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青年路医院儿科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摘要】目的:探析益生菌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名2~5岁支气管肺炎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列,两组均常规给予抗生素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佐以益生菌治疗,治疗一周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显效率52%明显高于对照组28%(P<0.05);治疗组出现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的情况比对照组显著降低(8% VS 24%)(P<0.05)。结论:小儿支气管肺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佐以益生菌治疗,比常规治疗的效果更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支气管肺炎;小儿;益生菌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6-0112-02
支气管肺炎是幼儿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引起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儿童肺炎以细菌和病毒为主要病原体,在发展中国家主要以细菌感染为主[1]。支气管肺炎患儿常伴肠道菌群失调,从而影响全身免疫反应。而益生菌有改善肠道菌群继而调节免疫功能,故笔者对我院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早期除抗炎、对症治疗外积极佐以益生菌治疗,探讨在支气管肺炎早期使用益生菌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名2~5岁支气管肺炎患儿,其中男59例,女41例;年龄2~5岁。对其随机分组进行对照研究,治疗组50例,年龄2.1~5.5岁;对照组50例,年龄为2.3~5.3岁。所选病例具备条件如下:①病程均小于5d;②患儿均有发热、咳嗽、气促、肺部湿罗音;③两组患儿胸部X线均显示两肺中下野纹理增多增粗,并有斑、片状模糊阴影。患儿来院时一般状况良好,均无消化道症状症状。患儿既往无先天性及免疫缺陷疾病。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常规应用抗生素及对症治疗,抗生素以静脉滴注为主。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内蒙古双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片/次,3次/日,将药片碾碎溶于温开水或温牛奶冲服。治疗1周后观察分析两组患儿的发热、咳嗽、气促、肺部湿啰音及胸部X线阴影的变化,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
1.3 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实用儿科学》中支气管肺炎的治疗痊愈标准,临床上发热、咳嗽、气促等临床症状消失,肺部湿啰音消失,胸部X线检查病变完全吸收,无并发症等。制定疗效评价标准如下①显效:治疗后3~5日体温降至正常,主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减轻,7日内主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②有效:治疗后3~5日体温明显下降或降至正常,7日内主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减轻;③无效:治疗后3~5日主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无减轻,7日内主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无减轻或有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通过(x-±s)代表两组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症状、体征比较。详见表1。
2.2 两组疗效显效率比较
治疗组显效26例,有效22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33例,无效3例。治疗组显效率52%显著高于对照组显效率28%(P<0.05)。
2.3 两组消化道症状发生率比较
治疗组消化道症状共4例,其中恶心、呕吐2例,腹泻2例;对照组消化道症状12例恶心、呕吐5例,腹泻4例,恶心、呕吐伴腹泻3例。治疗组消化道症状发生率8%明显低于对照组24%(P<0.05)。
3.讨论
小儿支气管肺炎大多由病毒和细菌感染引起,而小儿免疫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致病原及抗生素可以导致患儿肠道菌群失调[2]。而益生菌进入人体肠道内,通过其生长及各种代谢作用,可以促进肠内细菌群的正常化,抑制肠内腐败物质产生,保证肠道机能的正常,从而减轻或避免消化道症状,利于肺炎的早日痊愈。大量研究表明,当呼吸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在消化道就可以检出,这也表明消化道黏膜免疫系统可以作为来自环境的抗原和微生物的主要传感器。肠道微生物对呼吸道病毒和细菌感染的调节和免疫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病毒感染时:动物实验显示,肠道微生物能直接影响病毒特异性CD4和CD8T细胞亚群,肠道菌群提供了微生物信号或决定因素,这对免疫启动和形成病毒性肺炎反应至关重要;(2)细菌感染时:肠道菌群缺乏与激活的IL-10介导的炎症低反应状态相伴随,IL-10抑制炎症介质的生产和中性粒细胞的募集,有利于病菌生长和传播。共生微生物通过促进对肺部病原体的正常炎症反应,维持宿主对感染性病原体的防御功能。而肠道菌群失调影响全身免疫反应,益生菌作为肠道微生物,在人体中发挥多种重要功能,利用肠道微生物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即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主要指恢复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自然杀伤(NK)细胞的活性以及利用特异性免疫,主要指体液免疫中的分泌性IgA、IgM;细胞免疫的CD4和CD8的免疫作用,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提高机体抗感染能力。所以小儿支气管肺炎在积极抗感染、对症治疗的同时,应早期及时使用益生菌,从而促使疾病的早日痊愈,减少消化道症状和预防感染加重导致的重症肺炎。
【参考文献】
[1]任小梅.益生菌在辅助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中的疗效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7,15(7):11-13
[2]刘中会.普米克令舒联合西咪替丁辅助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14(7):905-906
论文作者:张燕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9月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6
标签:肺炎论文; 支气管论文; 症状论文; 肠道论文; 患儿论文; 消化道论文; 两组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9月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