两种不同的方式对结果进行证实、交叉效度分析或确证时的研究情境。

(二)嵌入式设计

在正式开展混合方法研究之前,首先需要考虑混合方法研究中有关“混合”的几个问题。

在笔者研究组的一项研究中就采用了嵌入式设计。研究的问题是求职面试中应聘者的非言语行为会对面试官的评价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该研究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建立应聘者的非言语行为库,以帮助面试官做出更准确的评价。研究收集到真实且完整的研究生面试视频材料23个,依据行为的可分类性和确定性将视频图像中的身体部位划分为不同的区域,结合面试的空间和时间线索,制定了面试视频观察表。随后由编码人员依据视频观察表对应聘者在不同阶段中表现的行为进行编码,出现即记录为1,若出现新的行为,则通过讨论补充到观察表中,直到行为分类达到饱和,最后行为共27个。最后通过聚类分析,将非言语行为进行分类和命名,建立面试中应聘者非言语行为库。结果表明,面试中应聘者非言语行为分为三类,即面部表情、粗显动作和细微动作。[29]这一研究中,视频编码部分采用了质性研究的思想,对编码结果采用聚类分析,则体现了量化研究的思想。

嵌入式设计特别适合用于当研究者需要在一个量化研究(实验或相关设计)中嵌入一个质性研究成分时。

之所以说其体育基因相对匮乏,是因为在2016年时,西王集团开始进军运动营养产业。当年7月,西王以7.3亿美元成功并购全球最大的运动营养与体重管理企业——加拿大IOVATE(奥威特),官方这样表述这次并购:西王资本由此走向国际,成为国际化跨国集团。

(三)解释式设计

当缺乏测量工具、变量难以确认,或者缺乏指引的架构或理论时,最适合采用这种探索式设计(Exploratory mixed method design)[6, 23]通过质性方法展开研究。探索式设计特别适用于以下情形:(1)研究者需要发展并且验证一份之前找不到的工具;(2)研究者需要确认重要的未知变量,以进行后续的量化分析。

综上所述,子痫前期患者脐动脉的超声参数S/D、RI及PI显著升高,其能更敏感地预测胎儿在子宫内的生长状况,此外,外周血及胎盘组织的IGF-1及IGF-2水平变化也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也能为子痫前期的临床干预及治疗提供依据。

一项探究视频游戏玩家水平与玩家自我调控水平的关系研究是应用解释式设计的一个典型范例。[30]该研究的主要假设是视频游戏的高级玩家比初、中级玩家使用更多的自我调控。在研究的第一阶段,研究者通过问卷法收集了143名大学生的数据,了解其玩游戏的频率、习惯和自我调控情况。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高级玩家比初、中级玩家进行更多的自我调控,中级玩家比初级玩家进行更多的自我调控。为对这一结果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探索,在研究第二阶段对不同等级的游戏玩家展开半结构化访谈,对访谈文本进行分析后获得高级游戏玩家的特征、玩视频游戏的条件、游戏开局、玩家策略、游戏环境等五大主题,形成最终结论,即视频游戏是一项需要高度自我调控的活动,成为高级玩家需要调动多种与自我调控相关的技能和心理过程。

三角校正设计(Triangulation mixed method design)是一种单一阶段设计。研究者在同一时间内,对同一研究问题,采用相等比重的质性与量化方法开展研究。[6,26]“三角”可以体现在方法、理论、数据源甚至研究者方面的互相校正。[27]在具体应用三角校正设计时,需要同时但分别地收集并分析质性与量化资料,以便能对研究问题更加了解。

解释式设计主要适用于以下三种情形:(1)需要用质性资料来解释量化研究部分显著或不显著的结果、极端的结果、与假设相矛盾的结果和出人意料的结果等情形;[32](2)根据量化结果进行分组,通过质性研究追踪不同组别的情况;[33](3)利用量化研究的实验参与者特征,引导后续质性研究阶段的实验参与者取样。[23]

(四)探索式设计

解释式设计(Explanatory mixed method design)是一种两阶段的混合方法设计,一般流程是先收集并分析量化资料,然后收集并分析质性资料,第二阶段质性研究的设计依据或拓展第一阶段的量化研究结果,质性资料用于解释或扩展前一阶段的量化结果。[6, 23]

冷藏。对于生鲜食品而言,保证其安全性十分重要,需要针对所有生鲜食品确定其贮藏时间以及温度等,同时尽可能避免温度发生波动,严格控制波动范围,使其上下不超过2℃。同时隔离贮藏温度不同和类型不同的生鲜食品,尽量避免相互之间产生交叉感染。当进行贮藏时,需要定期通风换气,进而确保食品始终处于合适湿度以及氧气与二氧化碳浓度之中。在规定时间检查库内商品,一旦发现变质或者酸败等食品,必须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有效处理。

