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审美教育是培养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以提高语文教育质量。
语文审美教育高中语文审美教育是培养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以提高语文教育质量。那么,如何建构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审美教育呢?
1 贯彻审美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是由审美教育的特征和作用决定的。美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教育人,不同于通过说教与规范,利用抽象概念的推演来进行教育的方法,因此它具有形象的特点。同时美育凭借的是直观的感染性的形象,它是以整体形象教育和具体细节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这种感染性特点,又使美育不可避免带有情感教育的特点,因为审美对象的具体生动的感知必然激起情感活动,它主要通过对美的感受、欣赏、评价和判断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包括感觉、知觉、情感、想象、理解诸多心理能力的提高和相互协调。在现代教育中它已经成为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和途径。
首先,对智育、德育等的作用。美育凭借的感性材料和艺术作品本身就是知识的重要来源,可以把未曾经历过的生活以直接经验形式表现出来,开拓知识面。“人的审美能力一方面内在地包含着认识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认识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基础和有利的条件”,美育还可以激发人们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一个宽阔、平和的胸襟,这有赖于美育。”作为一种情感教育,对德育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为由审美对象引发的情感体验,直接涉及到审美对象的评判,进而产生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得出道德的判断,审美时由于形式的美丑欣赏必然进入对内容真假善恶的判断,从而避恶从善,去伪存真,由情感上的陶冶上升到道德上的净化,进而达到高尚的人格境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其次对语文教学的作用看,优秀的语文教师是在乐趣中教学的,靠潜移默化的训导能力,寓教于乐是美育特征,也是语文课的优选,它能在感性形式上吸引学生,美育以情动人,理在其中,感染人教学才会成功。马斯洛认为“审美是一种高级需要,美在自我实现者身上得到最充分体现。”熏陶渐染,轻松愉快进入角色而师生情不自禁,感情共鸣、褒贬随成,思想教育也化入心田。
2 是由当前教育改革的呼声决定的首先,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前提。应试教育把语文当作工具,这种功利性的目的,遏制了审美冲动;教法上重理性分析,“单向灌输”的教学形式置文学作品和语文教学的固有特性、规律于不顾,用抽象的概念代替培养美的感情,用推理代替想象,用纯逻辑的枯燥乏味的分析或繁复零碎的训练代替对作品的美的感悟,形成了僵化的教学模式。审美教育的缺失,打不动学生的心,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德国著名诗人、哲学家席勒曾指出“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途径是先使他变为审美的人”。显然应试教育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的推行能克服了应试教育的问题,培养了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适应了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规律。
其次,美育的意义在于培养人、美化人。语文教材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绝大多数作品无不与美有关,与人的美化有关,可以说,语文是人的精神家园,是人类审美的集中表现。这富有情感的学科是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今天,美育与语文有质的统一性。因此,语文教学贯彻审美教育顺理成章。
2 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策略2.1 巧妙设问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可通过巧妙设问,启发思考,完成审美过程。对于叙事性的文字作品,如小说,其提问要紧扣人物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让学生从对作品的分析中认识主人公的形象。通过巧设问题,强化学生思考,提高他们的鉴赏美的能力。
2.2 积极创设情景来唤醒美。从心理学上说,美感的门户是感知,从生理学上说,美感的门户就是各个感觉分析器。这样,视听感官在审美过程中就尤为重要。积极进行审美情境的创设,触动学生的视听感官,可以启发学生想象,诱导联想,激活审美心理,建构审美心理结构。
2.3 认真阅读课文来感受美。叶圣陶先生说:“所谓欣赏,第一步还是要透彻了解整篇文章,没有一点含糊,没有一点误会”。这就强调了认真阅读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最初的最直接的文本体验,即“自主体验”,因为这是学生体味、感悟文本的第一步。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大声的朗读,分角色的演读,分小组的朗读,通过反复诵读来进入课文,捉住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感觉,把握住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最好能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把作者的情感读出来,这种称之为“美读”的诵读能最大限度加强学生语言的修养,训练学生的语感,从而在主观上使到学生对课文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和有一个综合内化的心理过程。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就是说通过感受,激发人的情感。同样,自主的感知能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的语言,在阅读课文精妙生动的语言中,积极地感受美,深入地体验美。
论文作者:庞慧
论文发表刊物:《新疆教育》2013年第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
标签:美育论文; 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的人论文; 情感论文; 语文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新疆教育》2013年第5期供稿论文;