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非常迅速,而且人口增长也不断提升,因此加大了我国对粮食的需求,促使种植业得到更快速的发展,然而,对水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增长,而我国一直未能解决的问题之一则就是水资源短缺问题,因此,农业种植量的增加与水资源的紧缺则非常明显,而这种反差非常不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的种植业的发展受到阻碍。有关农业研究机构在这种情况下致力于以农业节水方面为出发点,从而将农作物的灌溉技术和节水栽培技术不断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将这一情况得以缓解。然而,如果想将这一问题彻底解决,将农业种植结构加以调整则是最为主要的途径。所以,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在大众的视野中出现,其在保障农业种植产量的基础上,使农业种植的深度节水目标所实现。
关键词:农业种植结构;节水型;优化要求;优化措施
1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的优化要求
1.1综合各效益
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的优化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效益,即在平衡各方面的基础上追求利益最大化。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的优化涉及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节水效益和经济效益等多个方面。要想实现对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的优化,需在保证农作物产量的基础上,以节约水资源为标准,平衡各方面的效益,最终获得最大化的综合效益。
1.2协调各系统
农作物的生长是在经济系统、社会系统、自然系统及生态系统等共同作用下完成的,这些系统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但又相互制约、互相克制,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系统的变化也会对其他系统产生影响,继而影响整个种植结构。因此,要想优化种植结构,“各个击破”是行不通的,需要对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调整和维护。
1.3时空互动
农业种植结构中时空互动包括两方面,分别是时间互动和空间互动。时间互动,即改变主观条件,参照社会形势变化和当前技术水平,对自身的结构进行调整。空间互动,即适应客观条件,农业种植产量与自然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选择相对适宜的环境,并且能够根据具体环境的变化,对农作物的布局进行合理安排。
1.4内外结合
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要求从内而外进行节水,即根据不同的土质和种植面积进行不同程度的灌溉,以此来节约用水。内部节水是指种植结构方面的节水要求,外部节水是指农业技艺、工程技术等方面的配合和优化。只有内外结合,才能从根本上达到节水的目的,从而转变农业种植结构,节约水资源。
2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优化措施
2.1结合自然条件
大自然孕育了一切生命,因此自然环境成了农业种植的最大影响因素。而农业种植结构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想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就必须因地制宜,参考周围的自然环境,以此来选择农作物的种植种类。在最合适的土地上种植最适合的农作物,农作物更容易成活,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水资源浪费,构建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而这就需要对以下方面进行详尽的分析。
2.1.1气候特点。气候是一个地区对作物产生影响的最明显因素之一,同样也是影响农作物节水性的重要原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转变农作物种植结构,向节水型方向倾斜的过程中,农业相关研究人员需要对种植地区的昼夜气温变化、降雨量的季节分布、所处气候带的特点,河流和湖泊的水量、日照时间等相关因素进行详尽的调查和分析,以这些调查数据作为农作物种植依据,从而保证当地气候优势能够得到最大化利用,给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优化提供有利的气候条件。
2.1.2水利条件。水是万物的生命之源,因此对水资源的利用是自古以来最重要的国家大事之一,人们对水利的修建从没有停止过,如都江堰、葛洲坝等。有利的水利条件能够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更是优化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的重要条件。所以,对农业种植地区水利条件的考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不仅要对当地河流的分布、流向、汛期做到了如指掌,还要对当地水库的蓄水规模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并对比不同的灌溉方式,选出最适合当地农作物灌溉的方式。要尤其关注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地区,地方政府可以在这些地区打一些深井,给农作物的灌溉提供便利,从而促进农业种植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1.3合理栽种。我国地广人稀,国土呈现三级阶梯的形式分布,跨越3个温度带,地区差异性较大。因此,我国自然环境多变,土壤类型丰富。这就造成我国农作物种类丰富,如新疆地区适合种植棉花、马铃薯等作物,江南地区适合种植水稻、甘蔗等,东北地区适合种植玉米、大豆、高粱、小麦等。这些作物完全是依照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种植的。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实现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的优化,就必须完全掌握当地的气候条件,根据环境、气候、土质及水资源条件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科学、合理地对农作物进行种植。此外,还要了解当地每种农作物的生理特点,以此来判断每种农作物的需水量,然后对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农作物确定不同的灌溉方式和灌溉量,不仅能够提高农作物的成活率,而且能够减少水资源的浪费。需要注意的是,自然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水分流失,如温度高的地区会导致水分自然蒸发,因此,要想实现对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的优化,就要切实了解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需水量以及自然环境对水资源的消耗量,从而达到最大化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2.2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是优化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的重要举措之一。例如,灌溉是农作物种植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对此技术进行创新和优化,不仅有利于提高农作物对水资源的吸收效率,而且有利于节约大量的水资源;在对当地地质条件和自然气候进行调查的时候,高科技设备的利用,不仅提高了调查的准确度,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作物选择的准确性更高;在进行节水灌溉时,可以对地膜覆盖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改革创新,提高节水效率。这些技术的推广应用能够促进种植业的发展,加快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的优化步伐,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3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农作物的需求量在逐渐提高。为了满足社会的发展要求,农业种植水平在不断提高,使得农作物产量得到了提高,而对水资源的需求增多,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保证粮食产量的同时,如何节约农业用水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在这种背景下,优化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是根本的解决途径。其一,必须参考周围的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地种植农作物;其二,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在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持下,节约农业用水。这两种方法的实施都有利于优化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逐渐实现农业节水目标,为我国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啸虎,杨德刚.基于水足迹的节水型城郊种植业结构优化研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7(1):298-304.
[2]田文勇,张会幈,黄超,等.农户种植结构调整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贵州省的实证[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4):147-153.
[3]胡佳,商彦蕊,史晓瑞,等.考虑水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以河北省邢台市为例[J].节水灌溉,2016(1):76-80.
[4]王忠,王婧雅.沧州市农业节水潜力分析及种植结构调整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2016(5):200-201.
[5]马波,田军仓,沈晖,等.基于PI模型的阿拉善绿洲节水型种植结构优化[J].节水灌溉,2017(2):29-33.
论文作者:杨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9
标签:农作物论文; 农业论文; 结构论文; 水资源论文; 节水型论文; 条件论文; 自然环境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