国外有大量关于测量工具开发检验的研究都采用了探索式设计。[34,35]例如,Rahmani等人[34]通过这种方法开发了年轻女性婚前性行为量表(PSAS-YW)。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质性研究方法(焦点小组和个案访谈)收集数据,产生53道量表题目,经过预测筛选后形成最终版本的问卷;在第二阶段,通过量化研究(问卷法)收集数据,对该问卷的测量学特征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该问卷具备较高的信度(α=0.87)和较好的结构效度。

国内也有一些高质量的探索式设计研究。一个优秀的范例就是一项有关教师胜任力的研究。[35]在研究的第一阶段,研究者主要运用行为事件访谈这一质性方法,并辅之于核检表方法构建教师胜任力模型;以此模型及分类为基础,编制问卷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对胜任力模型做初步检验;第二阶段,在研究一的基础上,根据教师胜任力模型,筛选验证模型时使用的问卷项目,编制正式的《教师胜任力测验》并施测,分析测验的测量学属性,即测验的信度和效度,鉴定测验的有效性。同时,运用验证性因素分析方法,分析测验的结构,并对教师胜任力模型做进一步验证。最后,采用《教师胜任力测验》,对当前在岗教师胜任力发展水平进行评估。该研究良好地结合了质性与量化数据,是混合方法研究中一个典型的探索式设计类型。

四、混合方法研究的评价

作为一种新的研究取向,混合方法研究范式能够为不能通过其他研究途径解决的问题提供答案。从研究内容上来说,通过量化与质性研究结果的互相佐证,获得强有力的推论,从而获得对社会现象更丰富完整的了解。从研究方法上来说,通过改进现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方法的多元化整合,能够对研究结果提供多元解释,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研究方向。这种研究范式也引起了研究者对它的重视,但是混合方法的普及与认可程度仍不够高,混合方法研究也有其缺点,有关混合时机、程度的相关理论研究依据仍不够充足。[4,13]

(一)混合方法研究的不足

首先,混合方法研究需投入的时间、精力、经济成本都比较高;其次,对研究者的素养要求比较苛刻,因为它要求研究者必须娴熟地掌握和驾驭质性及量化两类研究方法;最后,作为一种新的研究取向,这一范式的理论基础也相对薄弱。

此外,对于混合方法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即可靠性、概括性等的评价,目前仍都存在较大争论。对其信度和效度的评价,与对传统的研究方法信度和效度的评价不同,就连其使用的语词体系也截然不同。追根溯源,关键在于对质性研究信度和效度的评价。许多质性研究的可信性遇到的挑战人所共知。例如,研究者在场的情境中,自身作为研究工具,可能会对研究对象的行为造成影响或改变,从而影响资料的可靠性;研究者期待导致偏见的出现,对客观质性资料做出主观概括和推论,这导致不同研究者对同一问题进行研究却得出不同结果……这些现象在质性研究中比比皆是。因此,混合方法研究,通过将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减少了单一的质性研究结果所面对的质疑。然而也正因为如此,对混合方法研究的信度与效度评价,其复杂性和难度也比那种对单纯的量化研究的信效度评价大得多。

总之,作为科学研究的第三种范式,一方面,混合方法研究给侧重强调运用质性研究的研究者,提供了一种针对问题的适宜情境,选择相适的研究工具和技术的融合思路,在立体多元的框架下,基于三角互证的思想,除了质性资料的量化处理,还可结合量化资料的研究做出交叉分析、完善和有益补充,从而达到量的准确和质的深化,发现并归纳形成具有普适意义的规律,形成整体全面的研究结论。另一方面其成本较高等不足、信效度评价的困难,以及实际应用中的重重挑战,仍有待研究者们做出更进一步的努力和探索。

(二)混合研究中的伦理考量

同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一样,混合方法研究同样需要遵循伦理规范,如保证研究参与者的知情同意权和随时退出研究的权利等。另外,研究者在进行相应的涉及人类或非人类动物的研究之前,需要获得所在机构的伦理委员会的审核和批准。

混合方法研究的伦理问题主要存在于两个阶段。[20]第一个阶段是研究设计阶段,特别是在探索性设计或解释性设计这种两阶段研究中,因为第一阶段的研究结果将会指导第二阶段研究的开展。因此,研究者需要在研究设计之初便考虑到研究不同阶段的伦理问题。第二个阶段存在于研究参与者的选取阶段,尤其是在解释性设计中,当研究者想要使用第一阶段的量化数据来选取第二阶段访谈的子样本时[10],这就涉及第一阶段的部分实验参与者将会因为他们填答的回复而被选中,某种程度上会对其造成信息泄露的困扰,因此,在进行量化研究前,必须对这些问题加以考虑。一个常用的策略是在量化研究阶段的数据收集中让实验参与者选择是否自愿参与第二阶段的阶段,并请其提供联系方式。

(三)混合方法研究的展望

目前,在我国心理学、社会科学、教育学等领域的研究中,混合方法研究范式的研究仍大多停留在理论探讨上,在实践应用方面仍较少。且就已发表的文献来看,国内对这一范式的掌握与应用仍有较大的成长空间。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缺乏明确的整体的混合方法研究设计,在研究中存在着质性方法和量化方法简单叠加使用的情形,未能充分发挥这种研究范式的效用;另一方面是对于资料数据及其信息的挖掘有待深入,从而影响研究的信度和效度。这些原因导致混合方法研究的特色不能够得到全面彰显。

混合方法研究视角,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针对问题情境,选择相适的研究工具和技术的融合思路,从而在立体多元的框架下,帮助研究者基于三角互证思想,通过质性和量化方法的有机混合,使研究交叉验证、完善和补充,从而达到量的准确和质的深化,发现并获得规律,形成整体全面的研究结论。展望混合方法研究的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必定会经历以往研究范式演进过程所遇到的大多数问题,如某些研究者的拒绝、批评或误用等。对于这些可能会导致科学研究范式转型的事件,我们有理由冷静、理性、客观地对待它。一方面加强对这种研究范式的理论建构,夯实理论基础;另一方面深入探究这种研究范式的具体设计和实际操作方法,理论与实践双管齐下,在更广泛的领域应用它、推广它、检验它、完善它。

对于有兴趣使用这种研究范式的研究者,可以采纳以下建议[10]:第一,面向各种供选择的研究范式,不管是量化研究、质性研究,还是混合研究,首先应侧重于一种研究范式,行有余力后,再学习和掌握另外一种;第二,研究者需明确,事实上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够凌驾于其他方法之上,各种方法都有利弊,在方法的选择上,应时刻牢记,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复杂深奥的问题。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即研究者应该根据自己研究的具体问题来选择研究类型,有选择地结合使用各种方法。研究应由问题或资料数据驱动,而非方法驱动,应注意避免唯方法至上的倾向。同时,一定要铭记:混合方法研究采用的是多样的视角、理论和研究方法,它以某种方式将量化和质性研究方法、途径、过程、概念和其他研究范式的特点进行周密且战略性的混合,形成的是一个被广泛认可的具有互补优势和非重叠式弱点的整体设计,这正是它的迷人之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陈晓萍,沈伟.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M].第3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2]周明洁,张建新.心理学研究方法中“质”与“量”的整合[J].心理科学进展,2008,16(1):163-168.

[3]卢志巍,段锦云.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结构框架新探[J].心理学进展,2015,5(3):180-185.

[4]Koskey K L K,Sondergeld T A,Stewart V C,et al.Applying the mixed methods instrument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 validation process:the transformative experience questionnaire[J].Journal of Mixed Methods Research,2016,12(1):95-122.

[5]Campbell D T,Fiske D W.Convergent and discriminant validation by the multitrait-multimethod matrix[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59,56(2):81-103.

[6]Creswell J W,Clark V P L.Designing and conducting mixed methods research[M].2nd ed.Washington DC:SAGE Publications Inc.,2010.

[7]Tashakkori A,Teddlie C.Mixed methodology:combining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M].Washington DC:SAGE Publications Inc.,1998.

[8]Denzin N K.Triangulation 2.0[J].Journal of Mixed Methods Research,2012,6(2):80-88.

[9]陈向明.社会科学中的定性研究方法[J].中国社会科学,1996,(6):93-102.

[10]徐建平.教育科学研究的第三种范式——混合方法研究及应用案例分析[M]蒋凯,沈文钦.北大讲座:教育卷 第一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03-114.

[11]Fielding N.Triangulation and mixed methods designs;data integration with new research technologies[J].Journal of Mixed Methods Research,2012,6(2):124-136.

[12]Torrance H.Triangulation,respondent validation,and democratic participation in mixed methods research[J].Journal of Mixed Methods Research,2012,6(2):111-123.

[13]Onwuegbuzie A J,Bustamante R M,Nelson J A.Mixed research as a tool for developing quantitative instruments[J].Journal of Mixed Methods Research,2010,4(1):56-78.

[14]Luyt R.A framework for mixing methods in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development,validation,and revision:a case study[J].Journal of Mixed Methods Research,2012,6(4):294-316.

[15]Johnson R B.Toward a more inclusive“scientific research in education”[J].Educational Researcher,2009,38:449-457.

[16]Onwuegbuzie A J,Leech N L.Enhancing the interpretation of significant findings:the role of mixed methods research[J].Qualitative Report,2004,9(4):770-792.

[17]Collins K M T,Onwuegbuzie A J,Sutton I L.A model incorporating the rationale and purpose for conducting mixed-methods research in special education and beyond[J].Learning Disabilities:A Contemporary Journal,2006,4(1):67-100.

[18]Lincoln Y S,Guba E G.Naturalistic inquiry[M].California:SAGE Publications Inc.,1985.

[19]Bryman A.Barriers to integrating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J].Journal of Mixed Methods Research,2007,1(1):8-22.

[20]Leedy P D,Ormrod J E.Practical research:planning and design[M].10th ed.New York:Pearson Education Inc.,2013.

[21]Greene J C,Caracelli V J,Graham W F.Toward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mixed-method evaluation designs[J].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1989,11(3):255-274.

[22]Morse J M.Approaches to qualitative-quantitative methodological triangulation[J].Nursing Research,1991,40(2):120-123.

[23]Creswell J W,Gutmann M,Plano Clark V L.Advanced mixed methods research designs[M]Tashakkori A,Teddlie C.Handbook of mixed methods in social and behavioral research.California:SAGE Publications Inc.,2003.209-240.

[24]Morgan D L.Practical strategies for combining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applications to health research[J].Qualitative Health Research,1998,8(3):362-376.

[25]Oliver D P,Demiris G,Washington K,et al.Hospice family caregiver involvement in care plan meetings[J].American Journal of Hospice & Palliative Medicine,2017,34(9):849-859.

[26]Hussein A.The use of triangulation in social sciences research:can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be combined?[J].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al Work,2009,(1):1-12.

[27]Carter N,Bryant-Lukosius D,DiCenso A,et al.The use of triangulation in qualitative research[J].Oncology Nursing Forum,2014,41(5):545-547.

[28]Dickson V V,Lee C S,Riegel B.How do cognitive function and knowledge affect heart failure self-care?[J].Journal of Mixed Methods Research,2011,5(2):167-189.

[29]赵健宇.面试中应聘者非言语行为库的建立[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6.

[30]Mao J.Social media for learning:a mixed methods study on high school students’ technology affordances and perspectives[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4,33:213-223.

[31]陈基越.应聘者在人格测验中作假的反应过程[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5.

[32]Morse J M.Evolving trends in qualitative research:advances in mixed-method design[J].Qualitative Health Research,2005,15(5):583-585.

[33]Tashakkori A,Creswell J W.The new era of mixed methods[J].Journal of Mixed Methods Research,2007,1(1):3-7.

[34]Rahmani A,Merghati-Khoei E,Moghadam-Banaem L,et al.Development and psychometric evaluation of the premarital sexual behavior assessment scale for young women(PSAS-YW):an exploratory mixed method study[J].Reproductive Health,2014,11(43):1-7.

[35]徐建平.教师胜任力模型与测评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4.

Beyond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es :The Types and Application of Researches by Mixed Methods

XU Jian -ping ZHANG Xue -yan HU Tong

(Faculty of Psycholog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Abstract : Researches by mixed methods is a category of research which applies more than two kinds of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methods, means or concepts at the same time for data collection or analysis in an independent research. In such research, more weight will sometimes be given to either of the quantitative method and qualitative method when both of them are applied, or even, only one category of method is emphasized. Researches by mixed methods are different from pure quantitative or qualitative researches in th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thodology, they stand for a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rientation. Compared with quantitative method and qualitative method, mixed methods bring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enriching the participants of experiments, verifying the usefulness of tools, evalu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vention, advancing the visibility of researches and other aspects into positive play. In specific application, there are multiple design types for mixed-method researches, among which the triangle verification design, the embedded design, the explanatory design and exploratory design are the four relatively popular types of mixed-method researches. Considering the interdisciplinary feature and the complexity of psychological study, mixed-method researches has unfolded an extensiv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Key words : researches by mixed methods; triangle verification design; embedded design; explanatory design; exploratory design

作者简介 :徐建平(1967— ),男,陕西陇县人,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心理测量、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068(2019)01-0050-10

收稿日期 :2018-12-05

DOI :10.19563/j.cnki.sdjk.2019.01.005

[责任编辑 :杨雅婕 ]

标签:;  ;  ;  ;  ;  ;  

量化和质性研究的超越:混合方法研究类型及应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